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發送了,朋友點贊不少,提意見說講得不夠徹底深入,希望再深化下,今天就再啰嗦幾句。為了少惹是非,還是以企業一把手為對象來寫。企業最重要的三方面的工作,就是産品(服務)、客戶和團隊,如果繼續細分,可以分出太多的範疇。
産品是為了解決客戶需求,當然是第一位的;客戶就是市場營銷工作,如何辨析客戶需求并滿足之是核心工作,其中分兩種工作方式,一種是尋找客戶,一種是等客戶上門;團隊是誰來幹事滿足客戶需求,搭建團隊、培訓團隊和激勵團隊是重要工作。柳傳志先生講的搭班子、定戰略和帶團隊,其實也是這幾方面的内容,定戰略就是生産什麼樣的産品賣給什麼樣的人,但實際上很多人把順序搞錯了,把定戰略錯誤的放在了搭班子前面。前面講的三方面那方面更重要,其實都重要,或者說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重點,忽視那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否則企業會陷入滅頂之災,或者遇到瓶頸。
前幾日有一個朋友,跟我還有點淵源,出差到武漢,順道到公司跟我交流下公司經營的問題。他說他一年出差300餘天,忙于承接業務,确定方案,審核設計,還要忙于後期服務,家人都顧不上,手下的員工幹了幾年,翅膀硬了就飛了,毫無感恩之心,自己年齡漸長,體力也有些不支,身心疲憊,讓我給點意見。我問他,你追求什麼,他說他想證明自己,我說你學曆這麼高,能力這麼強,一人撐起這麼大的公司,已經很成功了,還要證明啥。其實朋友的問題,我兩三年前見他時就已經看到了,但是感覺說了也沒有用就沒有說,這次說了,朋友說辦不到,估計也是很難理解的,借着本文順道分析下,如果朋友看到了,能夠進一步思考也是好事。我跟朋友沒有合作,也沒有利害關系,他看了不悅也沒有關系。
首先說産品,産品當然很重要,但是産品有一些瑕疵依然有客戶,産品定位的前提是客戶定位,看來産品的質量并不是企業經營的核心要素。當然這并不是說産品質量不重要,如果産品質量高到一定的程度就不需要營銷了,重要的是産品的質量要結合企業的規模和發展階段進行定位。打磨産品需要時間和精力,當然需要投資,也就是錢,如果企業沒有外來的投資,靠自己生血,企業的産品的質量就靠企業的生産能力,企業的生血能力,又跟企業的規模有關,也就是跟企業的銷售和團隊有關。所以對一個初創企業,或者中小型的企業來說,在産品上投入過多,或者企業負責人過于專注于産品,往往是企業陷入困境或者停滞的主要原因。很多企業創始人因為專業度很高而走上領導崗位,又因陷于專業領域而導緻企業困境重重。有的企業創始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有的企業領導者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想得不夠徹底,更重要的是對于他來說,放棄的成本太高。畢竟從事專業工作這麼多年,什麼博士學位,專家資曆,什麼發明專利等等,主要還是放棄的成本太高了。做企業,要定戰略,要吸引人才,要構建企業制度,提煉企業文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這些東西是做很長時間才能顯現成果,或者做了很長時間都很難顯現成果的,反而做技術,做專業工作,有是非對錯,有标準答案,有設定路徑,幹了就會有成果,短期就能顯現。做領導(管理)和做專業(技術)是兩樣完全不同的工作,前者沒有标準答案,模式的更換非常的難。這也是很多做專業出身的人去創業的最大的瓶頸,如果我看一個創業團隊的合夥人都是教授博士,甚至還有院士,并且都是公司的大股東,這樣的公司一般很難突圍成功,因為人才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公司的很多業務同樣重要,但是沒有專業的人去做,瘸腿的企業走不遠,也做不大。
産品這塊,企業的負責人最容易找到一個人去找一個專業的人去負責,但如果企業的負責人在這方面的水平最高,找到的負責人水平不如自己,那麼問題就來了。下屬做事,上級永遠能找出錯誤,給予指正,給的薪水再高,下屬有一樣東西得不到,就是成就感,下屬留不住,呆不久就不可避免。越高級的人才,越不會為了錢做事,但往往為了追求物質财富的老闆想不通這一點。
其次說市場,或者營銷(銷售),一般業務出身的人,善于做各種關系,初創期估計做得順風順水,但如果對于産品不重視,那麼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也會遇到問題。做市場出身的人,善于做關系,但是做關系,說白了,就是走捷徑,認為有關系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隻是熱衷于做關系,可能對産品不夠重視,可能忽視團隊建設,這兩點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問題就會變得更為嚴重。做關系的人一般會認為管理不重要,對于初創企業的确如此,因為初創企業本身就沒有幾個人,沒有人,沒有團隊,哪裡來的管理,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員過了20人,過了50人,還沒有管理的話,那麼企業要麼是一團散沙,要麼是一個團夥。團夥可以一起作案,但是一起幹事業卻是幹不成的。
