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又貴又舊,憑什麼這麼受歡迎?
「寶麗來」,好比相機界的iPhone,一出新款就有無數人瘋狂搶購。
火了84年,“20世紀最潮現代工業品”的地位無人撼動。
▲今年發布的PolaroidGo(世界上最小的寶麗來)
許多經典電影中,都曾有過它的身影。
《春光乍洩》中,張國榮和梁朝偉依偎在角落。
用寶麗來600系塑料機,拍下淩亂的私密照。
《情書》中,中山美穗收到來信後,重回校園。
用寶麗來sx70 alpha1記錄回憶。
《末路狂花》中,塞爾瑪和路易斯用寶麗來,留下了最美的合照。
創造這一款神器的埃德溫·赫伯特·蘭德,也是個神人。
兩次考入哈佛,又兩次退學。
他一生共獲得535項美國專利,僅次于愛迪生。
喬布斯不止一次地表達對蘭德的欽佩之情,直呼他為“國家寶藏”。
用一句話概括寶麗來的過人之處,就是:
世界上的拍立得分兩種,一種叫寶麗來,另一種叫其它拍立得。
▲1969年,Mad雜志拍攝了一組“寶麗來瞬間”的照片。
見證了
當時寶麗來
在
美國的流行程度。
寶麗來的興衰史
火了84年,卻少有人知道,它曾經曆破産,三次易主。
寶麗來的發展史,可謂坎坷跌宕。差一點,我們就再也見不到它。
▲《ELLE》封面上,創始人蘭德在給孩子們展示新發布的寶麗來相機
1937年成立寶麗來後,主要生産偏光濾光鏡,專心服務于汽車和3D電影行業。
而相機的誕生純屬意外。
1943年,家庭旅行中的某一天,因為女兒的一句:“為什麼不能馬上看到拍攝的照片?”
蘭德由此獲得靈感。
投入4年時間,發明了
世界上第一台即時成像相機-Model 95。
50年代到70年代,寶麗來成為年輕人争相購入的潮貨。
1970年,寶麗來生産出
世界上第一台可直接打印照片的相機-寶麗來SX-70
。
這是寶麗來關于拍立得的革命性突破。
▲SX-70海報:隻需按下紅色按鈕即可拍照
但蘭德有更大的願望,創造一台人們會随身攜帶的相機,就像手機一樣。
直到退休,這個野心勃勃的願望都沒有被實現。
20世紀末,在數碼相機的沖擊下,寶麗來負債累累。
他們開始嘗試向數碼靠攏,出了一款captiva SLR,将照片保存在相機上。
但大衆很是不買賬:“如果不能打印照片,那怎麼可能是寶麗來呢?”
在大衆心目中,“即時打印”是寶麗來的必備要素,一旦被抹去,就失去了購買的必要。
2001年,寶麗來宣布破産;2008年,寶麗來停止制造底片。
▲一代輝煌落幕
相紙停産,這可急壞了寶麗來迷。
一位曾在寶麗來工作的奧地利藝術家Florian Kaps,買下了荷蘭的廢棄工廠。
帶領着隻有12人的團隊,為寶麗來研制新型相紙。
▲用寶麗來拍下的寶麗來工廠
短短一分鐘顯影的背後,是精密且複雜的生産過程,還包括許多機器無法替代的人工操作。
工人要想熟練地操作,可能要花上幾年的時間練習。
▲因為負片不能見光,整個切割過程,要求工人在黑暗中佩戴夜視鏡才能進行。
▲在寶麗來待了幾十年的老工人,留在新工廠繼續工作
是不是很意外?看似經久不衰的寶麗來,也曾危機重重。
若不是一次次的收購重啟,也許我們隻能在過去回憶寶麗來。
有一種攝影叫寶麗來
直到今天,寶麗來風靡全球。
自成一派的視覺效果是它的的制勝法寶。
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說過:
“如果你使用徕卡拍照,隻看照片你就知道那是徕卡,而寶麗來也有這種感覺。”
這讓世界藝術家們為它前赴後繼,甯願放棄專業設備,用寶麗來進行創作。
#01:
随性又私密的畫風
1971年,寶麗來Big Shot發布,僅适用于閃光人像拍攝。
藝術家
安迪·沃霍爾
成為了這款相機的最忠實用戶,用它拍下了6W多張人像照。
有當時的社會名流,電影界明星,藝術家,也有他自己。
如果Instagram早個幾十年,他大概會是全球粉絲最多的博主
。
很神奇的是,安迪鏡頭下的明星們,一點都不擺架子。
快門按下的一瞬間就沒有了後悔的機會。
你可以選擇盡力演繹最美的瞬間,但也可以像他們一樣盡力真實。
▲貝利(左)施瓦辛格(右)
在媒體的閃光燈前故作姿态的明星們,
在寶麗來的閃光燈下,随性灑脫,咧嘴大笑。
幾分醉意,幾分狂妄,構成了上世紀别有情調的紙醉金迷。
一種被稱為“寶麗來”的獨特視覺,非寶麗來相機,不可給予。
▲奧黛麗·赫本
(左
)史泰龍
(右
)安迪本人(下)
#02:壯美的銀河星軌
攝影師Daniel Stein自幼
患有眼疾,嚴重的視力障礙,左眼是他唯一的窗口。
因此,對他來說,在取景器裡看到的世界,意義非凡。
▲Daniel自己組裝的攝影設備,寶麗來+數碼鏡頭
他和許多人一樣,熱愛星空,熱愛自然,并急迫地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一切。
不同于我們在Flickr上看到的那些精美的星軌照片,
Daniel用寶麗來 SX-70 相機,就拍出了壯麗的銀河和星軌。
因為喜歡寶麗來,所以他想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開辟新的天文影像。
寶麗來小小暗格裡,有着隻有Daniel能一窺無餘的小确幸。
最後出來的效果,雖然不及專業的攝影裝備,但自帶寶麗來調調。
有很亮的綠,也有很深的藍。
就像梵高筆下的《星空》,它未必真實,卻是許多人的夢境之地。
#03:記錄苦難,訴說苦難
見慣了在時尚場合出沒的寶麗來,你一定想不到,有人把它帶進了難民區。
德國女攝影師夏洛特·施米茨,用寶麗來拍攝了一組難民主題的照片。
在創造獨特的視覺效果以外
,
寶麗來也可以講講動人的情感故事。
從叙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等國,穿越地中海進入歐洲大陸的難民們,
在寶麗來鏡頭下,被逐一記錄。
稍顯模糊的畫質,褪色暧昧的色調,以及相紙邊緣留白的空間。
這些特質都讓寶麗來照片有種與生俱來的私人情感視角。
這一系列戰地照中,印象最深的一句留言是:
“我遇到了很多人,但從沒見過人性。”
▲原文:"I see only humans not humanity."
難民危機曾是新聞攝影師的流量密碼,但這組照片令人印象尤其深刻。
照片會随着時間褪色,直至全然消失,那麼戰争呢?
這是個無解的問題,也令人不忍深思。
在新款相機的産品文案裡,寫着這樣一句話:
每次按下快門,都有成千上萬的化學反應被點燃,創造出一張真實、不經粉飾、完全獨一無二的影像。這就是寶麗來的魅力。
當下這個時代,一切都很快,很虛無。
我們或許比過去更需要一台寶麗來,保存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瞬間。
▲最早一批寶麗來公司員工大合影
圖片均來源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