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白草藥系列”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症有何特點?
我們中醫科采用天然太白中草藥材配制而成,采用外敷治療,通過皮膚滲透吸收,直達病竈。一方面通過強力活血化淤中藥成分,打散吸收淤積鈣化增生部分;另一方面補充筋骨養分,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激活微循環,使局部新陳代謝得到恢複,即在敷藥的同時可配合紅外線理療儀器照射加熱治療,或者簡單外壓一個熱水袋形成熱敷,溫度以50C~60C為宜,都可以加速療效。)一般患者敷藥3-7天即可感覺症狀減輕,中輕度患者用藥治療1個月臨床症狀可基本消除,鞏固治療後有效避免了此病症的再次複發。
十四、電腦中頻中藥包離子導入療法腰椎間盤突出等症效果如何?
我中醫科采用“太白草藥系列”制劑,使用“電腦中頻中藥包離子導入”療法,天然綠色純中草藥材,局部吸收,對身體内髒器官均無副作用,安全、快捷、高效。采用“電腦中頻中藥包離子導入”方式,配合“水火針療法,雙向調節,标本兼治。目的觀察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等症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是845例腰椎骨質增生患者随機分為2組.治療組225例采用骨質增生電療機加複方中藥制劑導入法治療,對照組620例用太白草藥電腦中頻離子導入治療儀治療,2組均治療1個月比較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5%,對照組為92%,2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太白草藥制劑加電腦中頻直流電療機離子導入法治療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等症療效明顯優于骨質增生電療機電療儀。
十五、腰椎間突出合并骨質增生中醫中藥如何治療?
腰椎間突出合并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退行性變化,也是衰老的征象之一。腰椎骨質增生常是引起腰椎間突出合并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種發病率高的常見病。可引起腰部及腿活動受限、疼痛等症狀。 治療腰椎腰椎間突出合并骨質增生我的經驗良方:
1、組成:獨活、續斷、懷牛夕各15克, 海桐皮30克、秦艽18克,杜仲、威靈仙、當歸、地龍各10克、巴戟12克、狗脊、骨碎補 生甘草各10克;
2、本方可根據不同病情進行加減:①如熱甚加防已、絲瓜絡。②寒甚加黑附片及制川烏。③溫甚加苡仁及稀莶草。④風盛加防風及羌活。⑤加大黃。⑥劇痛加元胡及沒藥。⑦氣血兩虛加黃芪、黨參、熟地及黃精。
3、功效: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及通絡止痛之功效,
4、服法:一般服7劑即可顯出效果。服用時,水煎分兩次服,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劑,重症每日二劑,10日為一療程,兩療程間休息3至5個月。常期服用:熟地100克,淫羊藿60克 ,西洋參50克 杜仲、破故紙、牛夕、續斷各30克、甘草20克,先将西洋參切碎放少許水蒸熟後,和其它各藥一起浸入55度白酒2斤中,15天後服用,每日3次,每次1盅。效果甚佳,可選用。
十六、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我們的腰椎?
腰痛是腰部受到積累性勞損損傷的早期信号,長期慢性腰痛者大約有35%最終可發展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因此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如何保護我們的腰椎顯得尤為重要.1.腰部長期承受超負荷的應力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因此,這類人員平常應當加強對腰部的正确使用和保健。注意工作時腰部的正确姿勢;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防止腰部受到外傷及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适當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加強腰部肌肉鍛煉。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減緩腰部肌肉和椎間盤的勞損。
2.另外,彎腰搬重物、彎腰抱小孩、突然扭轉腰以及在彎腰情況下強力後伸等動作都有可能損傷腰部的肌肉以及腰椎間盤。因此,如果搬擡重物時應當屈膝下蹲,身體向前靠,使重力分擔在腿部肌肉上,減輕腰部的負擔;同時,應當逐步加大用力,防止腰部的突然受力。這對于那些很少進行體力勞動的人尤其應當注意。
3. 已經有腰痛症狀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适當休息;腰痛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而且,最好能卧床休息。
4. 應避免長時間看電視。在較小的居室内,不宜将電視機放得過高,而自己坐在矮的凳子上看電視,這時腰背部後凸,頭頸向後仰,對頸椎及腰部都是不利的。看電視時最好坐在沙發上或者靠背椅上,腰部也盡量放一個墊枕,頂住腰部。每天看電視結束時,應當以腰部不至于疲勞酸痛為宜。
5.睡覺的床鋪應選擇硬闆床或者在木闆床上放較硬的席夢思等彈性卧具,睡覺時的姿勢以雙下肢稍屈曲位,側卧位為好。
十七、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如何辯證施治?
一、概述: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以腰腿疼痛,腰部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嚴重者甚至不能自理生活。目前在臨床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症開展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有手法按摩、腰椎牽引、腰部理療、中藥内服外用以及各種形式的手術治療等。其中,中藥辨證内服有着确實的療效,可以起到明顯的活血化瘀,理氣軟堅,消炎止痛作用。
現代研究還證實,中藥内服可以減輕炎性反應,縮短炎症期和減輕結締組織形成,促進變性神經纖維恢複,減少膠質纖維增加,減輕瘢痕化及瘢痕對周圍神經組織的擠壓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屬于祖國醫學的“腰痛”、“腰腿痛”範疇。早在《素問》中就提到:“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多為外受傷損,内有虧虛或感受風寒濕邪等,故辨其臨床證候分為氣滞血瘀、風寒痹阻、濕熱痹阻、肝腎虧虛等型。
二、辯證論治:
1.氣滞血瘀證:
患者腰腿痛如刺,日輕夜重,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腰部闆硬,俯卧轉側艱難,大多近期有腰部外傷史,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脈弦緊或澀。治療以活血祛瘀,舒筋通絡,行氣止痛為主。方藥:身痛逐瘀湯為主加減,重用桃仁、紅花、歸尾、川芎等活血化瘀藥,輔以活血理氣或通絡止痛的藥物,并酌情增加理氣藥物。也可用田七末沖服。
2.風寒痹阻證:
患者腰腿冷痛,受寒及陰雨天加重,肢體發涼,喜暖怕冷,舌質淡,苔白滑或膩,脈沉緊或濡緩。治療以祛風濕,止痹痛,補肝腎,益氣血為主。方藥:以獨活寄生湯為主加減,重用祛風散寒止痛的藥物,如寒勝可加用幹姜、炮附,風勝可加秦艽、羌活。也可用中成藥溫通膠囊口服。
3.濕熱痹阻證:
證見腰腿疼痛,肢體煩熱,遇熱或雨天痛增,惡熱,口舌幹,小便短赤,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
方藥:以四妙散為主加味,
如濕重可加車前、茵陳,
熱重可加大黃、知母等。
亦可用中成藥盤突止痛膠囊口服。
4.肝腎虧虛證:
證見腰腿痛纏綿不愈,勞累更甚,肢體麻木有冷感,沉重乏力,肌肉萎縮。偏陽虛者面色蒼白,手足不溫或腰腿發涼,或有陽痿,早洩,婦女帶下清稀,舌淡苔白滑;偏陰虛者面色潮紅,咽幹口渴,心煩失眠,多夢或有遺精,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①偏陽虛證治療以溫腎壯陽為主。方藥以右歸丸為主加減,也可以用中成藥龍鼈膠囊口服。
②偏陰虛證治療以養陰通絡為主。藥用左歸丸為主加減,也可以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口服。
三、治療總結:
①臨床用來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藥衆多,曆史悠久,各家方藥各有特色。但我們體會,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中醫治療,不僅要細察臨床表現,還要重視全身變化,積極尋求病因,四診合參,辨證治病。雖然“腰痛”多因“血瘀”、“腎虛”起,但我們地處珠江三角洲,其地必濕,其病多濕,濕多化熱,故大多數患者均可辨證為“濕熱”,壯年者多兼有“血瘀”,老年者多兼有“腎虛”,分别應用不同方藥,參之經方,加以化裁,臨床應用有驗效。
②臨床不可忽視的是,中藥辨證施治也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例如,南方地氣潮濕,如多用當歸等辛燥之物,體必不受之;天氣炎熱,即使辨證為體虛當予補劑,也應慎用滋膩膏補之品,以免礙胃。
③中藥外用也有獨到的療效,如中藥外敷、熏蒸等。我們在臨床中也總結了一些外用的方劑,如生
川烏30克,生草烏30克,桂枝15克,當歸15克,
雞血藤30克,寬筋藤30克,透骨草30克,大黃15克。
上方以水浸泡後,加水至3~4升,煎至兩升,置于床下,使蒸氣熏蒸腰部,藥劑可重複使用2~3次,每日使用一次,亦有良效。
④經驗良方:很有效。
九分散
JiufenSan
【處方】
馬錢子粉(調制)250g、麻黃250g、乳香(制)250g、沒藥(制)250g
【性狀】本品為黃色至深黃褐色的粉末,遇熱或重壓易粘結;氣微香,味微苦。
【功能與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撲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與用量】飯後服,一次2.5g,一日1次。外用,創傷青腫未破者以酒調敷患處。
【注意】本品含毒劇藥,不可多服;孕婦禁用;小兒及體弱者遵醫囑服用;破傷出血者不可外敷。
【規格】每包裝2.5g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筋骨受損,紅腫疼痛。
相關條目:十八、腰椎間盤突出如何鍛煉?
如何幫助恢複和注意事項?
(1) 急性期及症狀發作期應立即卧床休息,盡量減少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刺激。床鋪最好為硬闆床,褥子薄厚、軟硬适度,床的高度要略低一些,最好能使患者剛坐起時,雙腳就可着地。如果您現在睡的是席夢思床墊,那就要看您的床墊質量如何,應該選用那種人躺上去床墊不會有塌陷的那種。
專家特别提醒:應避免施行作用于腰椎骨關節的椎拿手法。
(2)症狀緩解期應注意減少刺激,避免受寒冷和潮濕,避免勞累、彎腰拾物及腰部外傷。
(3)急性期因應盡量避免房事。
(4)每日用雙手掌摩擦腰部500-1000次至感覺腰部發熱為止
再介紹一套家庭自我保健操,由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者不妨每天做1—2次。
第一節:俯卧位,平卧在硬闆床上,做好預備動作。
第二節:俯卧位,用雙肘關節撐起堅持3分鐘,然後複原修整1分鐘,重複 6--8次。
第三節:俯卧位,用雙手撐起,肘關節伸直,堅持3分鐘後複原1分鐘,重複6—8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氣,然後吐氣,吐盡為止。此時會感覺腰部下沉,使腰椎盡量恢複到原來的正常生理曲度。
第四節:利用家中的熨衣闆或木闆,再加一條安全帶或強力皮帶,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雙手撐起,堅持3分鐘後複原,反複6—8次。
第五節:俯卧,腹下放一個枕頭,雙手扣緊于背後,将雙腿、頭部和肩膀盡量提起,堅持一秒鐘後,然後放下松弛,重複6~8次。
第六節:放松動作。做完上述練習後,做一下屈曲膝關節的動作。
以正确坐姿休息片刻,即坐在硬椅子上,臀部緊靠椅背根部,若有條件最好是在椅背中央放置一個圓柱形靠背,肩胛骨盡量緊靠椅背,雙腿自然放松。
第七節:站立伸展。直立,雙腳微微分開,手放腰背部,四指并攏。手指向後,以雙手作支柱,盡量将腰以上身軀向後彎,雙膝要保持挺直。維持一兩秒鐘,然後回到開始位置。每次重複練習時,盡量嘗試将上半身彎得比前一次更後、更彎,以達到最大可能的伸展度。
專家特别提醒:腰突症引發腰腿痛者還應遵守以下三點:
1.每晚睡硬闆床。
2.仰卧位時,腰下墊隻薄軟的小枕頭。
3.當腰腿痛急性發作、疼痛劇烈時,應立即卧床休息。如果不能平卧,可暫時側卧或俯卧。此時不要做上述保健操。在三四天内,應避免做向前彎曲的動作,如彎腰掃地、拖地、洗頭等。
我的經驗:在恢複期你可以加強下面的鍛煉,但是要适度循序漸進。
1.船式運動:仰卧,兩腿伸直,兩臂平放體側,掌心向下,吸氣,同時還将頭部、上身軀幹、兩腿和雙臂全部擡起來,離開地面,腳趾和頭部距地面約30~60厘米,雙臂向前伸直,與地面平行,一邊屏氣不呼吸,一邊盡量長久地保持這一姿勢,但不要勉強,一邊漸漸将雙腿和軀幹放回地面,一邊慢慢呼氣。放松全身,重複這個練習6次。休息幾秒鐘,然後再做6次。這次當軀幹從地面擡高時,握緊雙拳,讓全身肌肉緊張起來,然後呼氣,小心地把各部位放回地面上,全身完全放松。
2.艦式運動:俯卧位,其他同船式相反。
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症”補充問題解答
腰椎間盤突出症如何鑒别診斷?
