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中藥民間治療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


中醫中藥民間治療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
1.生肌化瘀方:黃芪45 g,太子參30 g,白術15 g,生地黃15 g,丹參30 g,水蛭9 g,桃仁12 g,川芎12 g。(生肌方:黃芪45 g,太子參30 g,白術15 g,生地黃15 g。化瘀方:丹參30 g,水蛭9 g,桃仁1 2 g,川芎12 g),
這個方效果最好,裡面的葯物也比較常見,所以值得推薦.川芎,丹參是個不錯的葯物,這兩味中葯的提取物,在心血管科室裡面使用率很高,如果硬是要用西醫化的理論解釋,就是抗凝血和抗氧化.水蛭也是很強的抗凝血葯物,桃仁在抗凝和抗纖維化有不錯的效果,共同作用,軟化疤痕,防止纖維交連變硬.西醫方面,外用的葯膏以肝素鈉為代表,就是個典型的抗凝血葯物.還有矽類防止纖維增生.所以治療疤痕,中西醫大部分還是共通的,就是抗凝,抗氧化,防止纖維過度生長.個人認為,喝這個葯的最好時機就是疤痕已經長穩固,而正在慢慢改建成與周圍組織相似的過程中.而不再有變化的舊疤痕,效果不會很明顯,細胞的改建活動已經不太活躍了.
2.五靈脂丸:組成:五靈脂1500克。功效:活血破淤,軟堅化滞。主治:瘢痕疙瘩。用法: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3克。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2次,溫開水送下。
3.瘢痕疙瘩:香附9克,柴胡9克,川芎9克,熟地12克,當歸12克,赤芍9克,穿山甲9克,夏枯草15克,梨樹根45克。功效:調和營衛,舒暢氣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連,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樹根用清水浸泡30分鐘,再入餘葯,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食道粘連者可日服3-5次
4.中醫強調通過内服中葯調理機體陰陽以治其本,中醫的内治法主要有三:其一、内服防風、荊芥、丹參、白鮮皮等的“清熱解毒、疏風散表、止癢法”;其二、内服黨參、淮山葯、生地、熟地等的“養陰易氣、養血潤燥法”;其三、内服桃仁、藏紅花、浙貝母、昆布等的“活血化淤、軟堅散結法”。中醫治病不僅強調治本,也重視治标.
5.近年來經臨床觀察發現,采用丹參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樣可取得較好效果。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此方法:将脫脂棉球或紗布用複方丹參注射液浸透,而後平敷于皮損處,直到葯液自然幹透為止,每日外敷2叫次,1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續治療2~3個療程。此法簡單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
6.乳香,沒葯各35克,血餘45克--人發,消瘀,止血,利小便。功效:提膿拔毒,消腫軟堅。主治:疖腫、毛囊炎,瘢痕疙瘩、神經性皮炎。用法:用麻油 6000毫升入大鍋内,加入(1)部分各葯,熬枯去渣,再用強火熬至滴水成珠,離火,投入章丹(冬天約25000克,夏天約3000克用鐵棒急調,油漸變成黑色,最後将冷凝時加入(2)葯末,調和成膏。用厚紙攤成大、中、小三号,厚薄不同的膏葯,用時烘烊貼患處。

7.六物滅瘢膏
【來源】《外台秘要》
【組成】衣中白魚、雞屎白、鷹糞白、芍葯、白蔹、白蜂各等份。
【功效】滅瘢。
【制備】上葯研如粉,以乳汁調和,貯瓶備用。
【用法】塗于面上患處,每日3次。
【說明】本方專用于治療瘢痕疙瘩。方中衣中白魚為衣魚科昆蟲衣魚的全蟲,《陸川本草》謂之可“破積,解毒,治瘡疖”;《本經别錄》記載其能“塗瘡滅瘢”;《千金方》中則以衣中白魚及鷹屎白二味和蜜治療瘢痕凸出,可見這些葯物在古時是治療瘢痕疙瘩的基本用葯。除此之外,本方還選取了長于滅瘢痕、消症瘕的雞屎白,利水洩熱,祛風解毒以增葯效;并配以芍葯養血活血,潤膚紅顔;白蔹清熱解毒,消腫生肌。諸葯以乳汁調和則有滋潤營養之效。
8.小品滅瘢方
【來源】《劉涓子鬼造方》
【組成】雞屎白30克,辛夷1.2克,白附子0.6克,細辛0.4克。
【功效】滅瘢。
【制備】上葯酒浸一夜,以羊脂50毫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
【用法】傷瘢以甘草洗後塗之。
【說明】本方以雞屎白為主葯,其味苦鹹涼,可利水洩熱,祛風解毒,軟堅去積,是古方中常用的滅瘢除痕葯;配以辛夷辛溫芳香,解肌散表,上竄頭目,善治頭面目鼻之病,《葯性論》中謂其“能治面生黑疱。面脂用,主光華”。現代葯理研究提示辛夷煎劑對多種緻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白附子、細辛辛散溫通,可引葯上行頭面,暢達經絡。四葯共舉可祛散風熱,消腫散結而滅除瘢痕。甘草甘緩平和,有解毒調和之性,能“長肌肉”、治“金瘡腫”(《神農本草經》),所含的甘草酸铵、甘草次酸鈉能有效地影響皮下肉芽囊腫炎症的滲出期及增生期,起到抗炎作用,因此此方用法中特别強調了敷葯前需以甘草洗傷瘢,以增強葯物療效。羊脂是此煎膏劑的賦型成分,且亦可起到滋養保護皮膚的作用。
9.獨角蓮膏:組成:(1)獨角蓮,皂角刺,白芷,防風,連翹,銀花,生南星,刺猬皮,山甲片,當歸,海桐皮,蘇木,海帶,火麻仁,希莶草各45克,幹蟾3個。
本品為堇菜科植物光瓣堇菜的幹燥全草。
【性味歸經】 苦、辛,寒。歸心、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癰。

