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流體和粘性流體
流體在靜止時雖不能承受切應力,但在運動時,對相鄰的兩層流體間的相對運動,即相對滑動速度卻是有抵抗的,這種抵抗力稱為粘性應力。
流體所具備的這種抵抗兩層流體相對滑動速度,或普遍說來抵抗變形的性質稱為粘性。粘性的大小依賴于流體的性質,并顯著地随溫度變化。實驗表明,粘性應力的大小與粘性及相對速度成正比。當流體的粘性較小(實際上最重要的流體如空氣、水等的粘性都是很小的),運動的相對速度也不大時,所産生的粘性應力比起其他類型的力如慣性力可忽咯小計。
此時我們可以近似地把流體看成無粘性的, 這樣的流體稱為理想流體。十分明顯,埋想流體對于切向變形沒有任何抗拒能力。這樣對于粘性而言,我們可以将流體分為理想流體和粘性流體兩大類。應該強調指出,真正的理想流體在客觀實際中是不存在的,它隻是實際流體在某些條件下的一種近似模型。
2、牛頓流體和非牛頓流體
日常生活和工程實踐中最常遇到的流體其切應力與剪切變形速率符合線性關系, 稱為牛頓流體。而切應力與變形速率不成線性關系者稱為非牛頓流體。
非牛頓流體中又因其切應力與變形速率關系特點分為膨脹性流體,拟塑性流體,具有屈服應力的理想賓厄流體和塑性流體等。通常油脂、油漆、牛奶、牙音、血液、泥漿等均為非牛頓流體。非牛頓流體的研究在化纖、塑料、石油、化工、食品及很多輕工業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對于有些非牛頓流體,其粘滞特性具有時間效應,即剪切應力不僅與變形速率有關而且與作用時間有關。
當變形速率保持常量,切應力随時間增大,這種非牛頓流體稱為震凝性流體。當變形速率保持常量而切應力随時間減小的非牛頓流體則稱為觸變性流體。
3、可壓縮流體和不可壓縮流體
在流體的運動過程中,由于壓力、溫度等因素的改變,流體質點的體積(或密度,因質點的質量一定),或多或少有所改變。
流體質點的體積或密度在受到一定壓力差或溫度差的條件下可以改變的這個性質稱為壓縮性。真實流體都是可以壓縮的。它的壓縮程度依賴于流體的性質及外界的條件。例如水在100個大氣壓下,容積縮小0.5%,溫度從20℃變化到100℃,容積降低4%。
因此在一股情況下液體可以近似地看成不可壓的。但是在某些特姝問題屮,例如水中爆炸或水擊等問題,則必須把液體看作是可壓縮的。氣體的壓縮性比液體大得多,所以在一般情形下應該當作可壓縮流體處理。但是如果壓力差較小,運動速度較小,并且沒有很大的溫度差,則實際上氣體所産生的體積變化也不大。此時,也可以近似地将氣體視為不可積縮的。
在可壓縮流體的連續方程中含密度,因而可把密度視為連續方程中的獨立變量進行求解, 再根據氣體的狀态方程求出壓力。不可壓流體的壓力場是通過連續方程間接規定的。由幹沒有直接求解壓力的方程,不可壓流體的流動方程的求解具有其特殊的困難。
4、層流和湍流
實驗表明,粘性流體運動有兩種形态,即層流和湍流。這兩種形态的性質截然不同。層流的流體運動規則,各部分分層流動互不摻混,質點的軌線是光滑的,而且流動穩定。
湍流的特征則完全相反,流體運動極不規則,各部分激烈摻混,質點的軌線雜亂無章,而且流場極不穩定。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運動形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5、定常流動和非定常流動
以時間為标準,根據流體流動的物理量(如速度、壓力、溫度等)是否随時間變化,将流動分為定常與非定常兩大類。當流動的物理量不随時間變化,為定常流動;反之稱為非定常流動。
定常流動也稱為恒定流動,或者穩态流動:非定常流動也稱為非恒定流動、非穩态流動。許多流體機械在起動或關機時的流體流動一般是非定常流動,而正常運轉時可看作是定常流動。
6、亞音速流動與超音速流動
當氣流速度很大或者流場壓力變化很大時,流體就受到了壓速性的影響。馬赫數定義為當地速度與當地音速之比。當馬赫數小于1時,流動為亞音速流動;當馬赫數遠遠小于1 (如M<0.1)時,流體的可壓速性及壓力脈動對密度變化影響都可以忽略。