1、腰椎結核
常有較長時間腰痛,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疲倦,下午低燒,夜間盜汗等全身症狀。若出現坐骨神經痛,其發病緩慢而持續。脊柱可出現後凸畸形,下腹部可摸到包塊。X線照相可發現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破壞等,可以确診。
2、腰椎椎管狹窄綜合症
逐漸發展的行走時小腿痛,無力和麻木,休息後即緩解。再走又痛,叫做間歇性跛行。腰痛往往呈雙側不對稱。
3、馬尾神經瘤
症狀常以神經痛為主,老是一個勁地痛,幾乎沒有輕重變化,而是慢慢越來越厲害,卧床休息反受加重,夜間尤甚。初起症狀限于某一神經根區域,随着腫瘤長大,壓迫馬尾神經,發生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脊髓造影可以确診。
4、椎弓峽部裂和脊柱滑脫症
慢性反複腰痛,彎腰費勁,疼痛常向兩臀及大腿後方及膝以下放射。通過X線照射腰椎雙側斜位片和側位片可以确定診斷。稱反射痛,既有坐骨神經痛,也有股神經痛。脊髓造影和CT檢查有助于明确診斷。
5、腰椎骨關節病
慢性發展的腰痛可伴有坐骨神經痛,發病年齡較大。腰椎 X線照片和骨髓造影等有助于确診。
6、骨盆出口綜合症
骨盆出口綜合症是指坐骨神經經過盆腔出口時受到刺激或壓迫所産生的症狀群,其臨床表現為坐骨神經幹刺激症狀,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經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區的運動、感覺或反射障礙。起病可緩可急,多有外傷、勞累、着涼或受潮史。病程長時可呈間隙性起伏發作。多為單側發病,初為臀鈍痛、酸脹或沉重感,有時也可表現劇烈銳痛。疼痛向大腿後方,小腿後外側放射,但很少達足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無明确的根性界限。走路可使疼痛加劇,或出現間隙性跛行。
7、臀上皮神經卡壓綜合症
臀上皮神經在經過深筋膜孔處受到刺激或卡壓可産生一系列症狀。臨床表現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擴散到大腿及胭窩,但極少涉及小腿;在髂後上棘外上方髂嵴緣下有明顯壓痛點,有時可扪及條索節結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痙攣。局部封閉可立即消除疼痛。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預防措施有那些?
腰椎病種類繁多,原因複雜。有些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腰椎和椎間盤本身退變加外傷無疑在發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減緩腰椎和椎間盤退變,避免外傷是預防腰椎病的關鍵。預防工作應從學校、家庭、工作和職業前訓練開始,了解正常脊柱的生理,保持正确的姿勢,注意勞動保護。強調早期預防,從青少年開始就應注意避免發生腰椎病的潛在因素;持之以恒,從工作環境、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有病早防,防治結合,腰椎病的早期階段各種治療方法的療效好,複發率低,在治療過程中,要防止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加強功能鍛煉,以鞏固療效。具體預防措施如下:
一、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青少年應注意檢查有無先天性或特發性畸形,如特發性脊柱側彎或椎弓崩裂。如有此類情況在以後易發生腰椎退變而過早出現腰背痛。對于已從事劇烈腰部活動的人,應注意有無發生椎弓根等,如有這種結構上的缺陷,應該加強背部保護,防止反複損傷。
二、改善姿勢,勞逸結合
注意自我調節,避免長期做反複固定動作,勞動部門應規定最大負荷量,避免脊柱過載,以免促使和加速退變。某些需要長時間彎腰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人,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較一般站立時增大一倍以上,腰背痛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會相應提高。可以通過不斷調整坐椅和桌面的高度來改變坐姿,堅持工間操,使疲勞的肌肉得以恢複。 糾正青少年不良的讀寫姿勢。目前青少年由于學習負荷較重,普遍存在不良的讀書寫字姿勢,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正,将影響脊柱的正常發育,可能成為成年後腰背痛的原因。人體在坐位時,通常處于兩種姿勢,即後位坐姿和前位坐姿。後位坐姿時,重心線在坐骨結節和髋關節的後方,此時後背必須有椅靠,這種體位不易疲勞,适合于休息、談話或用于拿書本閱讀,但不适合于伏案寫作、描繪等。前位坐姿時,身體上部的重心線通過坐骨結節或髋關節的前方,需要背部肌肉的緊張以維持坐姿的平衡,這是最常用的坐位。身體部位自然放松,軀幹胸段前傾約15度,頭再從軀幹前傾15度,腰部輕靠椅背,前臂放于桌上,但肘部不負擔軀幹重量,僅起穩定作用。這種體位既可滿足寫作、繪畫、描圖等伏案工作的需要,又可減少疲勞。當然持續的時間不宜太長 ,一小時可擡頭作一些活動,如雙手置于腰部兩側,腰背部後伸,雙手用力上下或旋轉進行按推
,每次反複練習 20~30 次,這樣練習穩妥安全,效果良好。當伏案工作和學習時,可不斷地變換體位,如在椅面上前後挪動臀部,活動一下身軀、上肢和頭頸部等,也可以改變坐椅高度,這樣通過不斷調整坐姿可以減少疲勞。
三、加強脊柱鍛煉
生命在于運動,健康在于運動。祖國醫學早就認識到體育鍛煉在預防上的作用。現代醫學證明,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及神經系統的功能,使體魄健壯,精力充沛,延年益壽。運動同樣對骨骼肌肉系統也有良好的作用,如肌肉附着處的骨突增大,骨密度增高,肌肉力量增強。運動改善了骨、關節、韌帶的血液循環,增加了代謝過程,使骨骼的有機成分增加,無機成分減少,使骨的強度、韌性增加 ,延緩骨質的退行性變。強有力的背部肌肉 ,可防止腰背部軟組織損傷 ,腹肌和肋間肌鍛煉,可增加腹内壓和胸内壓,有助于減輕腰椎負荷。
四、家庭生活中預防
腰痛病患者,思想負擔較重,醫生應向病人耐心細緻地解釋病情,通過向病人講解,使病人對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解除不必要的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 飲食是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證,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主肌肉、四肢。飲食不節,脾胃受損,往往會影響人體氣血的生成,從而導緻氣血虛弱、筋骨失養和肌肉萎縮,并可促成疾病的發生。起居亦是人體健康的保證,應起居有時、房事有節,以免損耗腎氣、耗精損液,導緻腎精虧虛、腦髓失養,而緻腰痛病的發生。家務工作應量力而行,避免長時間彎腰和彎腰搬運重物。熨燙衣服時,台面高度要适宜,避免過于彎腰。
3、 腰椎間盤突出症一定要做手術嗎?
腰椎間盤突出症不一定都要手術,實踐證明隻有10%的患者經過多種保守治療無明顯療效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如何鍛煉?如何幫助恢複和注意事項?
