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菲的理想 - 四大寫作原則
4大原則:
1、基石:聚焦内外成功的四大基石
2、深度:不寫未經深度思考的文章
3、實戰:方法論均已經過實踐驗證
4、高維:站在更高維度上思考一切
艾菲的第201篇原創文章
标簽:思維認知
(轉述師:幸而)
—1—
我發現,向外尋求建議的人,很少能夠準确描述出自己面臨的問題究竟是什麼,隻是覺得不對勁、不太好,或者很難受。
在講完自己的故事後,他們便會提問:“老師,我該怎麼辦?”
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最難之處:如果連問題本身是什麼都沒搞清楚,那麼解決方案又該從何說起呢?
為了解決這個不知“問題究竟是什麼”的問題,我總結了一個公式,這個公式能夠幫你分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而當你知道問題是什麼的時候,問題就已被解決了一半。
—2—
在介紹這個公式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什麼情況下,會産生所謂的“問題”呢?
答案是:當現狀與标準發生偏離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比如,考試60分是及格線,當你考了55分時,你可能就要面對問題了。
但如果60分是滿分,而你考了55分,那麼你非但沒有問題,可能還非常優秀。
再比如,經常有人這樣問我,“你覺得我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
那麼,我會繼續問他:“你說的對或者不對,究竟是針對什麼标準來說的?你對“對”與“不對”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舉個例子,我生活在上海,30歲還沒結婚的大有人在。如果你問他們30歲沒有結婚是對還是不對,他們會告訴你,30歲沒結婚很正常呀,沒什麼不對的,這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你在3、4線城市,或者是在父母眼中,他們就會認為30歲還不結婚就是不對的,這絕對是有問題的。
那麼,為什麼同一種現狀對有的人來說是對的,但對有的人而言就是不對的?
因為他們選取的标準是不同的,他們對“對與不對”的定義也是不同的。
這就是我出的解決問題的基本公式:标準-現狀=問題。
如果你隻關注現狀如何,那麼你就很難清楚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因為問題并不單純出在現狀裡,而是存在于标準與現狀的差距中。
沒有達到标準時,問題就産生了。
而當達到标準時,即使有問題,也看似沒問題。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去找與此相關的參照标準,然後弄清楚你在不知不覺間,參照的那個标準究竟是什麼。
當你能夠把标準梳理清楚的時候,公式左邊的“标準-現狀”就能夠被清晰的看到,然後你就可以從中分析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到底是什麼了。
—3—
那麼,這個公式“标準-現狀=問題”中的标準,究竟是什麼标準呢?
事實上,它可以由你來确定,也可以由外界來确定,關鍵要看你對何種标準發自内心的認同。
當從這個視角去看問題時,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别人在潛移默化中施加給你的,而你并未意識到。
比如,别人說你應該在30歲前結婚,如果你沒做到,那你就是有問題的。别人說你應該生二胎,如果你沒做到,那你也是有問題的。别人說工作20年以上,就至少應該是個總監,如果你沒做到,那你也是有問題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内心并不認同這些标準,但遺憾的是,很多人都會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把所有問題都歸咎于自己,而不是對标準提出應有的質疑。
但其實,你之所以有問題,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你在用别人的标準衡量自己,或者在用主流價值觀的标準衡量自己。
可是,别人的标準和主流價值觀的标準,真就适合于你的人生嗎?
顯然不是,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想要的人生也是不一樣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被别人的标準束縛和定義呢?
當我們把問題思考到這個深度的時候,那個原本困擾你許久的問題可能就已找到了答案。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問題的出現,是因為在你心中始終有一個完美标準。
因為那個标準太完美,根本無法實現,所以你總會有一種“我有問題”的感覺。
可見,當你想解決眼前問題的時候,需要先去思考這個“問題公式”以及“标準由誰來制定”這兩個問題,從而區分究竟是自己的現狀不如人意,還是因為選擇參考的标準不對所緻。
如果是選擇的标準不對,那就應該改變标準,或是重新選取标準,或是自己制定标準。
如果是現狀不如人意,那就應該繼續解決與自己有關的問題。
—4—
該如何解決問題?
根據這個公式,可将面臨的問題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發展型問題。
發展型問題說的是:要從現在的位置去到一個更高的标準。
比如,我想成為公司副總裁,但是我好幾年都停留在總監這個級别,我該怎麼辦?
當你把自己的問題确定義為發展型問題的時候,你的解決方法可能有二:
解決方法一:明确你想達成的那個标準,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
這不僅是普通人常常遇到的情形,就在我一對一教練輔導的CEO和企業家中,這也依然是個非常常見的問題。
我在教練輔導過程中發現,有些人一心想要達到的标準或目标,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發自内心的渴望。
那麼這時,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就要轉化成另一個問題,即“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解決方法二:如果那個标準的确是你想要的,那麼解決放案就傾向于尋求突破,超越自己。
尋求突破、超越自己的關鍵在于,要看到你想成為的樣子,比如你想成為身材苗條的人,那就去看到那樣的自己,越具體越好,越生動越好。
從而讓那個形象進入你的潛意識,這樣當你行動的時候就會充滿動力。
第二類是維持型問題。
維持型問題說的是:以現在的狀态為标準,不希望未來會低于這個标準。
比如:我和伴侶的感情很好,我希望我們能夠維持現在這樣的關系,不要讓關系變得疏遠,那麼這時我該怎麼辦?
第一種:如果這個标準是你想要的,它就是一個比較純粹的維持型問題。
比如:我該如何讓家裡總像最近這樣井井有條?
對于此類問題的解決放案比較簡單,即總結既往成功經驗,然後轉化成未來行事的流程和規範。
第二種:如果這個标準并非你真心想要,那就需要探索隐藏在背後的東西。
我在做一對一教練輔導時發現,有時人們想要維持一種現狀,比如親密關系,其實還有着更深層的原因。
比如:在現在這個看似不錯的關系中,她其實早已力不從心、委曲求全,所以十分擔心未來無法繼續。
這就是隐藏在“維持型問題”背後的更深層的東西。
對于這種擔憂或恐懼,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排斥。
但其實,它們的出現隻是因為我們的内在想要與我們的頭腦發生對話,想要給頭腦傳遞信息而已。
既然如此,我們就該與這些擔憂和恐懼進行開誠布公的對話,從而解決自己更深層次的問題。
第三類是恢複型問題。
恢複型問題說的是:以曾經的某個狀态為标準,但因現在低于當時狀态,于是想要恢複到當時的水平。
比如,以前情緒比較穩定,但最近我發現情緒越來越不穩定了,我該怎麼做才能回到當初的狀态?
恢複型問題,因為是你曾經做到過的,那麼你就可以通過回顧過去的成功經驗、借鑒成功經驗,從而予以解決。
你看,當搞清楚了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是标準的問題還是現狀的問題後,就能明确自己問題的類型,從而根據不同類型予以解決。
“從天賦出發,打造你的差異化競争優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