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厭百回改,要寫出好文章不僅要寫,更要下功夫修改。 九年級下《語文》第四單元作文訓練就是“修改潤色”。課本中講了一些方法,隻是針對文辭的修改,沒有談到文意的修改;不夠詳細,顯得比較單薄。 本文對第四單元進一步發揮,重點講文意修改。号主現身說法,全是經驗之談,方法具體,簡便實用,注重實操,看後定能受益。
改文章,我有三大招
本号前文《》(可點擊跳轉查看)談到了文章的“寫”與“改”的關系。後續其他文章談了如何“寫”的問題(參看《》、《》,可點擊跳轉查看)。 今天專門談談如何修改文章。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很多傑出作家都重視文章修改,我們普通文學愛好者,想把文章寫好,自然更要重視修改。
如何修改文章?通常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文辭,一是文意。
文辭的修改就是看看寫好的文章有沒有錯别字、病句、漏字、衍字,以及标點缺失或不當、修辭不妥、語句拖沓等等問題。 這些雖然都是小問題,但是要想把它改好,其實也并不容易。因為有時我們自己寫出的語句,自己讀起來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問題。這裡邊有個人的語言修養問題,也有說話習慣用語以及語感等等問題。 《咬文嚼字》雜志經常會“咬”國内知名作家、知名大報刊,也常常能從知名作家、知名報刊中一“咬”一大堆文字錯誤。可見,文辭的功夫也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要靠平時多讀多練提高水平。 不管怎麼說,文辭修改是第一步,是簡單的、基礎的。 對于文意的修改就比較難了。
這首先要求文章的作者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寫出的文章才能站得高看得遠,給一般的讀者深刻啟示。要做到這一點,文章作者必須是一個喜歡讀書思考的人。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開闊眼界,這樣讓自己站得高看得遠,才能夠寫出意境深刻的文章。 即便如此,還要不斷修改。然而,文意的修改遠比文辭難得多,尤其是自己修改。 為什麼自己修改很難?我想起了好像是錢鐘書說的一個段子: 一般人都是“老婆是人家的好,兒子是自己的好”;對于文章,則是“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而我則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也是自己的好。”
這個段子很形象地說出了一般人心理,也說明了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确實很難。 該怎麼修改“文意”呢?我在實踐中摸索出三種辦法,我覺得比較行之有效。
第一種、我稱之為“沉澱法”。 寫好了一篇文章,先放一段時間。也許是兩三個月,也許是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放了這一段時間,讓它沉澱沉澱,再回頭看時,如果自己覺得這篇文章仍然是很好的,那麼這時候極有可能就是一篇好文章了。如果過了這麼長時間,自己回頭一看,覺得這文章多幼稚啊。那麼這個文章可能就不行。 我用這個法子,修改自己的文章,效果非常不錯。
第二種、我稱之為“碰撞法”。
寫好的文章自我感覺良好,僅僅如此還不行。這時候就可以拿給你的同道們看。看了以後,大家對你的文章提出批評,相互交流碰撞,提出修改意見,促進你修改完善。這比沉澱法來得要快一些,也更有效。 需要注意,有的人出于禮貌或者出于顧忌,他們不願意講真話,即使你寫的不好,也會敷衍一番大加恭維。另外也有一些人,他們會講真話,快人快語,也可能讓你聽着不舒服。這時候,你都要虛心接受。即使他們講了,你認為不對,也要虛心聽取。 這樣,你才能聽到真實的意見,才能看到自己文章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修潤完善。
第三種、我稱之為“求師法”。 所謂“求師法”,是指虛心拜一位各方面都比自己高的人為師。 寫好文章以後,先自己修改文辭文意,确定沒有毛病(自己看不出毛病)了再去請教老師。當然,有時候老師說的不一定對你心路,或者你覺得他說的不對,這時候我們還可以綜合運用沉澱法、碰撞法等等。 總之,向老師請教,到班門弄斧,求高人指點,這是一種修改文章的快捷方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