(1) 急性期及症狀發作期應立即卧床休息,盡量減少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刺激。床鋪最好為硬闆床,褥子薄厚、軟硬适度,床的高度要略低一些,最好能使患者剛坐起時,雙腳就可着地。如果您現在睡的是席夢思床墊,那就要看您的床墊質量如何,應該選用那
種人躺上去床墊不會有塌陷的那種。專家特别提醒:應避免施行作用于腰椎骨關節的椎拿手法。
(2)症狀緩解期應注意減少刺激,避免受寒冷和潮濕,避免勞累、彎腰拾物及腰部外傷。
(3)急性期因應盡量避免房事。
(4)每日用雙手掌摩擦腰部500-1000次至感覺腰部發熱為止
再介紹一套家庭自我保健操,由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者不妨每天做1—2次。
第一節:俯卧位,平卧在硬闆床上,做好預備動作。
第二節:俯卧位,用雙肘關節撐起堅持3分鐘,然後複原修整1分鐘,重複 6--8次。
第三節:俯卧位,用雙手撐起,肘關節伸直,堅持3分鐘後複原1分鐘,重複6—8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氣,然後吐氣,吐盡為止。此時會感覺腰部下沉,使腰椎盡量恢複到原來的正常生理曲度。
第四節:利用家中的熨衣闆或木闆,再加一條安全帶或強力皮帶,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雙手撐起,堅持3分鐘後複原,反複6—8次。
第五節:俯卧,腹下放一個枕頭,雙手扣緊于背後,将雙腿、頭部和肩膀盡量提起,堅持一秒鐘後,然後放下松弛,重複6~8次。
第六節:放松動作。做完上述練習後,做一下屈曲膝關節的動作。
以正确坐姿休息片刻,即坐在硬椅子上,臀部緊靠椅背根部,若有條件最好是在椅背中央放置一個圓柱形靠背,肩胛骨盡量緊靠椅背,雙腿自然放松。
第七節:站立伸展。直立,雙腳微微分開,手放腰背部,四指并攏。手指向後,以雙手作支柱,盡量将腰以上身軀向後彎,雙膝要保持挺直。維持一兩秒鐘,然後回到開始位置。每次重複練習時,盡量嘗試将上半身彎得比前一次更後、更彎,以達到最大可能的伸展度。
專家特别提醒:腰突症引發腰腿痛者還應遵守以下三點:
1.每晚睡硬闆床。
2.仰卧位時,腰下墊隻薄軟的小枕頭。
3.當腰腿痛急性發作、疼痛劇烈時,應立即卧床休息。如果不能平卧,可暫時側卧或俯卧。此時不要做上述保健操。在三四天内,應避免做向前彎曲的動作,如彎腰掃地、拖地、洗頭等。
我的經驗:在恢複期你可以加強下面的鍛煉,但是要适度循序漸進。
1.船式運動:仰卧,兩腿伸直,兩臂平放體側,掌心向下,吸氣,同時還将頭部、上身軀幹、兩腿和雙臂全部擡起來,離開地面,腳趾和頭部距地面約30~60厘米,雙臂向前伸直,與地面平行,一邊屏氣不呼吸,一邊盡量長久地保持這一姿勢,但不要勉強,一邊漸漸将雙腿和軀幹放回地面,一邊慢慢呼氣。放松全身,重複這個練習6次。休息幾秒鐘,然後再做6次。這次當軀幹從地面擡高時,握緊雙拳,讓全身肌肉緊張起來,然後呼氣,小心地把各部位放回地面上,全身完全放松。
2.艦式運動:俯卧位,其他同船式相反。
腰痛一般就是指肋骨到髂骨之間的腰椎區域出現疼痛
(L1-L5:1-5節腰椎 Lumbar region:腰部區域 )醫院經常接觸兩類病人,一是呼吸道感染,另外一類就是腰痛病人,年齡多數集中在30-65歲,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腰痛,腰痛仿佛成了一種生活常态,就像感冒一樣正常了。造成腰痛的直接或間接原因大概60多種,病理上常見的腰痛問題有椎間盤突出,骨,強直性脊椎炎,關節骨裂。然而,除去一些直接的病理現象,相當一部分的病人因為不能從核磁共振或CT或醫生的經驗中精準辨别出造成腰痛問題的解剖學原因,于是被醫院定位為肌肉勞損和肌肉拉傷,告知回家休息養着,或者練練飛燕(就是俯卧兩頭起的動作,可能有人有類似的經驗)這樣的結果就是腰痛遲遲得不到緩解,而且不久後者一批新的要椎間盤突出患者出現了。其實這不是醫院的錯,醫院已經行使了他們的責任,你最多隻能責怪醫院的醫療技術不夠完善或某個大夫不負責任。當我們更深的了解腰痛問題的根源時,你會發現隻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大夫和私人教練隻是給你建議,監督或者某種程度的引導而已。即使導緻腰痛的原因雖然說有60多種。但大部分病因可以歸結為5類:舉重物,突發性的意外傷害,肥胖,不良情緒,不良生活姿态和運動姿态。而根本原因其實隻有1個:關節超負荷。不用解釋的是舉重物導緻腰椎超過正常負荷而受傷,和突發性的意外傷害。下面着重說明一下其他幾類原因肥胖引起腰痛:肥胖是如何導緻腰痛的呢?這點很簡單,看下面對比圖
左側是正常體态,但如果你是肥胖人群,想像一下你肚子上一堆肥肉,相當于你的脊椎上挂了一個大鐵球,把你的上半身向前向下,當然你不可能以上身前傾的姿态走路,于是你擡頭挺胸,頸椎和胸椎一定程度上回到了原來的位置,但是由于肚子上那堆肉,你的骨盆位置依舊是趨向于向前向下,腰椎也過度前屈并且失去了下端的支撐,一旦失去支撐就會超出正常負荷,時間一長就腰痛,并且下背部肌肉收縮過緊同樣導緻了腰痛。這就如右圖所示,所謂的骨盆前傾姿态,導緻腰痛。因此針對肥胖造成的腰痛,先把肚子上的肉減掉,腰椎壓力就小,腰痛就緩解了,就這麼簡單。長期坐姿引起腰痛:
以前大家去電影院看電影,看完走路回家。後來有了家庭影院,一家人在家看電影,看完睡覺。再後來,有了視頻網站,最新電影都在網上可以看到,可以一次看一天的電影。互聯網的發展讓很多工作也在電腦前完成,一個程序員在封閉式開發環境中更可以對着電腦連續工作12-15小時,然後睡覺,睡醒繼續開發程序。看看長期坐姿的情況下身體發生了什麼:下圖髂腰肌,它連接了腰椎和髂骨,以及股骨
長期坐姿會持續保持屈髋姿勢,這個屈髋姿勢會讓髂腰肌持續收緊,髂腰肌一直收緊就會出現正常髋關節打開的狀态下也趨向收縮,這就是所謂的張力過大。髂腰肌如果張力過大,就會把腰椎向前向下拉并帶動骨盆轉動,這樣同樣出現骨盆前傾狀況,最後出現了腰痛。比較慘的是,如果你沒注意到這一點,這就會引起更多的問題,再看豎脊肌:
豎脊肌的功能是讓你的腰椎伸展回到正常的位置,穩定你的整個軀幹。髂腰肌的張力過大會拉長背部的豎脊肌,讓豎脊肌出現所謂的“鎖定延長”現象,即豎脊肌被持續拉長并且出現力量降低,腰椎便進一步失去了保護。很多大夫對于腰痛患者練習飛燕那個動作的出發點就是強化豎脊肌。這個建議并不具備普适性,或者說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很多時候腰痛患者的豎脊肌長期被鎖定延長,神經控制能力已經相當程度上受到了抑制,練習那個動作很可能就是其他肌肉發力出現代償行為。而且動作幅度上如果控制不好,也會導緻腰椎壓力過大,傷的更重。另外:長期的坐姿必然導緻不正确的坐姿,比如軀幹轉向一側,肩膀的歪斜,同時伴随骨盆前傾,這裡就不是單純的哪幾塊肌肉過緊,而是涉及到了多個活動平面上的功能不良,側傾,前傾,骨盆與腰椎的旋轉都可能同時集中在你身上,叫關節紊亂更合适一些,這一點沒必要挂圖說明了,大家應該想象得到。直接引發骨盆前傾的其他情況是:1. 長期穿鞋跟超過5cm的高跟鞋,重心前移,骨盆前傾,下背部緊張出現腰痛,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把高跟鞋收起來,不得不穿的時候再穿
2. 練鏡子肌肉,就是鏡子能照的到的地方就練,照不到的就不練。經常看到人練胸不練背,練胳膊不練腿,練推不練拉,比如前面緊張後面弱脊椎自然就向前帶,腰椎受力就大了。所以建議練胸的同時更注重背闊肌訓練,而練習背闊肌更深層的意義在于激發後背豎脊肌的控制能力并且提高腰背筋膜的張力,從而進一步穩定脊椎。
3. 鍛煉完不做拉伸,比如跑完步,練完收腿動作,髂腰肌都會收緊,需要拉伸。4. 錯誤的蹲起類動作,讓股四頭肌發力過多或腰椎壓力過大,而臀大肌與腘繩肌參與過少,股四頭肌的股直肌部分過度緊張時同樣将導緻骨盆前傾不良情緒引起腰痛:不良情緒出現的時候,呼吸變得不均勻,而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它會因為情緒的變化而受到明顯的影響,同時膈肌又有另外一個功能,就是把胸腔和腹腔隔離開,托住了心,肺,肝等髒器。很多人沒注意到的是其實所有髒器都懸挂于脊椎上。情緒為什麼會引起腰痛的邏輯就變得很簡單,比如說如果你心情沮喪并且呼吸無力,于是膈肌工作能力就會下降,時間一長膈肌就會松弛,承托髒器的能力就下降,脊椎的負擔就大,不但腰出問題,肩背都會有問題。
[膈肌像一把傘一樣上下活動]而在解剖學上,這仿佛僅僅是個開始,肋骨、橫隔、腹腔、骨盆和下肢肌群在體前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連接機制,被稱為前深線
【前深線】前深線一個部分出現問題可能會引起其他大量問題,比如肋骨疼痛,骶髂疼痛,膝蓋疼痛,足底疼痛,,。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腰痛,激烈的社會競争與生活壓力讓很多人情緒不穩定,出現腰痛是更小的開始而已。在這我隻是建議大家盡量真實對待自己盡量開心,如果你長時間心情沮喪,焦慮,生氣,煩躁還能每天擡頭挺胸那也實屬難得。更多情緒和身體相互影響的問題大家可以查看《生理心理學》一書。不良情緒引發腰痛的根本原因是前深線過緊,使得脊椎壓力過大,出現疼痛。如果可以從前深線這個整體概念出發,那很多腰痛問題都變得容易解釋。導緻前深線過緊的其他情況:1. 不注重小腿肌肉拉伸 :比如長期跑步或者健身房跳團操課,長期的小腿重複蹬踏會導緻胫骨後肌過緊,讓前深線緊張,軀幹重心前移,引起腰痛。和腓腸肌與比目魚肌過緊,腰背筋膜張力降低,重心前移,前深線縮短,引起腰痛2. 不良坐姿:如果長期久坐加上不良坐姿那必須腰痛了。不良坐姿包括身體前傾,膝蓋内扣,軀幹旋轉,含胸弓背,股内收肌,髂腰肌,肋間内肌,肋間外肌膈肌通通都可以改變你的腰椎位置,有關前深線或者更多肌肉筋膜連接機制以及身體結構問題請查看《Anatomy Trains》不好的生活習慣引起腰痛:翹二郎腿:
例如,左腿搭右腿上,左邊臀部的梨狀肌被拉長,右邊臀部的梨狀肌被收緊,左右肌肉不平衡,骨盆就出現了側傾,從體态評估上看就是左側髂骨高,右側髂骨低,或者左腿長右腿短,其實這個時候不僅僅是骨盆側傾,還伴随着腰椎側彎,這種姿态往往導緻一側腰痛。
如果梨狀肌持續收緊還會引發坐骨神經痛,讓人誤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而實際上這被稱為梨狀肌綜合症。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不要翹二郎腿。
【坐骨神經痛】引起骨盆側傾或腰椎側彎的其他情況:單肩背包:
如果你的背包隻背到肩膀一側,問題就會引起一肩高一肩低,同時肩胛骨上附着的很多肌肉鍊接到了脊椎,所以肩的一高一低會導緻脊椎的側彎和骨盆側傾,出現腰痛。這隻是一個典型,還有很多情況都可能出現肩的高低不平。不良運動姿态導緻腰痛:例如:做深蹲或者硬拉時膝蓋先伸直,髋關節還沒打開,或者整個動作過程髋關節就沒有完整打開過,髋關節打不開重心就在前面,腰椎壓力就過大,然後腰痛。實際上髋關節可能不是真的打不開,我以前在健身房遇到這個問題時,讓學員不負重或小負重去做動作,完全可以控制關節活動幅度。其實這種錯誤姿态形成的真實原因是他用了一個超過自己控制範圍内的重量,而選擇這個重量的出發點是為了讓旁邊的人覺得他不是那麼弱,好面子引起腰傷的情況很多很常見,即使有人不願承認,但是已經潛移默化變成習慣了。當然,除了要面子确實有一些根本上的關節活動能力不足導緻了腰痛,比如說髋關節活動能力不足,見下圖,骨盆和股骨構成了髋關節,骨盆又與脊椎鍊接到一起。
當你和别人一起做一個高踢腿動作,你身邊也許有人腳都快碰到頭了,但是你還擡不到90度,也就是髋關節靈活性不好,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踢得也高一些,你不得不弓背讓自己的頭靠近腿,這個時候動作幅度雖然看起來一樣,内部發生的變化是腰椎過度彎曲來補償了這個幅度,腰椎過度彎曲或被拉長就會導緻腰椎不穩定,時間一長引發疼痛。更為常見的情況是人們在做很多屈膝的動作都存在這種關節代償活動。這個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坐的時間太長,坐姿不對,關節喪失原有活動幅度,并且不自知的情況下喜歡和人比拼。由于關節活動能力不足引起的腰痛,除了髋關節靈活性不足還有以下情況:1. 肩關節的對稱靈活性與穩定性不足肩關節在解剖學上不僅僅是和脊椎相關,在衆多運動中肩和髋是直接聯系的,比如跑步,如果肩關節的對稱靈活性不足,就會出現兩側髋關節擺動幅度不一緻,長期下來導緻髋關節兩側肌肉不平衡,影響腰椎,出現腰痛問題2. 胸椎靈活性不足,引發腰椎代償工作3. 膝關節穩定性不足影響到髋關節,間接影響腰椎4. 踝關節靈活性不足或者足部姿态問題,直接引起腰椎疼痛。相關資料請查看《Movement--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骨關節功能解剖學》,太多解釋不完。
針對腰痛的相關訓練我隻給出一些基本訓練,一段時間訓練後都可以見到成效,但不一定都能解決問題,個體的差異化需要私人教練來檢查,評估與針對訓練。靜态拉伸:每個動作拉伸25秒 2組 左右側對稱都需要拉伸拉伸上斜方肌
肱三頭肌
肱二頭肌
三角肌
胸大肌
胸小肌
背闊肌
拉伸腹直肌
腰方肌
髂腰肌
股四頭肌
股内收肌
臀大肌及梨狀肌
腓腸肌
比目魚肌
加強: 腹直肌 腹斜肌 腹橫肌 腰方肌練習動作:平闆支撐和平闆側撐,保持身體一條直線訓練安排:支撐到力竭,3組 組間休息1-2分鐘
(平闆支撐)
(側撐)加強:中下斜方肌 菱形肌 豎脊肌 多裂肌練習動作:後置支撐 肩胛骨向後收緊靠攏,身體一條直線,可以擡腿也可以不擡腿訓練安排:支撐到力竭,3組 組間休息1-2分鐘
加強:背闊肌練習動作:引體向上或者高位下拉
訓練安排:15-20次 3組 組間休息2分鐘加強:臀大肌 臀中肌 腘繩肌練習動作:橋式
過頂深蹲(查看:如何完成标準的深蹲?)
