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頭痛治療秘方

頭痛
頭痛一症,根據引起頭痛的原因不同,其疼痛症狀也有所不同。如偏頭痛,病史可追溯到青、少年起就有不定期的頭痛發作,發作前可有視覺先兆如閃光、黑蒙或眩暈,發作持續數小時到數日,發作過程常是定型的。腰穿後頭痛為裂開性,枕部最為明顯,坐起時加重,卧下後減輕或消失,持續時間數天,最長可達數月。感染中毒性頭痛以發熱頭痛最為常見。青光眼引起頭痛自眼球開始,可漸向頭部放射。額窦炎痛在前額。上颌窦炎頭痛在面頰和前額,篩窦炎痛在眼球後和颞颥部,蝶窦炎多引緻顱頂部疼痛。腦膜炎痛在整個頭部,伴有發熱。腦溢血為頭痛伴肢體癱瘓。高血壓頭痛,為間歇發生,大多在晨起與疲勞後發生。
1.川芎50克白芷50克炙遠志50克冰片7克四位藥研末,裝入瓶子裡密封儲存,用的時候,取一小捏藥面,細布包裹塞鼻孔,右邊痛塞左鼻孔,左邊痛塞右鼻孔。5——10分鐘就不痛了,效果超級好使,
2.生石膏25g 三叉神經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後頭痛加羌活20g  前頭痛加白芷18g  偏頭痛左側加柴胡20g右側加生白芍18g 頭頂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劑4~5劑便愈,病史長者可加服3劑
3.偏頭痛:腦清片2片+阿司匹林0.3克3片+強的松2片+西比靈2粒效果甚佳
4.立愈湯,治一切頭痛:土茯苓30克,何首烏12克,天麻、當歸、防風各8克。來源;孟文瑞《春腳集》
5..頑固性頭痛秘方;通絡頭風湯川穹28g 當歸18g 細辛5g(後下) 大蜈蚣2條(焙幹研末沖服)頭部冷痛(遇冷風或氣溫變低痛重)加白芷20g  頭部熱痛(悶熱時痛重)加甘菊20g蒼耳子18g頭痛劇烈如針紮火烤加白僵蠶18克 偏正頭痛:細辛、雄黃各等分,研細末,用紙撚蘸藥搐鼻,左痛搐右,右痛搐左,全痛兩邊交替搐。一次痛減,二次即止。(世醫得效方)
6.頭痛:生烏頭,去皮搗爛,醋調敷痛處,須臾痛止。(千金方)-
7.偏正頭風:生蘿蔔汁,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如宜方)-
8.偏頭風:荜撥,研末,口含溫水,随左右吸鼻。(經驗方、效驗方480)-
9.頭痛:硝石末,吹鼻内,即愈。(雷公炮炙論)-
10.頭痛:高良姜,生研,頻(搐)吹鼻中即止。(普濟方)-
11.頭痛:決明子,炒研,茶調敷兩太陽穴,幹則易,一夜即愈。(摘元方)-
12.頭痛不止:楊梅末,炒搐鼻。(千金方)-
13.頭痛:片腦,卷紙作撚,燒煙搐鼻,吐痰涎即愈。(壽域方)-
14.風痰頭痛:苦瓠膜,取汁,葦管灌入鼻,其氣上沖腦門,須更惡涎流出,其病立愈,并除根。勿以昏暈為疑,幹為末,吹鼻亦效。(普濟方)-
15.頭痛:栀子末,蜜和濃塗舌,吐即止。(兵部手集)-
16.偏正頭風:谷精草,研末,白面和,攤紙貼患處,幹則易。(集驗方)-
17.偏頭痛:白蘿蔔皮,貼太陽穴,可止痛。(偏方二百三)-
18.偏正頭痛:荞麥粉,醋調餅,敷太陽穴。(西安鐵路局中心醫院)-
19.頭痛:血竭粉0.5克,貼右太陽穴及最痛處,3次即止。(效驗小金方)-
20.頭痛:桂心30克,研末,黃酒調貼上星、百會兩穴,日一換。(效驗小金方)-
21.頭痛欲死:焰硝末,吹入鼻内立止。
22.偏頭痛粉治偏頭痛 偏頭痛多見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發作。在發作前常先有嗜睡、倦怠、憂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現閃光、暗點、偏盲以及局限性感覺運動障礙(如肢體麻木、失語)。頭痛為搏動性鑽痛、鈍痛或刺痛。頭痛發作持續數小時或數日後逐漸減輕,常在入睡後緩解。 [方劑]附子、幹姜、桂枝、細辛、石膏、龍膽草、黃芩、大黃、黨參、黃芪、白術、淮山藥、當歸、熟地、羌活、防風、柴胡、山萸肉、五味子、天南星、半夏、川芎、白芷、牡砺、磁石、全蠍、威靈仙、蜈蚣、地龍、桃仁、伏芩、棗仁。 [制用法]藥味、劑量均随症加減,烘幹,研末備用。每天20克,分2--3次,溫開水送,連服10天為1療程。服後有效,可連服2--3個療程。 [療效]本方祛風攻下,益氣活血,寒溫相合,剛燥柔潤互濟,摻人苦寒有大毒、清熱止痛效果較佳的馬錢子,總的藥性偏寒涼,陽虛者不宜用。本方所治排除高血壓、鼻窦炎、腫瘤所緻頭痛,多為血管神經性頭痛呈中、重度者,病史均在一年以上。 [驗證]治療結果:近期治愈21例,顯效例,有效10例,無效10例。病例:朱xx,男,35歲,1986年7月9日診。頭右半側痛4年餘,每月必發3--4次,每次2--3天,每天痛I--2次,每次1小時左右,呈針刺樣,伴惡心、嘔吐酸苦水,疼痛部無冷感,服西藥無效。血壓、眼底檢查正常。診為血管神經性頭痛。予偏頭痛粉200克,分10天服完,僅服1療程,随訪至今無複發。 [備注]本方集寒熱溫涼、氣血陰陽、升降攻補于一方,乃為大雜繪,有違理法方藥規範,但臨床效果不錯,真所謂理未明而效可見。
23.新牽正散治偏頭痛 [方劑]白附子、全蠍各6克,當歸、柴胡各12克,僵蠶、川芎、白芷各10克,蜈蚣1條。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療效]搜逐血絡,祛風止痙,通絡止痛。 [驗證]何xx,女,78歲,1987年10月5日診。頭右側掣痛時發時止,肋部尤重已十餘年。經當地醫院住院治療無明顯好轉。曾服鎮痛、消炎、營養神經藥等,又經中醫藥治療均罔效。現症頭右側掣痛,逢惱怒加重,肋部腫脹發熱。近一周來,頭暈、眼脹、口不能張,徹夜不眠,口苦咽幹,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弦。辯為肝火上炎,風痰阻絡。投新牽正散加龍膽草、山桅子、黃芩、秦艽、赤芍各10克,5劑而愈。 共治5例,男3例,女2例,病程最長10年,最短5個月,均治愈。治療天數長則15天,短則5天。 [備注]風疾偏重加半夏、防風、制南星、陳皮;肝火偏亢加龍膽草、山桅子、黃芩、丹皮;久病入絡加赤芍、穿山龍、桃仁、紅花。
24.頭痛塞鼻散治療偏頭痛 [方劑]川芎、白芷、灸遠志各50克,冰片7克。共研細末,瓶裝密貯勿洩氣。 [制用法]以消毒紗布一小塊,包少許藥末,塞人鼻孔,右側頭痛塞左鼻,左側頭痛塞右鼻。 [療效]以本方治療偏頭痛百餘例,療效滿意。一般塞鼻3--5分鐘後,頭痛即逐漸消失。有的塞鼻得嚏後,自覺七竅通暢而痛止。複發時再用仍有效。 [驗證]顧、,女,43歲。患偏頭痛年餘,每月發作1--2次,每次持續3--4天。發作時不能堅持工作,因畏服煎藥,單純給予頭痛塞鼻散一瓶,每次取少許以絹包裹塞鼻,塞後即可止痛。痛發時再塞又可取效,連塞2天即完全痛止。半年餘未再複發。
25.加減清上蠲痛湯治療偏頭痛 [方劑]當歸、川芎、白芷、細辛、羌活、防風、菊花、黃芩、麥冬各3克,蔓荊子6克,甘草1克。 [制用法]水二碗,煎成一碗,内服。 [療效]經多次臨床應用,效果極佳。 [驗證]羅xx,女,55歲,1984年5月15日初診。患者于1983年初:開始自覺頭部左側疼痛,視力由1.2下降至0.2,伴前額部脹痛;1984年初先後到xx大學學院,廣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診治,做CT、腦血管造影等檢查,診斷為腦動脈瘤,位于蝶鞍前部稍偏左側,約2.1x3厘米大小;視力右眼1.2,左眼0.1,左眼視野縮小。經治未見明顯改善,延請沈老治療。自訴頭部左側及左眼眶周圍疼痛不止,頭部發脹感,頭暈,左眼視物模糊,耳鳴,夜寐多夢,時有口苦,胃納一般,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澀。證屬風陽上擾清竅,治以祛風止痛,平肝明目為主,方拟加減清上蠲痛湯加味。處方:當歸、川芎、白芷、羌活、防風、鈎藤、蔓荊子、麥冬、獨活、黃芩、細辛各3克,杭菊花、甘草各1.5克,蕤仁肉9克。水煎服,每天1劑。共服四劑,頭痛、頭脹減輕,依前方加草決明9克,每天1劑。共服14劑,頭暈、頭痛、耳鳴均消失,自覺左眼視力有改善。依上方再服七劑,眼科檢查左眼視力由原來的0.1變為0.2,視物較前清楚。處方:當歸、川芎、羌活、防風、杭菊花、麥冬、黃芩、甘草各3克,白蒺藜、蕤仁肉、草決明、蔓荊子、白芍、生地各9克。水煎服,隔天服1劑,連服14劑以善後。病者一直随診至今,療效鞏固。 [備注]偏頭痛或左或右,加柴胡3克;頭頂痛,加藁本3克;前頭痛,加葛根9克;眉棱骨痛,加法半夏3克;風濕頭痛,頭重如裹,加獨活、蒼術各3克;痰濁頭痛,脘腹悶嘔惡者,加法半夏、陳皮、天麻、枳實各3克;肝風上旋,伴見頭暈目眩者,加天麻3克,鈎藤、白蒺藜各9克;如肝陽上亢者,再加石決明(先煎)15克;“頭風不治多害目”,如伴見視力減退,目視昏花,視物不清者,加草決明、蕤仁肉各9克;肝火上攻,面紅目赤,口苦溺赤者,加柴胡、龍膽草、山桅子各3克;大便幹結者,再加大黃3克;氣虛者,加生黃芪、黨參各9克;血虛者,加制首烏、白芍各9克;腎虛者,加熟地;山萸肉、沙苑蒺藜各9克;陰虛有火,加生地、白芍各9克,羚羊骨(先煎)12克。
26.全蟲末外敷治偏頭痛 [方劑]全蟲、膠布 [制用法]全蟲研細末,每次取少許置于太陽穴,以膠布封固,每天換藥l次。 [療效]治偏頭痛有奇效。 [驗證]劉x,女,50歲,幹部,1984年8月22日就診。右側偏頭痛5天,脹痛劇烈,呼叫不已,徹夜不眠,伴煩躁易怒、惡心欲吐、大便時幹、小便黃赤、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數。予平肝潛陽、祛風定痛法。處方:石決明30克,鈎藤20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白芍20克,丹參30克,地龍12克,僵蠶10克,黃芩12克,白蒺藜15克,甘草3克。配合西藥止痛、鎮靜,治療3天無效。遂用全蟲末外敷太陽穴,用藥1小時後疼痛明顯減輕。第二天換藥1次,痛未再作。随訪年餘,未見複發。
27.三白湯治偏頭痛 [方劑]川芎3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9克,香附6克,柴胡、郁李仁、甘草各3克。 [制用法]将上藥水煎2次,分2次溫服,每日一劑。 [驗證]用上藥治療偏頭痛患者24例,一般都在服藥2--5劑後頭痛減輕。少則1--2劑,多則7--8劑,均能達到緩痛、止痛效果。另有人用本方治療偏頭痛患者7例,亦獲痊愈。
28.川芎白芷等治偏頭痛 [方劑]川芎、白芷、灸遠志各50克,冰片7克。 [制用法]将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人瓶内備用,宜蓋緊勿洩氣。用時,以綢布或的确良布一小塊,包少許藥末,塞人鼻孔,右側頭痛塞左鼻,左側頭痛塞右鼻。 [驗證]用上藥治療偏頭痛患者百餘例,效果頗佳。一般塞輿3--5分鐘後,頭痛逐漸消失。藥布塞鼻得嚏後,自覺鼻腔暢通而痛止痊愈。
29.龍骨湯治偏頭痛 [方劑]白芍、夜交藤各50克,龍骨30克(先煎),蔓荊子、炒酸棗仁各20克,菊花、郁金、僵蠶各10克,栀子、紅花、生石膏各15克。 [制用法]将上藥水煎,每日l-劑,分2--3次口服。5劑為1個療程。 [驗證]用本方治療偏頭痛患者38例,經用藥1--2個療程,其中,治愈者35例;顯效者2例;無效者1例。
30.四白丹參湯治偏頭痛 [方劑]丹參、白芍各40克,白菊花、白蒺藜、蟬蛻、防風、白芷、白芥子各15克,延胡索、羌活、地龍、生甘草各10克。 [制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3次口服。 [驗證]用本方治療偏頭痛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好轉者2例;有效者4例。
31.蘿蔔冰片治偏頭痛 [方劑]蘿蔔(選用辣者佳),冰片少許。 [制用法]蘿蔔洗淨,搗爛取汁,加冰片溶化後,令患者仰卧,緩緩注人鼻孔,左痛注右,右痛注左。 [療效]治偏頭痛。 [驗證]屢用效佳。 [備注]美國底特律亨利·福特醫學博士說:“偏頭痛的原因是腦部與血管系統受到侵犯的反應。”而鎂對維持血管和神經的正常運行極為重要。研究發現正常人與患偏頭痛的人,腦部含鎂的程度,有顯著不同,當補充鎂後,可不同程度緩解偏頭痛。因此,日常生活中常吃些含鎂豐富的小米、玉米、黃豆、海帶、瘦肉、蘿蔔及綠色蔬菜,有助于防治偏頭痛。
32.熱水浸手療偏頭痛 [方劑]40℃以上的熱水。 [制用法]備足兩熱水瓶的的熱水。把雙手浸泡在盆中熱水裡。浸泡過程中,要不斷加入熱水,以保持水溫。半小時後,頭痛逐漸減輕,甚至完全消失。 [功效]活血行血。治偏頭痛。 [驗證]據《家庭醫學》雜志推薦,效果奇佳。 [備注]據美國專家介紹,偏頭痛是由于腦血管充血擴張,壓迫腦神經所緻。雙手浸泡在熱水中以後,手的血管充盈,血液流聚于手部;腦血管充血量相對減少,腦神經的壓迫也減輕了,痛感便逐漸消失。熱水浸手治偏頭痛,是美國人很熟悉的偏方,頗受青睐。
33.鯉魚頭治頭痛 [方劑]黑鯉魚頭、紅糖适量。 [制用法]取活黑鯉魚切下頭,待水沸後放入煎煮至極爛,加人紅糖。頭痛發作時盡量服用。 [功效]通經絡,散風寒。用治頭風。 [驗證]據《浙江中醫》1985年12期介紹:付某,17歲,每天8--9時,眉棱骨開始疼痛。痛時狂叫,眼睛凸出,面色紅,嘴角抽動,鼻尖發酸。曾經針灸、中西醫治療無效。後以此方治之,服後,其病若失,至今年未見複發。 34.神經性頭痛治方 [處方]帶殼生白果(即銀杏)60克。 [制用法]将上藥搗裂人砂鍋内加水500ml,文火煎至300ml,分2次服,本方可連煎3次,服3日. [驗證]用本方治療頭痛(檢查無器質性改變,屬于神經性頭痛)10例,大多l劑見效。
35.馬前子、蟬衣治眶上神經性頭痛 [方劑]生馬前子0.9克,蟬衣9克,黃酒120ml. [制用法]将生馬前子放在麻油燈上烘透至炭黑色,不能存性,捏之成灰為度,與蟬衣共研細末。用時,以黃酒沖服,每日1劑。 [驗證]用上藥治療眶上神經性頭痛(俗稱眉棱骨痛)患者13例,其中,服1劑治愈者11例;服2劑治愈者2例。
36.全席湯治血管神經性頭痛 [方劑]黃茂30克,全當歸20克,川芎、天麻、乳香、沒藥、蒺藜、各10克,蜈蚣3條,細辛3克、全蠍5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将上藥水煎,每日l劑,分2--3次口服。 [驗證]用本方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120例,痊愈者108例;顯效者5例;好轉者4例;無效者3例。一般服藥2--4劑見效。
37.二白湯治血管神經性頭痛 [方劑]白芍30克,蟬衣、白芷各12克,葛根15克,桂枝6克、細辛3克,川芎、蔓荊子各10克,生甘草8克。 [制用法]将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3次口服。 [驗證]用本方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53例,經用藥3--8劑後,其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6例;無效者2例。
38.川芎、丹參等治血管神經性頭痛 [方劑]川芎、丹參各20--30克,白芍30--50克,石決明(先煎)50--60克,全蠍(沖服)3--6克,細辛3克,白芷10~15克。 [制用法]将上藥水煎,每日l劑,分3次口服。 [驗證]用本方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38例,經用藥2--6劑後,其中,治愈者32例;顯效者4例;無效者2例。
39.清空膏治療頑固性頭痛 [方劑]川芎、羌活各10--15克,淡黃芩15克,川連、柴胡各10克,防風12克,灸甘草6--10克。 [制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服。病程長,上方加蜈蚣1--2條,太子參20克(或紅參6克),白蒺藜12克;頭痛連面或牽引牙龈痛者,上方加細辛3克,生石膏30克。 [驗證]侯xx,男,57歲,1989年8月13日人院,住院号:l997.患高血壓病已3年。入院前3天因惱怒後頭痛再發,右側及枕部脹痛,視物黑朦,嘔吐胃内容物,無意識障礙,無偏癱失語、二便失禁等。當時血壓:32/18.7千帕斯卡,拟診“高血壓腦病”,予降壓、脫水等治療。血壓控制在21.3/13.3千帕斯卡左右,但頭痛始終不能緩解,煩躁不安,轉中醫治療而收人院。即投清空膏。處方:川芎、防風各12克,柴胡、川連各10克,羌活、黃芩各15克,甘草3克。l劑即知,複杯而愈。再予平肝潛陽、化痰熄風劑善後。
40、治偏頭痛偏方:頭痛時,取鮮蘆荟在頭痛部位反複擦抹,一痛就抹,一般患者一個星期後,頭就不痛了。
藥理:蘆荟是生活中的靈丹妙藥,能治百病。蘆荟有殺菌、消炎、排膿、健胃、下瀉、防曬、防腐、治灼傷和美容的作用。此方中,蘆荟發揮的是鎮痛、鎮靜的功效。牙痛難忍時,在患處貼上蘆荟,就會消除疼痛。神經痛、痛風、筋肉痛患者,也可按此法使用蘆荟。 此方中,蘆荟汁被大腦皮層的血管吸收,發揮了解毒、舒張痙攣血管的功效。從而解除了血管壁對腦神經的壓迫,所以治好了偏頭痛。
41、不明原因頭痛:白蘿蔔一個,洗淨切一塊搗爛取汁,将汁裝入小藥瓶中備用。從頭痛之日起,将汁滴入兩個鼻孔中,每個鼻孔滴入2滴。每日早晚各滴一次,連用一周就可以治好頭痛。
42、治神經性頭痛:白菊花200克,水2000毫升,煮沸後倒入臉盆,趁熱熏頭,幾次就行。用過之後頭痛一次比一次輕。(最好用毛巾把盆圍住,随溫度變化調整頭與盆的距離)
43、治神經性頭痛方:桂枝适量,用小火加适量的水熬3開後,喝湯,一天不分次數,當茶水飲,連喝一周,桂枝的用量可根據中醫的診斷。(該方對一般性頭痛和見風頭痛都好使,後背痛也有一定療效。陰虛引起的頭痛可少用一點桂枝,陽火引起的頭痛可多用一點桂枝)
44、治偏頭痛方:蔓荊子、白芷、地龍、蕲蛇各15克,水煎服。日一劑,以愈為度。
45、治神經病偏方:将3兩幹桃花用刀切成細末,分10份。發病時用淡明礬水送服,1日2次,每次服1份,5天為一療程,連用3個療程。(該方對癫痫病、瘋狂病、神經病均有用)
46、治頭痛偏方:川芎、荊芥(去梗)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細辛(去蘆)30克,防風(去蘆)45克,薄荷240克。上藥研末,水沖服,每次6克。有疏風止痛的功效。
47、治療神經性頭痛偏方: A、西比靈、米格來甯,在說明書用量的基礎上,每天再加吃1次。一般患者,西比靈吃3合、米格來甯吃1瓶,就會見效。此方無副作用。 B、漢桃葉片,1次吃4片,日口服次數按說明書。一般患者,5—10合見效。
藥理:西比靈,是一種改善腦供血不足的藥物,在臨床上,也是治療耳鳴的常用藥。米格來甯有鎮靜作用,還對大腦皮層有抑制作用,恰可治療頭痛。漢桃葉片可祛風止痛、舒筋活血,可治療多種神經問題引起的痛症。由此分析,上述處方治療神經性頭痛,有其内在的科學依據。 提示:神經性頭痛患者不要喝茶、喝酒、喝咖啡,也不能吸煙,還要避免精神緊張、生氣等都會加重病情。
48、治頑固性偏頭痛偏方:炙全蠍、鈎藤、紫河車各9克。上藥共研細末,分10包,日服2次,一般2日奏效。痛輕後,日或隔日服1包,以鞏固療效。
49、治頭頂痛偏方:藁本5克,酒制大黃5克,當歸5克,川芎3克,白芷5克,羌活5克,防風5克,菊花2克,蔓荊子5克,麥冬5克,獨活5克,黃芩5克(酒炒過),細辛3克,甘草2克。水煎服,日1劑,5天為一個療程。
50、治神經性頭痛偏方:取1/3兩白鮮皮,與半斤左右的清水放在一個碗裡蒸。蒸開後,再蒸15分鐘以上,将此水取出,待水溫後,患者一次把水服下。每天早飯前喝一次,晚飯後喝一次。每次都要用新的白鮮皮,約10天左右,神經性頭痛就會治愈。獻方人稱,此方百分之百見效。患者在治好以後,最好再接着服用,鞏固一下治療效果。 藥理:在上個方子中,獻方人曾說,白鮮皮可以解毒生肌、促愈。而白鮮皮還有一個功效,醫書《日華子本草》介紹,此物可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還能治頭痛眼痛。所以,這個方子治神經性頭痛,也有其科學依據。 提示:白鮮皮,一般的中藥店裡就有賣的,而且,它的價格很便宜,大約3元錢就能買一兩。白鮮皮蒸水喝,味道特别苦,但要想治病,這種苦必須“吃”。 中藥 51.風寒頭痛:①頭痛遇風寒加重,鼻塞流清、濁涕。選用:川芎10克,白芷12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細辛3克,薄荷10克(後下),蒼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對各種類型的鼻炎、鼻窦炎頭痛,尤為适宜。②九味羌活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風寒濕邪,憎寒壯熱,肌肉酸痛,高熱,頭痛和鼻窦炎頭痛,對寒濕型流感頭痛也有佳效。
52.風熱頭痛:①頭痛頭暈,咽幹口渴,發熱惡風。選方: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下。②雙黃連口服液,每次1瓶,每日3次。适應于風熱感冒發熱和感染性發熱頭痛者。
53.瘀血頭痛:有外傷史,且頭痛日久不愈,痛處固定,如針刺,舌有瘀斑。選方:①血府逐瘀丸(成藥),每次10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下。②路路通20克,茶葉12克,鈎藤20克,薄荷12克,水煎服。
54.肝陽上亢頭痛:①頭脹痛,頭暈,口幹口苦、大便幹、舌紅脈弦。選方:生石決明30克,代赭石30克,久煎汁送下六味地黃丸10克。②天麻15克,鈎藤15克,石決明20~30克(先煎30分鐘),黃芩10克,栀子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55.血虛頭痛:頭隐痛或掣痛,面色無華,心悸。選方:①十全大補丸(成藥),每次10克,每日2次。②黃芪30克,當歸10克,蔓荊子6克,水煎服。
56.偏頭痛:①川芎15克,全蠍3克,白芥子10克,白芷10克,水煎服。②全蠍、地龍、甘草各等份,共為細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白開水送服。适用于各種偏正頭痛。
57.民間小驗方:①鳙魚(大頭魚)頭1個,生姜30克,米酒120克,将魚頭切塊,用水半碗,同放沙鍋内煮熟,趁熱吃完。②生姜片120克,老蔥頭30克,鯉魚頭2個,酒60克,同糯米加水煮飯,一次吃完。③豬腦2副,生姜汁1杯,酒60克,隔水蒸熟,一次吃完。以上均适宜于偏正頭痛。④向日葵仁60克,母雞1隻,将雞除去毛與内髒,用水煮湯吃。适用于神經衰弱性頭痛。⑤老鷹1隻,去毛與内髒,加生姜、米酒炖爛吃。⑥紫河車(胎盤)1個,川芎30克,先将胎盤洗淨煮熟,同川芎在新瓦片上焙幹,研為細末,每次服3克,開水沖服,每日2次。⑦全蠍、細辛各9克,甘草6克,共研細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以上均适宜于神經性頭痛。
58.外敷
1.川芎、大黃、芒硝各等份,研末加适量面粉水調,貼兩太陽穴。适用于風熱頭痛。
2.白附子3克,川芎3克,蔥白15克,先将蔥白搗成泥狀,再把白附子、川芎研成細末,和蔥白泥調勻,攤在紙上,貼頭部兩太陽穴,1小時後,痛可立止。本方适用于風寒頭痛。
3.青蒿子20克,蒼耳子20克,雄黃2克,薄荷12克,将藥物搗爛加熱,外敷貼太陽穴或痛處,适用于血瘀頭痛及鼻淵頭痛。
4.白附子6克,蔥白20克,生姜6克,将藥物搗爛,外敷貼太陽穴,适用于偏頭痛。
5.薄荷葉20克,雄黃2克,白芷8克,細辛6克,将藥物搗爛,調拌面粉,外敷貼太陽穴、印堂穴、大椎穴等,适用于各種頭痛。
59.外熏 蠶沙60克,僵蠶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野菊花30克,防風10克,将藥物煎好後,倒入罐中,然後用一張紙封口,在紙上方開一小口,把頭痛處貼于小口處,藥物蒸汽熏頭部,每日1次。連續熏15分鐘。
60.外熨 1.蔥白60克,艾葉60克,生姜12克,絲瓜絡60克,食鹽30克,将藥物搗爛加熱後,用紗布包紮外熨頭部。 2.玉米糠60克,陳艾葉60克,老鹳草30克,桑枝15克,生姜2塊,将藥物搗爛加熱,用紗布包紮外熨頭部。 3.川楝子12克,蓖麻子12克,白芥子10克,蘿蔔葉20克,将上藥搗碎加熱後,外熨燙頭部,每日2次。
61.鼻吸入 1.薄荷、郁金、白芷、石膏、芒硝各等量,上藥共研末,用紗布包塞鼻内,适用于風熱頭痛。 2.鳳仙花子(急性子),鬧洋花各等份,上藥共研為末,用時将藥棉裹藥末少許塞入鼻腔内,适用于偏頭痛劇烈者。 3.紅皮白心蘿蔔1隻,削如手指大,用竹針在蘿蔔端上刺一小孔,孔内放冰片末少許,塞入鼻内,右側頭痛塞右鼻,左側頭痛塞左鼻,吸3~4分鐘,即可生效。 4.樟腦3克,冰片0.1克,白芷6克,細辛6克,将藥物搗細末,調拌粉成形,外塞于鼻竅。
62.針灸    1.體針:取穴太陽、頭維、風池、百會。前額痛加印堂、陽白、合谷;偏頭痛加率谷、外關;後頭痛加天柱、後溪、昆侖;頭頂痛加太沖,内關。針刺以平補平瀉法為主,留針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電針:取穴同體針,每次選用1~2對穴位,進針得氣後,按電針儀,選用疏密波,中等刺激,通電2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耳針:取穴神門、心、腦、枕、颞、額。毫針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4.艾灸:以大蒜切片,放于臍上,用艾灸之,至病者口中有大蒜味即停。
63.按摩 病人坐位,術者立于其後方,一手扶住病人前額,一手拇指按揉其頸後風府穴,2~3分鐘,同時以拇指上下用力按揉頸後正中的皮膚,反複3~5次。
64.清上蠲痛湯
【來源】明·龔廷賢《壽世保元》【歌訣】清上蠲痛芷歸芎,二活細辛蒼防風,菊蔓麥芩生甘草,祛風止痛兼清上。 【組成】當歸、川芎、白芷各3克,細辛03克,羌活、防風各3克,菊花、蔓荊子各15克,蒼術、麥冬、獨活各3克,生甘草03克,黃芩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效】散風熱,止頭痛。
【方解】凡風熱上擾之頭痛,治宜祛風止痛。方用當歸、川芎養血祛風,此乃“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配以白芷、細辛、防風祛風止痛;菊花、蔓荊子清上而祛肝膽之風熱;羌活、獨活、蒼術善祛一身上下之風濕;麥冬養陰,甘草瀉火,黃芩清熱,以助清上之功。合而用之,養血、祛風、清熱三法共施,風熱必除,諸症自愈。
【主治】一切偏正頭痛。可用于血管神經性頭痛、上颌窦炎頭痛、三叉神經痛等病症。
【加減】如證偏風寒,去黃芩、麥冬、蒼術,加荊芥;熱甚,去獨活、羌活、細辛,加桑葉、連翹、銀花;鼻流濁涕量多,加蒼耳子、露蜂房、辛夷花。
【附記】方中多辛燥升散之品,因此,凡屬肝腎陰虛而風陽上擾之頭痛以及氣血虛弱之頭痛,均非本方所宜。 頭痛經久不愈
65.治風濕頭痛
頭痛似有重物壓在頭上,陰雨天加重者。蒼術10克,羌活、防風、荊芥各6克,水煎服。
方2:治偏頭痛
川芎32克,杜仲炭32克,蔓荊子10克研末,五味子16克,水煎服。
方3:治頑固性頭痛
川芎、蛇蛻各19克,共研為末,綠豆500克煮熟和藥末拌勻,分成三包,每天吃一包,晚飯後臨睡時服,服後微汗,連服三天。适用于偏正頭痛經久不愈者。
方4:治風氣頭痛目眩方
荊芥穗研末9克,水煎過濾服。(本方亦治産後血暈。表虛自汗者忌用。)
方5:治頭風疼痛方
蚱蟬2枚,生研,加乳香、朱砂各1.5克,制丸成小豆大,每用一丸随頭痛所在的一側納入鼻中,以出黃水為有效。
方6:治三叉神經痛方
細辛、麻黃、黒附子各9克,偏左者加龍膽草9克,偏右者加生石膏15克、水煎服。(血虛頭痛及氣虛有汗者,陰虛咳嗽者忌用。

