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國曆代外銷瓷及其特征

中國陶瓷出口始于漢朝,盛銷于明清。在這一千多年的曆史長河中,大量中國陶瓷銷往世界各地。它們既是中國打開國門邁入世界的曆史見證,也向世界各國認識和了解中國文化藝術提供了平台。筆者久居國外,喜歡瓷器收藏并有幸觀賞到西方曆代“中國造”瓷器的器型及紋飾特征。願就此一書管見,與藏友們探讨。

中國曆代外銷瓷及其特征

曆代外銷瓷器概況

  中國是發明陶瓷最早的國家,從漢朝起,中國就與羅馬建立了商貿聯系。後者通過“絲綢之路”穿越亞洲大陸從中國購買絲綢和陶瓷。在唐代,中國陶瓷已享譽世界,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北宋時,與陶瓷相關的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南宋政權大力發展手工業,龍泉清瓷在這一時期得到較快發展。陶瓷出口成為南宋政權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元代時中國瓷器的出口大量增加,特别是元代成功燒制的精美青花瓷器,是最具中國民族特色和最有代表性的優良瓷器品種。

  明清兩代是中國曆史上對瓷器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的王朝,除了繼承和改進元代的青花瓷器外,還創燒成功了品種多樣的彩釉瓷。明永樂年間,鄭和船隊帶着大量中國瓷器離開港口駛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沿岸國家港口,中國瓷器随之不斷銷往亞非國家。從明嘉靖起,中國和歐洲國家建立了直接的商貿關系。

中國曆代外銷瓷及其特征

從此,中國瓷器出口的數量和品種都大量增加。始于正德,止于崇祯的明朝瓷器出口是中西貿易強勢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是中國瓷器出口承前啟後的一個重要階段。而歐洲國家的王公貴族等上層社會對中國瓷器的偏愛是導緻明代瓷器出口劇增的一個重要因素。如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當時收藏的中國瓷器即有3000多件,他是當時歐洲收藏中國瓷器數量最多、質量最佳的收藏家。

  清康、雍、乾三朝瓷器的外銷,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曆朝曆代。康、雍、乾三朝既是中國制瓷業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中國瓷器出口的輝煌年代。

精美的瓷器通過海上“陶瓷之路”進入歐洲國家,展現了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豐富了歐洲王室貴族的藏品,影響了歐洲人對中國這個神秘國度的了解。創立于公元1602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其長達193年的商業經營中,約從中國進口了幾千萬件瓷器。據資料記載,僅公元1751年一年中,該公司從中國進口的瓷器達49.5萬件。

  在清代出口到歐洲的外銷瓷器中,大多數為日用瓷。在十八世紀初,銷往歐洲的一套瓷器餐具可達80至600件之多。在清王朝200多年的曆史中,銷往歐洲的瓷器數量到底有多少,至今難以精确統計。但是,從今日歐洲古玩市場随處可見十八世紀中國外銷瓷及相關資料顯示,清康、雍、乾三朝出口歐洲的瓷器至少有數千萬件,甚至更多。



中國曆代外銷瓷及其特征

外銷瓷的器型與紋飾特征

  衆所周知,歐洲人的情趣愛好以及欣賞口味與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為了迎合歐洲人的口味,刺激瓷器出口,增加财政收入,清王朝集中了大量的優秀工匠和畫師生産外銷瓷。歐洲出版的很多書籍都稱贊中國窯工的複制水平和中國畫工的繪畫能力。據筆者所知,中國外銷瓷的器型與紋飾組合大緻有以下幾類:

  1、中國器型,傳統紋飾

  這類完全中國式的器型和紋飾在外銷瓷中占有較大比重。它從漢代起一直延續至清末乃至整個民國時期。這類瓷器在公元1498年之前由阿拉伯商人銷往歐洲,那時的數量不大。從十六世紀起,歐洲各國商人先後抵達廣州,訂購了數量可觀的這類青花瓷和彩瓷運回各自國家進行公開拍賣。這些瓷器造型樸實,無論是瓶罐類,還是盤碗類,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承特色。

  2、中國器型,西方紋飾

  這類瓷器是利用中國燒成的傳統器型,由歐洲商人提供畫稿,再由中國畫工按照歐洲人的圖案進行繪畫。這類中國傳統器型加繪歐洲畫家提供畫稿的瓷器是中西方文化合壁交融的曆史見證。它們的數量較大,主要是日用瓷較多。比利時首都皇家曆史博物館收藏了很多這類瓷器。在筆者的藏品中也有數件這類瓷器。