剪蹲(查看:如何完成标準的剪蹲?)
訓練安排:15-20次 3組 組間休息2分鐘改良的飛燕(俯卧兩頭起動作 下圖為結束位置,其實位置是俯卧姿勢)加強豎脊肌,臀大肌,股内收肌
上圖動作稍微做改變,雙腳不要分開,腳後跟夾住一本書,整個過程都不能掉下來。其實大家都能看到,腰痛問題需要綜合訓練,它反映了肌肉或關節的功能不良,因此更具實際功能性的是各種綜合訓練也慢慢受到更多人的重視。下面介紹一個跑酷體能訓練動作,也可以有效防止和緩解腰痛:貓爬 :貓爬需要持續以四肢做支撐,模仿動物行走。
從一般意義講,隻要解除站立姿勢,就可以釋放大部分腰椎的壓力,貓爬也可以實現這個功能。從基本解剖學上理解,貓爬可以提高三角肌,前鋸肌,胸肌力量,進而提高肩關節穩定性,爬行過程中為了控制身體轉動,腹斜肌,腹直肌,腹橫肌力量都會得到練習,這些肌肉會幫助提高軀幹穩定性,軀幹穩定意外着下肢的穩定,這樣可以降低運動安全風險。如果你有更好的本體感受,你會發現貓爬其實全身都練到了,包括手腕,腳踝。另外所有爬行動作都是人體發展很早期的動作,早于行走,爬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動作模式,爬需要動用的靈活性和穩定性與走,跑一緻,在訓練當中爬可以放大對靈活性和穩定性的要求,幫助你提高走和跑的功能。同時爬也可以作為提高和檢測軀幹轉動的對稱穩定性的手段。重點是,如果在解剖學上做一點擴展,身體的所有肌肉都被一種叫筋膜的結締組織按一定的順序和方向包裹在一起,肌肉和筋膜統稱肌筋膜。筋膜包裹肌肉形成的各種連接被稱為肌肉筋膜鍊,從筋膜鍊角度看,貓爬動作所涉及的主要肌肉比如胸,腹,前鋸肌,股内收肌都在前功能線(front functional line)
(前功能線)了解筋膜鍊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對于人體而言,每個人可以做的任何動作都會出現在特定的筋膜鍊上,而每項運動都會有一些特定動作出現在同樣的筋膜鍊上。就像剛才提到的你在走路時的擺臂與擡腿,在跑步時的擺臂和收腿,同時你在回憶一下,在練習自由泳時的側壓劃水,推鉛球時上下肢的配合,劃船時手持船槳擺動,打羽毛球的揮拍都是在動用前功能線上的肌肉,因此跑酷中所有爬行訓練動作更深遠的意義在于:爬行類動作,不僅僅是一個鍛煉身體的動作,它還可以提高人體最基本的活動能力,從而幫助你提高參加其他各種運動項目的能力,這可以被稱為功能性訓練動作。所有關注人體功能本身的訓練都值得大家去關注和學習,中國早有練習爬行的傳統,隻是很多人不關心,下面是起源于東漢時期的華佗五禽戲:
更多綜合訓練動作請查看我4月份即将出版的新書《城市就是健身房-跑酷與自身體重訓練》總結一下:形成腰痛機理很簡單,就是關節超負荷,但是關節超負荷的原因太多,我隻是粗略解釋說明了一些引起腰痛的原因,這沒有辦法寫細,算是介紹。并且提供了一些針對常見腰痛的基本訓練方法,也建議大家練練爬行動作。執行這些訓練方法的前提是醫生說你可以運動了,我無法行駛醫生的權力。這些訓練手段對很多人會有效,對很多人也可能無效,因為個體都存在有差異性,效果我無從統計,你單獨找我會好一些。不過大夫隻能給出引導,教練隻能在那一節課的時間裡陪着你,他控制不了你的上網時間,控制不了你的訓練态度,更加控制不了你在工作生活中的情緒。最終還是靠自己。另外解除腰痛需要綜合的功能性訓練,簡單來說,脊椎做為一個穩定四肢的中樞以及運動過程中持續調節身體穩定的平台,它和身體各部分是相互影響相互依賴,而任何一個地方出現了問題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以腰痛形式反映出來。如果你訓練全面,身體平衡就不會痛。腰痛也是個國際化議題和社會問題:情緒不對會腰痛,不良姿态會腰痛,生活習慣不好會腰痛,訓練不合理或運動習慣不好會腰痛,喜歡和人比拼而不關注自身提高會腰痛。社會問題形成的根源往往是每個人自身的逃避、懦弱、虛僞、造作。
超實用的8個保護腰椎的拉伸動作!1.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可因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範圍、病程的一長短以及個體差異的不同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臨床症狀。主要的臨床表現有:
( l )腰部疼痛腰痛一般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首發症狀,可以出現在勞動、激烈運動、扭挫傷等明顯的外傷之後,也可以沒有明顯的誘因。腰痛的範圍較廣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骼部,以時輕時重的鈍痛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樣銳痛,平卧時疼痛可減輕,久站或彎腰活動時疼痛加重。腰部有局限性壓痛、叩擊痛和放散性痛,同l 付可見腰部肌肉痙攣,腰推功能受限,腰椎的生理前屈變小或消失呈平腰。腰椎側彎畸形、雙肩不等高,臀部向一側偏歪等特有姿勢。
( 2 )一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發生前出現,也可在腰痛發生後或同時出現。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後側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嚴重者可呈電擊樣疼痛。咳嗽、打噴嚏、用力排大便時均可使疼痛加劇。這種下肢放射性疼痛多表現為一側性的,也有一側輕一側重、左右交替的情況,少數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則為雙下肢均疼痛。
( 3 )下肢感覺異常患側下肢後外側感覺麻木,發涼怕冷,尤為足趾末梢皮溫降低,有時出現蟻行感、燒灼感等異常感覺。下肢後外側感覺麻木可與下肢放射性疼痛伴随出現,而足趾的感覺異常常在較晚時間出現。
( 4 )肌力減弱或癱瘓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嚴重時,可産
曬腮推向盤夾出應生神經麻痹而緻肌肉力量減弱甚至癱瘓。這多為低一5 椎間盤突出,腰5 神經根受壓麻痹所緻。一般可出現胫前肌、排骨長短肌、伸拇長肌、伸趾長肌麻痹,表現為伸拇力或屈拇力下降,重者表現為足下垂。
( 5 )脊柱畸形與間歇性跋行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大部分程度不同地存在有腰椎側彎畸形、身軀向一側傾斜,腰不能伸直,臀部向一側偏歪,呈一種特有的姿勢.而且表現有明顯的玻行,跋行可随着行走距離的延長而加重,經短時間的停留或蹲坐休息而減輕,這樣循環往複,即為間歇性跋行。其産生的原因可能與椎間盤突出的同時繼發腰椎管狹窄所緻。
( 6 )馬尾神經症狀中央型的腰推間盤突出,若突出物較大,或椎管骨性狹窄,可壓迫馬尾神經,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排尿、排便無.力;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瘓。此型應盡快手術治療。
2.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分型
目前醫學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尚未統一分型的标準,各種說法不一。大緻有以下幾種分法:按突出程度分成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型和脫垂型;按突出物大小及突出方向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根據手術觀察及突出又分為完整型、膜下破裂型及椎管内破裂型。陶甫據128 例手術将突出分為成熟型、幼弱型和中央型。另外,還有根據症狀分為輕型、重型、典型與不典型。根據病程分為急性期、慢性期。根據部位分為高位、低位、單側、雙側、雙側交替、單發、雙發等;根據方向可分為前突、椎管内突和後突A 椎間盤突出示意B 椎間盤脫出示意C 椎間盤膨出示意三型。
國際腰椎研究會(I 551 另)和美國矯形外科學會(AAOS )将椎間盤突出分為退變型、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後縱韌帶下)型、脫出(後縱韌帶後)型及遊離型
3.高位椎間盤突出症
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腰椎1 一3 椎間盤突出,占腰稚間盤突出症的1 %一10 % ,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中的33 . 8 %。誤診和漏診達黝%一40 % ,需再手術者占加.7 %。腰1 一2 、腰2 一3 椎間盤突出受壓的神經為股神經,症狀與一般椎間盤突出症不同,主要表現在大腿前方疼痛,股四頭肌萎縮,伸膝力量減弱,膝反射減弱,腹股溝、大腿前側至小腿内側感覺減退。直腿擡高試驗陽性。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原則與下腰椎間盤突出相同,因脊髓末端在第1 腰椎下緣,故手術危險性大于下位腰椎。
4.青少年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青少年型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較少見,占腰椎間盤發病率的1 %。常因外傷、椎間盤退變過早而發病。臨床表現為腰腿疼痛和單一性放射痛,但不劇烈,較成人症狀輕、體征重。檢查可有明顯的腰椎側後凸畸形,腰椎功能活動受限,直腿擡高試驗陽性,一般在30 ℃ 以下,有明顯的“筋短感”神經支配區感覺障礙。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原則與中年人相似。青少年椎間盤纖維環和髓核彈性較好,沒有骨質增生,黃韌帶也不肥厚,一般不存在椎管狹窄,非手術治療能達到緩解、消除症狀的目的,故盡量采用卧床體息、牽引、推拿、理療、小針刀等方法治療。