66.菊花茶調散
【來源】宋·《銀海精微》【歌訣】菊花茶調芷荊芎,羌防細辛甘薄荷,風熱上攻加僵蟬,頭痛眼疾多可醫。 【組成】川芎、荊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細辛30克,防風、菊花各45克,僵蠶60克,蟬蛻90克,薄荷24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6克,日服2次,茶水調服。也改可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量可用常規劑量酌定。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方解】凡風熱上攻頭目,頭痛目赤之症,治宜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故方用荊芥、防風、白芷、細辛疏風解表;川芎養血祛風止痛;菊花、薄荷、甘草清利頭目;再加僵蠶、蟬蛻,以增強搜風散熱之效;羌活善祛上部之風濕,可引藥上達;甘草調和諸藥。
【主治】風熱上攻,症見頭暈目眩、偏正頭痛、惡風發熱、目赤流淚、視物模糊。可用于頭痛、偏頭痛及多種眼科病症。
【加減】如見熱邪偏盛,上攻頭目,可去細辛,加蔓荊子、柴胡、忍冬藤,重用菊花;風邪偏盛、熱象輕者,去羌活、細辛、白芷,加木賊、石決明、鈎藤;内傷頭痛,去荊芥、防風、薄荷、白芷;肝陽偏亢者,加天麻、石決明、珍珠母;肝郁化火者,加焦山栀、黃芩;清陽不升者,加黨參、黃芪;一般頭痛加藁本;目疾加蔓荊子。
67.頭痛神效丹
【來源】陳寶田《時方的臨床應用》
【歌訣】頭痛神效頭痛方,桃紅四物雞血藤,防風白芷加二活,活血祛風效堪奇。
【組成】川芎15~20克,白芍10~20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獨活6克,白芷10克,雞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功效】活血祛瘀,祛風止痛。
【方解】本方系由桃紅四物湯加防風、羌活、獨活、白芷、雞血藤而成。頭部之疾多瘀多風,治宜活血疏風。活血是第一位的,因疏風先活血,血活風自滅,且證以瘀血為主,活血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方用桃紅四物湯加雞血藤活血祛瘀;配以防風、羌活、獨活、白芷祛風止痛。合而用之,可使血活瘀消,風去痛止,諸症可愈。
【主治】頭部刺痛或跳痛或脹痛、或有頭部外傷史、或遇心情不快、或月經前、或遇風寒則頭痛發作或加劇、舌質淡暗或有瘀斑,但不必悉具。可用于血管性頭痛、外傷後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腦血栓形成、高血壓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強直性脊柱炎、痛經、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等病症。
【加減】臨證應用,可随症靈活【加減】。
68.清空膏
【來源】金·李東垣《蘭室秘藏》
【歌訣】清空芎草柴芩連,羌活升之入頂巅,為末茶調如膏服,正偏頭痛一時蠲。
【組成】川芎15克,柴胡21克,黃連30克,羌活30克,炙甘草45克,黃芩90克(一半酒制)。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4克,放于盞内,加入茶汁少許調如膏狀,臨卧用開水送下。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定。
【功效】和血疏風,清熱祛濕。
【方解】頭為諸陽之會,其象應天,喻作清空,本方專治風濕熱邪上壅頭目而頭痛年久不愈者,故名“清空膏”。方中川芎辛香善升,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為頭痛之要藥;羌活入足太陽經而疏風除濕;柴胡入足少陽經而升散解熱,合川芎以止偏正頭痛;黃芩、黃連苦寒洩熱滲濕,酒炒而用,且與升散之品相配,則能上至巅頂而除頭部濕熱;甘草益氣安中,緩痛和藥;茶葉清利頭目。諸藥合用,可使清氣上升,濁陰下降,風邪濕熱俱去,則經年頭痛可除。
【主治】風濕熱之邪,上壅頭目,症見偏正頭痛年深不愈,或風熱上壅損目。可用于血管神經性頭痛、感冒、腦外傷後遺症所緻的各種頭痛,亦可用于因風濕熱上攻所緻的咽喉、耳目腫痛等症。
69.黃連上清丸
【來源】清·《清太醫院配方》
【歌訣】黃連上清大黃芩,荊芍栀翹歸薄荷,桔玄芎菊天花粉,甘草黃柏生石膏。
【組成】大黃、黃芩、赤芍、荊芥穗各125克,生山栀、連翹、當歸、薄荷、桔梗、元參、黃連、石膏各75克,菊花、川芎、天花粉、甘草、黃柏各6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可按常規劑量酌減。
【功效】疏風清熱,瀉火通便。
【方解】凡風熱犯擾中上二焦及心脾熱盛諸症,治宜疏風清熱,瀉火通便。故方用黃芩、黃連、黃柏、生栀清熱瀉火,合以大黃導熱下行;當歸、川芎、赤芍活血祛風;荊芥穗、連翹、薄荷、石膏、菊花祛風清熱;桔梗、甘草清熱利咽;玄參滋陰瀉火,合天花粉以防止四黃苦寒太過傷陰之弊。諸藥相伍,可使風熱外解,裡熱下洩,風散、熱清、火滅,諸症可愈。
【主治】頭昏頭痛、心胸煩熱、牙龈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暴發火眼、大便燥結、小便黃赤者。可用于頭痛、泌尿系統感染、陰道炎、牙龈膿腫、口腔炎、咽喉炎、急性結膜炎等病症。
【加減】若見發熱咽痛,加金銀花、闆藍根以清熱解毒利咽;牙龈紅腫疼痛,加知母、牛膝以瀉火清胃,導熱下行;兩眼紅赤作痛,加決明子、蟬衣以清膽疏邪;小便黃赤,加木通、生地以清心利尿。 頭痛的偏方、驗方 頭痛頭痛是指以頭部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痛證。是臨床較常見症狀之一,現代醫學中的多 種疾病,如高血壓、鼻炎、三叉神經痛等病中皆可見到頭痛的症狀。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 邪、悄志不和,久病體虛及飲食不節,影響頭部絡脈或腦髓失養所緻。
70.常用的偏方、驗方主要如
[方一]蔥30克,淡豆豉15克,黃酒50克。将淡豆豉放入鍋内加水1碗,煎煮15分鐘, 再把蔥切段放入,繼續煮5分鐘,最後把酒沖人,立即起鍋,趁熱服下,取微汗即停服。本 方解表散寒,适用于風寒感冒,頭痛出汗,一身不适等症。
[方二]蔓荊子30克,酒500克。将 蔓荊于為粗末,浸泡酒中,7天後使用。每日3次,每次服10-20毫升,溫服為佳。本方疏散 風熱,清利頭目,适用于風熱頭痛。
[方三]芹菜400克,水發香菇50克,于澱粉、菜油、調料 适量。芹菜擇去葉、根、洗沖切段,鹽漬10分鐘,清水浮洗,瀝幹。香菇切片,澱粉、醋、 味精加水50毫升兌成芡汁待用。炒鍋内菜油燒至冒煙無泡沫,放人芹菜煸炒2-3分鐘,投入 香菇片,迅速炒勻,加醬油,炒1分鐘,淋人芡汁速炒起鍋。本方平肝潛陽,适用于肝陽上 亢所緻頭痛。
[方四]豬腦髓1個,天麻10克,紹酒7克,川芎10克,姜汁2克,味精1克,白芷7 克,精鹽1克。将天麻、川芎、白芷洗淨,烘幹研成粉末,放人蒸碗内,豬腦花挑淨血絲, 洗淨人碗内,加紹酒、味精、姜汁、精鹽及鮮湯150克,用濕棉紙封住碗口,置鋼精鍋内蒸 熟即成。本方滋腎補腦止痛,适用于氣虛頭痛。
[方五]炙黃芪30克,人參3—5克,棗仁10克, 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黃芪、人參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人砂鍋煎沸,改用小 火煎濃汁,取汁前半小時人棗仁。取汁兩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後入白 糖,稍黃即可。本方補氣止痛,适用于氣虛頭痛。
[方六]鹌鹑蛋5隻,胡蘿蔔30克,荷葉20 克,山藥15克,大棗10枝,菊花15克,紅糖适量。加水共煮至蛋熟,吃蛋喝湯,連服6劑。 本方補血止頭痛,适用于血虛頭痛。
[方七]白蘿蔔300克,海帶100克。将海帶洗淨,用溫水 浸泡5小時以上,連同浸泡的水一起裝入沙鍋内,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煨炖,将蘿蔔切片, 待海帶煮沸後下人沙鍋同煮,直至爛熟。空腹将海帶蘿蔔湯一齊服下,可當菜吃,連服數 月,療效顯著。本方健脾化痰,除濁解膩,适用于痰濕頭痛。
[方八]紅花、川芎、川牛膝各 10克,白酒500克。選上等川紅花、川牛膝、川芎,後兩味切片,備用。将以上3味裝入盛酒 瓶中,浸泡7天,每日早、晚空腹飲用,每次不得超過15毫升。本方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适用于血瘀阻絡的頭痛、身痛、心痛、月經疼痛、以及跌打損傷所緻的痛證。
[方九]荊芥、 防風、羌活、川芎、細辛各6克,白芷9克。水煎服,1日1劑,2次服。本方疏散風寒,可用 以治療外感風寒之頭痛。[方十]薄荷6克,桑葉、菊花各9克,黃芩6克,連翹9克,蔓荊子12
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本方疏風清熱,可用以治療外感風熱之頭痛。
[方十一]羌 活、川芎各6克,蔓荊子9克,甘草3克,防風、藁本各6克,蒼術、白芷各9克。水煎服,每 日1劑,分2次服。本方祛風勝濕,适用于外感風濕之邪所緻頭痛。
[方十二]龍膽草9克,山栀 6克,黃芩9克,當歸6克,生地9克,柴胡6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服。本方平肝潛陽, 适用于肝陽上亢所緻頭痛。[方十三]黃芪15克,黨參12克,白芍、白術各10克,當歸12克,陳 皮10克,甘草6克,柴胡9克,天麻6克,蔓荊子9克,川芎6克,細辛3克。水煎服,1日l劑, 早、晚服。本方補氣,适用于氣虛所緻的頭痛之證。
[方十四]地黃、當歸各12克,白芍15 克,川芎10克。水煎服,分2次服。本方養血,适用于血虛所緻之頭痛。[方十五]半夏10克, 白術12克,天麻6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1日1劑,每日2次。本方理脾 化痰,适用于痰濁上蒙清竅之頭痛。 [方十六]當歸尾、赤芍各9克,川芎、草紅花各6克,郁 金10克,菖蒲6克。水煎服,每日1劑,1日2次。本方活血通竅,适用于血瘀所緻之頭痛。
[方 十七]生川烏21克,南星16克。2者共研細末,每服2克,1日2次。本方适用于偏頭痛。
[方十 八]川芎250克,蔓荊子100克,草紅花20克,當歸50克。共研細末,每服6克,每日2次,飯後 1小時服。本方适用于瘀血頭痛。[方十九]大附子1個,蔥葉若幹。将附子去皮臍,研末,蔥 葉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0丸,1日2次,茶水送服。本方适用于頭痛。
[方二十]杜仲30 克,夏枯草25克,菊花10克。水煎服,1次服。本方适用于高血壓頭痛。 [方二十一]膽南星、 荊芥穗各30克,生姜汁少許。研成細末,用生姜汁調成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飯後服。 本方适用于痰濕之頭痛。
[方二十二]川烏、草烏各80克,麻黃60克,細辛40克,羌活、白芷 各70克,肉桂40克,幹姜60克。上藥8味共500克,置于鍋内,微火烘脆,共為細末,貯瓶備 用。 1,取藥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潤濕,置于鍋内炒熱,做成藥餅。趁熱敷貼于患部, 外以油紙或薄膜蓋定,繃帶包紮,至局部及全身發熱或微汗出為度。每日1-2次,每次2-4 小時,3日後更換新藥。 2.取藥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潤濕,置于鍋内炒熱,紗布 包裹,做成藥枕或藥袋。置于患部,外以電熨鬥或電吹風熱熨患部,使藥力直透肌腠筋骨, 以局部覺熱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鐘,3日後更換新藥。 3.取上述生藥粗末250-500克, 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搖1次,7日後備用。用時将 藥酒少量倒于杯碗内,用脫脂棉團蘸藥酒适量,以長柄鑷挾持,火柴點燃,将燃燒之藥酒快 速塗于患部,迅即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紅為度。 4.直接用棉球或紗布蘸藥 酒适量,塗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發熱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藥酒裝入壓力瓶内,先按 摩患部片刻,再将藥酒噴灑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發熱。
[方二十三]薄荷30克,粳米2 兩。将薄荷煎湯候冷,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時,加入冰糖适量及薄荷湯,再煮一二沸即 可。本方疏散風熱,清利咽喉,适用于中老年人風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方二十 四]生魚肉(草魚或海魚肉均可)200克,玉蘭花瓣15個、雞蛋5個,味精、料酒、香油及鹽适 量。将魚肉去刺切碎,玉蘭花切成絲或末,二者混拌成泥。取5枚雞蛋清,用筷子攪勻發 稠,蛋清中放入少許香油、料酒、味精及鹽,然後,将魚肉、玉蘭泥做成數個小球狀,放入 配好的蛋清中蘸勻,撈出後碼在盤子中央。另取玉蘭花瓣數片,圍繞盤子四周分别貼在魚盤 外沿。最後将整盤玉蘭魚球放在開鍋的蒸屜上蒸5分鐘。即可食。本方養陰,潤燥,祛風。 對高血壓之虛火上擾頭痛有效。<頭痛>
21.張仲林} 奇效頭痛散
組成芎15g,天麻10g,細辛10g,白芷10g,田七10g,葛根15g,白芍20g. 功效活血祛風,通絡止痛. 主治治療各種慢性頭痛,偏頭痛.現代醫學之血管性頭痛,神經性頭痛等. 用法 藥物低溫烘幹,粉碎成細未,過細目篩.日服3次,每次3g,溫開水沖服. 孕婦慎用. 加減巅頂痛劇者加藳本10g.頭兩側疼痛甚者加柴胡10g.頸項痛者加羌活10g.氣虛者加黨參10g,黃茋10g. 血虛者加當歸10g,首烏15g.腰酸膝軟,頭痛且暈者加熟地12g,懷牛膝10g.痰多稠粘者加法半夏10g,膽南星8g. 睡眠欠佳者加炒栆仁20g,合歡花15g.胃納差,便溏者加懷山藥15g.
71.通治方] 劉壽年:救腦湯錄自《辨證錄》,餘臨床加減運用,治療神經性頭痛效果甚好,而對于其它頑固性頭痛亦有良效。自1977年5月至1980年4月,用此方加減治療各種頑固性頭痛80例,多在服藥3-6劑後疼痛症狀消失或減輕。 辛夷9克 川芎30克 細辛3克 當歸30克 蔓荊子6克 水煎服,每日l劑。伴頭脹目赤者,加雙鈎30克、龍膽草6克、石決明30克;氣虛神疲者,加生芪15克、黨參12克;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龍牡各15克;久痛不止,瘀阻脈絡者,加水蛭3克、蜈蚣3條、全蟲5克;寒嘔者,加半夏10克、吳茱萸6克、生姜5片;熱嘔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 --《千家妙方》上冊
72.葉怡庭:芍藥牡丹湯治療偏頭痛性血管性頭痛,臨床觀察證明,效果頗為理想。 生白芍30克 牡丹皮10克 甘草10克 當歸12克 生地黃12克 川芎6克 桃仁l0克 紅花6克 菊花10克 鈎藤12克 水煎服,每日l劑。 --《千家妙方》上冊
[辨證方]
73.、寒 證
趙學敏:截頭風,治偏正頭風,百藥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克(炒) 川苔(炒) 甘草(炒) 川烏頭(半生半熟)各30克 上藥為末。每服3克,細茶薄荷湯調下。 --《串雅内編》卷一
張澤生:冒風或屢感風寒,客于腦腑,頭痛屢發,病程較長,餘常用川草烏各6克(病重者生用,輕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蠶18克,生甘草9克。研細末,分6包,每日1包,飯後清茶調服。曾治此類頭痛10餘人,諸藥未效,投予上方l~2劑即愈。 --《名老中醫醫話》
許叔微:硫黃丸,治頭痛。 硫黃60克(研細) 硝石30克 上水丸,如指頭大。每服3克,空心臘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頭風20餘年,每發頭痛如破,數日不食,百方不能療,醫田滋見之,曰老母病此數十年,得一藥遂愈。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10餘日,滋複來,雲頭痛平日食何物即發,答雲:最苦飲酒食魚。滋取魚酒令您食,雲服此藥lO枚,豈複有頭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發,自此遂瘥。 --《普濟本事方》卷二
74、熱 證
王昆山:防風芍藥白正湯,餘在臨床已應用數十年,結合具體病人,若能适當辨證加減,效果甚為滿意。除血管性頭痛外,其它各種頭痛症,亦可收到較好療效。 防風30克 生白芍30克 白芷15克 細辛3克 菊花15克 川芎15克 薄荷10克 蔓荊子15克 生石膏30克 連翹15克 紅花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前額痛甚,加入葛根、升麻;左側痛甚。加入柴胡"、黃芩;右側痛甚,加入藁本、獨活;後頭痛甚,加羌活、麻黃;頭頂痛甚,加膽草、珍珠母;頭暈者,加入懷牛膝、夏枯草、黃精;伴失眠者,加入柏子仁、棗仁;伴多夢,加入夜交藤、合歡皮;伴煩躁不安,加入竹葉、蓮子心;伴食欲不振,加入焦三仙、草豆蔻。 --《千家妙方》上冊
陳修園:貼頭痛風熱病秘方。 大黃 樸硝等分 為末。用井底泥捏作餅,貼太陽穴。 --《醫學從衆錄》卷四
75、虛 證
夏度衡:四味芍藥湯加味方是餘多年來治療因肝風上擾所緻的頭風、顔面痛、偏頭痛、牙痛的一個有效方。 白芍30克 生牡蛎30克 丹參15克 甘草15克 葛根15克 生黃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千家妙方》上冊
淩曉五:育陰潛陽湯,治血虛生風,半邊頭痛,痛甚損目,目起翳障,潮熱口苦,心悸眩暈。 西洋參6克 甘菊蕊9克 丹皮12克 玫瑰花6克 制首烏15克 當歸身9克 石決明24克 冬桑葉9克(炒) 蔓荊子6克 東白芍12克 朱茯神15克 水煎,每日l劑,2次分服。 --《曆代名醫良方注釋》
王冠軍:後腦疼方,治後頭疼痛。 當歸12克 山萸肉12克 川芎9克 生地9克 白芍藥9克 玄參9克 枸杞9克 肉苁蓉9克 玉竹6克 天麻6克 遼細辛3克 水煎服,每日l劑,2次分服。 頭脹重有肝陽上亢、腦充血兼症者,加赭石、石決明(均先煎);頭暈偏重者,加鈎藤(後下)、菊花;失眠多夢,心悸重者,加棗仁、龍骨、夜交藤;健忘重者,加益智仁、石菖蒲;兼氣虛,見氣短、汗出較多者,加黃芪、黨參、浮小麥;兼咽幹口燥者,加石斛、麥冬;慮其久服礙胃者,加砂仁。 --《曆代名醫良方注釋》
76、實 證
陳士铎:人有患半邊頭風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約痛于左者為多,百藥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症得之郁氣不宣,又加風邪襲之于少陽之經,遂至半邊頭痛也。其痛時輕時重,大約遇順境則痛輕,遇逆境則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風寒之天,則大痛而不能出戶。方用散偏湯。 白芍15克 川芎30克 郁李仁3克 柴胡3克 白芥子9克 香附6克 甘草3克 白芷1.5克 水煎服。毋論左右頭痛,1劑即止痛,不必多服。 --《辨證奇聞》卷六
杜雨茂:巴霜散外用,治痰涎壅盛,阻滞經脈所緻血管性頭痛。 巴豆15克 百草霜3克 将巴豆去外殼,同百草霜共制如泥膏狀,收瓶密閉備用。用時取藥泥如黃豆大,平攤于痛點中心部位(如此處有發,可将頭發剪去),再取紅棗l枚,剖開去核,使其棗肉面複蓋藥泥之上,勿使移動,後用繃帶包裹固定,2~3小時後,即可将藥泥取下,如局部皮膚起泡,乃為佳象,不必擔心;如泡已潰,可塗少許紫藥水防止感染。若必要時可隔3~5日再用1次。痛點多時,可先取最痛之點用藥,後用它處。孕婦、體虛者忌用。不可入口、眼。 --《千家妙方》上冊
77.[食療方]
王懷隐:石膏茶,治傷寒頭疼煩熱。(熱證) 石膏60克(搗末) 紫筍茶(碾為末)适量 上以水1中盞,先煎石膏末9克,煎至5分,去滓,點茶服之。 --《聖惠方》卷九十七
李梴:黃牛腦子酒,治遠年近日偏正頭風。(虛證) 用牛腦髓1個,薄切,白芷、川芎末各9克,同入磁器内加酒煮熟,乘熱服之,盡量一醉,睡後酒醒,其疾如失。 --《醫學入門》卷三
李梴:鵝酒,治頭風痛(虛證) 用飛鵝1隻,去毛、翼、腸雜,以防風250克裝放入腹内,縫合,以黃泥固濟,炭火煅,去煙存性,取出為末。每6~9克,熱酒下,汗出即愈。
78.頭痛第一特效方——白芷烏頭散 主治:偏正頭痛,諸風 火 寒 頭痛。 配方:白芷(炒)7.5克 川芎(炒)30克 炙甘草30克 川烏(半生半熟)30克 用法:上藥炒炙好後,共研細粉,每次服3克,青茶薄荷煎湯送服,每日2——3次,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之物。
79.奇效頭痛散組成 川芎15g,天麻10g,細辛10g,白芷10g,田七10g,葛根15g,白芍20g. 功效 活血祛風,通絡止痛. 主治 治療各種慢性頭痛,偏頭痛.如現代醫學之血管性頭痛,神經性頭痛等. 用法 藥物低溫烘幹,粉碎成細未,過細目篩.日服3次,每次3g,溫開水沖服. 孕婦慎用. 加減 巅頂痛劇者加藳本10g. 頭兩側疼痛甚者加柴胡10g. 頸項痛者加羌活10g. 氣虛者加黨參10g,黃茋10g. 血虛者加當歸10g,首烏15g. 腰酸膝軟,頭痛且暈者加熟地12g,懷牛膝10g. 痰多稠粘者加法半夏10g,膽南星8g. 睡眠欠佳者加炒栆仁20g,合歡花15g. 胃納差,便溏者加懷山藥15g.
80. 通治一切頭痛。 當歸5克酒制,川穹5,白芷5,羌活5,防風5,杭菊花2.5,蔓荊子5,麥冬5,獨活5,黃芩5克酒制,細辛5,甘草2.5, 加減法:左邊痛,加:紅花3.5,柴胡5,龍膽草3.5,生地5, 右邊痛,加:黃芪5,葛根5, 正額上眉棱骨痛甚者,加:天麻2.5,半夏5,山楂5,枳實5, 頭頂痛者,加:蒿苯5,酒大黃5; 腦髓痛者,加:麥冬5,蒼耳子5,木瓜2.5,荊芥2.5, 氣血兩虛,常有自汗者,加:黃芪7.5,高麗參5,白芍5,生地5. 生姜為引,水煎服。 病例:1,王某,42歲。幾年間左邊頭痛,時好時犯,犯則初覺隐隐作痛,後愈痛愈重。嚴重的時候,覺頭部如裂, 不能忍受。經用本方治療,一劑覺輕快,二劑大輕,三劑即告痊愈,多年過去,沒有再犯。 本為千金不傳之秘,今特獻出,望能為更多的頭痛患者造福。
81.治頭痛秘方 1.風寒頭痛 【症狀】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常喜裹頭,口不渴,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 【方藥】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川芎12g,荊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風6g,薄荷24g,細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調下。若惡風明顯者加麻黃、桂枝以宣散風寒。若頭痛較劇者可加蜈蚣、全蟲通絡止痛。 2.風熱頭痛 【症狀】頭脹痛,甚則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大便不暢或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 【方藥】芎芷石膏湯(《醫宗金鑒》)加減。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黃芩10g,栀子10g,生甘草6g。若熱甚傷津,症見舌紅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結,口鼻生瘡,腑氣不通者,可合用黃連上清丸以通腑瀉熱。 3.風濕頭痛 【症狀】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治法】祛風除濕。【方藥】羌活勝濕湯(《内外傷辨惑論》)加減。羌活10g,獨活10g,川芎12g,蔓荊子10g,防風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若濕濁中阻,症見胸悶納呆,脘痞便溏,可加蒼術、厚樸、枳殼、陳皮等以燥濕和中。若兼惡心嘔吐者,可加姜半夏、生姜降逆止嘔。 4.暑濕頭痛 【症狀】夏季發病,頭痛且脹,身熱少汗,或身熱微惡風而汗出不暢,心煩胸悶,幹嘔不食,口渴,舌紅苔黃略膩,脈浮數。 【治法】清暑化濕。 【方藥】黃連香薷飲(《類證活人書》)加減。黃連9g,香薷9g,厚樸6g,生石膏15g,藿香12g,佩蘭9g,竹茹9g,知母9g,白茅根15g,鮮荷葉15g。若小便短兼納少者加薏苡仁、淡竹葉淡滲利濕。 5.濕熱痰濁(雷頭風) 【症狀】頭痛如雷鳴,頭面起核或腫痛紅赤,舌燥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除濕化痰,清熱解毒。 【方藥】清震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合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加減。升麻6g,蒼術10荷葉10g,黃芩15g,酒黃連15g,柴胡10g,玄參10g,陳皮6g,桔梗6g,闆藍根10g,馬勃6g,薄荷10g,僵蠶6g,牛蒡子10g,生甘草6g。若大便燥結者可以大黃(後下)通腑瀉熱。 【症狀】頭項強痛,發熱惡寒,無汗身痛,舌淡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宣散止痛。 【方藥】加味敗毒散(《醫學見能》)加減。羌活10g,獨活10g,川芎10g,沙參10g,柴胡10g,葛根12g,桔梗10g,前胡10g,茯苓12g,枳殼10g,甘草6g。并可酌加桂枝、蔓荊子、細辛以通陽散 【症狀】兩颞頭痛,寒熱往來,口苦咽幹,心煩嘔逆,苔薄黃,脈弦。 【方藥】小柴胡湯(《傷寒論》)加減。柴胡10g,黃芩10g,法半夏10g,白芍12g,玉竹10g,鈎藤12g,生姜12g,大棗2枚。若兼面紅目赤,煩躁易怒者可加龍膽草、丹皮、栀子、郁金以清。 8.陽明頭痛 【症狀】前額頭痛,發熱口渴,舌紅苔黃少津,脈洪數。 【治法】清瀉陽明。 【方藥】升麻葛根湯。(醫學能見》)加減。升麻10g,葛根1 5g,白芷12g,黃芩10g,天花粉12g,赤芍10g,生甘草3g。兼腹脹便秘者加枳實、大黃。 【症狀】前額或巅頂冷痛,遇寒則甚,得溫則減,苔白,脈沉細。 【治法】溫陽止痛。 【方藥】加味白通湯。(《醫學見能》)。黃芪25g,黨參15g,附子10g(先煎),細辛5g,川芎10g,蔥白6g,幹姜5g,炙甘草3g。 10.寒客厥陰 【症狀】巅頂痛劇,遇冷加重,伴嘔吐清涎,惡寒畏風,四肢厥冷,或少腹冷痛,舌苔白滑,脈沉 【治法】散寒降濁。 【方藥】吳茱萸湯(《傷寒論》)加減。吳茱萸10g,黨參15g,熟附子10g(先煎).細辛6g,藁本12g,川芎15g,當歸15g,幹姜10g,炙甘草10g。兼腎陽不足者加肉桂、鹿角膠。寒凝血瘀見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者,加桃仁、紅花。 11.濕熱頭痛 【症狀】頭痛重着,身重困倦,目赤口苦,午後煩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方藥】東垣清空膏(《脾胃論》)加減。川芎,柴胡,羌活 g,防風 g,黃芩 g,黃連5g,甘草3g,茶葉少許。兼惡心欲嘔者加竹茹、旋10複g花、代1赭0g石。大便10秘結者加大10黃、龍膽1 0g 。 12.營衛不調 【症狀】頭脹痛或跳痛,痛無定處,多因外感風邪而誘發,或與氣候變化有關,惡風汗出,項背強幾幾,口中無味,舌淡苔白,脈浮緩。 【治法】調和營衛。 【方藥】桂枝湯(《傷寒論》)加減。桂枝10g,白芍12g,葛根15g,荊芥10g,防風10g,蔓荊子10g,生姜5片,大棗5枚。兼鼻寒流涕者加蒼耳子、辛夷。 13.痰濁頭痛 【症狀】頭痛昏蒙,胸脘痞悶,納呆,嘔惡痰涎,舌淡苔白膩,脈滑或弦滑。【治法】化痰降逆。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醫學心悟》)加減。法半夏10g,天麻10g,白術15g,茯苓15g,陳皮10g,白蒺藜15g,厚樸10g,蔓荊子10g,甘草6g,生姜3片。若胸悶納呆明顯者加枳殼、全瓜蒌和中降逆。若痰濁郁久化熱而見口苦便幹者,去白術加黃芩、竹茹、天竺黃以清熱化痰。 14.風痰阻絡 【症狀】偏側頭痛,痛連目眶,沉重如裹,纏綿不止,胸悶惡心,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疏風化痰。 【方藥】芎辛導痰湯(《證治準繩》)加減。川芎10g,細辛3g,膽南星10g,枳殼10g,法半夏10g,茯苓15g,羌活6g,蔓荊子10g,石菖蒲10g,僵蠶10g。若身體困重明顯者加獨活、蠶砂。 15.氣郁痰滞 【症狀】偏側頭痛,以脹痛、重痛為多,情緒激動則發作,精神抑郁,胸悶惡心,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解郁化痰。 【方藥】散偏湯(《辨證錄》)加減。川芎30g,白芍15g,白芷6g,香附10g,柴胡6g,白芥子3g,郁李仁10g,僵蠶10g,蔓荊子10g,鈎藤15g(後下)。若心煩口苦者加菊花、苦丁茶。 16.瘀血阻絡 【症狀】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或有頭部外傷史,舌質紫暗或有瘀斑點,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藥】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加減。麝香0.1g(沖服),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元胡10g,酸棗仁15g,龍骨30g(先煎),全蠍5g,山楂10g,青蔥2根。若頭痛劇烈者可加蜈蚣、地鼈蟲以搜絡止痛。如久病氣血不足者,可加黃芪、當歸等。如頭痛緩解,但有頭暈、健忘、失眠多夢等症者,上方去麝香,加何首烏、熟地、枸杞子、天麻、石菖蒲以養心安神,益腎平肝。 17.氣虛血瘀 【症狀】頭痛如刺,遇勞痛甚,神疲乏力,自汗懶言,舌淡紅有瘀點,脈細澀。 【治法】益氣活血。 【方藥】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加減。黃芪30g,當歸10g,赤芍10g,蔓荊子12g,川芎15g,桃仁10g,紅花10g,升麻6g。自汗明顯者加白術、防風。畏寒肢冷者加桂枝、細辛、炮附子。口淡無味,納呆者加砂仁、山楂、麥芽、白術、黨參。 18.瘀熱内結 【症狀】頭痛劇烈或脹痛或如錐刺,視物昏花,發熱煩躁,口幹欲飲,舌邊尖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活血。 【方藥】解毒活血湯(《醫林改錯》)加減。連翹10g,葛根10g,當歸尾10g,生地15g,赤芍10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10g,黃連5g,蟬衣10g。若兼惡心嘔吐者加竹茹。偏癱者,加絲瓜絡、銀花藤。肢體抽搐者,加僵蠶、全蠍。大便幹結者,加酒大黃。 19.胃熱上擾 【症狀】頭痛,項背強直,壯熱口渴,腹滿硬結,甚則抽搐時作,舌質紅,苔黃燥,脈洪實。 【治法】清胃瀉熱,通腑祛邪。 【方藥】調胃承氣湯(《傷寒論》)加減。生大黃10g(後下),銀花20g,麥冬10g,蟬衣10g,玄明粉10g(沖服),生甘草5g,枳實10g。若兼壯熱汗出而煩渴飲冷者,加生石膏、知母。惡心嘔吐者加竹茹。 20.胃火上攻 【症狀】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口渴口臭,畏光怕聲,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膩,脈洪數。 【治法】清胃瀉熱。 【方藥】三黃瀉心湯(《傷寒論》)加減。生大黃10g(後下),黃芩10g,銀花炭30g,黃連6g,菊花炭30g,栀子10g,生地炭30g,竹茹10g。若兼谵妄昏迷者,加安宮牛黃丸。目赤煩躁,舌紅少苔者,加水牛角、丹皮。肢體偏癱者,加桑枝、牛膝。抽搐者加全蠍,僵蠶。 21.肝火上炎 【症狀】頭痛較劇,惡心嘔吐,煩躁口苦,脅痛,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火。 【方藥】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加減。龍膽草10g,雇子10g,生地15g,紫草10g,黃芩10g,車前子10g(包煎),白茅根30g,臭牡丹20g,仙鶴草30g/川牛膝10g。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頸項強直者,加銀花炭、桑枝。抽搐者,加全蠍,僵蠶,鈎藤。。。 22.風火上旋 【症狀】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易怒,發熱,嗜睡,甚則昏迷不省人事,或抽搐間作,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熱,熄風開竅。 【方藥】羚角鈎藤湯(《通俗傷寒論》)加減。羚羊角5g(先煎),夏枯草10g,鈎藤15g(後下),石決明30g(先煎),菊花15g,生地20g,白芍15g,川牛膝12g,丹皮10g,全蠍5g,僵蠶10g。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玄明粉。昏迷不省人事,加石菖蒲、郁金、膽南星、安宮牛黃丸。肢體癱瘓者,加銀花藤、秦艽。苔黃膩者加黃連、竹茹。 23.肝經風熱【症狀】偏側頭痛,以脹痛、跳痛為多,面紅烘熱,心煩易怒,閉目喜靜,惡風畏寒,舌質紅,苔薄白,脈浮弦而數。 【治法】疏風清熱,平肝止痛。 【方藥】菊花茶調散(《醫方集解》)加減。菊花10g,川芎15g,蔓荊子10g,僵蠶10g,防風10g,細辛3g,黃芩10g,蟬衣10g,薄荷10g(後下),鈎藤1 5g(後下),清茶調下。若伴脅痛者加郁金、白芍。 24.肝氣郁滞 【症狀】頭部緊束感、壓迫感或麻木感,時有鈍痛或脹痛,每因激動、焦慮而加重,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胸悶惡心,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通絡。 【方藥】柴胡疏肝散(《景嶽全書》)合滌痰湯(《濟生方》)加減。柴胡10g,白芍15g,川芎10g,郁金10g,香附10g,膽南星10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酸棗仁15g,枳殼10g,竹茹10g,僵蠶10g,牡蛎30g(先煎)。若大便溏瀉者,加薏苡仁、茯苓。口苦者加黃連、栀子。 25.肝經血熱 【症狀】頭跳痛或痛如裂、或脹痛、或太陽穴痛,情緒不暢或經期頭痛加重,心煩易怒,夜寐不安,口幹喜冷飲,大便秘結,甚則嘔吐,舌質鮮紅苔黃,脈弦或弦滑。 【治法】清肝涼血。 【方藥】丹栀逍遙散(《醫統》)加減。丹皮12g,焦山栀10g,柴胡10g,生地15g,赤芍10g,白芍10g,當歸10g,枳殼10g,龍膽草10g。舌苔黃膩,嘔惡明顯者加竹茹、天竺黃。口苦者加黃芩、虎杖。 26.肝陽上亢 【症狀】頭脹痛,時有跳痛,眩暈,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或兼脅痛,面赤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有力。 【治法】平肝潛陽,熄風通絡。 【方藥】天麻鈎藤飲(《雜病證治新義》)加減。天麻10g,白芍30g,酸棗仁15g,鈎藤15g(後下),石決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元胡12g,夜交藤30g,蜂房10g,全蠍5g。若兼大便秘結,尿赤者加龍膽草、郁金、夏枯草。兼惡心,苔膩者,加竹茹、石菖蒲、法半夏。 27.肝腎陰虛 【症狀】頭痛日久,朝輕暮重,或遇勞加劇,眩暈耳鳴,口幹咽燥,腰膝疫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杞菊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加減。枸杞子15g,菊花10g,川芎10g,山茱萸10g,山藥15g,刺蒺藜12g,熟地15g,茯苓15g,全蠍5g,丹皮10g。若大便幹結者,加女貞子、草決明。兼面紅口苦者加黃柏、牡蛎。 28.腎虛頭痛 【症狀】頭空痛,眩暈耳鳴,腰膝疫軟,畏寒肢冷,遺精帶下,舌質淡苔薄,脈沉細。 【治法】益腎填精。 【方藥】大補元煎(《景嶽全書》)加減。人參10g(另炖),熟地15g,山藥1 5g,山茱萸10g,杜仲10g,枸杞子15g,炙黃芪30g,葛根15g,紫河車10g(分沖),甘草3g。若大便幹結者加何首烏、肉苁蓉、懷牛膝。形寒肢冷明顯者加肉桂。 29.脾虛氣陷 【症狀】頭痛日久,痛勢綿綿,時發時止,遇勞尤劇,神疲乏力,口淡無味,胃納不佳,大便溏瀉,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健脾益氣升清。 【方藥】順氣和中湯(《證治準繩》)加減。黃芪30g,黨參12g,蔓荊子10g,白術10g,升麻5g,柴胡5g,川芎10g,白芍15g,全蠍5g,炙甘草5g。若兼腹脹者加枳殼、砂仁。舌苔白膩者加石菖蒲、薏苡仁。 ]
82.頑固性頭痛秘方 通絡頭風湯此方出自京師名醫之手,本人在北京進修時偶得,臨床使用多年,在治療各類頑固性頭痛及三叉神經痛尤其是使用各種止痛劑麻醉劑無效的患者療效神奇,屢試不爽. 川穹28g 當歸18g 細辛5g(後下) 大蜈蚣2條(焙幹研末沖服) 頭部冷痛(遇冷風或氣溫變低痛重)加白芷20g .頭部熱痛(悶熱時痛重)加甘菊20g蒼耳子18g .頭痛劇烈如針紮火烤加白僵蠶18g生石膏25g .三叉神經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後頭痛加羌活20g .前頭痛加白芷18g .偏頭痛左側加柴胡20g右側加生白芍18g .頭頂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劑4~5劑便愈,病史長者可加服3劑. 治頭痛昏迷秘方 方:天麻250克,黨參250克,當歸200克,人參10克,大棗250克,核桃仁250克,蜂蜜1000克,豬油(不放鹽)1000克,将上藥共泡在一個罐液,每天早上将泡的藥液舀二匙和甜酒在飯顫上蒸熱,分早,中、晚三次服,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即可。

