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而為人的第一功夫?
什麼是人内心光明的最基本功夫?
什麼是一個人改變自新、精進自強的首要功夫?
答案是:覺知!
覺知自己起心動念與生命狀态的功夫,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儒釋道宗師教徒育人,起手功夫都是練習覺知,活到老,練到老,行走坐卧不離覺知,動靜沉浮亦不離覺知。
格物緻知,誠意正心,緻知首先是對自己思維、語言、行為的覺知,對自己念頭、情緒、欲望的覺知,對自我内在的覺知,而後才是對外部世界的探索與了知。
缺乏覺知,就不能分辨自身好壞,就不能了然自己的不足,就不能匡正三觀明晰志向,就會被欲望、情緒與動物性的本能所奴役,就無法成為生命的主人。
唯有全然覺知,方能依道而居,抱道而立,持道而行,喜悅平和、富足幸福的生活。
很多人不了解覺知,無視覺知,一生活在無明裡,活在動物性的本能裡,未曾體驗到身為智人的大甯靜、大愉悅、大幸福,實在太虧了!
渴望本文能幫助更多的人,深度認知覺知,了解覺知,主動練習覺知功夫,竭誠培養覺知習慣,更蓬勃更智性更幸福的生活。
一、什麼是覺知?
覺知,是覺察自己呼吸、身體、念頭、語言、動作、感覺與所處環境的能力,尤其是覺察自己起心動念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覺知力、覺察力、内觀力、正念力。
二、什麼是覺知習慣?
覺知習慣,就是自覺的、自然的、時時刻刻能夠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常态化地做到念起即覺、覺而不随,平和甯靜的專注于當下。
三、無覺知習慣有何不好?
1. 大腦總是處于空轉狀态
大腦的空轉,是進化的産物,神經學專業術語稱為DMN模式,即大腦不由自主的、不停息地在思考,在想事兒,不斷湧現各種心猿意馬的念頭與思緒,喋喋不休聒噪不已,不斷的調動人的各種情緒與反應,極其消耗精力,使得人容易困乏疲勞。
更關鍵的是,無意識的大腦空轉,耗費了巨大能量(大腦總耗能的80%),想了一堆一堆又一堆事兒,但對于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一點作用都沒有,有時你甚至不知道,你剛才都想了些什麼,大腦裡剛才都聒噪些什麼。
2. 無法活在當下
缺乏覺知,思維總是在别處,生活總是在别處,要麼在過去,要麼在未來,就是不能在當下。對過去的不甘,對未來的不安,以及由此派生的沮喪、不滿、自責、内疚、痛悔、譴責、憤怒以及恐懼、焦慮、擔憂等等,常常占據腦海,叨擾的人不能安甯。吃飯時想着工作,工作時想着旅行,旅行時想着掙錢,掙錢時想着孩子教育,一切都在錯位,都在過去或将來,唯獨不能在現在,不能在當下。
3. 容易被本能的應激反應所控制
應激反應是一遇到刺激就本能性的作出反應,壓根不經過思考、辨别與判斷,如路怒症、唠叨症、受不得人批評、一點就炸、一激就怒、沖動莽撞等等,是一種動物性的自衛本能。
4. 難得安詳與甯靜
處于無覺知狀态,心猿意馬的紛繁思緒,聒噪喋喋的無盡念頭,使得人坐卧不甯,焦躁不安,驅使人本能的找事兒把時間填滿,如打遊戲、看電視、睡懶覺、喝酒娛樂、刷手機等等,實在無事可做就會無聊難耐,六神無主,如坐針氈,不得片刻的安詳與甯靜。
5. 不知自己優劣好壞
就是周邊人都說自己有某些毛病、缺點與惡習,但自己就是沒感覺,也不以為然;
就是明明自己出了問題,但自己卻真誠的認為與己無關;
就是明明自己有潛力有能力做好某些事,但自認為自己就是不行;
就是明明自己沒能力或不适合做某項工作,卻盲目自信地硬上;
就是不能精準地了知自己哪裡好,哪裡壞,何處優,何處劣,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不要什麼,活在可能、大概、基本、差不多的似是而非中。
6.随意浪費生命
處于無覺知狀态,基本上就等于處于蒙昧狀态,慣于跟着感覺走,自然就常常把欲望當志向,把虛火當勇氣,把浮妄當膽識,自然就常常随意揮霍時間,随意浪費精力,自然就活在短視敷衍與急功近利中,自然不能止定靜安、淡泊明志、順應規律、長期奮鬥,自然也就常常大段大段的的浪費生命,把寶貴的生命耗費在無價值無意義的事上。
7.廢話多且慣于出口傷人
由于對自身的念頭與語言缺乏覺知,因而常常是話多語賤亂如麻,出口傷人不自知,不知道為何要說,不知道都說了些啥,語言無過濾,張嘴即出來。
四、養成覺知習慣有何好處?