5.老年型椎間盤突出症
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占總門診量的10 %左右。明顯低于青壯年,其原因是老年人的椎間盤與腰椎都有明顯退變,腰椎結構對椎間盤的退變已經适應:再者老年人運動量較少,負重量有所下降,扭傷機會減少。因此,老年人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機會随年齡增長而減少。
老年型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症狀較輕,疼痛劇烈症狀明顯者較少,常表現為腰部隐痛,以酸痛不适為主,活動輕度受限,伴有一側下肢放射疼、麻木,一般不涉及整個下肢。
因老年人病理特點較為複雜,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前列腺肥大等,故選用非手術療法較好。
6.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突出物在中央突人椎管,壓迫神經,使神經分布區感覺運動障礙,稱為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 、腰,間隙發生率最多,占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功%一15 %。患者椎間盤退變、突出、破裂,退變多較重,年齡偏高。發作反複後突然加重而緻癱或扭傷,勞累時引發腰或腰腿痛,2 一3 天内即出現馬尾神經障礙。
腰生理前凸多消失感後凸,強迫體位,截癱者起不了床,直腿擡高可雙側陽性,疼痛、感覺、運動涉及臀部雙下肢,廣泛不集中,跟腿反射消失,大小便障礙。
7.硬膜内型腰稚間盤突出症、
突出的腰椎間盤破人硬膜腔内者稱為硬膜内型或蛛網膜腔下型,都是後rl ,央型,很少見。
病人多有較長的腰腿痛病史,且多為雙側腿痛者多,可能為硬膜前層與後縱韌帶發生乳連,纖維環破裂時一起破裂,或逐漸破裂的纖維環引起後縱韌帶及硬膜薪連,突然破裂時“纖維環”破裂,造成的馬尾神經傷比硬膜外為重。
8 .極外側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療效欠佳的原因之一,是術中椎管内探查未找到突出物,這包括縱行平面和橫斷面定位錯誤及推間盤突出的識别錯誤。在極外側腰椎間盤突出症時,這兩種錯誤均易發生。它壓迫位于椎間孔内或椎間孔外的神經根或脊神經,與椎管内上位間盤突出有同樣的臨床特征。在定位診斷錯誤的情況下手術,則難以發現真正的病變。
腰4 、腰5 椎間盤突出症最多,跳、腰4 次之。多在50 歲以上的病人。臨床表現有下肢痛和下肢感覺障礙,推旁肌肉痙攣.脊柱活動受限,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及膝健反射減弱或消失。突出椎體旁以放射痛為主,腰前屈、後仰時症狀不加重而側彎時加重,股神經牽拉可引起疼痛。
9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症
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機制與男性相同,因女性有其特有的生理特點,故又有所差異。月經期時盆腔充血刺激盆腔神經叢,造成骸叢神經痛與坐骨神經分布區混合痛,使症狀混淆。妊娠期前可無症狀,妊娠期出現症狀或原腰腿痛症狀加重。因好娠期身體重心前移,使上半身後仰,多胎婦女韌帶松弛引起脊柱不穩。絕經期“鈣饑餓”引起、骨萎縮,椎間盤退變,加上家務勞動多,發病率高。
預防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應抓住妊娠期的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質,防止孕時的腰酸背痛,也有利于日後分娩。
0.足下垂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診斷治療或手術不及時緻足下垂。臨床上大多病史長,多次外傷,症狀漸重,下肢麻痛無力.後有肌萎縮,弛緩或突發足下垂,否認排總神經損傷和内壓迫因素,腰骸部多有畸形和相應的椎旁壓痛,放射性下肢串痛,腿反射消失,足背伸功能喪失呈足下垂,X 線片有脊柱退變、鈣化和骨贅,脊髓造影有部分或完全梗阻,神經鞘袖缺失或位置改變。
患本病者需盡早手術。年輕、病史短,足下垂輕者,行單側擴大開窗或半椎闆切除;病史長,足下垂重,對側肌力改變者行雙側椎闆開窗;年齡大、病史久,足下垂重伴腰椎退變者行全椎闆切除。骨性突出及有複合因素,神經根有缺血性實質病變、減壓不徹底的足下垂恢複差。
11.腰椎間盤突出是否會導緻癱瘓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否會導緻日後癱瘓,這是大多數患者所共同關注和擔心的問題,患此病的人導緻癱瘓者畢竟是少數,隻要及時、合理、正确地治療,絕大多數可以治愈。
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其突出物向後方正中擠壓硬膜囊,使馬尾神經受損,臨床表現為雙下肢疼痛、肌肉無力,鞍子感覺障礙、麻痹,二便發生異常改變,這些症狀及體征本身就是一種輕微癱瘓的表現,若治療不當,長期不能恢複,病情會不斷惡化,最後出現典型的癱瘓。
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多為中央型後突,發生癱瘓的比例明顯增高,應引起高度重視,其特點是呈突發性癱瘓。
以上是易發生癱瘓的兩個典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任何非手術治療都是無效的,必須立即手術,越早越好,拖延時間過久,神經受壓變性,甚至壞死,恢複起來就困難了。
12.鈣化型腰椎聞盤突出症
鈣化型即指突出的椎間盤發生鈣化,此型較為少見,突出的髓核組織,圍繞其纖維環常出現斷裂。長時間的突出,突出物出現炎症反應,逐漸纖維化,突出物與纖維環發生鈣化,形成局部鈣化點,這種病理改變可以延長到椎間盤内部,如果完全鈣化,突出物可以變成骨性關節。
由于病人多伴有骨質及韌帶增生,久病後可有椎管狹窄、神經根受壓迫、出現間歇性破行,徒步行幾百米即感下肢酸脹無力.難以堅持,彎腰或蹲下休息片刻症狀可暫時緩解或減輕。
值得提出的是,膠原酶注射髓核溶解術對于鈣化而變得堅硬的椎間盤難以發揮作用。如膠原酶可以溶解椎間盤,在很大程度上可代替手術,但對沉積在其中的鈣質卻無能為力,因而對于症狀顯著的鈣化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以手術為好。
13 .伴有稚管狹窄的腰稚間盤突出症
有些腰椎問盤突出症患者,坐骨神經痛症狀明顯,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跤行。其特點是病人行走一定距離後,即感一側或兩側下肢酸脹無力,不能堅持下去,此時彎彎腰或蹲下片刻,症狀便有所緩解。因而停停走走,十分困難。這是由于病人小關節和椎闆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已經占據椎管内部分空間.加之椎間盤突出,椎管嚴重狹窄,同時神經根受牽拉後,相應部位的微循環受阻,出現缺血性神經炎,從而産生腰腿疼、下肢麻木無力等症狀,當彎腰、下蹲或騎自行車時,身體前傾,椎管向前彎曲,椎管容積稍微增加,症狀暫時得到緩解。
伴有腰稚管狹窄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原則與一般腰椎問盤突出症相同。但要注意的是,有些方法可能效果不好,比如膠原酶注射髓核溶解術、經皮椎間盤髓核部分切除術等。原因是不能解決韌帶和骨質增生引起的狹窄問題,所以不宜選用。症狀嚴重的,以手術治療為佳;對于症狀較輕、無特殊體征、脊髓造影根據不足或臨床表現雖很典型,但脊髓造影僅顯示中度狹窄的患者,則可采用非手術治療。
14.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大小便異常的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症除少數極高位型外,傷及的是馬尾神經,馬尾神經有陰部神經、盆神經等分支,支配會陰部肌肉及括約肌,影響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的部分器官。有的患者長期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加上治療不當,出現排尿困難,每次排不淨,呈滿溢性尿失禁,嚴重時導緻尿漪留。若支配肛門的神經受到壓迫,肛門括約肌收縮無力,大便幹燥,而導緻排便困難。以上情況是由于腰4 一5 或腰5 一能1 椎間盤突出、突出物較大且為中央型,嚴重壓迫馬尾神經。初期會出現會陰部麻木現象,繼而出現排尿、排便失控現象,這種患者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癱瘓。
現在臨床上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大多效果較好,很少有患者發展到大、小便異常的程度。即使是有,也是突然發病。這種情況下應立即手術治療,避免壓迫時間過長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15.沒有症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症
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醫生偶然也碰到一些患者,做腰椎CT 、MRI 或脊髓造影檢查,發現腰推間盤明顯突出,但反複體檢、詢問,卻沒有任何腰腿疼痛的症狀,如常人一般。
細心的醫生可以觀察到,有些坐骨神經痛很嚴重的腰推間盤突出症的病人,不能站立行走,不得不卧床體息,經過推拿、牽引、小針刀、理療等非手術治療,腰腿疼等症狀大大好轉,甚至消失,經CT 、MRI 或脊髓造影檢查,腰推間盤突出卻依然如前,這是為什麼呢?
