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高考散文閱讀題命題類型及解題思路分析

高考散文閱讀題命題類型及解題思路分析

深圳市南頭中學 曹瑛


一.高考散文閱讀題設置問題的基本類型
第一類:就結構形式設問 1.開頭;2.結尾;3.标題。
第二類:就内容表達設問 1.理解;2.賞析。
第三類:就構思和主旨設問 1.思路;2.情感;3.意象。

二.高考散文閱讀題答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例析

第一類:就結構形式設問

(一)問“開頭”。
例(1):08年天津卷《敦煌》
  第18題:本文對敦煌的哪些描寫再現了“最鮮活的曆史”?(4分)
答案: 繞樓穿窗而過的飛天;邁着舞步的馬;美麗的菩薩;童子嬉戲圖一筆一劃抄出的經書頂天立地的佛像;
【解題思路】
文章開頭“一段最鮮活的曆史”是統領全文的句子,答案為以下各自然段的段首概括句。“鮮活”即對曆史遺迹的生動解讀,一語貫穿全篇。
例(2):08年福建卷《吟風》
第一題:為什麼作者在開頭寫了一盆銀杏?(3分)
答案:寫銀杏是為了引出風,從而以有形寫無形,以銀杏狀風,突出風的形象。
【解題思路】
1.考查對思路的理解。可改為“開頭寫銀杏有什麼作用”。
2.對内容的把握:開頭寫“銀杏”,引出“主體形象”風,具有真實感,增強可讀性。
3.備選思考角度:由實到虛,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日常生活到文化曆史,由叙事描寫到抒情議論;由娓娓而談到激情澎湃。

(二)問“結尾”。
例(1):08年北京卷《碧雲寺的秋天》
第20題:文章結尾說:“‘現在’跟‘過去’是對立的:但是,在曆史的長河中,
它們又有着一脈相聯的源流。”結合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案:作者通過對古代詩人贊美秋色的詩句的引用,說明了古人與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處的。因此,“過去”與“現在”并不是割裂的,兩者之間是一種辨證統一的關系。
【解題思路】
1.把形象的句子所寓含的抽象的道理說出來。
2.涉及第7.8.9自然段的内容的把握:作者的認識(主旨)與向來對古人悲秋傾向的理解的區别;古人還有愛秋、樂秋、贊秋的另一面。
例(2):08重慶卷《時間怎樣地行走》
  第17題:文章寫到“不朽”的“時間”“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着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請根據文意簡要分析作者對“人”和“時間”關系的觀點和态度。(6分)
答案:作者認為時間并不是無情地抛棄我們,而是我們的情侶,伴随我們走過一生。因此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命在時間裡充滿意義。
【解題思路】
1.難度高,抽象性強。要關注“表達作者感悟”的句子,即“說理句”,提取“寓意精辟”的句子;
2.是“作者”的認識,分析的角度要正确;
3.“卒章顯志”,散文慣用的章法。結尾句的特點。
例(3):08全國卷之二《馬纓花》
第17題:文中所說的“光與影的對比”具體指什麼?文章寫馬纓花有什麼寓意?(8分)
答案:(1)(4分)①“光與影的對比”是指新舊時代馬纓花的對比(過去的馬纓花是影,是底片,現在的馬纓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馬纓花在陽光下,充滿生機和活力;③“影”中的馬纓花長在陰森凄苦的深院裡,給苦悶寂寞的作者以心靈的慰藉。
(2)(4分)①馬纓花是作者在新舊時代情感寄托的載體;②作者通過寫對馬纓花感情的變化,表現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變化。(每點2分)
【解題思路】
1.提煉作品主旨:年代,社會變遷;
2.文中句子:深院、夜雨、黃昏、孤寂、綠雲紅霧、生機勃勃、含笑怒放。
3.比喻修辭:光、影。
4.标題:《馬纓花》,托物言志。
例(4):08福建卷《吟風》
第2題:結合全文,談談你對“季風雖有四時之變,而惟有其風骨不變”這句話的理解。(6分)
答案:(1)風從外在看,有溫暖的春風,涼爽的夏風,氣爽的秋風,寒冷的冬風。它是随着四時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時時在重新塑造着一個新的世界。
(2)風從本質上看,不變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蕩,敢愛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氣豪,義無反顧,頗有英雄氣度。
【解題思路】
1.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理解。要關注句子本身的内容:“四時之變”與“風骨不變”,兩點所涉及的采答區段:第1、2段;第7段。
2.概括提取。抓關鍵詞語。

