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壓力本質:應激情緒為何如此重要,而又為何如此難以管理

壓力作為心理現象,發生在大腦中,具有主觀、不講邏輯、相關性等特點,比如愛因斯坦趣談相對論、熟不講理與知行不一、解釋行為勒溫公式與津巴多五要素等。

心理現象包括很多種,如心理過程、心理狀态、個性心理等,具體到壓力則屬于心理過程中的情緒。

情緒按照感受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區分為心境、激情、應激。

心境就是常說的心情,強度較弱,持續時間很長,比如有人整天笑眯眯,開心自在,有人愁眉不展,拉長臉,有人焦慮緊張,沒有笑容。

激情是重大事件 引發 情緒狀态,強烈、爆發式、時間短促,比如範進中舉,路怒症,憤怒者,激情爆發者。

應激則是意外事件引發,身心受到威脅的緊張狀态,時間可短可長,強度不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壓力。

這種應激情緒狀态對個體身心影響大,會引發生理反應、心理反應等,按照塞裡博士提出的一般适應 綜合征 理論,分作警覺期——搏鬥期——衰竭期三個階段。

警覺期主要是交感神經興奮喚起,調動身體資源應對外界威脅。不能消除的話 身體 分泌皮質醇激素,激素是保命的,協調全部身心資源抵抗威脅,同時會降低免疫系統,有些所謂“神醫”給發燒孩子打一針就退燒,其實就是偷偷加了激素。之後長期應激狀态,消耗身心能量後,出現衰竭。

關于情緒, 尤其 應激壓力,我們要關注的是為何難以管理。

這就要從大腦進化層次考慮,爬行腦出現在2.5億年前,其後2500萬年前才出現情緒腦,也就是邊緣系統,管理着喜怒悲恐等原始情緒,而大腦新皮層則晚至400萬年前才出現。

越是原始的大腦部分,越是難以控制與管理,因為更加本能,更加真實,這也是情緒管理困難的解釋。

比如恐懼情緒,這是最為原始本能的,古人要生存活下來,不是獲得捕獵成功,而是要首先避免死掉,因此恐懼感的出現就起到了自我保護作用。

由此可以了解,為何絕大多數人都害怕蛇,這是避免危險的本能反應,那麼 大腦 如何對潛在威脅進行管理的?

這就涉及到大腦情緒管理雙回路系統,大腦神經科學給出了解釋。

大腦存在對于危險的兩種情緒反應,一個是慢速反應系統,即危險信息先進入大腦皮層,再進入邊緣系統,最後做出反應,另一個則是快速反應系統,危險信息直接進入邊緣系統,做出身體反應。

比如對于蛇的恐懼反應,本能反應就是把危險信号直接進入情緒腦,表現為“大腦短路”,杏仁核做出應激反應,對身體發出指令,全身緊急總動員,這個時候試圖理性管理情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從進化角度看,感性反應要比理性反應更加原始,同時大腦情緒系統的快速反應通路也支持這個結論,也就導緻壓力應激管理的困難。

然而,很多時候大腦誤讀了現實環境,當下環境不再是原始社會的直接危險源,當我們大腦進化太快以至于理性不能駕馭 感性 時候,就要不斷主動訓練增強感性和理性的整合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