腰椎間盤與人體其他結構一樣,随年齡的增長必然會老化退變,含水量大大下降,彈性不足,在身體重力作用下變扁、膨出,這屬生理變化,故無腰腿疼現象。
另一方面,神經受到壓迫也不一定發生症狀。隻有發生炎症反應,釋放出炎症因子,刺激神經纖維才會産生疼痛。經過非手術治療後,突出依然如故,而炎症反應消退,症狀因而大大減輕。醫生應結合臨床症狀綜合分析,作出明确診斷。對患者來說,在體檢時查出腰推間盤突出,隻要沒有症狀,不必背上思想包袱。憂心忡忡。有些人為此勞心費神,甚至要求手術,這大可不必。如果過去有坐骨神經痛症狀,做硯、N 限I 也證實腰椎間盤突出,但經過治療後症狀消失,就說明治療有效。
16.腰椎椎管狹窄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本病是指腰推管、神經根管或推間孔因骨性或纖維性管腔狹窄而引起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的一種病症。
脊柱附件骨質增生使椎管内徑變小
左圖椎闆增生右圖推闆、關節突椎體後緣增生
上述臨未表現頗似腰椎間盤突出症,但又有些不同,即主訴的症狀重而客觀體征輕。主要特點是發病緩慢,病情多呈進行性加重,一廠肢出現問歇性跋行,但騎自行車無影響。腰部後伸活動受限,下肢麻木,疼痛,行走無力。其不同于腰推間盤突出症的特點
如下:
( 1 )腰痛并不太明顯,但腰部後伸時,則立即增加疼痛程度和範圍。這是由于腰後伸時,推管容量減少的緣故。
( 2 )間歇性玻行是本病常見表現,即行走之前,疼痛不明顯,但行走一定距離後,患者逐漸感到下肢疼痛發麻,以緻不能繼續行走,經蹲位休息後,症狀減輕或消失,又可繼續行走。這種情況,可反複發生。
( 3 )坐骨神經痛此種神經痛類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但程度的輕重完全根據其狹窄程度不同而異。輕症者并不明顯,但是如果合并有嚴重側隐窩神經根管狹窄者,則其坐骨神經痛可以十分明顯,更勝于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症。
( 4 )下肢無力或麻木在休息時并不嚴重,但行路後立即出現。晚期患者由于神經受壓時間過久,病程較長者,亦可為持久性症狀。
17.腰椎結核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腰椎結核壓痛、叩擊痛在棘突,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痛在棘突間隙,并向下肢放射。
腰椎結核疼痛集中在腰骸部,無坐骨神經痛,而腰椎間盤突出症疼痛由腰部逐漸向下肢轉移,下肢痛嚴重而後腰痛反而減輕或消失,為典型的坐骨神經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下肢麻木感,足趾背伸無力,膛反射改變,直腿擡高試驗陽性,腰椎結核為陰性。
腰椎結核可有不同程度的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結核性全身反應,血沉較正常快、白細胞可增高,輕度貧血。而腰椎間盤突出症無全身症狀,化驗室檢查均在正常範圍。
發病年齡不同:腰推結核發病年齡為8 一30 歲,女性居多。腰椎問盤突出症多見于35 一55 歲,中年居多,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X 線檢查:腰椎結核早期可無明顯改變或可見到椎體松質骨密度增高,骨小梁模糊呈磨砂玻璃樣改變,椎間隙可略變窄。而腰椎間盤突出症除生理屈曲有改變外,其他無異常所見。
總之,二者區别明顯,即使結核早期,隻要仔細詢問病史,認真檢查症狀、體征,鑒别也無太大難度,若做Cr 、MRI 檢查,鑒别就更容易了。
18 .腰椎骶化與腰稚間盤突出症
當第5 腰椎與骶椎相連,兩個脊椎骨異常融合,變為類似器椎形态時稱為腰椎骶化。腰椎骶化一般是一側或兩側橫突增大成翼狀,并且和能骨或骼骨形成假關節甚至相連,有時第5 腰椎與骶骨完全合并,兩個脊椎骨異常融合,這時腰椎數目即為“四個”。腰椎骶化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脊柱無畸形,直腿擡高試驗呈陰性,除急性期之外無放射痛,無玻行。腰骶部壓痛在腰,單側或雙側橫突末端處,以及骶骼關節後側間隙處。屈膝屈骶試驗、“4 ' ’字試驗及雙髓外展試驗均為陽性。X 線片可見腰椎的數目變化和骸化程度,當完全能化後症狀可明顯減輕。
此外,臨床上還可見到與腰推骸化相類似的另一種變異― 骶椎腰化。腰椎由5 節變成6 節,活動範圍與杠杆作用增加,加重了肌肉韌帶的負擔,同時也增加勞損和扭傷的機會,引起慢性腰痛。
以上兩種脊柱先天性變異,均需拍X 線片确診,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不易混淆。
19 ,梨狀肌損傷綜合征與腰稚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梨狀肌損傷綜合征是指因梨狀肌急慢性損傷引起的梨狀肌水腫、痙攣、肥厚等,刺激或壓迫了坐骨神經及其他能叢神經、件部血管,而産生一系列症狀。其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有以下幾點:
梨狀肌與坐骨神經關系示憊圖
( 1 )損傷機制和作用部位不同前者常為艦關節扭閃拉傷;而後者常無明顯外傷史,或腰部扭傷所緻。
( 2 )症狀不同前者疼痛在臂部并沿坐骨神經向下肢放射;後者是腰痛及下肢痛,放射的起點是腰部而不是臀部。
( 3 )壓痛.點不同前者壓痛點在臀部及沿坐骨神經幹的走行,并可觸及到水腫、痙攣呈條狀的梨狀肌,腰部無壓痛;而後者壓痛點主要在腰骸部棘突間或某一棘突間旁開1 . 0 一1 . 5 厘米處,及環跳穴。
( 4 )臨床表現不同前者腰部無畸形,運動無障礙,無壓痛、叩擊痛及放射痛,而後者與其相反。
( 5 )直腿擡高試驗雖都為陽性,但前者擡高60 ’内疼痛明顯,超過60 ’則減輕,做踩關節背伸加強試驗陰性;而後者大多數不能超過60 ' ,加強試驗陽性。
〔 6 )前者在痛點做局部封閉後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後者卻無明顯作用。
在臨床實踐中,偶見有兩病同時存在者,需認真仔細鑒别。若拍X 線或做盯檢查,診斷會更明确。
20 .隐性脊椎裂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脊椎後弓的兩半未能會合而造成的骨性缺損稱為脊椎裂,也叫椎弓裂或椎闆裂。脊椎裂是由于胚胎時期胚葉發育不全所産生的脊柱畸形,最常發生于腰骸部,其次在頸部。如果隻有骨缺陷,沒有椎管内的組織從裂口向後膨出就稱為隐性脊椎裂。隐性脊椎裂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不易混淆,在合并坐骨神經痛時需注意鑒别。如腰髓部都有壓痛、叩擊痛和放射痛,但後者放射痛更明顯。二者雖都有坐骨神經痛,但仍有區别,前者是在腰椎過伸時疼痛明顯,直腿擡高試驗呈陰性;而後者幾乎哪種體位都有疼痛,隻不過是輕重而己,直腿擡高試驗呈陽性。前者以慢性持勿腰推向盤夾出應續性腰痛為主,而後者以下肢坐骨神經痛為主。前者X 線片可見第5 腰椎和第1 能推椎闆有未愈合之裂隙,可有遊離棘突,而後者正常或見腰椎側彎、生理前屈減小或消失。
在臨床上常常見到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拍攝X 線片或做CT 檢查時,發現有低椎隐性裂畸形,診斷時可以下兩個診斷,但治療時肯定以腰椎間盤突出症為主。因為坐骨神經痛是其主症,偶見隐性能椎裂,并在特定體位下較為明顯,所以此時的腰痛症狀一定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所緻。
21 .腰背邵肌筋膜炎與腰稚閱盤哭出症的鑒别
腰背部肌筋膜遮于腰背部肌肉的表面,肌肉收縮時,肌筋膜參與位移和肌肉收縮的張力活動,保證肌肉收縮的正常功能。肌筋膜的結締纖維組織豐富,富有彈性。炎症時彈性減弱并出現退行性改變。
損傷是本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寒冷和潮濕是腰背部肌筋膜炎發病的最主要的原因,、風濕類疾病均可引起該病。表現為彌散性疼痛,腰背部、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以腰部、骼嶺上方最明顯,伴有酸脹、僵硬、麻木等。早起後疼痛加重,活動後緩解,勞累時加重,腰背部可觸及僵硬的條索狀物或結節,為炎症後結締組織中的纖維攣縮及痕痕化形成的小病竈.在低骼關節、骼暗上、腰椎橫突及能棘肌外緣多見。
而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部疼痛為主要表現,或同時伴有一側或雙側下肢放射痛、麻本、感覺異常、肌力減弱甚則癱瘓。有時有間歇性跋行,以及會陰部麻本、刺痛,排尿、排便無力,女性出現尿失禁,男性出現陽瘓等馬尾神經症狀。
根據臨床上這些表現的差異,可以判斷出哪種疾病。
22.症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骨質琉松症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代謝性骨病。其特點是每單位容積内骨組織總量減少,但骨的化學成分不變。症臨床表現很不一緻,大多數患者無症狀,有的在進行體檢或者外傷而發生骨折後,才知道自己患有骨質琉松病變,主要表現為腰背痛、肋間神經痛,部分患者感覺全身骨頭痛,尤以負重的脊椎骨、骨盆、股骨等部位疼痛為甚。
X 線檢查是診斷本病的可靠方法之一,其表現為骨骼脫鈣,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細,數量減少,椎體呈不同程度的扁平化或塌陷及楔形變等。
23.腰3橫突綜合征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第3 腰椎橫突最長,是腰椎伸屈、旋轉、側彎等活動的樞紐,當人體用力做彎腰活動或勞動時,深筋膜和張棘肌就會受到牽拉而進一步損傷,引起局部出血、充血、水腫。由于受第3 腰推橫突尖部摩擦、牽拉損傷的肌肉部原是在第3 橫突尖部運動範圍内的一條線上,因此發生粘連必在橫突尖部,當粘連形成後,将痛點固定在第3 橫突尖部這個點上,故形成第三橫突綜合征。
患有腰3 橫突綜合征的病人大多數有長期從事彎腰活動的職業或腰扭傷史,主要表現為腰痛,亦可牽涉到臀部和下肢,甚至牽涉到腹部,彎腰後症狀加重,休息後可緩解。瘦高體型的人易患,查體可見在腰3 橫突尖端和背側有較明顯的壓痛,有時可向下肢放射,有的可觸及一纖維性的軟組織硬結或條索狀物,X 線片常顯示腰3 橫突過長或肥大,有時在其附近軟組織内可發現不規則的鈣化影。
患腰;橫突綜合征者,腰椎生理平衡遭到破壞,誘發軟組織炎症,粘連能直接影響腰椎的生理功能,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誘發因素。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晚期,脊柱側彎等因素可造成腰3 橫突的損傷,并發腰、橫突綜合征。所以患腰椎間盤突出症時間超過一個月者應常規檢查腰:椎橫突,若發現有前者的表現,應積極正規的治療。
24.腰椎椎管内腫瘤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椎管内腫瘤可分為脊髓内和脊髓外腫瘤兩大類,而脊髓外腫瘤又可分為硬膜内和硬膜外腫瘤兩種。〔 3 )硬脊膜外腫瘤
推管内腫瘤的部位分類
髓内腫瘤較少見,主要為膠質細胞瘤,脊髓外硬膜内腫瘤比較常見,約占推管腫瘤60 %一70 % ,大多為神經纖維瘤和脊膜瘤。椎管内腫瘤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要點有以下兒點:( 1 ) X 線平片腫瘤早期絕大部分病例中有骨質改變,常見的異常改變為:1 .椎間孔改變:發生在神經根的腫瘤,在X 線片上可見推間孔擴大與破壞。11 .推管擴大:可見兩側椎弓根間隙增寬。111 .椎體和附件有骨質破壞。由于推體破壞,可見弧形凹陷、椎體變薄和萎縮,椎弓根可見骨質吸收、變薄和變形。Iv .推管内鈣化:椎管内呈斑片狀鈣化影。V .椎管旁軟組織陰影:某些腫瘤或轉移瘤可經椎間孔向椎管内外伸展而出現椎旁陰影。
以上病變在腰椎間盤突出症中是見不到的,能看到的有生理曲度的改變和側彎,無骨質方面的改變。
