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穴位貼膏
授權公告日 2011.12.14 CN 101912493 B *CN101912493B*
申請号 201010257237.X
申請日 2010.08.19 A61K 36/8884(2006.01) A61K 36/73(2006.01) A61K 9/70(2006.01) A61P 9/00(2006.01) A61K 33/24(2006.01) A61K 35/64(2006.01) A61K 35/62(2006.01) A61K 35/58(2006.01) A61K 35/32(2006.01)
專利權人 李文奇 地址 463817 河南省上蔡縣東洪鄉大李村
發明人 李文奇
摘要 本發明涉及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穴位貼膏,可有效解決心腦血管類疾病治療用藥的問題,解決的技術方案是,由頭部穴位貼膏、上肢穴位貼膏和下肢穴位貼膏組成,使用時,三種藥貼膏同時分别貼于相應穴位。本發明性能穩定,使用方便、安全;利于皮膚吸收,療效高。
頭部穴位貼膏由當歸 55-65g、川芎 55-65g、赤芍 55-65g、桃仁 55-65g、紅花 55-65g、地龍 55-65g、石菖蒲 55-65g、遠志 55-65g、白附子 55-65g、膽南星 55-65g、僵蠶 55-65g、葛根 55-65g、白芷 55-65g、廣丹 1000-1400g和植物油 2300-2700g制成。
上肢穴位貼膏由當歸 55-65g、川芎 55-65g、赤芍 55-65g、桃仁 55-65g、紅花 55-65g、地龍 55-65g、桑枝 55-65g、烏蛇 55-65g、蜈蚣 55-65g、水蛭 55-65g、地鼈蟲 55-65g、廣丹 1000-1400g和植物油 2300-2700g制成。
下肢穴位貼膏由當歸 55-65g、川芎 55-65g、赤芍 55-65g、桃仁 55-65g、紅花 55-65g、地龍 55-65g、桑枝 55-65g、牛膝 55-65g、續斷 55-65g、寄生 55-65g、鹿筋 55-65g、烏蛇 55-65g、水蛭 55-65g、地鼈蟲 55-65g、廣丹 1000-1400g和植物油 2300-2700g制成。
制作方法
将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石菖蒲、遠志、白附子、膽南星、僵蠶、葛根和白芷切片,浸入植物油中,在溫度5-35度浸泡 1-7 天,再煎煮,油煎沸騰後,用文火煎至藥物焦枯黃色,過濾,棄渣取藥油,将藥油再用文火煎 1.5-2 小時,直至滴水成珠,逐漸加入廣丹,并同時加火力,使油面冒白煙,不斷攪拌,繼續加熱12(1-2?)小時至滴水成珠,冷卻後成膏,即成。三種穴位貼膏均是按上述方法制成。
植物油為麻油、菜籽油、棉油的一種。
頭部穴位貼膏是由當歸 55g、川芎 55g、赤芍 55g、桃仁 55g、紅花 55g、地龍 55g、石菖蒲 55g、遠志 55g、白附子 55g、膽南星 55g、僵蠶 55g、葛根55g、白芷55g、廣丹1000g和麻油2300g制成。其中,先将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 石菖蒲 遠志、白附子、膽南星、僵蠶、葛根和白芷切片,浸入麻油中,在溫度5度浸泡7天,再煎煮,油煎沸騰後,用文火煎至藥物焦枯黃色,過濾,棄渣取藥油,将藥油再用文火煎1.5小時,直至滴水成珠,逐漸加入廣丹,并同時加火力,使油面冒白煙,不斷攪拌,繼續加熱1小時至滴水成珠,冷卻後成膏,即成
上肢穴位貼膏是由當歸 55g、川芎 55g、赤芍 55g、桃仁 55g、紅花 55g、地龍 55g、桑枝 55g、烏蛇 55g、蜈蚣 55g、水蛭 55g、地鼈蟲 55g、廣丹 1000g和麻油 2300g制成。其中,先将當歸、川芎、 赤芍、桃仁、紅花、地龍、桑枝、烏蛇、蜈蚣、水蛭、地鼈蟲切片,浸入麻油中,在溫度5度浸泡7天,再煎煮,油煎沸騰後,用文火煎至藥物焦枯黃色,過濾,棄渣取藥油,将藥油再用文火煎1.5小時,直至滴水成珠,逐漸加入廣丹,并同時加火力,使油面冒白煙,不斷攪拌,繼續加熱1小時至滴水成珠,冷卻後成膏,即成。
下肢穴位貼膏是由當歸55g、 川芎 55g、 赤芍 55g、 桃仁 55g、 紅花 55g、 地龍 55g、 桑枝 55g、 牛膝 55g、續斷 55g、 寄生 55g、 鹿筋 55g、 烏蛇 55g、 水蛭 55g、 地鼈蟲 55g、 廣丹 1000g 和 麻油 2300g制成。其中,先将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桑枝、牛膝、續斷、寄生、鹿筋、烏蛇、水蛭、地鼈蟲切片,浸入麻油中,在溫度5度浸泡7天,再煎煮,油煎沸騰後,用文火煎至藥物焦枯黃色,過濾,棄渣取藥油,将藥油再用文火煎1.5小時,直至滴水成珠,逐漸加入廣丹,并同時加火力,使油面冒白煙,不斷攪拌,繼續加熱1小時至滴水成珠,冷卻後成膏,即成。