(三)問“标題”
例(1):08遼甯卷《雨韻》
第17題:怎樣理解“雨韻”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來呈現“雨韻”這一主旨的?(8分)
答案:第一問(4分)①雨韻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韻是增強生命記憶的媒介;③雨韻是大自然美麗的樂意。第二問(4分)①先議論,談四季之雨與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講老人與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後抒情,表達作者對雨中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解題思路】
  1.問“标題”,答“ 結構”。
  2.從标題發文,從主旨感悟。實際是考查對結構的認識及對表達方式“術語”的理解。
3.抒情散文的行文風格。

第二類:就内容表達設問 
1.“理解”類:考查對某些句子的理解。
例(1):08天津卷《敦煌》
   第19題:綜觀全文,如何理解“這是曆史的另一種寫法”。(4分)
   答案:用實物來記錄曆史,再現了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态和精神世界。
【解題思路】
1.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善于解析句子内容:“這”——“最鮮活的曆史”所指的内容;“曆史”——古代人們的生活狀态和精神世界;“另一種寫法”——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實物來“寫”(記錄)曆史。
2.本題關聯上段和所有下文,與第一題角度相同,但上一題是分述具體的段落中心,本題是概述,更抽象,也提高了難度。

例(2):08年重慶卷《時間怎樣地行走》
  第14題: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案:梳下來的白發讓我感歎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解題思路】
1.修辭手法:比喻、通感。
2.上下文;以有形寫無形。
3.思路:作者思維轉換處。

例(3):08年北京卷《馬纓花》
第15題: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黃昏時候,在深夜裡,我看到它們,它們也仿佛是生氣勃勃,同浴在陽光裡一樣。
答案:(1)(2分)①孤獨的腳步聲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處。②暗示了環境的幽深。
(2)(2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環境中,馬纓花無論何時都充滿生機;②就像作者喜悅幸福的心情。
【解題思路】
1.理解重要句子:(1)“空谷足音”取字面意;(2)今昔對比,第9、10段顯示語意轉折,聯系時代背景;
2.本文是歌頌新社會新生活的文學作品。

例(4):08遼甯卷《雨韻》
第14題:根據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幾個階段?為什麼說“秋天的雨聲,歡樂的音符裡摻雜進一些憂傷的詠歎”?(4分)
答案:
第一問(2分):①春雨象征着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征着人生的青年;③秋雨象征的人生的壯年;④冬雨(雪)象征着人生的晚年。每答對兩點給1分。答對一點不給分,依此類推。意思答對即可。
第二問(2分):秋天的成熟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也是蕭條的季節、悲涼的季節,所以“秋天的雨聲”中有“歡樂”,也有“憂傷”。每答對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題思路】
1.議論語段的觀點歸納與領悟,考查文字上的簡縮整理功夫。
2.第一問:句子意思的簡縮或主幹化;第二問:解實悟虛,由顯推隐,實際是文化底蘊的檢測。

2.“賞析”類:賞析文章“中間”的某些句子
例(1):08天津卷《敦煌》
  第20題:賞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畫線的文字。(6分)
  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靜态畫面賦予動态美,表現了對生命的張揚和自由的渴望。
【解題思路】
1.從形式和内容兩個角度來回答。形式:修辭(不難)。内容:關注“畫中人”:靜的形象,“動”的神韻;生命,自由;舞女,民族。
2.參照上下文,融彙段落主旨(中心)。

例(2):08北京卷《碧雲寺的秋色》
第18題:請仔細體會第三段結屬畫線的一句話:“它來得是那麼神速,将我那模
糊的季節感驚醒了。”回答下面問題。(5分)
①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是什麼?(3分)
②作者使用了“驚醒”一詞,好在哪裡?(2分)
答案:①直接觸發了作者對秋色的集中描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②彰顯了秋色的突如其來,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驚歎。
【解題思路】
1.問局部,看全文;
2.善于把握文章思路轉換之處,峰回路轉之處:上文,“綠色的統治基本上還沒有動搖”;下文,對秋意的幾種描寫、古人的秋思、作者的感悟與評論。
3.訣竅:大視野通覽,關鍵處立足;粗點看,細點想。