( 2 )腦脊液檢查正常腦脊液外觀性狀是清徹透明,無沉澱混濁,貓稠度适中,若呈粉紅色、淡黃色則為病理性改變。首先做腦脊液動力學檢查,正常的在測壓管中可見随呼吸而波動,在腹部或頸動脈加壓時,腦脊液在測壓管中迅速上升,去壓後迅速降至原來高度。若椎管完全梗塞時,加壓後腦脊液無變化,若上升緩慢,幅度較小,減壓後下降緩慢,為不完全梗塞,而腰椎間盤突出症腦脊液檢查無任何異常改變。
< 3 )化驗室檢查腫瘤根據其性質不同,可有化驗室檢查的異常改變,特别是惡性腫瘤、轉移瘤常有血沉快、堿性磷酸酶增高、貧血、異常球蛋白、鈣磷的變化,而化驗室檢查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沒有任何診斷意義。
25.強直性脊椎炎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強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兩側能骸關節開始逐漸上行到腰椎、胸椎以至整個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故也稱上行性脊椎炎。本病與自身免疫功能障礙有關。通俗講,是某些因素刺激了體内免疫細胞産生了一種抗體,而這種抗體敵我不分,向人體自身正常組織發起進攻,使關節的滑脫和軟骨遭到破壞,繼之,椎間的纖維環、前後縱韌帶和黃韌帶發生纖維鈣化,鈣化後形成椎體間的骨橋連接,椎體呈竹節樣改變。
本病患者多見于巧一30 歲的青壯年,多有家族遺傳史。早期腰骸部、髓部、背部酸痛僵硬,腰椎前凸消失,不能挺腰,隻能半俯身行走。病變多以能髓關節開始,逐步上行蔓延至頸椎,最後緻脊柱強直,四肢大關節可累及。大部分患者發作與緩解交替進行,病程可達數年或數十年,20 %的患者發病急驟,出現高燒等全身症狀。X 線片顯示早期骸散關節邊緣模糊.少見緻密,關節間隙增寬;中期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骨質增生與腐蝕交錯,呈鋸齒狀;
晚期關節間隙消失。早期脊柱僅見,中晚期出現小骨刺,方椎,小關節融合,關節囊及韌帶鈣化,脊柱強直呈“竹節”狀,髓髓關節改變,為診斷強直性脊椎炎的主要依據。
前者早期可表現與後者類似的腰腿痛症狀但其與後者是兩種發病性質完全不同的疾病,疾病,前者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異常變化。二有可能造成誤診,後者是運動勞損性
26.骶、髋關節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 1 )發病情況不同前者均有明顯外傷史而且受傷後立即出現劇烈的疼痛,功能障礙等典型症狀、體征;而後者無明顯外傷史,有外傷史者開始臨床症狀不明顯.以後逐漸加重,體征明顯而典型。
戈2 )脊柱改變有區别前者腰椎屬假性側彎,是患側不敢負重,而将軀幹重心移向健側,脊柱實際上是直立傾斜;而後者則是為躲避突出物對種經根的擠壓而産生的保護性姿勢,呈現出S 形側彎。
( 3 )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病因不同前者出現放射性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點:1 .能髓關節附近的韌帶肌肉或其他軟組織受第4 、5 腰椎神經支配,當低髓關節損傷時,可引起這些神經反射性疼痛。n .坐骨神經及腹後側神經束緊貼能骸關節和梨狀肌的兩側,當抵髓關節周圍的韌帶因扭傷而出血、腫脹或梨狀肌痙攣可直接刺激神經束而引起疼痛。川.髓敵關節扭傷時合并腰能關節扭傷亦可刺激神經根而引起坐骨神經痛;而後者是由突出的椎間盤擠壓所緻。
( 4 )治療方法和療效不同前者若按後者行脫水抗炎治療無明顯療效,而行恰當的手法複位可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後者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一次手法治療,全部症狀立刻消失,若予以抗炎治療,急性期症狀可在較短時間得到緩解。
總之,臨床上隻要認真仔細了解病史,二者鑒别并不難,必要時應拍X 線片或CT 檢查,切不可凡是具有腰、臀、腿、坐骨神經痛者,都按後者治療。
27 .腰稚後關節紊亂症與腰稚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腰椎後關節紊亂症是‘’腰椎後關節錯縫”、“腰椎後關節滑脫嵌頓”、“腰椎後”的統稱,是骨傷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引起腰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患者的疼痛主要在腰部、能部,少數可累及到臀部、大腿,疼痛異常劇烈,脊柱的任何活動、咳嗽、震動都會使疼痛加重,卧床時被迫于某一體位。翻身,上、下.床都很困難,即使是稍微改變體位,也會使疼痛明顯加重。
查體可見腰椎生理屈度變直,骸棘肌痙攣,椎旁小關節體表投影有明顯的深壓痛,程度較腰椎間盤突出症輕,無放射痛及感覺障礙,反射沒有異常,發病部位主要在腰孤關節和腰4 一5 與後者相似,X 線檢查除腰椎序列改變外,多無異常。僅在小關節發生創傷性時可見增生、關節間隙變窄、密度增高。
手法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如診斷明确,手法治療後多能立見功效。在放松腰背及臀部肌肉的情況下,确實偏歪的棘突,施行脊柱定點旋轉複位手法。治療後注意适當的卧床體息,以利病變恢複。
28.腰椎滑脫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
相鄰腰椎間慢性脫位稱為腰椎滑脫,多發于腰骼部。根據腰,在骸骨上向前滑移的程度,将滑脫分為四度:一度為1 / 4 以内;二度為1 龍以内;三度為3 / 4 以内;四度為3 / 4 以上,若超過骸骨則為腰椎脫離。本病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鑒别要點如下:
( l )腰骼部疼痛前者開始為間歇性鈍痛,負重過度勞累時加重,休息後減輕;而後者所引起的腰部疼痛多在外傷、扭傷時出現,劇痛時可使腰椎活動受限。
( 2 )下肢放射或麻木感腰椎滑脫最初痛點在臀部或大腿後部向腰骸部及小腿放射,彎腰活動受限;而後者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後側至足跟、足背。
( 3 )局部壓痛患椎棘突處壓痛,局部有台階感,下腰段前凸增大,或保護性強直,而後者壓痛在病變間隙棘突旁。
( 4 ) x 線平片腰推滑脫側位腰椎X 線片上可見到上、下關節突間由後向前下的裂縫,而X 線平片對後者無任何意義。
29 .腰稚間盤突出症的脊柱外形改
正常人脊柱的外形從後面看是直的,從側面觀察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即頸推、腰椎呈現生理性前凸,胸椎和骸椎是生理性後凸。腰稚間盤突出症可使這種生理性彎曲發生改變,輕者可在外形上出現腰推生理性前凸變淺,嚴重者則腰椎生理性前凸可完全消失,函睡推向盤突出莊甚或反凸。除此之外,脊推還可以出現側彎,側彎主要發生在腰段,腰段脊柱側彎方向可突向患側,也可突向健側,這與突出物和神經根的相鄰關系有關,如突出物在神經根内側脊柱凸向健側,如突出物位于神經根外側脊柱突向患側。部分患者脊柱側彎方向可呈現交替性改變,即開始脊柱突向一側,過一階段後變成另一側,這往往是因為突出物位于神經根的正前方,當腰部活動時,神經根可移向突出物内側,或複移向突出物的外側,緻使側彎出現交替性變化。這種迹象往往表明神經根與突出物沒有粘連。一般來說,風、腰5 推間盤突出症在臨床上常出現程度不同的脊柱側彎,而腰,、骸1 椎間盤突出時,則側彎不太明顯。那麼腰椎生理性前曲為什麼又會變平,甚或反凸呢?這是由于推間盤突出後,刺激了相應的神經根而引起疼痛,為了減輕疼痛.推間隙(腰)後部增寬,以盡可能的加寬後側椎間隙,使突出物張力變小,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還可使後縱韌帶張力增加,髓核部分還納。故臨床上出現了生理性前凸變小,甚至平直或反凸。
30.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部活動為何受限
腰部在正常情況下的活動度前屈可達90 ,後伸及左右側彎可達30。老年人及很少參加體育活動者的活動度可能會小些,而體操運動員、舞蹈演員雜技演員,其活動度可大大超過上述範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腰部各方向的活動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臨床上,病情是否在急性期,病程長、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動範圍的受限程度差别亦較大,輕者可近于正常,嚴重者腰部活動可完全受限,甚到巨絕測試腰部活動。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動受限的方向可以是前屈、後伸,或向兩側屈曲受限。
活動受限的常見原因:
( l )腰部活動可使本病患者腰疼更為劇烈,腰部活動受限是一種生理性自我保護,以前屈活動受限多見。當腰部向前屈曲時,髓核與突出的其他組織向後方移動,可進一步壓迫硬膜囊或神經根,疼痛會更劇烈。臨床上,可見到患者不敢彎腰,如穿襪子、穿鞋等。其次為後伸受限。因後伸時後方椎間隙變窄而使突出物更為後突,加重了對神經根刺激。
左右側屈活動受限:這與椎間盤突出物同神經根位置關系有關,其表現為某一側受限為主,而向另一側無明顯障礙。( 2 )腰部肌肉痙攣,為腰部活動受限的另一原因,痙攣的肌肉可将腰椎固定在相應位置,以減少疼痛,起到保護性作用。
31.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為什麼感覺減退
腰椎間盤突出症所引起的感覺減退,大多數為患者主觀上感覺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外側麻木感,但用針刺足背及小腿皮膚時,其感覺和其他部位一樣,并無減退或消失。下肢麻木可與下肢放散性疼痛相伴出現,其主要機制為突出物機械性壓迫神經根,造成神經纖維損傷,使其支配區域發生麻木、感覺異常、及運動障礙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為什麼會導緻小腿外側及足部麻木的異常感覺呢?這與腰部解剖位置有關。我們知道,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最多的部位是腰4 、腰5 和腰5 椎阿盤,而腰4 、腰5 和骼蔔髓之、髓3 等五條共同組成坐骨神經。該神經自腰部發出後,下出骨盆,支配下肢相應的區域或部位。一旦腰推間突出壓迫腰4 、腰,或孤,、髓:、抵的神經根時,就會沿坐骨神經走行部位及分布區域發生麻木或其他異常感覺,少數中央型突出的患者會有鞍區麻木感覺。
32.腰椎間盤突出症腱反射的改變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患側下肢可有不同程度的膝勝反射及跟勝反射減弱或消失。腰:、腰3 或腰;、腰4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時,可緻膝鍵反射減弱,腰4 、腰5 或腰5 、低1 推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時.常導緻眼睦反射減弱。
膝勝反射的反射弧中樞在腰2 一4 中段,其檢查方法如下:坐位檢查時,小腿完全放松,自然懸垂,或一腿重疊置于另一腿上,俗稱“翹二郎腿”。卧位時醫生用左手在胭窩處托起雙下肢,使鏡膝關節稍屈曲,然後用叩診錘叩擊骼骨下方股四頭肌肌膜。正常情況下,應為小腿伸展,(踢腿樣動作)。臨床上若出現膝勝反射減弱或亢進,表明腰2 一4 脊神經根有損傷或異常刺激。
跟健反射檢查方法如下:囑病人側卧,髓及膝關節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醫生用左手輕将病人的足環推向足背,使足稍彎曲,然後用叩診錘叩擊眼腔;另一種方法可囑病人跪于椅面上,雙足自然下垂,然後轉叩跟鍵,正常反應足向躊面屈曲,反射中樞在低髓1 、4 節。