當馬赫數接近1時候(跨音速),可壓速性影響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如果馬赫數大于1,流體就變為超音速流動。
7、熱傳導及擴散
除了粘性外,流體還有熱傳導及擴散等性質。當流體中存在溫度差時,溫度高的地方将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送熱量,這種現象稱為熱傳導。同樣地,當流體混合物中存在組元的濃度差時,濃度高的地方将向濃度低的地方輸送該組元的物質,這種現象稱為擴散。
流體的宏觀性質,如擴散、粘性和熱傳導等,是分子輸運性質的統計平均。由于分子的不規則運動,在各層流體間交換着質量、動量和能量,使不同流體層内的平均物理量均勻化, 這種性質稱為分于運動的輸運性質。質量輸運宏觀上表現為擴散現象,動量輸運表現為粘性現象,能量輸運表象為熱傳導現象。
理想流體忽略了粘性,即忽略了分子運動的動量輸運性質,因此在理想流體中也不應考慮質量和能量輸運性質——擴散和熱傳導,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微觀機制。
8、數值離散
我們知道描述流體流動及傳熱等物理問題的基本方程為偏微分方程,想要得它們的解析解或者近似解析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CFD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原來在時間域及空間域上連續的物理量的場,如速度場,壓力場等,用一系列有限個離散點上的變量值的集合來代替,通過一定的原則和方式建立起關于這些離散點上場變量之間關系的代數方程組,然後求解代數方程組獲得場變量的近值。
這個将連續的偏微分方程組及其定解條件按照某種方法遵循特定的規則在計算區域的離散網格上轉化為代數方程組的過程就是數值離散;離散點就是我們在計算前要進行的網格劃分;定解條件就是我們在軟件中需要設置的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
控制方程的離散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體積法,邊界元法,譜方法等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及有限體積法是最常用的三種方法,且有限體積法是商用CFD軟件普通采用的方法,Fluent就是使用的這種方法。
有限元法與有限體積法不同之處在于,有限元法是将物理量存儲在真實的網格節點上,将單元看成由周邊節點及型函數構成的統一體;有限體積法則是将物理量存儲在網格單元的中心點上,而将單元看成圍繞中心點的控制體積,或者在真實網格節點上定義和存儲物理量,而在節點周圍構造控制體。
9、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
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是控制方程有确定解的前提。
邊界條件是在求解區域的邊界上所求解的變量或其導數随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規律。對于任何問題,都需要給定邊界條件。
初始條件是所研究對象在過程開始時刻各個求解變量的空間分布情況,對于瞬态問題,必須給定初始條件,對于穩态問題初始條件理論上不會影響計算的精度和準确性,但會影響計算收斂的速度。
在瞬态問題中,給定初始條件時要注意的是:要針對所有計算變量,給定整個計算域内各單元的初始條件;初始條件一定是物理上合理的,要靠經驗或實測結果獲得。
10、網格數量與網格無關性
數值計算值與實驗值之間的誤差來源隻要有這幾個:物埋模型近似誤差(無粘或有粘,定常與非定常,二維或三維等等〕,差分方程的截斷誤差及求解區域的離散誤差(這兩種誤差通常統稱為離散誤差),叠代誤差(離散後的代數方程組的求解方法以及叠代次數所産生的誤差),舍入誤差(計算機隻能用有限位存儲計算物理量所産生的誤差)等等。