第二種方案:藥量均為60g,廣丹用1200g,菜籽油2500g,用菜籽油,溫度為20度,浸泡3天。沸騰後用文火煎2小時,加廣丹後再煎1.5小時。其他方法同上。
第三種方案:藥量均為65g,廣丹用1400g,棉油2700g,用棉油,溫度為30度,浸泡1天:沸騰後用文火煎2小時,加廣丹後再煎2小時。其他方法同上。
背景技術 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改變,心腦血管類疾病已經變得家喻戶 曉。尤其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緻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高并發症多”形成 “四高一多”的特點,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經超過2.7 億人!
心腦血管疾病就是心髒血管和腦血管的疾病統稱。據相關部門統計,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死亡病因最高的“頭号殺手”,也是人們健康的“無聲兇煞”!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中藥的療治對于心腦血管類病人很是顯著,但中藥煎藥是大問題;
傳統的治療心腦血管類病人常用的藥有中藥,中成藥,膠囊,片劑,針劑等等。中藥,俗話說:對症能治病,不對症能緻命。盡管相對毒副作用少(有明确的毒性說明)、價格便宜。但每次使用時都需煎煮加工,費時費力,應用不便。同時,對于藥材質量标準很不是很統一,煎服法很有講究,有些人對其味道更是接受不了。并且還要經過一系列的煎熬過程,對病人來說很不是方便。中成藥,相對于中藥藥材而言,中成藥治病省了中藥煎劑所必要的煎煮時間,使用相對方便。也幾乎消除了中藥煎劑服用時特有異味等的不良刺激,也較易被大衆所接受。但由于配方既定,藥已制成,故而成藥往往不能像煎劑方藥那樣表現得靈活多變,随症加減,這使成藥的實際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近年來,有關中成藥引起的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這類報道也多起來。如朱砂安神丸口服可引起口腔炎、蛋白尿及嚴重的藥源性腸炎;牛黃解毒片口服可引起過敏性血小闆減少、過敏性膀胱炎和過敏性皮炎等等。膠囊劑,相對來說口服比較方便,但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液,因易使膠囊溶化;其次,易溶性如氯化物等或刺激性較強的藥物,胃中溶化時局部濃度過高而刺激胃粘膜;另外,風化性藥物,可使膠囊壁軟化;吸濕性藥物,因可使膠囊壁過分幹燥而變脆。片劑,對病人來說很便于攜帶,但不便于保存。尤其是含揮發性成分的片劑貯存較久時含量下降,療效會降低。這樣對治療病人的病情會有負面影響。因此,治療心腦血管類 疾病用藥物的改進和創新是人們所關心的。
發明内容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穴位貼膏,可有效解決心腦血管類疾病治療用藥的問題。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頭部穴位貼膏、上肢穴位貼膏和下肢穴位貼膏組成,使用時,頭部、上肢和下肢穴位貼膏必需同時應用,分别貼于頭部、上肢、 下肢穴位處。與現有藥物相比,穴位貼膏有很顯著的療效,比較熬煎後口服的中藥來說,對病人來說更是方便便捷,治療心腦血管類病人采用穴位法有顯著優勢:首先,用方準确,性能穩定, 患者使用方便、安全;其次,藥膏提煉濃度高、細膩,更有利于皮膚吸收,由于是刺激穴位,并經皮膚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可迅速發揮治療作用;最後,穴位貼敷對病人無痛苦,尤其适用于老、弱群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藥物有效組合,互相支持,并經科學制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強健身體,實現内病外治,有效達到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之功效,并經臨床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有關臨床資料如下:
一、 疾病的診斷标準
1、缺血性腦血管病——分為短暫性腦血管發病、腦血栓形成和腦血栓
2、出血性腦血管病——出血性腦血管病分為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症狀:(1)偏癱,是腦血管病最常見的體征,偏癱以下肢為重時,系大腦前動脈病變。偏癱上下肢程度相近,為大腦中動脈穿肢病變,若上肢癱瘓重,下肢輕為大腦中動脈皮層支病重。(2)失語,足感覺性,運動性失語,常在左側大半球(即優勢半球),某一血管發生血液循環障礙是出現,感覺性失語系左側颞上回後部病變引起,當大腦中動脈後面一組血管閉塞時,即可出現病人雖然能講話流利,但不能理解别人的語言,甚至連自己的話也不能理解。運動性失語是左側額下回後部病變所緻。常見于大腦中動脈供應的大腦皮層及其深部發生廣泛的軟化時。(3)偏盲,急性腦血管病變常引起視野缺損,因視交後方視覺通路是由大腦中動脈,大腦後動脈或前脈絡膜動脈供應的。臨床表現為病變對側的同向性偏盲。(4)偏耳感覺障礙,一般和偏癱在同側,常自覺麻木,客觀檢查時為偏身感覺障礙為對側内囊後肢病變引起内囊後肢病竈(由大腦半動脈深穿肢供應),常見時出現對側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側偏盲,即三偏征。
以上所屬于腦血管病引起偏癱,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肢體障礙運動疾病後遺症。
二、 病例的選擇:
病人應選擇,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作為觀察對象,他們得這些病都會肢體受到障礙,半身不遂,拘攣麻木,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病情穩定,恢複期和後遺症,用穴位貼就能走路。
三、 治療方案 将本發明貼膏直接貼于病人的穴位,48-72小時更換一次,15天為一個療程。
頭部穴位:百會,頭維,太陽,風付,風池;上肢穴位:肩髃,曲池,三裡,陽池,合谷;
下肢穴位:環跳,鶴頂,陰俊泉,申脈,昆侖。
本發明貼膏禁止内服,如果使用後局部皮膚出現紅腫脹,瘙癢,局裂,應立即停用,洗淨。
四、療效評定标準
痊愈:有頭暈目眩、失語、耳聾、偏癱這些症狀的,通過偏癱複原穴位貼三個療程後可以短時間行走,能拿東西,能說話,耳聾和頭暈有明顯改變,能幹一些家務小活屬于痊愈。
有效:對于腦出血,網膜下腔出血後遺症,其症狀有明顯改善,或治愈後複發的屬于有效。
無效:治療2-3個療程,無明顯效果。
五、統計學處理
從2005年至2010年7月,經對1588人的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患者治療,經統計,除3人無明顯效果外,其他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轉,其中,治愈率達到89.5%,尤其是對腦血管病的治療效果尤為突出,在已經治療的病例中,均無發現任何副作用,有效率達 100%,可謂是藥到病除。
典型病例
病例1、孟某,男,43歲,農民,河南上蔡人,生病時間2003年6月24日,自述當時頭暈, 左側肢體麻木,突然不能起床,言語不利,口歪眼斜,左側肢體癱瘓,CT片檢查,腦血栓塞, 左側肢體癱瘓,15天治療,病情穩定,但肢體沒有一點康複,通過再用本發明藥貼三個療程, 明顯療效,下肢可走500米,又通過三個療程,上肢也會拿東西,走路可走三公裡。
病例2、李某,女,72歲,農民,河南上蔡人,生病時間2007年4月16日,自述吃了早起飯, 頭暈目眩就倒于地,當時扶起時,右側半身癱瘓,舌強不語,口流湮沒,到我衛生室治療,經過 14天,病情穩定,但不能下床走路,用本發明藥貼三個療程,自己能走路,并且能拿東西。
病例3、焦某,女,43歲,職工,河南上蔡人,生病時間2010年5月28日,自述在2009年秋收季節,在商店給客戶介紹洗衣機時,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嘔吐湮沒,大小便失禁,CT片檢查是腦溢血,住院一個多月,病情穩定,但不能走路,在家治療6個月,還不能走路,後來用本發明藥貼兩個療程,能走500米,後來又通過治療,達到正常人走路狀況。
六、結論
由上述統計結果和治療的典型病例表明,本發明治療效果非常之好,令人滿意,在所有的治療中,均未發現有任何不良反應,表明用藥安全,穩定可靠,療效率高,臨床意義巨大。
上一篇
根治疝氣的兩種土方法
下一篇
黃賓虹:書法用筆之道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