檢查時,應注意兩側對比,腰3 能1 推間盤突出時常出現該反射減退或消失。
33 .腰椎間盤突出症可緻姆趾背伸無力
蹬趾背伸無力,常出現在腰4 、腰,椎間盤突出時,因為腰4 、腰5 椎間盤突出後壓迫腰5 神經根,該神經支配的姆長伸肌有促足尖上擡的功能,故該肌肌力減弱時,可緻姆趾背伸無力。臨床__匕可見.走路時,足尖擡不起來,使鞋尖和地面摩擦,形成“拖拉步”。壓迫骸,神經根時,情況與上正好相反,出現足尖向上翹和足跟上擡無力。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由于患足的上擡功能障礙、疼痛、無力,不敢持重,加上脊柱側彎,形成了本病特有的畸形特征和跋行步态。
34.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壓痛點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壓痛點多在有病變椎間隙的棘旁,如病變發生在腰4 、腰、椎間隙,則在4 、5 推間隙棘突旁邊有深壓痛,此種疼痛向同側的臀部及下肢放射,放射程度遠近不一。這由于在作深壓痛時刺激背部肌肉的背根神經纖維,使原來敏感性已增高的神經根産生感應痛,這種棘突旁的放射性壓痛,在腰4 、腰5 椎間盤突出時常很明顯,而部分腰5 能;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多是不太明顯。部分病人可僅有腰部壓痛而無放射痛,甚至有時局限壓痛也不明顯,壓痛點對本病的診斷及定位有重要意義。如何去正确尋找壓痛點,如何去判斷其可靠性是值得我們注意的間題。壓痛點多位于突出物的棘間隙棘突偏外1 厘米左右,當按壓時可産生劇痛,并沿神經根向下的分布區域放射。有時壓痛點難以查找,遇此情況時,可采取兩側對比按壓,或用手掌加力按壓,不可在局部叩擊、振動等,以避免假象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的壓痛多為深壓痛,按壓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有時淺表的、局部的軟組織病變可産生局部淺表疼痛,應注意其間的鑒别。
35.腰椎間盤突出症緻使下肢肌肉萎縮
腰椎間盤突出症可引起患側下肢肌肉萎縮,可表現為肌肉松弛、肌張力低下、臀部軟平、雙側下肢粗細不對稱,這是本病的常見體征。其原因主要是腰髓神經根受壓和廢用性肌萎縮、腰能神經根一且受壓或受刺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傳導障礙、失調,所支配肌肉的活力低下,運動無力,神經營養狀态不良,久而久之就會導緻所支配肌肉萎縮,除此之外還可以表現肢體不溫怕涼等症狀。肌肉萎縮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廢用性肌萎縮。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由于坐骨神經疼,使病人在行走或站立時就很自然地多以健肢來負重,而患肢由于不敢負重,行走及其他活動明顯減少,長時間肌肉得不到鍛煉、代謝減慢,自然就會萎縮。
以上兩種因素多同時存在,故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短時間内就會出現雙下肢明顯不對稱。
36.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下腹為何疼痛
有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發病過程中有下腹疼或辜丸疼,這可能是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時,同節段病變的輸人脈沖在脊髓後角與交感神經叢内髒傳脈沖相互聚合,因而患者有腰腿疼痛的同時又有下腹以及盆腔内器官疼痛。高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時,突出的椎間盤壓迫腰:、腰:、腰3 神經根,出現相應的神經根支配的腹股溝區疼痛,或大腿内側疼痛。一般認為,腹股溝外側疼痛為腰4 、腰。椎間盤突出,而腹股溝内側和會陰區疼痛為腰5 、淞:椎間盤突出,此種疼痛多為牽涉痛。牽涉痛在臨床上是常見的,它是由于内髒病變刺激了疼覺神經纖維,通過交感神經幹和交通支而人後根和脊髓,又将刺激轉移擴散到該段脊髓和神經根支配的皮膚和筋膜等。
37.個别病例報道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見患側小腿水腫,排除其他緻病原因,其可能機制為神經根受刺激,粘連水腫,交感神經傳導功能失常或窦椎神經異常短路,使下肢血管神經功能障礙。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常主訴肢體發涼與受累神經支配區域相一緻。其部位多在下肢後外側,尤以足背、足趾多見。有時則局限于大腿或小腿的某一部位。此系腰椎間盤突出時,刺激了椎旁的交感神經纖維,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的收縮所緻。
38.腰的放射痛
人體内某一神經根或起始階段受到病理刺激而引起的沿着神經走行和分布出現的疼痛稱為放射痛。神經幹、神經根或中樞神經系統内的感覺傳導受到炎症、腫瘤、腰椎間盤突出及骨刺造成的刺激或壓迫,使疼痛沿着神經向末梢方向傳導,以緻在遠離病變的受累神經分布區内出現疼痛。在腰部的放射痛最為常見,也最為典型。放射痛猶如過電樣的串麻感,由腰臀部放射到腿的後側,直達足部。病程較長的患者,還會出現肌鍵反射減弱和皮膚麻木等變化,而這些改變均與受累神經的支配區域相一緻。坐骨神經痛也屬于放射性疼痛。
39.腰的牽涉性痛
牽涉性痛是由于内髒病變時刺激了内髒的痛覺傳入纖維,通過交感神經幹和交通支而入後根和脊髓,又将刺激轉移擴散到該段脊髓和神經根所支配的皮膚和筋膜等組織,從而在此産生疼痛、壓痛和感覺過敏。在臨床上很常見。例子有很多,如肝膽疾患引起的右肩痛,心絞痛時引起的左臂内側痛、腎結石引起的腰痛和盆腔疾患引起的腰既痛,這些均屬牽涉性痛。某些子宮後傾的婦女,在月經來潮時出現的腰痛,也屬此範圍。背部疾患也可引起内髒痛,如頸椎病引起的.合絞痛和心律失常等。
40 .腰的反射性疼痛
反射性疼痛也稱擴散性疼痛,是指神經的一個分支受到刺激或損害時,疼痛除向該分支支配區放射外,還可累及該神經的其他分支支配區而産生疼痛。腰神經從椎間孔發出後分為前後兩個分支,前支形成股神經和坐骨神經,後支則支配腰背肌肉筋膜和皮膚。當腰背肌肉筋膜出現病變時,也會影響到腰神經的前支而出現前支支配區腰部的疼痛。此時的腿痛并非是由腰部疾患造成的,而是由腰背部病變引起的反射性疼痛。治療應以腰背為主,才會收效。所以,病人腿部出現症狀時,切勿忘記進行相應的腰部檢查,以免誤診誤治。
41 .間歇性玻行― 腰椎管狹窄症的特點
間歇性破行是指當患者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無力,腰酸腿痛以緻跋行,但當稍許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可以很快消退、減輕,病人可繼續行走。但騎自行車幾裡、十幾裡、甚至幾十裡卻毫無影響,故又稱為“騎車行百裡,步行百步難”。這種情況可以反複出現。因這一過程出現的症狀(跋行)有間歇性,故名間歇性跋行,它是腰椎管狹窄症的主要特點之一:
間歇性跋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直立時椎體及神經根的壓力負荷增大,再加行走時‘F 肢肌肉的舒縮活動促使椎管内相應的神經根部一血情生理性充血,繼而靜脈痕血以及神經根受牽拉,此處微循環受阻而出現缺血性神經炎。當稍許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神經根的壓力負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動時的刺激來源,脊髓及神經根缺血狀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狀也随之減輕或消失。行走休息,休息行走,如此反複交替,上述病理改變也相應地同步出現,這就形成了間歇性跋行。
42.腓總神經麻痹與腰稚間盤突出症的關系
胖總神經為坐骨神經的一個分支。從胭窩部由坐骨神經分出,緊貼排骨頭繞向前下方。由于該處神經位于淺表部位,内有排骨頭的硬性襯托,外無豐厚的軟組織保護,因而膝總神經常在此部位造成損傷,這與該處的解剖特點有着密切的關系。引起損傷的原因有排骨頭部位的撞擊傷;胖骨頭骨折,骨折後移位及骨癡和周圍軟組織粘連的刺激和壓迫,石膏壓闆及局部應用止血帶的壓迫;戰時軍人應用紮腿帶過緊或時間過長;麻醉、昏迷和小腿活動障礙時,小腿置于硬物上時間過長;最常見的原因是蹲位工作時,膝關節強力屈曲,大腿壓于小腿後方,從而造成胖總神經的血運障礙及直接壓迫而發生功能障礙。
麟總神經有排探和排淺神經兩個分支。前者支配胫前肌、趾長短伸肌和姆長短伸肌,有使足背伸的作用。如該神經受損則足不能跷起,形成了足下垂。而後者支配排骨肌,有使足外翻的作用。該神經受損時則足的外翻功能障礙。此外,尚有步态拖拽、肌肉萎縮及感覺障礙等表現。
上述病症常被稱作自休壓迫性胖總神經麻痹。其他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症等亦可引起本病,但要注意從病因上加以區别,因二者的治療等方面相差甚遠。
自體壓迫性膊總神經麻痹多能恢複,但要早期治療,并注意保護麻痹的肌肉,可穿矯形鞋等。勞動時應盡量減少下蹲時間,如必須下蹲則應左右側交替,以免排總神經長時間受壓而發生麻痹。
43.大腿外側麻木疼痛除椎間盤突出症外還有什麼原因
有的人(特别是中年以上的男人)常常感到大腿前外側部位麻木、刺癢、酸脹、燒灼及疼痛,這是什麼原因呢?
支配大腿前外側皮膚的神經叫做股外側皮神經。該神經起自于第2 、3 腰脊神經的後根,從腰大肌外緣出來之後,越過骼肌深面至骼前上棘,然後在其内側通過腹股溝韌帶下方,沿縫匠肌外側下行,穿過大腿闊筋膜後分為前後兩支面分布于該處的皮膚,主司該處的皮膚感覺,在某種情況下,由于各種原因影響了該神經,就會出現該神經支配的大腿前外側麻木、疼痛等不适。醫學上稱之為股外側皮神經痛或感覺異常性股痛。
引起這種病的原因很多,除腰椎間盤突出刺激神經根而發病外,受涼、感冒、糖尿病、嗜煙酒等可引起該神經的中毒和損傷而發病,特别是在骼前上棘附近更是如此。在該神經通過腹股溝韌帶和大腿闊筋膜處也可由于組織的纖維化和攣縮而直接束壓該神經,從而發病。可見,引起該病的原因很多,而且往往不易被人們注意和發現。
這種病除大腿前外側麻木、疼痛等表現外,有的還有腰背疼痛,腿部無力、串麻等。疼痛以刺痛或灼痛、酸痛為多,時重時輕或間斷發作,如呈持續性疼痛,較劇,甚至影響睡眠。腰部旋轉,站
确臉推向台突出莊立、行走,腰部受寒及皮帶過緊時常易引起發作,而卧床、遇熱則可使症狀減輕。在骼前上棘的内側或下方可有明顯壓痛,或摸到條索狀物,揉之滾動、疼痛。在大腿前外側有形狀、大小不一的感覺減退區。
本病的防治應首先找到病因而來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找不到明顯原因的,用理療、按摩、封閉等也會取得良好效果。隻有個别頑固病例需行闊筋膜下神經切斷術。
44 .坐骨神經痛除腰稚間盤哭出症外還有什麼原因?
坐骨神經由椎間孔發出後,走行于骨盆後側,在梨狀肌的下部出骨盆而進人臀部,在股骨大粗隆與坐骨結節之間,沿大腿後側向下走行,在胭窩上角處分為胫神經(内側)和徘總神經(外側)。坐骨神經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因各種原因的刺激或壓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如風、寒、濕邪的侵襲,坐骨神經炎飛椎間、能骼、腰椎管狹窄症、黃韌帶肥厚、脊椎滑脫、腰椎能化或散椎腰化、脊椎裂、腰椎結核、馬尾神經瘤、妊娠時胎兒的壓迫、臀部注射藥物的刺激、梨狀肌損傷綜合征、子宮附件炎、子宮腫瘤、股後軟組織勞損等均可引起放射性或反射性的坐骨神經痛。由此可見,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很多。治療時不應因痛治痛,而要找出病因,從本而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