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記下的力量-如何1秒鐘提升邏輯思考、時間管理能力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01

記下的力量

請你将以下幾個動物,按照個頭大小在頭腦裡排序。

蜻蜓,狗,青蛙。

是不是很簡單?我們再來一次。

蝸牛,大象,貓,蜥蜴,考拉,螞蟻,獵豹。

是不是有點難?這是紀元老師在《哪有沒時間這回事》一書裡給出的思想實驗。他提到這跟大腦的“工作記憶”功能區有關,同樣适用于我們平時安排事情,“如果我們想要安排一天數十件抽象的事情,并且給它們都排好時間,想清楚怎麼做,這靠大腦随便想想是不可能完成的……一定要寫(下來)”。

雖然我有滴答清單時間管理APP,也有記錄日程的筆記本,但每早我還經常用一張便利貼寫下腦海中想到的事務。每當寫下來,就清晰了很多,人都放松了不少。

關于你的年度目标,你想到了什麼?把它們全記錄在一本專門的本上,僅僅這樣,你就能更清晰知道如何實現它了。

02


百分之百地收集一切“未竟之事”

(《搞定1——無壓工作的藝術》節選)

你需要尋找和收集你世界中的一切未竟之事,無論大小、輕重、緩急,隻要是那些等待處理的、需要改進的、引起注意的事務,都要收集起來。

在你讀到這裡的時候,許多事務正處于收集之中。信箱裡收到了有形和無形的新信件,你或許還在家裡等着收取包裹和信件。你的文件夾裡仍有有形郵件,你的數字設備裡擇優電子郵件、短信和語音郵件。但與此同時,你也正在從周圍的環境中收集引起你注意的信息,并儲存到自己的大腦,而且大腦還會不停地思考,時不時地形成一些想法和主意,它們也需要你的關注。這些信息不像電子郵件那樣醒目,但它們也是“材料”,需要用某種方法對其進行處理,所以也是收集的對象。比如,在記事簿上記錄的某些決策,應該盡快付諸實施;在你書桌的抽屜裡,某些不好用的文具需要修理一下或者幹脆扔掉。在你的咖啡桌上,放着一些過期的雜志—這些全都屬于“材料”的範疇。

一旦你給某項事務貼上“需要做”或者“應當做”的标簽,它就變成了一件“未竟之事”。比如,如果你還在猶豫某件事是否需要完成或如何完成,那麼它就是“未竟之事”。這包括全部的“我将要……”,也就是那些你已經有所計劃,但是尚未付諸行動的事情。當然,未盡事宜還包括所有正在處理中、尚未結束的事務,以及那些你已經實施但尚未最終确認完成的事務。

為了正确地管理這些“未竟之事”,你需要暫時把它們全部放入一個“存儲器”中。等到有時間的時候,再來确定它們到底都是一些什麼樣的問題,需要如何處理和解決。為了确保這個收集工具的有效性,你必須定期清空這些“存儲器”。

如果你将大腦也當做一個“存儲器”來看待的話,那麼很可能對你而言具有潛在意義的各種“未竟之事”,現在就已經被你收集起來了。但是如果無法找到一個可靠的外部系統,對它們進行直接管理,那這些事情必定會藏匿于你腦中的某個角落,并且無法有效地定期清空。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把某項任務放入你的工作籃,那它就必定存在于你的大腦當中。我們在這一階段所要做的,正是要确保一切必要的事情統統得到了收集,并且存儲在你大腦之外的某個地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