中醫中藥民間治療疤痕的偏方疤痕疙瘩秘方:
1用三七粉加醋治療疤痕疙瘩
2用防風、丹參、丹皮、石膏、三七粉等重要制成水劑、擦劑、町劑、散劑、軟膏等不同劑型外用藥,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表面。以軟化瘢痕疙瘩,緩解、消除瘙癢、疼痛,使瘢痕結締組織崩解,從而一直瘢痕疙瘩的增生、蔓延,祛除愈痕。
3因瘢痕多見于局部,故外治法更為常用。劉氏采用複方艾葉煎浸洗及丁艾油外塗方法,對減輕瘢痕增生,止癢止痛具有較好療效。(複方艾葉煎由艾葉15g,老松皮30g,威靈仙15g,紅花10g,煎湯3000ml。丁艾油:艾葉30g,丁香50g,紅花20g,冰片6g,前兩味水煎至1000ml後蒸餾提取揮發油300ml;紅花用70%乙醇100ml浸泡、滲濾;冰片溶于醇液;三者按1∶1∶1混合而成)。
4丹參除瘢痕:唐代孫思邀的《千金要方》中,記載有一貼奇秒的“滅瘢方”,僅由丹參、羊脂二味藥物組成。中醫認為瘢痕的産生,主要是氣血不和、氣滞血瘀,風熱毒氣殘留所緻。丹參能宣通運行,活血化瘀,所以能夠獲得良好效果。瘢痕疙瘩屬結締組織增生,為燒燙傷、手術及外傷後常見的後遺症,不僅影響患者外表美觀,嚴重的還可影響正常生理功能。近年來經臨床觀察發現,采用丹參注射液外治瘢痕疙瘩,同樣可取得較好效果。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此方法:将脫脂棉球或紗布用複方丹參注射液浸透,而後平敷于皮損處,直到藥液自然幹透為止,每日外敷2叫次,1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續治療2~3個療程。此法簡單有效,副作用少,病程越短,效果越好。
5應氏以五倍子100g,強的松0.1g,地卡因10g,氧化鋅200g,羊毛脂40g,凡士林650g制成瘢痕止癢軟化膏,局部外塗後以繃帶或紗布包紮,外用彈力繃帶加壓纏繞治療增生性瘢痕。
6張氏等選用軟堅消瘢散配合器械擴張治療食道、胃吻合口反複瘢痕狹窄,(藥用:烏梅肉15g,白蒺藜10g,白僵蠶10g,共研細末,每次6g,蜂蜜調服4次),其藥物直接作用于創面療效滿意。
7楊氏用五倍子50g、五靈脂(活血散瘀,炒炭止血)10g、紫草30g,乳香,沒藥各5g,蜈蚣20條浸泡于500g麻油中,5天後加溫煎至焦黃,過濾,加入二甲基亞砜(消炎止痛,利尿,鎮靜)250g制成消痕油),用時外塗創面後加壓包紮,總有效率為96.6%。該法以中西藥物配合既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又有較強穿透力,從而促進瘢痕消退,祛除愈痕。
8胥氏用滅瘢膏作超聲耦合劑,以超聲透入法治療瘢痕增生,(藥用臘月羊脂100g,丹參80g,五倍子120g,蜈蚣30條,紫草60g,刺五加60g,先将羊脂熬油去渣,後将藥投入,文火煎至質枯,濾淨,自然凝結備用)。此方法先以熱效應使瘢痕組織的膠原纖維産生較大的延展性,再經超聲的機械振蕩使堅硬的結締組織變軟,使藥物充分進入細胞内發揮作用。
9張氏認為本病乃氣血運行失暢所緻,以烏梅50g,五倍子30g,蜈蚣5條,苦參30g,生地40g,其中蜈蚣、麝香研粉,餘藥加水泡10小時後煎汁500ml,加入食醋500ml,濃縮收膏成糊狀,冷卻後加粉外用。
10毛氏用積雪苷外塗、内服祛除愈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