  3、歐洲器型,歐洲紋飾

  這類瓷器比起前兩類瓷器來說,它們是完全歐洲化了。它們由歐洲商人提供器型實物,如陶器、玻璃器皿、銀器、錫器和木器等樣品,同時附上畫本圖樣給中國商人。據估計約有數千幅畫本提供給了中國人。這類瓷器即人們常說的“訂燒瓷”。在十八世紀初,大多數訂燒瓷為青花瓷,由景德鎮燒制。自公元1740年後,差不多所有訂燒瓷都以彩瓷為主,青花瓷則較為少見。

  雖然訂燒瓷耗時長,成本高,但由于這類瓷器大多數為紀念品或禮品,利潤豐厚。因此,歐洲的公司都聘用本國的著名畫家設計圖樣送往中國。在十八世紀,歐洲人除了對中國瓷器的質量、潔白度、硬度、精細、重量和光澤度要求較高外,還要求進口的中國瓷器須适合歐洲人喝熱飲的習慣(茶、咖啡和巧克力)。

在此期間,中國瓷器進入大多數歐洲人家庭,擴展到歐洲人的各個生活領域。在凡爾賽王宮、馬德裡王宮和歐洲各國的王宮中,在歐洲上流社會以及普通民衆的家中,都使用着各種各樣的中國瓷器。其品種之多,令人吃驚。



中國曆代外銷瓷及其特征


外銷瓷的紋飾題材

  外銷瓷的紋飾主要有四類不同的題材。它們是紋章題材、宗教神話題材、性愛題材和現實生活題材。

  紋章瓷器題材:歐洲公司訂購的紋章瓷器始于十六世紀的明朝,但數量不多,主要是青花瓷器。從清康熙起,歐洲公司訂購的紋章瓷器數量大量增加,主要有城市紋章瓷器、王室紋章瓷器、貴族及顯赫達官貴人家族的紋章瓷器。很多紋章瓷器飾以琺琅彩,有的還飾以金彩和銀彩。通常占用大幅空間将紋章圖案繪在器物的中央,餘下空白則用青花或五彩繪制。絕大多數紋飾瓷器均為公元1730-1790年間燒制。這些瓷器大部分由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和英國人訂燒。


  宗教神話題材:宗教神話題材的訂燒瓷大多數出自聖經故事和以許多歐洲著名國家的版畫為樣本進行繪制。這類題材的訂燒瓷生産日期應在公元1725-1780年之間。這類瓷器的數量大,題材内容廣泛。主題紋飾均繪制在盤的中央。使用的彩料有鐵紅彩、金彩、墨彩和琺琅彩。比利時皇家博物館和許多古玩店都有這種題材的瓷器。

  愛情題材:以愛欲題材為紋飾内容的訂燒瓷在十八世紀的歐洲大受歡迎且十分流行。在筆者所見的實物中,有繪制三隻猴子打開一個關有兩隻鳥的鳥籠的瓷盤和瓷碗。此外,還有半裸上身坐在樹旁的歐人情侶的盤子等多種器型。這些描繪愛欲的訂燒瓷數量大,紋飾内容廣泛,可以滿足市場上不同層次的歐洲人的需要。

  現實生活及其它題材:這類訂燒瓷紋飾種類繁多,既反映曆史事件,又展現現實生活;既反映王公貴族的生活,又有平民百姓勞動場面的真實寫照。主要有:路易十四國王穿着西服的繪畫,路易十四與王後的繪畫,音樂會和舞台場景,捕魚場景或荷蘭人傳統的溜冰場面,農夫采摘果實的豐收場景,曆史故事,許願神話,婚禮場面和喜劇場景,等等。

中國曆代外銷瓷及其特征

這些題材的繪畫大多數飾以琺琅彩、藍彩、紅彩和金彩。這類訂燒瓷質量上乘,繪畫功底深厚,很能迎合歐洲人的欣賞口味。在布魯塞爾皇家曆史博物館和筆者的藏品中都有這類題材的瓷器。

  随着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和藝術品收藏的不斷升溫,很多國内收藏家已走出國門,開始競購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外銷瓷。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對中國外銷瓷的研究,對于我們全面地了解中國的瓷器發展史,客觀評價外銷瓷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曆代外銷瓷及其特征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