1. 抑制大腦的空轉狀态(DMN模式),有利于大腦休息,大大節約精力、節約生命能量。
2. 克制原始本能的應激反應,在刺激-反應之間留有巨大的選擇空間,保持自主選擇的自由,擺脫動物性的低級本能。
3. 瓦解小我中心性的獸習情欲,看穿欲念的虛空與幻無,不随不執,安詳甯靜,不輕易被負面情緒所奴役、所困擾。
4.消解心猿意馬的紛雜思緒,消解明暗不息的聒噪喋喋,息思慮,降底噪,瑩徹明覺,安住當下。
5. 提升定力與專注力,不随念頭跑,不随思緒飄,心就會止定靜安,定力就會更強大,注意力就會更專注。
6. 鍊接潛意識,合一潛意識與表意識,深度覺知自己,了解自己。敏銳的覺知,會在更深的層次上與自己對話,會從更真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好壞優劣,視域更加寬廣,心态更為平和,生命更加從容。
7. 倍加珍惜精力與時間,自主的集中生命資源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自覺的成為一個長期主義者,更有耐心與包容的修正與完善自己,淡泊明志,甯靜緻遠,點滴改善,定向積累,進化圖強。
8.令人更有愛心,更為慈悲,更加熱愛生活,更精微、細膩的感受生命之美。
9. 提升感知與回應他人情緒的能力,改善人際關系,提升親和力與影響力。
五、具體如何練習養成覺知習慣?
我們說,覺知,是一個人改變自新、進化圖強的首要功夫,是内心光明的最基本功夫,是生而為人的第一功夫。
沒有覺知,就不能打開自新之門,就不能精進。
具體如何養成覺知的習慣呢?運用七步養習功!
第一步:設定身份渴求
培養良習,有一個最基本的法則,那就是必須以志向為中心,圍繞志向培育良習群,讓良習支撐志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主動培養相應的習慣,讓習慣把你塑造成這樣的人!習慣最為有力的功能,是支撐你的身份,證明你的身份。
所以,首先你得真誠的渴望成為一個覺知的人,渴望通過培養良好的覺知習慣而成為一個瑩徹明覺的人,時時處處都能覺知自己的念頭、語言、動作、感覺、呼吸、心緒、身體以及當下正在做的事,覺知周邊人的情緒狀态,覺知自己所處的氛圍與環境狀況。
你每時每刻都想成為覺知力強大的人,渴望成為覺知力強大的人!你一遍又一遍地告知自己,你正在努力成為覺知力強大的人!你也堅信,你會盡快成為覺知力強大的人!
