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科學》雜志報道,這樣做1年,能讓孩子數學技能領先3個月,我已經和小布丁實踐起來了

其實我想在這篇文章的開篇,就和大家說一下,千萬不要給自己那麼大壓力,

我們分享的許多啟蒙方式都是玩着玩着把一個事情做了,這個玩的心态家長本身就需要具備,否則就會把玩的啟蒙變成一個帶有焦慮性質的傳授,孩子也感受不到樂趣,家長腦袋也很大。

其次我們給大家分享這些啟蒙的方法,隻是想告訴大家,原來學習并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生活中的許多互動其實都是學習,并且能為孩子将來的入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它本身就是玩,所以抱着玩的心态會更加輕松吧。

今天說一下數學啟蒙。

一說到數學啟蒙,大部分人都會頭疼,因為我們想像中的數學實在太難了。

但其實,我跟你說,小嬰兒就可以做數學啟蒙了,而這一切都不是想像中那樣的難度。

就像小布丁現在11個月,我跟他聊天的時候就會多用數學語言,

就像這樣他在地上玩一切感興趣的“玩具”,比如空奶粉罐,

我就會和他聊,

“哇塞,這是一個奶粉罐哎,一個圓柱體的奶粉罐。裡面可以裝很多的東西,敲起來會有叮叮咚咚的聲音。”

在這個聊天中,圓柱體其實就是數學語言。

再比如吃輔食的時候,他坐在餐椅上,我就會和他聊,

“小布丁啊,今天給你剝2個葡萄,你看葡萄圓圓的,像一個小球一樣。”

然後我會給他一顆,兩顆這樣的展現給他。

在這個聊天中,2個,圓形,其實也都是數學語言。

這麼延展下來,是不是可以和小嬰兒聊的數學語言就很多了?

長方形的門,正方形的桌面、地墊,圓形的碗,圓柱體的礦泉水瓶……

家裡有4口人,一天吃三頓飯,一次吃4個草莓,沖5勺奶粉,都是可以給孩子聊的東西。

而且,你一邊做着,一邊給孩子展示,孩子也會非常感興趣。

伽利略說,數學是上帝用來書寫宇宙的文字。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就是一門語言,隻不過它具備精确和量化的屬性而已。

而從嬰兒時期開始的數學啟蒙,就是讓孩子明白,原來數學是貫穿生活中的“玩具”,是生活的語言,它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像小胖從小也是這麼跟我在生活中玩數學玩過來的,現在幼兒園大班的他,從骨子裡就覺得數學好玩,我們經常使用數學語言聊一些話題,比如:

朝陽公園的面積有多大,北京的面積多大,北京的面積是朝陽公園的多少倍;

我們也會聊走路的速度是多少,開車的速度是多少,開車比走路快多少倍;

也會聊某個事情發生的概率是多少。

再比如我們也會聊函數,聽起來是不是很難?

但其實小胖已經在生活中知道函數是兩種變量之間的關系,其中一種變量随着另一種變化。

我原來在文裡也寫過,比如,去商場停車場,停的時間不一樣,停車費也不一樣,那停車費就是一個取決于停車時間的函數;天氣涼了,衣服就要穿厚一些。天氣變,穿着變,這也是兩種變量之間的關系。

小胖小時候的數學啟蒙,就是像現在的小布丁這樣開始的。用孩子身邊就有的,直觀的東西了解數學。

像現在的小布丁主要就是聽我說,看我做,他還不能很好的完成互動,

但等他再大一些,能夠有更多互動的時候,家裡買回來水果啊蔬菜啊玩具啊什麼的,我都可以一一排開,給小布丁聊,今天有五個蘋果,家裡有五個人,每人可以分一個。

給你和哥哥各買了一個玩具,你兩可以一人分一個,你分一分吧。

⋯⋯

通過這樣把抽象的數字跟生活情景聯系在一起,孩子也會發自内心的覺得數學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有時候他看到你買東西回來都會主動要求數一數,這些一定要滿足孩子,因為他們都是相當棒的數學啟蒙。

而且孩子數錯了,說錯了,也不要着急,他們數感的建立需要時間,當他們出錯的時候,我們隻需要笑着看着他,告訴他要不要再數數啊?或者一個一個的示範給他“一二三四五。”

對于年紀再大一些、會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的孩子,在睡覺前,還可以跟孩子讨論一個數學問題。

《科學》雜志原來發表過一個研究,研究人員讓家長在孩子睡覺前和讨論數學問題,不需要每天都讨論,一周有個2次左右就可以了。

結果實驗效果很驚人,研究人員發現在實施了一學年之後,這些孩子的數學技能平均竟然比其他孩子領先3個月。

當然,這些孩子的數學能力的提高,除了讨論數學本身之外,父母呈現的,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和孩子讨論時平等的讨論氛圍也非常重要。

這就又回到了文章開頭的話:

隻有當我們家長自己覺得數學源自于生活,是有趣的有意思的,而不是死闆的、枯燥的知識,帶着這種玩耍的心态去做數學啟蒙,效果才是最佳的。

即便你家裡是個像小布丁這樣的小寶寶,也玩起來吧!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點擊下方專輯哦~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