83 芍蟲芎芷湯主治神經性頭痛
組成: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蜈蚣3克,全蠍5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蔓荊子10克,徐長卿10克。
功能:活絡通竅,緩急止痛。
主治:神經性頭痛。
用法冷水浸泡60分鐘,急火煎開後,改用文火煎30分鐘,共煎兩次,藥液合并一起。将煎好的藥液分成兩份,每日早晚飯後30分鐘各服一份。在治療期間要加強體育鍛煉或适當的體力勞動,但勿過勞。減少腦力勞動,保證充足的睡眠。勿吸煙、飲酒,勿食辛辣厚味。
方解神經性頭痛,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腦力勞動者發病較多。患者除頭痛外,常伴有失眠、心悸、頭暈、多夢、記憶力減退、感情容易沖動、易疲勞等症。神經性頭痛多屬中醫内傷頭痛範疇。頭痛病因多由于肝氣郁結,化火傷陰,或脾虛失運,痰濁阻滞,清陽不升,或精血不足,腦失所養,而緻筋脈拘急,脈絡不通而頭痛。芍蟲芎芷湯方用白芍、甘草相合,為《傷寒論》芍藥甘草湯,能酸肝化陰,緩急止痛;蜈蚣、全蠍通絡化瘀而止痛,二藥相配對頑固性疼痛有良好的通絡止痛功效;川芎味辛上行,能升清陽之氣,善治諸經頭痛;白芷祛風,通九竅,止頭痛;蔓荊子祛風,止痛;徐長卿止痛。諸藥相伍,相得益彰。
加減頭痛經久不愈,痛有定處,痛如針刺,脈澀,屬瘀血者,加桃仁10克,紅花10克,丹參15克;頭痛頭脹,頭暈目眩,性情急躁易怒,脈弦屬肝陽上亢者,加石決明30克,珍珠母30克,鈎藤15克,夏枯草15克;頭痛頭暈,耳鳴口苦,面紅目赤,便秘尿黃,脈弦數屬肝火上炎者,加龍膽草10克,栀子10克,黃芩10克,柴胡10克;頭痛綿綿,過勞則劇,氣短乏力,語音低微,面色白光白,失眠多夢,脈細無力屬氣血兩虛者,加當歸10克,龍眼肉15克,黨參15克,黃芪20克,白術15克,熟地黃20克;頭痛而脹,首重如裹,惡心納少,嘔吐痰涎,苔白膩,脈滑屬痰濕者,加制半夏10克,白術15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生薏苡仁25克;頭腦空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脈沉細無力,屬腎虛者,加熟地黃20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菟絲子20克;頭痛惡熱,口渴喜涼飲,滿面紅赤,脈數屬胃熱者,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伴有心悸,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15克,夜交藤20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10克;胸腔滿悶,嗳氣不舒者,加香附10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記憶力減退者,加石菖蒲10克,遠志10克,龍眼肉15克;後頭痛者加羌活10克,前額部頭痛者加葛根15克,兩側太陽穴或偏頭痛者加柴胡10克,巅頂部疼痛者加吳茱萸3克。