例(3):08湖北卷《霧》
第18題:“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根據第⑥自然段的内
容,談談作者這樣說的理由。(5分)
  答案:①因為朦胧模糊的東西有時反而更美。②因為模糊的東西比清晰的東西更能激發觀賞者自由地想像,從而增強審美情趣。
【解題思路】
1.着眼本段文字的理解,談“大自然”中的“審美理念”;
2.看上下文句,了解句間關系;
3.依據文章思路,定位局部觀點。

例(4):08安徽卷《我與地壇》
 第16題: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滅着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時。
答案:(1)運用拟人手法,通過“走下“”爬上“等詞語将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
(2)運用對比的手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以深刻印象。
(3)運用前後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美感。
【解題思路】
1.特定句子的内容的分析,關注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
2.分點解答,分角度分析;
3.鑒賞術語的積累和運用。

第三類:就構思和主旨設問

1.問“思路”:從全文思路設置問題
例(1):08重慶卷《時間怎樣地行走》
第15題:文章是圍繞人的成長與對時間的感受來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案:小時候貪玩而痛恨時間的管束——初中時漠視時間而不刻苦學習——後來對時間麻木而無所作為——十幾年前發現白發而感歎時光飛逝——現在明白應該和時間一起走過充實的人生(即以人生過程為線,貫穿對時間的不同感悟)
【解題思路】
1.關注段落開頭句以及表示“時間”的詞語;
2.關注表達認知、抒發感悟的說理性的句子,提取關鍵詞;
3. 關鍵:叙事與說理的文字的區别。

例(2):08湖北卷《霧》
第19題:本文以霧為線索展開,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案: ①作者開篇說“不喜歡”霧。 ②來到加德滿都後,作者開始“喜歡”、“欣賞”、“贊美”加德滿都的霧景。 ③霧引發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終“陶醉”在霧境的幻象之中。
【解題思路】
1.問“思路”,看“結構”;
2.分析層次結構,概括層次意思,抓關鍵詞語;
3.了解行文風格,熟悉文體特點。

 2.問“情感”:從有關人物的情感、觀點設問
例(1):08遼甯卷《雨韻》
  第16題:文中“老人和娃兒”在雨天各有什麼不同的意趣?老人為什麼“最後與孩子”笑在了一起?(6分)
  答案:第一問:(3分)老人喜歡和娃兒打着傘賞雨,娃兒卻喜歡和狗在雨中賽跑,把自己融入雨中。第二問:(3分)老人先是受到了“我”的啟發,又看到孩子在雨中奔跑後“開心地笑”,終于被感染,也笑了起來。意思答對即可。
【解題思路】
1.對叙事語段的理解,淺層的概括。
2.人物心理與人物行動。

例(2):08全國卷之二《馬纓花》
  第14題:作者為什麼說“有孤寂之感”?(4分)
答案:①作者獨自住在一陰森凄苦的大院裡。②當時正是“萬家墨面沒蒿萊”的時代,北京城一片黑暗。(每點2分)
【解題思路】
1.問“情感”,找标志句;
2.問“情感”,找生存環境,上文寫“院子”,下文寫“社會”,即所謂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3.整合,概括。

例(3):08湖北卷《霧》
  第17題: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觀點,不超過20字。(3分)
 答案:在社會生活和科學中都有模糊性。
【解題思路】
1.抓段中關鍵句子“在人類社會中……”,提取觀點;
2.簡要概括的筆頭功夫,限制字數的要求。

例(4):08安徽卷《我與地壇》
  第17題:綜觀全文,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是什麼?請簡要概括。(6分)
答案:作為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從人類和宇宙的整體看,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是永恒的。
【解題思路】
1.體裁:叙事抒情散文,哲理感悟;叙事、抒情、議論。
2.全文與局部:宏觀審視與微觀體察。
3.具體形象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如“孩子與玩具”,“欲望、歌舞、永恒”、“宇宙、姓名”等等。
4.即時閱讀與及時聯想:前三道題的分析解答對本題的啟發和幫助。