做關系,可以認為是求人,可以認為做關系隻是做營銷的一部分工作,而不是全部。說到營銷的本質,就是吸引顧客成交并不斷重複,做關系本身就不算是吸引,更不是高明的營銷手段,也就不是吸引了。我個人把營銷(成交)分為五個步驟,認識、了解、信任、成交、戒不掉(重複成交),做關系是為了成交,但是前提是前三個步驟不能省略,這就是宣傳。我見到很多老闆,很多做市場的人員異常的低調,不願意展示自己,不願意登台演講,甚至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估計此君的營銷做的也不夠好。很多專業出身的老闆,認為這些都是玩虛的,不屑于去做,很多做關系出身的老闆不敢做,估計有很多利益相關的東西見不得光,實際上商業的東西最終都要走向清明和透明。
商業上同樣有一種失敗是成于關系(營銷),敗于營銷,三金口服液是,秦池也是。
最後說團隊,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任何的企業沒有團隊是做不大的,沒有強大的團隊是做不強的,但團隊這塊往往被企業創始人忽視了。初創企業,老闆要麼在市場上沖鋒陷陣,要麼在産品方面刻苦鑽研,但到了一定的時候,就必須打造團隊。團隊怎麼來,要麼吸引,要麼培訓,但無論如何,這個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達成的。如果你的企業有人投資,可以按照柳傳志先生的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的方式來,如果沒有外部投資,就要把賺取的利潤用于團隊建設。很多企業之所以做不大,做不強,最主要的原因是給的薪水不夠,給的薪水為什麼不夠,原因隻有一個,就是老闆想賺錢,利潤都讓老闆拿了,為什麼老闆要拿這麼多錢呢,以為老闆的格局太低。說句大實話,凡是有大成就的企業家,都是不愛錢的,特别是眼下的錢。為什麼很多老闆想把企業做大,但是就是做不大,其實是老闆有一個問題沒有想清楚,就是“應該多幹事少拿錢”,這個又涉及到了創業初心的問題,難道創業就不是為了多賺錢麼,恰恰很多老闆死就死在這個問題沒有想明白上。
關于建團隊,老闆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有人願意跟着你幹的問題,很多老闆說是為了錢,這個答案對,但是也不全對。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人性,人的需求問題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大家都知道,人有生理需求,有安全需求,有社交需求,還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在馬斯洛去世前,還增加了一項個人自我超越需求。很多老闆認為員工工作就是為了錢,老闆隻能滿足員工的前兩個需求,後面的通通不能給,特别是層級達到一定程度的高級人才,根本就不是為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工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90後員工頻繁辭職的原因,因為他不上班前兩個需求都能達到,很多老闆要想清楚,不是員工要求太多了,而是你能夠給的太少了。
現在的員工希望得到尊重,希望價值能夠被肯定,希望獲得成長,特别是高層級人才,這些需求更強烈,但是作為企業的創始人,一把手,這些統統給不了,所以基本上就沒有團隊。
做企業,老闆要用單方面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各負責一塊業務,充分授權下去,做不到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給予的薪資太低了,能力強的人不願意來;而是給予的薪資夠了,但是老闆能力太強了,什麼事情都是老闆說了算,下屬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老闆都指手畫腳,幹得沒意思走了,還有一個就是老闆自己本身不懂裝懂,瞎亂指揮,下屬憋屈,根本就不願意來。
說到底,這三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問題,就是認知層級的問題,凡是成大業的領導,都是喜歡讀書寫作的,最終不但是企業家,還是思想家、哲學家的原因,但是很多企業主,幹了一輩子,幹成了專家,或者幹成了二流的專家的原因。
我曾經說過一句話,企業家就是還沒有瘋的神經病,因為對錢有欲望才去創業,但又要因為不愛錢才能将事業做大,看似很矛盾吧,但實際上就是這麼矛盾,隻有把矛盾統一的人才能夠做企業家,做大企業家。
最後總結下,其實真正的企業家,是不需要做什麼事情的,隻要把各方面厲害的人聚合在一起,讓他們各行其責就行了,甚至指手畫腳都不需要。如果做不好,無非一個原因,就是貪,貪名、貪權、貪利、貪功,不願授權叫貪權,不願意下屬收入比自己高叫貪利,喜歡出人頭地,想證明自己叫貪名,喜歡親力親為做事,是為貪功。
其實做一把手,應該做得叫吸引人、包容人、激發人、成就人這幾件事情就夠了,要志存高遠、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很多老闆沒有高遠的理想,總喜歡見好就收,是吸引不來高層級人才的。
做企業,創始人實則是跟自己在戰鬥,跟人性的弱點在戰鬥,很多企業主天天研究市場、研究對手、研究産品,甚至還有的喜歡躲在辦公室,研究權術,研究整人,但是就是不研究自己的企業,不研究自己,最終衆叛親離是避免不了的。
人這一世,終極的目的就是為了成佛,或者成為一個明白人,創業無非就是借事(創業)修人,把自己修為得更好,沒有煩惱,追求幸福。
如果昨天文章中的這位官員能夠看到我的文章也許不會遇到挫折,也希望我做企業的朋友看到此文能夠找到答案,也希望元旦期間休息的朋友能夠得到一點啟發。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