84.通天笑痛方(主治 偏頭痛、緊張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反複發作,頑固難愈者。)
組成 生白附子12克,僵蠶6克,全蠍4.5克,川芎18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大棗8枚。
  功能 祛風解痙,化瘀通絡,緩急止痛。
  主治 偏頭痛、緊張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反複發作,頑固難愈者。發則疼痛難忍,多為重痛、脹痛、掣痛、跳痛、灼痛、刺痛等,甚則伴惡心嘔吐,舌質暗或紫暗,舌苔薄白或薄白膩,脈象弦。
  用法 僵蠶、全蠍焙幹研粉,用藥液沖服。白附子用文火先煎35分鐘,再納入餘藥煎25分鐘,水煎2次,共取藥液400毫升,分3次服。熱酒5~10毫升為引。每天1劑,7~10天為一療程。
  方解 “頭為諸陽之會”。此說高度概括了頭面部為三陽經之總會,六腑陽氣之所聚這一生理現象,并深刻揭示了風邪易犯高巅,導緻經脈不通,而頭面痛多發的病機特點,故祛風活絡是其治療之大法。本方為牽正散合芍藥甘草湯加川芎、大棗而成。牽正散中之三味藥,張秉成謂其“皆治風之專藥”,且均具解痙止痛之功。其中白附子辛溫燥烈,能升能散,善引藥上行而止痛;“痛久入絡”,尋常草木金石之藥殊難搜逐,故借蟲蟻類僵、蠍之走竄,化瘀通絡,以從速蠲痛;川芎辛溫香竄,善上行頭目,能散風邪,行血氣,通血脈,為治頭痛之要藥,故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不拘外感内傷皆可重用;“白芍酸收而苦洩,能行營氣;炙甘草溫散而甘緩,能和逆氣”(《醫方集解》),二味相伍,緩急止痛,功專力宏;白芍之酸斂和營,尚能防溫燥諸藥升散太過之弊;然蟲蟻搜剔之品必耗正氣,故大棗與炙甘草合用,以健脾益氣。全方剛柔相濟,氣血同治,補散合施,共奏祛風解痙,化瘀通絡,緩急止痛之功。
  加減 首先,據經絡辨證,伍以“風藥”引經,以增強止痛效果,如太陽經用羌活、少陽經用柴胡等。“風藥”引經,不囿于表證,裡證、虛證亦然。其次,針對體質之偏虛用藥,若偏于血虛者,加當歸、枸杞子;偏陰虛者,加生地、生牡蛎;偏氣虛者,加黃芪、白術;偏陽虛者,加熟附子、肉桂。再次,詳審病因而治,風熱誘發而見目赤者,加金銀花、菊花,兼眩暈者,加蔓荊子、蟬蛻;風濕誘發者,加蒼術、羌活;風寒誘發者,加制川烏、細辛;肝陽偏亢者,加鈎藤、珍珠母;陽明積熱而兼便秘者,加生大黃、枳殼;痰濁者,加清半夏、膽南星;氣郁者,加香附、烏藥;瘀血甚而入夜痛劇者,加川牛膝、蜈蚣。另外,對年齡較小者,藥量應酌減;婦女月經期前後頭痛者,加柴胡、香附、當歸。
  臨床運用 本方為治療偏頭痛、緊張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實證(無明顯熱象)之通用方,臨證屢用屢驗,多能收“一劑知,二劑已”之奇效。方中牽正散諸藥,為解痙止痛之要藥,尤以生白附子祛風解痙為關鍵,無可替代,切不可囿于該方治“風痰阻絡,口眼 斜”之說。用芍、甘緩急止痛,其比例以3:1為宜。平時調飲食、舒情志等養生調理,亦至為重要。
85.解痙止痛湯
組成 天麻15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細辛5克,白僵蠶10克,炙全蠍5克,石決明15克,膽南星10克,紅花10克,吳茱萸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功效 祛風化痰,平肝潛陽,通絡止痛。
  主治 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痙攣等引起的頭痛。表現為一側或雙側劇烈疼痛,呈跳痛,脹痛或刺痛。勞累,情緒刺激可誘發或使之加重,伴有惡心,嘔吐,失眠煩躁等症狀。陣發性反複發作,舌質紅,脈弦。
  用法 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方解 血管神經性頭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系由風、痰、瘀雜合而緻。本方中天麻、石決明平肝潛陽熄風;膽南星、炙全蠍、白僵蠶搜風祛痰止痙;紅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白芷、細辛、葛根、吳茱萸等藥上走清竅以緩解疼痛,引藥力直達病所;甘草和中緩急止痛。
  加減 脾虛痰濕重者加白術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風陽上擾見眩暈者加白蒺藜10克;氣虛加黨參15克,黃芪15克;血虛加當歸10克,白芍15克。
86.通治一切頭痛(正、偏頭痛)。
處方:
當歸5克酒制,川穹5,白芷5,羌活5,防風5,杭菊花2.5,蔓荊子5,麥冬5,獨活5,黃芩5克酒制,細辛5,甘草2.5,
加減法:左邊痛,加:紅花3.5,柴胡5,龍膽草3.5,生地5,
右邊痛,加:黃芪5,葛根5,
正額上眉棱骨痛甚者,加:天麻2.5,半夏5,山楂5,枳實5,
頭頂痛者,加:蒿苯5,酒大黃5;
腦髓痛者,加:麥冬5,蒼耳子5,木瓜2.5,荊芥2.5,
氣血兩虛,常有自汗者,加:黃芪7.5,高麗參5,白芍5,生地5.
生姜為引,水煎服。
病例:
1,王某,42歲。幾年間左邊頭痛,時好時犯,犯則初覺隐隐作痛,後愈痛愈重。嚴重的時候,覺頭部如裂,不能忍受。經用本方治療,一劑覺輕快,二劑大輕,三劑即告痊愈,多年過去,沒有再犯。
2, 王某,40歲,患頭痛。眼珠發紅,脈象弦緊,服用本方一劑即愈。
本方是從《壽世保元》、《針灸大全》參考研究所得,多年來收治很多頭痛病患者,運用本方(臨床按症加減)均治療成功。故而,特把我學到驗證到的經驗秘方與詳細用法、驗案獻出來,希望能為更多患者造福。