3.問“意象”:從文中涉及的事物或意象設置問題
例(1):08北京卷《碧雲寺的秋色》
  第19題:本文大量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這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系?産生了怎樣
的藝術效果?(5分)
答案:第一問: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發現與贊歎,并結合古人的創作,傳達了作者對審美體驗和社會生活關系的理解。描寫色彩的詞語的大量運用,凸顯了文章主旨。
第二問:在藝術效果上,則寫出了秋葉的絢爛多彩,展現了秋色的豐富性:給人以一種視覺的享受,富于藝術感染力。
【解題思路】
1.了解文章主旨及大結構:寫秋色,議秋色。
2.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特别的情感:贊秋,愛秋。
3.把握局部文字與全文主旨的關聯。

例(2):08湖北卷《霧》
  第16題: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寫到了關于鮮花和動物的細節。從本文的主旨來
看,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霧的哪些特點?從藝術表達效果來看,這些細節描寫又有什麼作
用?(4分)
答案:
(1)霧的主要特點:模糊性和遮蔽性。
(2)細節描寫的藝術表達作用:①為了突出霧的主要特點;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豐富;
③行文生動活潑,增強文章的情趣和可讀性。
【解題思路】
 1.寫景抒情散文,考查“細節描寫”與“主旨”“表達效果”的關系
 2.關注上下文,第4段“霧能把一切東西:美的、醜的……”;
中有“美”。
 3.叙述描寫文字的用意:寫“霧”的特點,為議論服務,為思路的轉換鋪墊:“霧”

【附件】高考散文閱讀題個案研究

2008年 湖北高考卷散文題命題研究

季羨林
【叙事說理散文】
①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霧。
②抵達加德滿都的第二天淩晨,我一起床,推開窗子:外面是大霧彌天。昨天下午我們從加德滿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嶺,層巒疊嶂,個個都戴着一頂頂的白帽子,這些都是萬古雪峰,在陽光下閃出了耀眼的銀光。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景象,我簡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悅。現在大霧遮蔽了一切,連那些萬古雪峰也隐沒不見,一點影子也不給留下。旅館後面的那幾棵參天古樹,在平常時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現在隻留下淡淡的黑影,襯着白色的大霧,宛如一張中國古代的畫。昨天抵達旅館下車時,我看到一個尼泊爾婦女背着一筐紅磚,倒在一大堆磚上。現在我看到一個男子,手裡拿着一堆紅紅的東西,我以為他拿的也是紅磚。但是當他走得近了一點時,我才發現那一堆紅紅的東西簌簌抖動,原來是一束束紅色的鮮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來。
③正當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時候,忽然聽到不知從哪裡傳來了咕咕的叫聲。濃霧雖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卻遮蔽不住聲音。我知道,這是鴿子的聲音。當我傾耳細聽時,又不知從哪裡傳來了陣陣的犬吠聲。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萬萬沒有想到,我在加德滿都學會了喜歡的兩種動物——鴿子和狗,竟同時都在濃霧中出現了。難道濃霧竟成了我在這個美麗的山城裡學會欣賞的第三件東西嗎?
◆◆◆
【題目】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寫到了關于鮮花和動物的細節。從本文的主旨來看,這些細
節描寫表現了霧的哪些特點?從藝術表達效果來看,這些細節描寫又有什麼作用?(4分)
【答案】 (1)霧的主要特點:模糊性和遮蔽性。(2)細節描寫的藝術表達作用:①為了突出霧的主要特點;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豐富;③行文生動活潑,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設問方式】就“細節描寫”發問,從“主旨”“表達效果”的角度分析“特點”“作用”;
【答題格式】“特點是……”“作用是……”
【初步分析】問“細節”,答“特點、作用”。考查“細節描寫”與“主旨”“表達效果”的關系。
【設問角度】 1.寫的是什麼?[“霧”景的“細節”:山、樹、鮮花;鴿子、狗的聲音]
2.怎樣寫的? [“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3.為什麼這樣寫?或有什麼作用?[真切真實;内容豐富;生動活潑;情趣、可讀性]
【采答方法】
1.答“主旨”,看全文。[叙述描寫的是“霧”的景色,霧的主要特點:模糊性和遮蔽性。議論的是“霧”的美學特征;]
2.答“作用”,看“怎樣表現霧的特點”:濃厚、遮蔽;形、聲的有趣變化及人的新奇感受。