在通常的計算中,離散誤差随網格變細而減小,但由于網格變細時,離散點數增多,舍入誤差也随之加大。 由此可見,網格數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由上面的介紹,網格數太密或者太疏都可能産生誤差過大的計算結果,網格數在一定的範圍内的結果才與實驗值比較接近,這樣在劃分網格時就要求我們首先依據已有的經驗大緻劃分一個網格進行計算,将計算結果與實驗值進行比較(如果沒有實驗值,則不需要比較,後面的比較與此類型相同),再酌情加密或減少網格,再進行計算,再與實驗值進行比較,并與前一次計算結果比較,如果兩次的計算結果相差較小(例如在2%),說明這一範圍的網格的計算結果是可信的,即計算結果是網格無關的。再加密網格已經沒有什麼意義(除非你要求的計算精度較高)。
但是,如果你用粗網格也能得到相差很小的計算結果,從計算效率上講,就可以完全使用粗網格去完成你的計算。加密或者減少網格數量,可以以一倍的量級進行。
11、網格質量判定
判斷網格質量的主要因素有(以Gambit軟件為例):
Aspect Ratio長寬比,不同的網格單元有不同的計算方法,等于1是最好的單元,如正三角形, 正四邊形,正四面體,正六面體等,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5:1。
Diagonal Ratio對角線之比,僅适用于四邊形和六面體單元,默認是大于或等于1的,該值越高,說明單元越不規則,最好等于1,也就是正四邊形或正六面體。
Edge Ratio長邊與最短邊長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最好等于1,解釋同上。
EquiAngle Skew通過單元夾角計算的歪斜度,在0到1之間,0為質量最好,1為質量最差,最好是要控制在0到0.4之間。
EquiSize Skew通過單元大小計算的歪斜度,在0到1之間,0為質量最好,1為質量最差。2D質量好的單元該值最好在0.1以内,3D單元在0.4以内。
MidAngle Skew通過單元邊中點連線夾角計算的歪斜度,僅适用于四邊形和六面體單元,在0到1之間,0為質量最好,1為質量最差。
Size Change相鄰單元大小之比,僅适用于3D單元,最好控制在2以内。
Stretch伸展度。通過單元的對角線長度與邊長計算出來的,僅适用于四邊形和六面體單元,在0到1之間,0為質景最好,1為質量最差。
Taper錐度。僅适用于四邊形和六面體單元,在0到1之間,0為質量最好,1為質量最差。
Volume單元體積,僅适用于3D單元,劃分網格時應避免出現負體積。
Warpage翹曲。僅适用于四邊形和六面體單元,在0到1之間,0為質量最好,1為質量最差。
12、計算收斂判定
判斷計算結果是否收斂一般要滿足以下條件:
設置觀察點,觀察點處的變量值不再随計算步驟的增加而變化;
各個參數的殘差随計算步數的増加而降低,最後趨于平緩;
滿足質量守恒(計算中不涉及能量)或者是質量與能量守恒(計算中牽涉及能量)。
特别要指出的是,即使前兩個判據都已經滿足了,也并不表示已經得到合理的收斂解了,因為如果松弛因于設置得太緊,各參數在每步計算的變化都不是太大,也會使前兩個判據得到滿足,此時就要再看笫三個判據了。
還需要說明的就是,一般我們都希望在收斂的情況下,殘差越小越好,但是殘差曲線是全場求平均的結果,有時其大小并不一定代表計算結果的好壞,有時即使計算的殘差很大,但結果也許是好的,關鍵是要看計箅結果是否符合物理事實,即殘差的大小與模拟的物理現象本身的複雜性有關,必須從實際物理現象上看計箅結果。
比如說一個全機模型,在大攻角情況下, 解震蕩得非常厲害,而且殘差的量級也總下不去,但這仍然是正确的,因為大攻角下實際流動情形就是這樣的,不斷有渦的周期性脫落,流場本身就是非定常的,所以解也是波動的,處理的時候取平均就可以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