86..藥茶治療頭痛
香附川芎茶 〔配方〕茶葉、香附子、川芎各3克。 〔功效〕解渴消暑,對頭痛有療效。 蒼耳子茶 〔配方〕蒼耳子6克,茶葉适量。 〔功效〕治風熱頭痛。 雙麻茶 〔配方〕升麻5克,天麻5克,茶葉5克,荷葉一枝。 〔功效〕治頑固性頭痛。 枸骨葉茶 〔配方〕枸骨葉5克,茶葉5克。 〔功效〕抗菌消炎,祛風止痛。治頭痛、齒痛、中耳炎、結膜炎等。 川芎茶(一) 〔配方〕川芎5克,茶葉10克。 〔功效〕疏風止痛。治風熱頭痛。 川芎茶(二) 〔原料〕茶葉和川芎各9克。 〔功效〕對頑固性偏頭痛有療效。 川芎茶(三) 〔配方〕川芎3克,茶葉6克。 〔功效〕祛風止痛。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身重、肌肉蠕動等。 川芎蔥白茶 〔配方〕茶葉10克,川芎10克,蔥白2段。 〔功效〕祛風,通陽,止痛。治外感風寒頭痛。 辣茶 〔配方〕茶葉10克,辣椒5克,胡椒、食鹽适量。 〔功效〕驅寒解表,增進食欲,治傷風頭痛,頭昏。 殘茶 〔配方〕沖泡過的殘茶适量。 〔功效〕疏風清熱。防治頭痛眩暈。 多味芽茶 〔配方〕土茯苓20克,銀花9克,蔓荊子3克,玄參2克,防風3克,天麻2克,辛荑花1.5克,川芎1.5克,黑豆49粒,燈芯2根,芽茶15克。 〔功效〕疏風止痛。治頭風如神。 姜糖茶 〔配方〕茶葉一撮,生姜數片,紅糖25克。 〔功效〕治風寒頭痛。 熟附茶 〔配方〕茶适量,熟附子2枚,川芎和生姜各50克。 〔功效〕治風寒頭痛。 薄荷茶 〔配方〕茶葉5克,薄荷2克。 〔功效〕治風熱外感頭痛。 甘菊蜜茶 〔配方〕綠茶0.5-1克,甘菊花9-15克,蜂蜜25克。 〔功效〕治風熱頭痛。 五味細芽茶 〔配方〕細芽茶9克,黃芩60克,川芎30克,白芷15薄荷5克,荊芥12克。 〔功效〕用于風熱上攻,頭目昏重等。 雙白茶 〔配方〕綠茶10克,蔥白莖3節,白芷10克。 〔功效〕治外感風寒頭痛。 核桃蔥白茶 〔配方〕細茶6克,核桃肉6克,蔥白6克。 〔功效〕治風寒頭痛。 九味煎茶 〔配方〕茶葉、薄荷、白芷和荊芥各6克,川芎、羌活、防風各9克、細辛和炙甘草各3克。 〔功效〕治風熱頭痛。 明天麻茶(一)克 〔配方〕明天麻30克川芎1克,茶葉3克 〔功效〕祛風止痛。用于神經血管性頭痛。 茶子吹鼻散 〔配方〕茶子适量。 〔功效〕通竅,止痛。主治頭腦鳴響,疼痛。 頭風神方茶 〔配方〕土茯苓20克、銀花9克、蔓荊子3克、防風3克、天麻3克、辛黃花1.5克、川芎1.5克、燈芯2根、芽茶15克、細辛3克。 〔功效〕疏風止痛。主治頭風頭痛。 防風辣茶 〔配方〕茶葉10克、辣椒5克、防風30克、鹽适量胡椒适量。 〔功效〕驅寒解表。主治傷風頭痛,食欲不振。 明天麻川芎茶 〔配方〕川芎10克、明天麻3克、雨前茶3克、白芷3克。 〔功效〕祛風止痛。主治頭風,滿頭作痛。 升麻三黃茶 〔配方〕麻18克、生地15克、雨前茶12克、黃連3克、黃芩8克、柴胡8克、白芷6克。 〔功效〕滋陰,清熱,瀉火。主治偏正頭痛。 片芩蔓荊子茶 〔配方〕片芩60克、川芎30克、細芽茶9克、白芷15克、薄荷5克、荊芥12克、蔓荊子30克、菊花10克。 〔功效〕清熱疏風。主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痛及頭風熱痛不可忍。 巴豆茶 〔配方〕上春茶末30克、巴豆40粒。 〔功效〕益氣止痛。主治氣虛頭痛。 羌活白甘茶 〔配方〕川芎、荊芥各12克,茶葉9克,薄荷3克,防風4.5克,細辛3克,羌活、白芷、甘草各6克。 〔功效〕治風熱上攻,正偏頭痛,目昏鼻塞。 升麻茶 〔配方〕升麻18克,生地15克,雨前茶12,黃芩、黃連各3克。 〔功效〕治偏正頭風。 谷精草茶 〔配方〕谷精草5-15克綠茶6克蜂蜜25克。 〔功效〕治偏正頭痛。 草決明茶 〔配方〕草決明20克,綠茶6克 〔功效〕治高血壓頭痛。 青皮鴨蛋茶 〔配方〕茶葉15克青皮鴨蛋2個。 〔功效〕治偏正頭痛。 升麻生地茶 〔配方〕雨前茶12克,升麻18克,生地15克,黃連3克,黃芩3克。 〔功效〕治偏正頭痛。 細末茶(二) 〔配方〕茶子适量。 〔功效〕通竅、止痛,用于耳鳴頭痛。 鴿子茶 〔配方〕鴿子一隻,茶葉适量。 〔功效〕治頭痛。 香蕉茶 〔配方〕綠茶0.5克,香蕉肉2克食鹽0.3克蜂蜜25克。 〔功效〕主治因肝、脾、腎的陰陽偏盛、偏衰引起的眼花、頭暈(眩暈)。 雙花茶 〔配方〕綠茶、槐花和潔淨的菊花各3克。 〔功效〕用于治眼花、頭暈等。 川芎蔥白茶 〔配方〕茶葉、川芎、蔥白适量。 〔功效〕止頭痛,或治熱毒頭痛。 速效巴豆茶 〔配方〕上春茶末、巴豆40粒。 〔功效〕治氣虛頭痛,飲後立效。 單煮茶 〔配方〕茶葉适量。 〔功效〕治卒頭痛如破,厥頭痛。 荊芥穗芽茶 〔配方〕片芩二兩,小川芎一兩,細芽茶三錢,白芷五錢,薄荷三錢,荊芥穗四錢。 〔功效〕治風熱上攻,頭目痛及頭風熱痛不可忍。 茶葉枕 〔配方〕泡飲後的茶葉、茉莉花茶少量、枕頭一個。 〔功效〕因茶葉含有芳香油、咖啡堿、茶堿、可可堿、茶丹甯等,有降火、降壓、清熱、明目等功效,可治頭暈目眩,神經衰弱等症。 活血川芎茶 〔配方〕川芎、茶葉各6克。 〔功效〕活血、祛風、止痛。适用于頭風病偏正頭痛均有療效。 香附川芎茶 〔配方〕香附子、川芎、茶葉各3克。 〔功效〕舒肝、行氣、止痛。治肝氣郁滞所緻慢性頭痛。 白芷川芎茶 〔配方〕川芎3克、茶葉3克、白芷3克。 〔功效〕祛風止痛。主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身重等症。 治邪茶 〔配方〕薄荷、香附、川芎、荊芥、防風、白芷、羌活、甘草各等分,茶水适量。 〔功效〕治外感風邪、偏正頭痛,或颠頂作痛,目眩鼻塞,苔薄白,脈浮滑等症。 明天麻茶(二) 〔配方〕川芎克,明天麻、雨前茶各3克。 〔功效〕治頭風、頭痛。 姜蔥茶 〔配方〕生姜、蔥白、茶葉适量。 〔功效〕止頭痛。 将軍茶 〔配方〕大黃、茶葉各适量。 〔功效〕治熱厥頭痛。 偏正頭風茶 〔配方〕香白芷75克,川芎、甘草、川烏頭各60克,細茶、薄荷各适量。 〔功效〕治偏頭痛和久治不愈。 香附川芎茶 〔配方〕香附子120克,川芎60克,臘茶适量。 〔功效〕治偏頭痛。 僵蠶良姜茶 〔配方〕白僵蠶、高良姜各等分,茶葉适量。 〔功效〕擡頭痛。
71.頭痛食療方
【姜蔥炒螃蟹】 配方:雄螃蟹500克,幹蔥頭150克,姜絲25克,豬油75克。 制法:螃蟹洗淨切塊:把炒鍋用武火燒熱,下豬油,燒至六成熱下蔥頭,翻炒後,把蔥頭撈出,在鍋内略留底油,武火爆炒姜絲、蒜泥和炸過的蔥頭,下蟹塊炒勻,依次炝料酒,加湯、食鹽、白糖、醬油、味精,加蓋略燒,至鍋内水分将幹時,下豬油10克及香油、胡椒粉等炒勻,用濕澱粉勾芡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滋陰清熱。 用法:佐餐食用。
【川芎紅花茶】 配方:川芎3~6克,紅花3克,茶葉3~6克。 制法:上物水煎取汁,當茶飲。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
【竹筍粥】 配方:熟冬筍100克,豬肉末50克,粳米100克,麻油25克。 制法:先将熟冬筍切成絲,鍋内放麻油燒熱,下入豬肉末煸炒片刻,加入冬筍絲、蔥姜末、鹽、味精,翻炒入味,裝碗備用。粳米加水用文火熬粥,粥将成,把碗中的備料倒入,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化痰祛濕。 用法: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食。
【橘紅糕】 配方:橘紅10克,米粉500克,白糖200克。 制法:橘紅研細末,與白糖和勻為餡;米粉以水少許濕潤,以橘紅為餡做成糕,放蒸鍋屜布上蒸熟,冷後壓實,切為夾心方塊米糕。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健脾。 用法:可作點心服食。
【天麻陳皮炖豬腦】 配方:天麻10克,陳皮10克,豬腦1個。 制法:将豬腦、天麻、陳皮洗淨,置瓦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食用。 功效:化痰降濁,平肝熄風。 用法:佐餐食用。
【半夏山藥粥】 配方:山藥30克,清半夏30克。 制法:山藥研末,先煮半夏取汁一大碗,去渣,調入山藥末,再煮沸,酌加白糖和勻。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服食。