④世界上,喜歡霧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國倫敦的大霧是頗有一點名氣的。有一些作家寫散文、寫小說來描繪倫敦的霧,我們讀起來覺得韻味無窮。對于尼泊爾文學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爾作家專門寫加德滿都的霧。但是,不管是在倫敦,還是在加德滿都,明目張膽大聲贊美濃霧的人,恐怕是不會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沒有那種閑情逸緻去鑽研探讨。我現在在這高山王國的首都來對濃霧大唱贊歌,也頗出自己的意料。過去我不但沒有贊美過霧,而且也沒有認真去觀察過霧。我眼前是由贊美而達到觀察,由觀察而加深了贊美。霧能把一切東西:美的、醜的、可愛的、不可愛的,都給罩上一層或厚或薄的輕紗,讓清楚的東西模糊起來,從而帶來了另外一種美,一種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種朦胧的美,一種模糊的美。
⑤一些時候以前,當我第一次聽到模糊數學這個名詞的時候,我曾說過幾句怪話:數學比任何科學都更要求清晰,要求準确,怎麼還能有什麼模糊數學呢?後來我讀了一些介紹文章,逐漸了解了模糊數學的内容。我一反從前的想法,覺得模糊數學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在人類社會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有着大量模糊的東西。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這些東西的模糊性。承認這個事實,對研究學術和制訂政策等等都是有好處的。
◆◆◆
【題目】 17.請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觀點,不超過20字。(3分)
【答案】在社會生活和科學中都有模糊性。
【設問方式】 概括段落文字的“觀點”。限制字數簡答。
【答題格式】 概括觀點,精簡字數,按要求作答。
【設問角度】 由“模糊數學”引出本段的觀點,擴展論述的範圍至“社會生活”“科學研究”領域,為下文的論說張本。
【采答方法】本段先叙述,後議論,弄清表達方式的不同,準确提取觀點句。

⑥在大自然中怎樣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東西更多,連審美觀念也不例外。有很多東西,在很多時候,朦胧模糊反而更顯得美。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在這裡,觀賞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讓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縱橫六合,神馳于無何有之鄉,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麼樣子,它立刻就成了什麼樣子,比那些一清見底、纖毫不遺的東西要好得多,而且絕對一清見底、纖毫不遺的東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
【題目】18.“月下觀景,霧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頭嗎?”根據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談
談作者這樣說的理由。(5分)
【答案】 ①因為朦胧模糊的東西有時反而更美。 ②因為模糊的東西比清晰的東西更能激發觀賞者自由
地想像,從而增強審美情趣。
【設問方式】就“一句話”發問,要求談“這樣說的理由”。
【設問思路】 其實就是“為什麼這樣說”。反問句,表達的是一種觀點,即“月下觀景,霧中看花别
有情趣”,句子的上下文正是立論的依據(或“理由”)。是就“大自然”中的個别現象,談“朦胧美”的美學意義。是對“觀點”的舉例解說和闡釋。
【答題格式】 由果溯因法:“因為……因為……”;
【采答方法】 從上下文句中提取答案。要明确論述語段的句間關系,注意提取和概括。

⑦我的幻想飛騰,忽然想到了這一切。我自詫是神來之筆,我簡直陶醉在這些幻象中了。這時窗外的霧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對它的贊揚。它無法說話,隻是呈現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彌漫于天地之間。
◆◆◆
【題目】19.本文以霧為線索展開,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案】
①作者開篇說“不喜歡”霧。
②來到加德滿都後,作者開始“喜歡”、“欣賞”、“贊美”加德滿都的霧景。
③霧引發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作者最終“陶醉”在霧境的幻象之中。
【設問方式】 問“行文思路”,提供“行文線索”,要求“具體分析”。
【設問思路】 針對全文設問,提供“線索”為答題指出導向,降低解題難度;“具體分析”意在提示緊扣文本和抓住細節。
【答題格式】 順行文思路,抓具體層次和細節,答題語言:“開篇說……之後……最終……”,分别取自于第一段、第二三段、第四五段、第六段的情節要點。
【采答方法】實際是在通覽全文的基礎上,按大的結構框架分析認識文章,再以“霧”為線索,提取作者因之産生的見聞感受,即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事實的叙述到理性的分析感悟,從眼前的遊覽觀感到對自然和社會的美學探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