第二步:設定慣常行為
深呼吸(聞花香)、觀香頭、禅坐、打坐、靜坐、靜默、站樁、靜态冥想、動态冥想、身體掃描等,都是常見的練習覺知的慣常行為,具體的姿勢、動作、步驟與要領,百度、知乎、微信均可搜索到,相關的書籍更是很多,在此不展開細說。如果條件許可,可拜師學習,由老師幫你設定。如果沒條件拜師,可跟随音頻視頻學習設定,也可參照書籍和針對性資料學習設定。
第三步:設定觸發方式
觸發,就是提示,是一看到、聽到或遇到就産生了渴求、就想啟動這個習慣的東西、場景、動作或時間節點,涵蓋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所有感官能夠感受到的對象,最常見的觸發方式是時間、場景與動作。
第一是時間,設定好手機鬧鐘,鬧鐘一響,就啟動慣常行為,每天定時定點定場地進行練習,最好是清晨起床後,或晚上睡覺前。
第二是呼吸,留意自己的呼吸,觀察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呼吸。
第三是感覺,包括觸覺、視覺、聽覺、嗅覺與味覺,細緻專注的感受感覺。
第四是環境,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勁風、飄雪、流溪、音樂等等,都是很好的觸發方式,一注意到這些,便自主的凝神感受,專注覺知。
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組合方式,将時間、感官與空間場景結合起來,形成多重觸發,以加強練習的頻度。
第四步:設定目标節點
根據你選定的慣常行為,針對性設置目标節點。設定目标節點的好處,一則是便于循序漸進,盈科而進,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的前進,減少因目标太高太遠而導緻堅持不住、半途而廢;一則是便于及時獎勵自己,到了節點就及時獎勵,犒賞自己,鼓舞自己,給自己信心與動力。
譬如說,你選擇了深呼吸(聞花香),就刻意練習數呼吸的次數,專注能數到20次而不走神,算一個節點,專注能數到30次而不走神,再算一個節點,依此類推,多設節點。
譬如你練習站樁,或冥想,就刻意練習堅持的時間,堅持10分鐘算一個極點,20分鐘算一個節點,30分鐘又算一個節點,依此類推。
第五步:專注專注練習
天天練,天天練,專注練,專注練,付出足夠多的時間,練習足夠多的次數,不可偷懶,不可間斷,尤其是在心緒狀态不好的時候,更是要警惕自己偷懶。按照飛輪效應,剛開始練的階段最為艱難,潛意識不接受,大腦抗拒,身體抗拒,需要強大的意志力驅動,需要對渴求的足夠誠意。
第六步:及時反饋改進
每次練習,都對照慣常行為的标準姿勢、标準動作、标準步驟與具體要領,認真展開練習,及時感知覺察自己的行為與标準和要領不一緻的地方,及時糾偏改正。如有老師,讓老師指導你練習,觀看你練習,及時指導你糾偏改正。
第七步:及時獎賞 正向循環
獎賞要對你的胃口,合你的喜好,如吃美食、購書籍、買衣服、旅行、發獎金等等,一旦到節點,及時兌現獎賞,不拖延,不摳門。
覺知是很難練成的習慣,不要給自己設定時間限制,兩到三年的時間内,能将自己練成覺知力強大的人,就算是非常了不起了。如果設定了時間限制,到時間點後你做不到,就會灰心,就會洩氣,就會覺得練習沒用,要麼懷疑練習方法不對,要麼懷疑自己根性太差。
一切功夫,都是練出來的!你所要做的,就是誠字當心,練字當當頭,天天渴望,一觸即發,一觸即練,專注練習,及時反饋,及時改進,及時獎勵。
保持平常心,堅信養成習慣是遲早的事,不急不躁,勿忘勿助,重複重複再重複,點滴積累,循序漸進,如此自然會形成正向循環,覺知習慣自然會形成。
六、養成覺知習慣的指征是什麼?
1. 時時處處能感知到自己的呼吸、身體、念頭、語言、行為、感覺與所處的外部環境,安然地活在當下。
2. 對自己的起心動念了了分明,無念則安住本體,光明甯靜;有念,則念起即覺,覺而不随。
3. 深切感知到自己與他人、社會、大自然乃至遼闊宇宙的密切聯系,會更加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他人與社會,熱愛自己所處的每一個共同體。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