【僵蠶蔥白茶】 配方:白僵蠶不拘量,蔥白6克,茶葉3克。 制法:将白僵蠶焙後研成細末,用蔥白與茶葉煎湯,調服。 功效:化痰祛風止痛。 用法:每日1~2次,每次取上末3克,以蔥白、茶葉煎湯調服。

【參杞蛤士蟆】 配方:幹蛤士蟆仁60克,人參3克(或黨參15克),枸杞子30克,罐頭青豆25克,甜酒汁50克,冰糖250克,蔥結20克,生姜片10克。 制法:将蛤士蟆仁洗淨,放瓦罐内,加水50毫升,甜酒汁25克及蔥、姜,共入籠蒸約2小時。去蛤士蟆上面的黑色筋膜,入罐中,加清水500毫升,甜酒汁25克,上籠再蒸2小時,取出放碗中。枸杞子洗淨,人參研成末。将冰糖置大碗内,加開水350毫升,加人參、枸杞子入籠蒸化,取出去沉澱,傾入蛤士蟆碗内,再加青豆即成。 功效:養血滋陰,補腎益氣。 用法:佐餐食用。

【黃精蒸雞】 配方:黃精30克,黨參30克,淮山藥30克,仔母雞1隻(約500克)。 制法:将母雞剁成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沸水鍋内燙3分鐘撈出,洗淨血沫,裝入汽鍋内,加入姜、蔥、鹽等調料,再将洗淨切好的黃精、黨參、淮山藥放入,上籠蒸3小時即可。 功效:益氣補虛。 用法:佐餐食之。

【五味腰柳】 配方:五味子20克,豬裡脊肉200克,雞蛋2個,面粉25克,豬油50克,雞湯100克。 制法:裡脊肉切成2.5厘米厚的大長片,坡刀兩面剞上交叉的花刀。用蔥、姜末、精鹽、味精、紹酒、五味子藥液和裡脊肉放在一起拌勻,腌漬10分鐘後,蘸上面粉待用,将雞蛋打在碗内,攪勻。鍋内豬油燒熱後,将裡脊肉蘸上雞蛋,放入鍋内煎,待兩面煎成色,添雞湯,加精鹽、花椒水、紹酒,用慢火煨3分鐘,熟透取出。将裡脊肉片切成條狀碼在盤内。将鍋内湯浮沫打淨,用濕澱粉勾芡,放入蔥、姜末,澆在裡脊肉條上,撤上香菜段即成。 功效:益氣養血,健運脾胃。 用法:每日1劑,食肉飲湯,分2次食完,連續食用10~15日。

【西紅柿粥】 配方:西紅柿250克,西米100克,白糖150克,玫瑰鹵少許。 制法:用刀在西紅柿皮上劃個十字,再放入開水中燙一下,去皮,切成小丁。将西米(先用溫水泡脹)放入沸水内煮一會兒,放入西紅柿丁再煮沸,加白糖、玫瑰鹵調味即成。 功效:清熱涼血平肝。 用法:每日2次,可作點心服食。

【天麻鯉魚頭】 配方: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尾(約1000克)。 制法:将川芎、茯苓切片,與天麻一同放入二次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片,再将天麻片與川芎、茯苓一起放入洗淨的魚腹中,置盆内,加姜、蔥蒸30分鐘,按常規制作調味羹湯,澆于魚上即成。 功效:平肝甯神,活血止痛。 用法:佐餐食用。

【桑菊薄竹飲】 配方:桑葉10克,竹葉15~30克,菊花10克,白茅根10克,薄荷6克。 制法:将以上五味洗淨,放入茶壺内,用沸水浸泡10分鐘,即可。 功效:疏風散熱。 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i連服3~5日。
【川芎茶】 配方:川芎3克,荼葉6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适量,煎汁溫服。 功效:祛風散熱,理氣止痛。 用法:每日2劑,食前溫服。
【蔥豉粥】 配方:蔥白10克,淡豆豉10克,粳米50~100克。 制法:粳米煮粥,粥成下蔥白、淡豆豉,再煮數沸即成。 功效:辛溫解表,祛風散寒。 用法:每日2~3次,連服3~5日。
【川芎白芷炖魚頭】 配方:鳙魚(花鲢魚)頭1個,川芎3~9克,白芷6~9克。 制法:将川芎、白芷用紗布包,與魚頭共煮湯,文火炖至魚頭熟透,調味即可。 功效:疏風散寒。 用法:飲湯食魚頭。

頭痛 頭痛為神經的常見症狀。由于病因的不同其臨床表現可有所不同,如血管性頭痛多伴有高血壓;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頭痛,常急性發作,伴有嘔吐及腦膜剌激征;顱内高壓性頭痛,常伴有嘔吐,咳嗽或用力時頭痛加劇,後期痛呈持續性;顱内炎症引起的頭痛,常急性發作,為全頭性劇痛,但常以枕部嚴重,常伴有嘔吐,多有急性感染症狀,亦可有昏睡現象;頭部局部病變(如眼,鼻及副鼻窦、齒、頸部、三叉神經痛等)引起的頭痛,有局部病竈的病變症狀。
臨床上最常見的為神經機能性頭痛。頭痛常為病人神經官能症的主要症狀之一,并有思想不能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頭痛部位常在頭頂中央(或不固定)。精神、情緒的改變與頭痛的發作頻數或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
頭痛從病因考慮,可分為神經機能性、血管性、損傷性、中毒性、顱内高壓性、腦膜性、窦性及眼原性等8種。
本病的診斷可以不同的病因、伴随證狀、體征及檢查為依據。治療亦根據不同的病因,不同的臨床表現,采取不同的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
頭痛在中醫學中又稱“腦風”、“頭風”、'骨風”等。頭為諸陽之,手足三陽經絡皆循頭面,厥陰經上會于巅頂,故頭痛可根據發病部位之異而分類。大抵太陽經頭痛,多在頭後部,下連于項;陽明經頭痛,多在前額部及眉棱等處;少陽經頭痛,多在頭之兩側,并連及耳部;厥陰經頭痛,則在巅頂部位,或連于目系。頭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傷兩大類。蓋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又為髓海所在,凡五髒精華之血、六府清陽之氣,皆上注于頭。故六淫之邪(風、寒、濕、熱等外邪皆可引起頭痛,而以風邪為主)上犯巅頂,邪氣稽留,抑阻清陽,可緻頭痛。此外内傷諸痰,導緻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也可發生頭痛。一般在臨床上外感頭痛可分為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濕頭痛;内傷頭痛可分為肝陽頭痛、腎虛頭痛、陰虛頭痛、血虛失痛、痰濁頭痛、瘀血頭痛、雷頭風等。


1.[處方名稱]頭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散寒,通絡止通。主治肌緊張性頭痛。

[處方組成]白芷75克、川芎30克、炙川烏30克、甘草30克、天麻30克,研細末,每次3克,每日2次。l個月為1療程。

[辨證加減]兼肝火盛者以龍膽瀉肝湯加石決明30克,煎湯送服;胃火盛者以玉女煎送服;腎陰虧者以六味地黃湯送服;無明顯兼證者以細茶1撮、薄荷1.5克,溫水送服。

[療程療效]治療50例,治愈(疼痛消失,1年無複發)25例,占50%;好轉(疼痛減輕1半以上,療效鞏固1年以上)19例,占38%;無效6例,占12%。

[處方來源]山東省煙台市文登中心醫院張家駒

[處方備注]方中白芷、川芎、天麻入陽明、少陽、厥陰去頭部潛伏之風邪;烏頭、白芷、川芎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張氏認為如在方中加全蠍30克,則療效更佳


2.[處方名稱]頭痛甯

[功能主治]功能補血活血,行氣化瘀,溫經痛絡。主治内傷頭痛。

[處方組成](1)黃芪30克、當歸30克、川芎30克、細辛15克、地龍30克,研為細治,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一2丸(頭痛重時可服3丸),日服2~3次,白開水或黃酒送服。(2)黃芪30克、川芎15克、當歸10克、細辛6克、地龍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一般隻用(l)方。在頭通劇烈、發作頻繁時湯、丸并用,等症情緩和後仍用丸劑。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57例,顯著好轉(頭痛和伴随症狀明顯減輕,發作頻率明顯降低,發作間歇時間明顯延長)14例,占24.56%,好轉(頭痛及伴随症狀好轉,但仍有發作或發作頻率降低,間歇時間延長)36例,占63.16%,無效7例,占12.28%。總有效率為87.72%。

[處方來源]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李寶華等

[處方備注]本方對内傷頭痛,不論是氣、血虛性頭痛,或以“瘀、滞、閉”為主要特征之實證頭痛均有療效,為攻補兼施的頭痛治療方劑。(

3.[處方名稱]山羊角湯

[功能主治]功能平肝潛陽。主治偏正頭痛(肝陽頭痛),高血壓頭痛,婦女周期性偏頭痛。

[處方組成]山羊角21克、川芎6克、制川烏3克、白芷6克,制成沖劑。每日2次,每次1袋,開水沖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0例偏正頭痛,3個月後随訪,5例未見複發,23例雖複發但症狀減輕,複發周期延長,2例症狀消失不明顯。

[處方來源]上海市青浦縣朱家角人民醫院

[處方備注]山羊角功能平肝鎮驚,用治肝陽上亢、頭目眩暈等。本方名由編者所拟。

4.[處方名稱]活血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祛風通絡。主治頭痛。

[處方組成]當歸9克、生地9克、川芎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紅花6克、枳殼9克、甘草6克、桔梗4.5克、牛膝6克、柴胡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氣血虛弱頭痛綿綿,遇勞累即發者加黨參、黃芪;兼肝陽上亢、煩躁易怒者去桔梗,加天麻、鈎藤、黃芩、栀子;兼肝腎陰虛者去柴胡,加枸杞、菊花、二至丸;兼肝胃虛寒合吳茱萸湯;兼痰濕昏悶不舒者加二陳湯;若痛劇者加全蠍、僵蠶。

[療程療效]治療94例,痊愈(頭痛消失)76例,顯效(頭痛減輕,能堅持日常工作)12例,好轉(症狀改善,但有時影響工作)6例。

[處方來源]湖北省新洲縣人民醫院甯惠芬

[處方備注]本方名和劑量由編者所拟

5.[處方名稱]華豐頭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活血,辛散通竅。主治頭痛。

[處方組成]川芎、乳香、沒藥、細辛、石膏、天花粉、遠志各等量,冰片、全蠍各減半,共為細末,裝瓶密封備用。用法;用水調為綠豆大小九粒,左側頭痛塞入右側鼻孔,右側頭痛塞入左側鼻孔。加全頭痛,可兩側鼻孔交叉使用,每日3次。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22例,治療2次臨床症狀恢複正常者12例(患病1年以内),治療6次臨床症狀基本消失者5例(患病2年以内),治療6次以上症狀減輕者3例(患病3年以内),治療6次以上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為90%以上。

[處方來源]遼甯省撫順市華豐化工廠職工醫院

[處方備注]本方名由編者所拟

6.[處方名稱]川芎石膏飲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降火,辛散祛風,溫經通絡。主治頭痛。

[處方組成]川芎6一25克、白芷6一15克、生石膏9~45克、細辛2一6克、菊花9一2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風寒頭痛者重用川芎、白芷、細辛,加羌活、防風;風熱頭痛者重用菊花、石膏,加薄荷、連翹;風濕頭痛者重用細辛、川芎、自芷,加羌活、蒼術、藁本;瘀血頭痛重用川芎、加麝香、桃仁、紅花、當歸;肝陽上亢頭痛重者用者菊花、石膏、加生地、牛膝、石決明;陰虛頭痛者加熟地、當歸、天冬;陽虛頭痛者加黃芪、黨參、白術。

[療程療效]治療32例,治愈18例,顯效8例,好轉2例,無效4例。

[處方來源]西北橡膠廠職工醫院王廉生

7.[處方名稱]胡氏方

[功能主治]功能熄風鎮痛,養血和胃祛濕。主治腰椎麻醉後引起頭痛、眩暈、惡心嘔吐。

[處方組成]天麻4.5克、陳皮4.5克、鈎藤9克、杭菊花9克、炒白術9克、法半夏9克、白芷9克、細辛2.4克、當歸6克、川芎6克、茯苓6克、生姜3片,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7例,服2劑後痊愈10例,服3劑而愈1例,服4劑而愈4例,服5劑而愈1例。服1劑後症狀減輕出院者1例。

[處方來源]浙江省永康縣人民醫院胡立鵬

[處方備注]腰椎麻醉反應之頭痛,均以坐起為甚,是屬虛證,且伴嘔惡等,屬濕阻,但其既無勞乏虛赢之傷,平素亦無停痰積欽。因此并非真虛,而是暫時失調;并非濕勝,而是暫時阻遏。故治療不重補虛,而重熄風鎮痛,和胃化濕。本方名由編者所拟。


8.[處方名稱]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養陰,疏肝祛風,鎮靜安神,祛瘀通絡。主治頭痛。

[處方組成]生石膏25克、郁金10克、白芍15克、菊花15克、僵蠶10克、蔓荊子20克、炒棗仁20克、夜交藤50克、龍骨30克、山栀15克、紅花15克、石斛2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陰虛内熱盛者加知母,并重用石斛清熱滋陰;肝膽火盛者加龍膽草清熱瀉火;陽明胃熱盛者重用石膏、山栀;血瘀者加桃紅、赤芍活血祛瘀通絡。

[療程療效]治療150例,近期療效明顯,一般服藥l~2劑見效。痊愈126例,占84%;顯效15例,占10%;無效9例,占6%。

[處方來源]吉林省輝南縣第一人民醫院孫岩等

9.[處方名稱]通竅蜈蚣湯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通竅。主治瘀血頭痛。

[處方組成]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紅花9克、老蔥3根(切碎)、鮮姜9克、紅棗9克、麝香0.5克、蜈蚣1條。用法:除麝香外,餘藥先用水煎成1碗,加黃酒半斤,再煎成1碗,去渣。用紗布包麝香入藥汁中再煎,待麝香溶化後溫服(或用藥汁沖服麝香也可)。無庸香也可用田七6一9克擂細,分3次沖服,每日1劑。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25例(全部病例均有頭痛經久不愈,痛如錐刺,痛處固定不移,女性患者常伴有經前腹痛,經色紫暗有塊,舌質紫或暗紅或邊光有瘀點,脈弦細或細澀),痊愈9例,顯效11例,好轉2例,無效3例。随訪(1月一2年)14例,痊愈9例,顯效4例,無效1例。

[處方來源]四川省嶽池縣人民醫院蔡奇約

[處方備注]瘀血頭痛多由外感風寒、風熱或風挾濕邪而緻。外邪自表侵襲經脈,以緻氣血壅滞,瘀血内停,阻滞脈絡,故其頭痛經久不愈,痛有定處。當以活血化瘀通竅為治,方中紅花、桃仁、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大棗、生姜、青蔥散達升騰,使行血之品達于巅頂,徹于皮膚孔竅中瘀血;蜈蚣搜剔絡中之伏邪,熄風通絡止痛。再可随證伍以羌活、防風、蒼術、白芷共奏祛風、散寒、勝濕止痛之功。本方對内傷陰虛陽亢及濕熱酒毒挾痰之頭痛均不宜應用

10.[處方名稱]關氏頑固性頭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養血平肝,熄風止痛。主治頑固性頭痛,神經性頭痛。

[處方組成]首烏藤30克、旋複花10克、生赭石15克、生石膏30克、鈞藤15克、生地10克、白芍3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木瓜10克.佩蘭10克、藕節15克、牛膝15克、石斛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臨床治療多例,一般服14-30劑後諸症消失。

[處方來源]北京市中醫醫院關幼波

[處方備注]本方對西醫診斷為血管住頭痛效果尤佳。用生石膏于内傷頭痛,旨在有熱可清、無熱可平,與生地、川芎、當歸、白芍配伍相反相成.香附、木瓜等諸藥合用靜中有通、通中有充,體現了”若欲速之,必先充之”的治療特點。本方名由編者所拟

