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就一個字



村上春樹在書中寫道: “體能,希望、美夢和理想,信念和意義,或你所愛的人,一樣接着一樣,一人接着一人,從你身旁悄然消逝。” 聽起來很殘酷,但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生命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既然失去是尋常,那些學會珍惜,才是我們對遺憾最好的報答。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就一個字:惜。 01
惜命,是中年人最大的責任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這或許是年輕人眼裡最正确的廢話,但卻是中年人經曆世事磨練後,最樸實的座右銘。 每個中年人的身後,都站着一群人,父母、愛人、孩子...... 年紀越大,越惜命,曾經活得有多麼無所畏懼,現在就有多麼小心謹慎。 莫言曾經講過一個關于自己的故事。 他獲諾貝爾文學獎後,每次回到家鄉,總是有赴不完的宴席,喝不完的酒。 母親見到後,非常擔心,一再勸說他要節制,不要傷了身體。 可每次上了酒桌,他都招架不住别人的勸酒,覺得别人敬酒是給他面子。 所以,幾乎每次他都是被人扶着回家的。 直到有一次,莫言飲酒過度被送到醫院搶救,折騰半天,吓壞了母親和家裡人。 他才幹脆戒酒,誰勸都不喝了,莫言說:“性命畢竟比别的事更重要。” 健康時,不知道病痛的折磨;活着時,不知道死亡的絕望,隻有生病和死亡,才是最好的勵志雞湯。 馮唐說:“身體是老天白白給你的,但不是讓你用來白白糟蹋的。”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肆意揮霍你的健康。 惜命,你才能為孩子遮風擋雨,陪父母安度晚年,和愛人白頭到老。 從今天起,早睡早起,按時吃飯,定時運動,好好活着,便是人生好光景。
02
惜緣,是中年人最深的醒悟
俗話說:“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 世上所有的關系,都是由緣分注定的,相遇别離自有時。 走過半生,看着生命中的人來了又走,有多少人能一直陪在身邊呢。 相識是命中注定,相守是上天饋贈,願你懂得,之後珍惜。 珍惜和父母的緣分。 歲月催人老,我們仍年輕力壯,父母卻已兩鬓斑白,看着他們佝偻的背影,不禁紅了眼眶。 說到底,父母子女隻有今生的緣分,來世不複相見,所以一定要倍加珍惜。 世間遺憾千萬種,最痛苦的莫過于:“子欲養而親不待。” 所以,與父母每一次的相伴,都值得珍重,每一回天倫,都不要錯過。 珍惜和好友的緣分。 成長是一座越走越窄的橋,同行的人不少,但能陪你走到終點的人寥寥無幾。 人到中年,背負着生活的重擔前行,最欣慰的就是有個心意相通的朋友。 常言道,三兩知心好友,勝過萬千點頭之交。 迷茫時為你撥開雲霧,得意時提醒你戒驕戒躁,得此摯友,當以無價寶物待之。 珍惜和愛人的緣分。 民間諺語說:“一日夫妻,百世姻緣。” 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在這紅塵人間,最簡單,也最難。 漫漫人生路,是愛人為我們驅散一身風霜,消解内心的疲憊,和你一起抵抗外界風雨,戰勝生活瑣碎。 相愛相守一場,何其有幸,且行且珍惜。 餘光中曾寫道:“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一句話,成了多少人的真實寫照。 所以,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錯過才懂惜緣二字。 親情經不起蹉跎,友情經不起消耗,愛情經不起敷衍。 人,因不惜而散,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段緣,千萬别弄丢了那個對你好的人。
03
惜福,是中年人最好的依靠
林清玄說:“ 娑婆世界,惜福得福。 ” 人這一生,衣食财祿都是善心善行積累的福報,是有定數的。 如果好好珍惜,才能頤養天年;反之,如果過度揮霍,福報享盡,必然不得善終。 人到中年,我們應常懷有一顆惜福的心,不放縱,不淫逸,敬天愛人,積功累福,讓福分細水長流,惠及後代子孫。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半生繁華,半世空門,他始終奉行惜福二字。 李叔同會說話後,他的哥哥便教他念大廳柱子上的字:“惜食,惜衣,非為惜财緣惜福”。 等李叔同念熟了,吃飯時,不會随意丢棄桌上的一粒米,穿衣時,會小心謹慎地不把衣服弄髒。 那時李家的豪富繁華,李叔同尚不知曉,但他已經懂得:惜福,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而不是随意浪費。 後來,他成了弘一法師,一盞青燈,幾卷經書,粗茶淡飯,芒鞋布衲,亦不改其樂。 弘一法師圓寂後,燒出了1800多顆舍利子,600多舍利塊,可見福報深厚。 曾國藩說:“求缺惜福,花未全開月未圓,有福不可享盡。” 一個人若是開始肆意享受,消耗福分,那就離禍患不遠了。 人生在世,福祿壽皆有定數,積福延壽不容易,浪費敗福一瞬盡。 京博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韻升說:“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懂得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的國家和企業還不富裕。為此,小到個人,不浪費一分錢;大到企業,不浪費每一份資源。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價值最大化,是京博人不懈的追求。” 要知道,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知福,惜福,才能有福。


國學大師林語堂說:“ 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 人到中年,尤其如此,惜命,惜緣,惜福,才能真正過好後半生。 别等到失去的太多,才後悔懂得太晚,在一切還來得及的時候,學會珍惜。 往後餘生,願你所有的珍惜,都是上天的饋贈,再也不會因為失去而懂得。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櫻桃※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好物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櫻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