頭痛    偏頭痛方 [藥物]  生姜。 [用法]取鮮生姜适量,切片,厚度及大小如 5 分硬币。患者側卧,皮 膚常規消毒後,将姜片蓋于手少陽三焦經耳和髎穴上;搓捏艾柱如半截橄榄 大小,放姜片上灸,施灸 1 柱為 1 壯,換姜片再灸 2 壯,連續灸 3 壯。施灸 後如局部出現小水泡,隻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療效]此方治療偏頭痛 43 例,痊愈 40 例,好轉 2 例,無效 1 例。 [病例]  李××,男,  42 歲。左側偏頭痛已 19 年,曾經中西醫多 法治療不愈,昨晚疼痛又發,時欲嘔吐。用上方治療 1 次後疼痛減輕,3 天 後疼痛消失。随訪 1 年未複發。 [來源]  韓長根,四川中醫
川白石散    [藥物]  生石膏 1 克,白芷、川芎各 0.5 克。 [用法]  上藥研末,置于神阙穴(肚臍),再以傷濕止痛膏封閉。 [療效]  此方治療偏頭痛 56 例,收效迅速。 [病例]黃××,女,  56 歲。患偏頭痛 3 年,尤以夜間為甚,經顱痛 定、安定等治療無效而來診,用上法治療,當晚痛減大半,次日頭痛如失。 [來源]  周永輝,浙江中醫雜志
  活血止痛湯    [藥物]川芎 35 克,菊花 12 克,當歸 10 克,桃仁 9 克,白芷、白芥 子、香附、柴胡各 6 克,甘草 3 克。 [用法]   水煎 2 次,混合藥汁分 3 次溫服。 [療效]此方加減治療偏頭痛 84 例,痊愈 69 例,好轉 11 例,無效 4 例。 [病例]張×\u65292X男,  58 歲。患左側偏頭痛 3 年餘,呈間斷性發作,痛 如錐刺,某醫院診為“血管性頭痛”,用中西藥治療效果不佳。診見舌質偏 暗,苔薄白稍膩,脈沉細而澀。證屬氣滞血瘀兼有痰凝,投活血定痛湯加黃 芩 4 克,赤芍 10 克,水煎 2 次,分 3 次溫服。服藥 1 劑頭痛減半,再劑痛止, 服藥 3 劑,疼痛消失。随訪 1 年來見複發。 [來源] 邵正泰,等,陝西中醫
手心握藥    [藥物]巴豆 10 克,朱砂 5 克,桃仁 20 克。 [用法]先将朱砂研細末,可不經水飛去渣,但不可近火,後入巴豆、 桃仁,共研如膠泥,裝瓶備用。巴豆生用,不需去油,桃仁去皮。每次取膠 泥 3.5 克,分成 2 份,用 2 層紗布包妥,晚上入睡前,将藥包置于兩手心(勞 宮穴周圍),外用膠布固定。藥物固定後,用手指輪流緩慢按壓藥包 30~50 分鐘,每分鐘 40~60 次,次晨将藥取下。 注意勿使藥末入口、眼等處。治療期間除高血壓病人繼服用原降壓藥以 外,其餘中西藥皆停止使用,并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治療 10 天若 效果不明顯,冷天可用熱水燙手 10 分鐘,揩幹後再用;熱天加小麻油 3~5 克于藥末中再用。 [療效]此方治療頑固性頭痛 46 例,顯效 25 例,好轉 16 例,無效 5 例。 [病例]鐘××,男,25 歲。1 年前施工時不慎從高處跌落,當時昏迷, 經救治後,除頭痛外,諸症均消。曾用活血化瘀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頭 痛以左側及巅頂部更甚,有時脹痛,有時痛如針刺,夜間常因頭痛而不眠, 局部及頸項有按壓痛;且伴頭暈眼花,心慌心悸,夜卧不安,口苦口幹,大 便秘結,舌紅、苔黃微膩,脈弦數。此乃氣滞血瘀所緻。上方加麝香 0.3 克 如法用藥。10 天後複診,頭痛已減輕,夜卧稍安,其他症狀有所改善,但局 部仍有刺痛及按壓痛。上方繼續治療 20 天,頭痛基本消失,其他症狀明顯改 善,總共治療 50 天,諸症皆除,随訪半年未見複發。 [來源]王宏論,等,浙江中醫雜志
六安祛痛膏    [藥物]  白芷,木香各 60 克,乳香、冰片、紅花、樟腦各 30 克。 [用法]将上藥搗碎研成粉末,用蓖麻油調成軟膏放罐内備用,用時在 疼痛區我明顯壓痛點,在壓痛點部位先按摩 3~4 分鐘,然後外敷止痛藥膏, 用膠布貼好,隔天 1 次。 [療效]  此方治療頭痛(非器質性)5 例均有效。 [病例]  張×\u65292X男,28 歲。4 年前右側頭頂颞部有間隙性針刺樣劇痛, 1985 年以來發作頻繁,隔天發作 1 次,持續 1~2 小時。神經系統無陽性體 征發現。腦電圖提示血管性頭痛。在耳垂後、颞淺動脈及太陽穴處敷用六安 祛痛膏,共敷 4 次,頭痛未發作。 [來源]   鐘晶華,陝西中醫 1986;  (12)  :  551   

  芎葛湯     [藥物]  川芎、鈎藤各 12 克,葛根 18 克,白蒺藜、白芷各 10 克, 白細辛、全蠍各 4.5 克,石決明(先煎)、珍珠母(先煎)各 24 克。 [用法]  每天 1 劑,水煎分 3 次服。 [療效]  此方治療血管性頭痛 24 例,治愈 12 例,顯效 7 例,好轉 4 例,無效 1 例。 [病例]張×\u65292X女,  35 歲,工人。3 年來經常右側頭痛,陣發性加劇, 時作時止,近 1 年來,每當行經則頭痛更甚,甚則痛如刀剜,惡心嘔吐,某 醫院檢查後診為血管性頭痛。來我院就診時正值經期,症狀加重。證見面色 無華,口唇略紫,舌淡邊有瘀點,苔白微膩,脈弦細。用上方加桃仁 10 克, 紅花、半夏各 6 克。服 4 劑後頭痛減,發作次數亦少,效不更方,續服 6 劑, 諸症悉除。随訪 2 年未見複發。 [來源]  王意誠.陝西中醫
治頭痛妙方 1清上蠲痛湯 【來源】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歌訣】清上蠲痛芷歸芎,二活細辛蒼防風, 菊蔓麥芩生甘草,祛風止痛兼清上。 【組成】當歸、川芎、白芷各3克,細辛03克,羌活、防風各3克,菊花、蔓荊子各15克,蒼術、麥冬、獨活各3克,生甘草03克,黃芩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散風熱,止頭痛。 【方解】凡風熱上擾之頭痛,治宜祛風止痛。方用當歸、川芎養血祛風,此乃“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配以白芷、細辛、防風祛風止痛;菊花、蔓荊子清上而祛肝膽之風熱;羌活、獨活、蒼術善祛一身上下之風濕;麥冬養陰,甘草瀉火,黃芩清熱,以助清上之功。合而用之,養血、祛風、清熱三法共施,風熱必除,諸症自愈。 【主治】一切偏正頭痛。 可用于血管神經性頭痛、 上颌窦炎頭痛、 三叉神經痛等病症。 【加減】如證偏風寒,去黃芩、麥冬、蒼術,加荊芥;熱甚,去獨活、羌活、細辛,加桑葉、連翹、銀花;鼻流濁涕量多,加蒼耳子、露蜂房、辛夷花。 【附記】方中多辛燥升散之品,因此,凡屬肝腎陰虛而風陽上擾之頭痛以及氣血虛弱之頭痛,均非本方所宜。 2菊花茶調散 【來源】宋·《銀海精微》 【歌訣】菊花茶調芷荊芎,羌防細辛甘薄荷, 風熱上攻加僵蟬,頭痛眼疾多可醫。 【組成】川芎、荊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細辛30克,防風、菊花各45克,僵蠶60克,蟬蛻90克,薄荷24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6克,日服2次,茶水調服。也改可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量可用常規劑量酌定。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方解】凡風熱上攻頭目,頭痛目赤之症,治宜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故方用荊芥、防風、白芷、細辛疏風解表;川芎養血祛風止痛;菊花、薄荷、甘草清利頭目;再加僵蠶、蟬蛻,以增強搜風散熱之效;羌活善祛上部之風濕,可引藥上達;甘草調和諸藥。 【主治】風熱上攻,症見頭暈目眩、偏正頭痛、惡風發熱、目赤流淚、視物模糊。可用于頭痛、偏頭痛及多種眼科病症。 【加減】如見熱邪偏盛,上攻頭目,可去細辛,加蔓荊子、柴胡、忍冬藤,重用菊花;風邪偏盛、熱象輕者,去羌活、細辛、白芷,加木賊、石決明、鈎藤;内傷頭痛,去荊芥、防風、薄荷、白芷;肝陽偏亢者,加天麻、石決明、珍珠母;肝郁化火者,加焦山栀、黃芩;清陽不升者,加黨參、黃芪;一般頭痛加藁本;目疾加蔓荊子。 3頭痛神效丹 【來源】陳寶田《時方的臨床應用》 【歌訣】頭痛神效頭痛方,桃紅四物雞血藤, 防風白芷加二活,活血祛風效堪奇。 【組成】川芎15~20克,白芍10~20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獨活6克,白芷10克,雞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 【功效】活血祛瘀,祛風止痛。 【方解】本方系由桃紅四物湯加防風、羌活、獨活、白芷、雞血藤而成。頭部之疾多瘀多風,治宜活血疏風。活血是第一位的,因疏風先活血,血活風自滅,且證以瘀血為主,活血更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方用桃紅四物湯加雞血藤活血祛瘀;配以防風、羌活、獨活、白芷祛風止痛。合而用之,可使血活瘀消,風去痛止,諸症可愈。 【主治】頭部刺痛或跳痛或脹痛、或有頭部外傷史、或遇心情不快、或月經前、或遇風寒則頭痛發作或加劇、舌質淡暗或有瘀斑,但不必悉具。可用于血管性頭痛、外傷後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腦血栓形成、高血壓病、頸椎病、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強直性脊柱炎、痛經、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等病症。 【加減】臨證應用,可随症靈活【加減】。 4清空膏 【來源】金·李東垣《蘭室秘藏》 【歌訣】清空芎草柴芩連,羌活升之入頂巅, 為末茶調如膏服,正偏頭痛一時蠲。 【組成】川芎15克,柴胡21克,黃連30克,羌活30克,炙甘草45克,黃芩90克(一半酒制)。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4克,放于盞内,加入茶汁少許調如膏狀,臨卧用開水送下。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定。 【功效】和血疏風,清熱祛濕。 【方解】頭為諸陽之會,其象應天,喻作清空,本方專治風濕熱邪上壅頭目而頭痛年久不愈者,故名“清空膏”。方中川芎辛香善升,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為頭痛之要藥;羌活入足太陽經而疏風除濕;柴胡入足少陽經而升散解熱,合川芎以止偏正頭痛;黃芩、黃連苦寒洩熱滲濕,酒炒而用,且與升散之品相配,則能上至巅頂而除頭部濕熱;甘草益氣安中,緩痛和藥;茶葉清利頭目。諸藥合用,可使清氣上升,濁陰下降,風邪濕熱俱去,則經年頭痛可除。 【主治】風濕熱之邪,上壅頭目,症見偏正頭痛年深不愈,或風熱上壅損目。可用于血管神經性頭痛、感冒、腦外傷後遺症所緻的各種頭痛,亦可用于因風濕熱上攻所緻的咽喉、耳目腫痛等症。 5黃連上清丸 【來源】清·《清太醫院配方》 【歌訣】黃連上清大黃芩,荊芍栀翹歸薄荷, 桔玄芎菊天花粉,甘草黃柏生石膏。 【組成】大黃、黃芩、赤芍、荊芥穗各125克,生山栀、連翹、當歸、薄荷、桔梗、元參、黃連、石膏各75克,菊花、川芎、天花粉、甘草、黃柏各6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也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可按常規劑量酌減。 【功效】疏風清熱,瀉火通便。 【方解】凡風熱犯擾中上二焦及心脾熱盛諸症,治宜疏風清熱,瀉火通便。故方用黃芩、黃連、黃柏、生栀清熱瀉火,合以大黃導熱下行;當歸、川芎、赤芍活血祛風;荊芥穗、連翹、薄荷、石膏、菊花祛風清熱;桔梗、甘草清熱利咽;玄參滋陰瀉火,合天花粉以防止四黃苦寒太過傷陰之弊。諸藥相伍,可使風熱外解,裡熱下洩,風散、熱清、火滅,諸症可愈。 【主治】頭昏頭痛、心胸煩熱、牙龈腫痛、口舌生瘡、咽喉紅腫、暴發火眼、大便燥結、小便黃赤者。可用于頭痛、泌尿系統感染、陰道炎、牙龈膿腫、口腔炎、咽喉炎、急性結膜炎等病症。 【加減】若見發熱咽痛,加金銀花、闆藍根以清熱解毒利咽;牙龈紅腫疼痛,加知母、牛膝以瀉火清胃,導熱下行;兩眼紅赤作痛,加決明子、蟬衣以清膽疏邪;小便黃赤,加木通、生地以清心利尿。 治頭痛秘方 6.1 加味烏星散 【來源】任應秋,《任應秋論醫集》 【組成】制川烏、南星、細辛、地龍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細,分2次沖服)。 【用法】先煎川烏、南星、細辛、地龍四味,後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冰片臨服時分2份各沖入1份。服後稍事休息,頭痛即止。 【功用】升清陽,化濁氣,止頭痛。 【方解】方中川烏、南星、細辛祛風散寒止痛;地龍通絡鎮痙;菊花疏風、清頭目;冰片開竅散瘀,清熱止痛。諸藥合用,有通絡止痛、疏風散邪之功。藥專力宏,取效頗佳。 【主治】慢性頭痛。悠悠戚戚,遷延不愈,或在一側,或在巅頂,諸如生氣、受風、感寒以及天氣變化都能引起發作。脈象往往沉細微弦。可用于神經性頭痛。 【療效】屢用屢效,多1劑痛止而愈。 6.2 柔肝熄風方 【來源】潘蘭坪,《新編經驗方》 【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鈎藤9克,白菊花6克,鮮蓮葉20克,羚羊角0.5克(研細,分2次沖服),苦丁茶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熄風,滋陰益血。 【方解】方用鮮蓮葉、菊花、羚羊角、鈎藤、苦丁茶清肝熱,熄肝風;地黃、天冬、玉竹、黑芝麻滋肝益腎。“此養肝體佐以清肝用法,陰虛火浮之頭痛最宜。即偏正頭風亦可治。葉案所謂育陰和亢陽,柔潤熄内風者以也”。 【主治】陰虛火浮之頭痛,偏正頭風。可用于陰虛陽亢,血壓上升引起的頭痛。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頗佳。 6.3 頭痛湯 【來源】嶽美中,《嶽美中醫案集》 【組成】連翹、菊花、霜桑葉、黃芩各9克,蘇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白芷各3克,荷葉邊半張,鮮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溫服,日2次。 【功用】祛風散熱,通竅止痛。 【方解】方中連翹輕浮,為解熱清氣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風熱,清利頭目;桑葉搜肝絡之風邪;黃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頭部之熱邪;夏枯草解散結熱;荷葉邊舒散邪熱;鮮茅根消除痰熱,更使以白芷通竅散發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達頭頂。共成祛風散熱之方,以治風熱上攻的偏正頭痛,效果頗佳。 【主治】風熱上攻引起的偏正頭痛。 【療效】屢用治正偏頭痛,均獲捷效。 【附記】本方記載羅芷園《醫話》雲:“治偏頭痛極效,屢試屢驗也。”嶽氏醫治一例,每一感冒,即出現劇烈性頭痛,面紅發熱,多方治療,均不過暫時緩解,不能根除,頗為苦惱。即投上方療之,果1劑痛減大半,3劑痊愈,迄今5年未犯。後用治各種正偏頭痛,亦均獲捷效。本方名為編者拟加。 若寒厥或痰厥之頭痛,不可濫投。 6.4 止痛散 【來源】韋文貴,《韋文貴眼科臨床經驗選》 【組成】瓜蒌根(即天花粉)、柴胡、甘草各10克,生地12克,黃芩10克,生姜2片,大棗5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熱,滋陰潤燥,生津止痛。 【方解】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配合黃芩能清肝火而止痛;生地、天花粉滋陰生津而潤燥;大棗和脾健中;生姜散寒止痛,諸藥配伍,共奏疏肝清熱,滋陰潤燥,生津止痛之功。 【主治】凡因肝郁氣滞,久而化火,傷陰生燥;或肝火上炎,而犯清竅所緻的頭額部痛,眼脹痛,或目赤疼痛之虹膜睫狀體炎,鞏膜炎等症者均可用之。 【療效】屢用屢驗,效佳。 【附記】本方用治頭痛、偏頭痛、證屬肝火上犯清竅者,用之每收良效。 6.5 頭痛方 【來源】陳緒綸,《中國中醫藥報》1990年 【組成】黃芩(酒炒)8克,白芍、菊花各10克,蔓荊子6克,生地黃15克,當歸10克,川芎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滋陰降火,清熱祛風。 【方解】方中黃芩、白芍清降少陽、厥陰的熱邪,為本方的主藥;輔以菊花、蔓荊子的清宣風熱以治标;生地黃、當歸的滋陰活血以治本;以川芎的辛散以治風,甘草的甘緩治上,以充任本方的佐使。諸藥配伍,組合成方,共奏滋陰降火、清熱祛風的效用。 【主治】風熱頭痛,特别是對長期頭痛、久治不愈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加減】兩眼、巅頂脹痛加石決明15克;前額脹痛并見脈大、苔黃加生石膏30克;中焦有濕、脘悶腹脹,或肝旺風熱犯胃作嘔,去生地黃、甘草加法半夏8克,化橘紅6克,茯苓10克;風熱邪氣宣降不解,加生龍骨15克,生牡蛎25克;風邪頑擾,頭痛難忍加全蠍末6克(沖服);風邪、實火循膽脈逆沖,頸側、耳後筋脈脹痛,去生地黃、川芎、甘草、加膽南星6克,僵蠶、鈎藤各10克。 【療效】屢用均獲捷效。 6.6 頭痛散 【來源】章次公,《章次公醫案》 【組成】淡附子、當歸各30克,大川芎、甘枸杞、明天麻、藁本各18克,大蜈蚣10條,炙全蠍、制半夏各18克,綿黃芪30克,炒棗仁、茯苓、生白術各18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每次服3克,一日3次,飯後用白開水沖服。 【功用】搜風通絡,散寒止痛,健脾化瘀,扶正固本。 【方解】久痛多因寒瘀氣滞,瘀痰互結,經隧阻閉所緻。故方中用淡附子大辛大熱,其性善走,能祛表裡之沉寒,通絡脈之瘀閉,并能止痛;當歸、川芎活血祛瘀;藁本香散,入巅頂,散風寒;黃芪、白術益氣補脾以升陽;天麻配藁本以增強祛風止痛之功;棗仁、枸杞補腎安神;蜈蚣、全蠍搜風剔邪、開瘀通絡,鎮痙鎮痛;半夏、茯苓化痰和胃,止嘔逆。配伍絲絲入扣,故奏效頗捷。 【主治】頑固性頭痛,痛劇則嘔吐頻作,痛苦異常。 【療效】屢用屢驗。堅持服用,多能根治。 6.7 曙光血管性頭痛方 【來源】《上海中醫藥雜志》(7)1983年 【組成】生石決30克(先下),大川芎9克,香白芷、北細辛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活血通絡、祛風散寒、平肝鎮痛。 【方解】方用生石決平肝鎮痛,川芎辛溫、入肝經,能活血止痛,近代藥理研究發現川芎含揮發油及油狀生物堿,能抑制大腦皮層活動及擴張周圍血管,故有良好的鎮靜止痛作用;白芷能祛風散寒止痛,可興奮血管運動中樞,調節血管的舒縮功能;細辛散寒止痛,并有局部麻痹、鎮痛作用。藥僅四味,配伍相得益彰,力宏效捷。 【主治】血管性頭痛。 【加減】如病程長的慢性頭痛,可加枸杞子12克,青陳皮各4.5克,以養肝扶正,保護胃氣、利于久服。 【療效】治療100例,其中典型血管性頭痛40例,普通血管性頭痛52例,群集性頭痛8例,結果近期治愈53例,好轉4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99.8%。 【附記】本方為上海曙光醫院經驗方。馬瑞寅氏雲:20多年臨床應用于大批頭痛病人,确實效果好,而且無副作用。本方不但對血管性頭痛有良效,而且對高血壓性、腦瘤性及炎症性頭痛也均有良效。個别病人服藥期間出現舌麻現象,可繼續服藥,不必停用,未見不良後果。 6.8 通竅蜈蚣湯 【來源】蔡奇約,《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各9克,老蔥3根(切碎),鮮生姜、紅棗各9克,麝香0.5克,蜈蚣1條。 【用法】上藥除麝香外,先用水煎成一碗,加黃酒半斤,再煎成1碗,用紗布包麝香入藥汁中再煎,待麝香溶化後溫服(或用藥汁沖服麝香亦可)。無麝香也可用田七6~9克搗細,分3次沖服,每日1劑。 【功用】活血化瘀,通竅止痛。 【方解】瘀血頭痛多由外感風寒,風熱或風挾濕邪而緻。外邪自表侵襲經脈,以緻氣血壅滞,瘀血内停,阻滞脈絡,故其頭痛經久不愈,痛有定處。當以活血化瘀通竅為治,方中紅花、桃仁、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大棗、青蔥、生姜散達升騰,使行血之品達于巅頂,徹于皮膚孔竅中瘀血;蜈蚣搜剔絡中之伏邪,熄風通絡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竅之功。 【主治】瘀血頭痛。 【加減】臨床應用,可随證伍以羌活、防風、蒼術、白芷共奏祛風、散寒、勝濕、止痛之功。 【療效】治療25例(全部病例均有頭痛經久不愈,痛如錐刺,痛處固定不移,女性患者常伴有經前腹痛,經色紫暗有塊,舌質紫或暗紅或邊光有瘀點,脈弦細或細澀),痊愈9例,顯效11例,好轉2例,無效3例。随訪(1月~2年)14例,痊愈9例,顯效4例,無效1例。 【附記】本方對内傷陰虛陽亢及濕熱酒毒挾痰之頭痛,均不宜應用。 6.9 三石頭痛湯 【來源】關幼波,《名方彙錄》 【組成】首烏藤30克,旋覆花10克,生赭石15克,生石膏30克,鈎藤15克,生地10克,白芍30克,當歸、川芎、香附、木瓜、佩蘭各10克,藕節、牛膝、石斛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養血平肝,熄風止痛。 【方解】方中用生石膏于内傷頭痛,旨在有熱可清,無熱可平,與生地、川芎、當歸、白芍配伍相反相成。香附、木瓜等諸藥合用緩中有通,通中有充,體現了“若欲通之,必先充之”的治療特點。諸藥合用,共奏養血平肝、熄風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頑固性頭痛、神經性頭痛。 【療效】治療多例,一般服14~30劑後諸症消失而痊愈。對血管性頭痛效果尤佳。 【附記】本方名為編者拟加。 6.10 養血平肝湯 【來源】關幼波,《名醫名方錄》(第一輯) 【組成】旋覆花、生赭石、生石膏各10克,首烏藤30克,當歸、杭白芍、川芎、生地、杭菊花、木瓜、香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分2次服。 【功用】養血平肝,散風止痛。 【方解】“頑固性頭痛”多以頭痛時作時止,纏綿日久,經過各種治療收效不大而名之。其病機是虛、滞、痰、瘀。故以補血而又活血的四物湯為主,取旋覆代赭湯的主藥旋覆花、代赭石以平肝、降逆、理氣、化痰;佐以酸澀而溫的木瓜以調和肝脾,且與白芍、甘草配伍,酸甘化陰,育陰緩急止痛;方中加入生石膏旨在有熱可清,無熱可平可降,與四物湯配伍相反相成;另遣香附行氣解郁;配以川芎氣血雙調;用首烏藤以養陰安神;菊花清肝平肝,共奏養血平肝、活血化痰之效。 【主治】久治不愈的頑固性頭痛,包括神經性頭痛,腦震蕩後遺症等疾患。 【加減】血脈壅滞明顯而見刺痛者,加紅花10克,通血脈消瘀滞;屬肝氣上沖之頭痛頭暈者,加珍珠母、生石決明各30克,以鎮潛之;面紅目赤昏花等肝火較旺者,加鈎藤30克,配合杭菊花、旋覆花以清利頭目;若腰膝酸軟加川斷、枸杞子、牛膝各10克以補腎氣;陰虛明顯而見五心煩熱、口幹者,加北沙參30克,石斛10克以滋養陰液。 【療效】經臨床多年使用,效果甚佳。确為治療頑固性頭痛之良方。 6.11 頭痛舒煎劑 【來源】孟澍江,《名醫名方錄》第一輯 【組成】細辛4克,吳茱萸3克,炙全蠍5克,白僵蠶10克,制南星4克,白附子6克,石決明15克,天麻9克,生石膏20克,紅花10克,川芎5克,苦丁茶、生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平肝潛陽,搜風鎮痙,清化痰熱,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血管性頭痛。其特點是頭痛常開始于颞部、眼部或前額部,逐漸擴展至半側頭部。疼痛呈搏動性鑽痛、鈍痛或刺痛,在1小時左右達到高峰後轉為持續性疼痛。痛劇時常伴惡心、嘔吐等症。此病纏綿、頗難治療。 【加減】應依據病情變化及輕重情況進行加減:痛作時情緒不暢,煩躁易怒、口苦、脅痛者,加丹皮9克,柴胡6克,香附12克;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左頭脹痛明顯者,加白芍12克,白蒺藜15克,鈎藤9克(後下);痰熱壅盛、舌苔黃厚而膩、脈滑數者,加夏枯草10克,川黃連3克或天竹黃10克,竹茹9~12克;濕濁偏甚、頭重痛、嘔吐作惡,舌苔白厚膩者,加澤瀉、制半夏各9克;病久瘀甚,痛為針刺,難以忍受,舌有紫氣或瘀點瘀斑,脈弦澀者,加桃仁、赤芍、丹皮各9克;氣血虧虛、失眠、眩暈、低血壓、思慮則痛作者,加當歸10克,白芍12克,生黃芪9~12克;伴外感風寒、頭痛、惡寒明顯、鼻塞流涕者,加荊芥9克,蔥白3根,蘇葉9克;伴風熱侵襲、頭痛、發熱明顯、咽痛者,加蔓荊子10克;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3~6克(後下);老年體虛者,改用制大黃5~10克。又前額痛甚加真珍珠母30克(先煎)丹皮9克;頭右側痛甚加酸棗仁15克;眉棱骨痛加蔓荊子9~12克。 【療效】臨床屢用,均獲佳效。 【附記】本方系孟教授積數十年臨床經驗研究而成。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療效頗佳。同時可配合綜合調理,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是配合外治方藥;二是配用針灸按摩;三是飲食調理,忌食辛辣刺激物;少食甘肥厚膩助濕之品,适當配用食療方;四是勿過勞,避免情志刺激,适當休息等。 6.12 加味選奇湯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驗輯要》 【組成】防風、羌活、黃芩各9克,甘草6克,白芍、白蒺藜各12克,菊花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祛風,清熱,止痛。 【主治】頭痛,偏頭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經痛。 【加減】陰虛明顯者生地易黃芩,或以磁朱丸與六味地黃丸治之。日服磁朱丸以鎮攝其亢陽,晚服六味地黃丸以滋其腎陰。血瘀者加茺蔚子10克,牛膝、豨莶草各15克,或用血府逐瘀湯。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 【附記】磁朱丸本眼科用藥,又名神曲丸,出自《備急千金要方》用120克神曲以配60克之磁石及30克之朱砂,磁石滋腎潛陽,重鎮安神,朱砂清心安神,妙在用120克神曲以健運脾氣,使石藥不緻有礙胃氣,又能升清降濁。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症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頭痛的病因較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傷兩大類。其病機多 因風寒濕熱等邪外侵,風阻火毒上擾,痰濁瘀血阻滞,緻經氣不利,氣血逆亂;或因氣血營精虧虛,清陽不升, 腦神失養等所緻。 1.疏風活血湯治慢性頭痛 [配 方] 川芎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獨活1O 克,白芷10 克,雞血藤2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 效] 活血,疏風,上痛。用治各種慢性頭痛。 2.芎芷二陳湯治頭痛 [配 方] 川芎9克,白芷9克,升麻9克,麻黃9克,姜半夏10 克,天麻10克,荊芥穗10克,陳皮12克,茯苓12 克,生甘草6克,蜈蚣2條。 [制用法] 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小兒量酌減。 [功 效] 祛風解表,除濕化痰,疏通經絡。用治外感所緻痰濕 内停、寒邪凝滞、氣郁血瘀所引起的頭痛。 3.大黃蘇打片治療血管性頭痛 [配 方] 大黃蘇打片。 [制用法] 大黃蘇打片7—10片,空腹服,每日2—3次,以出現輕度腹瀉為度。 [功 效] 大黃蘇打片含有大黃粉、碳酸氫鈉、薄荷油等,主要用于治療胃酸過多、消化不良、便秘等。大黃蘇打 片具有擴張血管、改變血液PH、減少血黏度,從而對血管性頭痛起到治療作用。可使頭痛在1小時内減輕,1—8 小時内消失。 4.白果治療頭痛 [配 方] 帶殼生白果20克。 [制用法1将生白果搗裂,去膜及胚芽,人砂鍋,加人水500毫升,水煎,1天分 2次服完。 [功 效] 補腎益肺,擴張腦血管。治療腦血管硬化性頭痛、頭暈。 5.大黃細辛塞鼻孔治療頭痛 [配 方] 大黃、細辛各6克。 [制用法] 以上研細奉,左側頭痛塞左鼻,右疼塞右鼻。 [功 效] 散寒化痰,通竅止痛。治療鼻炎、鼻窦炎引起的頭痛、鼻塞。 6.草決明治療頭痛 [配 方] 草決明60克(炒)。 [制用法] 研為末,用茶調敷兩太陽穴,幹則換。 [功 效] 清熱明目。治療肝火上炎、風熱外襲所至頭痛、眩暈、目赤。 7.川芎茶葉治療頭痛 [配 方] 川芎9克,茶葉6克。 [制用法] 水煎服。也可川芎加下列之—;加當歸18克,治療血虛頭痛;加香附3克,治療氣郁頭痛。 [功 效] 活血行氣,散風止痛。治療頭痛。 8.荠菜花治療頭暈、頭痛 [配 方] 荠菜花不拘量。 [制用法] 水煎服。 [功 效] 清熱涼血。治療頭痛、頭暈。 9.山豆根治療熱症頭痛 [配 方] 山豆根9克。 [制用法] 研末,用香油(或菜油)調,塗兩太陽穴。 [功 效] 清熱解毒,止痛。治療熱症頭痛。 10.米醋治療頭痛 [配 方] 米醋适量。 [制用法] 将醋放置鍋内煮沸,趁熱氣出時将頭面伸向蒸氣中,以蒸氣熏頭面,其痛可止。 [功 效] 散風止痛。用于外感頭痛。 11.芹菜香菇治療頭痛 [配 方] 芹菜400克,水發香菇50克。 [制用法] 按家常做法佐餐食用。 [功 效] 平肝潛陽。适用于伴有眩暈、耳鳴、急躁等肝陽上亢的頭痛。 12.荞麥陳醋治療偏頭痛 [配 方] 陳荞麥30克,陳醋适量。 [制用法] 将荞麥放入鍋内炒至老黃色,加醋再炒,然後取出用醋調成稠糊,裝布袋趁熱敷額上發際處。冷後炒熱 再敷之,至鼻子流黃臭涕停止。 [功 效] 祛風,活血止痛。用于治療鼻窦炎、鼻炎、鼻寒引起之偏頭痛。 13.蠶沙石膏醋調治療頭痛 [配 方] 蠶沙15克,生石膏30克,米醋适量。 [制用法] 将前2味研為細末,加醋調成糊狀,敷于前額,痛止 去糊。 [功 效] 清熱,利濕,止痛。用于發熱、頭昏、頭痛如裹。 14.公雞血治貧血型頭痛 [配 方] 公雞血15克,金花果10克,雙勾10克。 [制用法] 将2味藥先煮20~30分鐘,放人雞血煮5--6分鐘即 可,用2—3滴為引,每日服1次。 [功 嗷1适用于婦女産後失血過多引起的頭痛,也可用于貧 血引起的頭痛。 15.藁本菊花治前額痛 [配 方] 藁本4.5克,菊花6克,薄荷4.5克,鮮石斛6克,黃 芩6克,甘松3克,淡豆豉6克,大蔥白9克。 [制用法] 水煎,日服2次。 [功 效] 用于前額痛。 16.老鷹麻雀治頭痛 [配 方] 老鷹1隻,母雞1隻,麻雀5隻,天麻30克,制附片 3克,黨參20克。 [制用法] 前3味去毛去内髒,洗淨,将麻雀及3味藥置人雞 腔内,雞置老鷹腔内,用線縫合,加水炖至肉爛,湯 分3次,1日内 服完,肉随意食之。 [功 效] 補氣益髓。用治頭痛久治不愈者乙 17.地膚子川芎治偏頭痛 [配 方] 地膚子50克,川芎15克,菊花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1日3次。 [功 效] 清頭明目,散瘀止痛。用治偏頭痛,三叉神經痛。 18.明天麻雙鈎藤治偏頭痛 [配 方] 明天麻15克,雙鈎藤12克,白芷6克,炒全蠍4克,蒿本12克,僵蠶12克,白芍12克,蔓荊子12克, 刺蒺藜12克,桃仁9克,熟附塊5克,三七(打)4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搜風通絡,化瘀止痛。用治偏頭痛(神經性血管性頭痛)。 19.川芎白芷治偏頭痛 [配 方] 川芎50克,白芷50克,炙遠志50克,冰片7克。 [制用法] 共研極細末,瓶裝密貯勿洩氣。以綢布或的确良一小塊,包少許藥未,塞人鼻孔,右側頭痛塞左鼻孔, 左側頭痛塞有鼻孔。 [功 效] 養血活血祛風,芳香開竅醒腦。用治偏頭痛。 20.全蟲末治偏頭痛 [配 方] 全蟲末。 [制用法] 以全蟲末少許置于“太陽穴”,以膠布封固,每日1換。 [功 效] 祛風平肝,解痙定痛。用治偏頭痛, 21.黃芩生軍治偏頭痛 [配 方] 黃芩3克,生軍(研)9克。 [制用法] 和白酒1小碗煮服。 [功 效] 适用于偏頭痛屬熱者。 22.荊芥穗治偏頭痛 [配 方] 荊芥穗适量。 [制用法] 将荊芥穗研細末内服。每日3 次,每次15克,熱水沖服。 [功 效] 本方有發汗解熱作用,對偏頭痛有較好的療效,無副作用。 23.白芷治感冒頭痛 [配 方] 白芷9克。 [制用法] 水煎分2—3次服。或研末,每服3克,1日3次。 [功 效] 用于偏頭痛及感冒頭痛。 24.川芎治血管神經性頭痛 [配 方] 川芎30克,白芷30克,全蠍12克,細辛10克。 [制用法] 将上藥共研細末,分裝3克1包,日服3次,每次1 包,溫開水送服。 [功 效] 本方對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引起的偏頭痛療效顯著,對單側或雙側頭痛如刀割,頭痛連目、連 牙、連耳也有一定的效果。 25.蔓荊子治頭痛 [配 方] 蔓荊子10克,野菊花12克,草決明18克,香附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 效] 本方疏風清熱,清利頭目,治療風熱上攻,頭痛目眩,面紅耳赤,口幹舌燥等症。本方藥性偏寒,脾胃 虛寒者不宜長服。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