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處于何種情境,一張笑意盈人的臉,最易打動保戶的心,來赢得對方的信賴。
決定做一期「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專題,這個題目,你可能會眼熟,當年看着某問答社區走過來的,學到了很多,但随後學習過程中發現有些東西存在偏頗,不喜歡拘泥于别人說的,就紮進「保險學」裡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不親自去了解就隻是管中窺豹,不得其法,也容易被帶節奏,喪失了一些自我思考的能力,借此,重新走一回「長征」路,供大家一起思考,共勉!
意識是很奇妙的,這世上别人告訴你一些「正确」的東西,你卻未必在意,相反,有的從未看過、聽過、見過。首次遇見,反而有種莫名的沖動,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緣分吧!「吸煙有害健康」是被印成文字,寫在香煙盒上,可對吸煙者而言,稀松平常。可是一旦因吸煙導緻危害的那一刻,人才會意識到,身體健康最重要。歸結根本原因,是基因、是心理、是環境,是一切可解釋的理由?還是?反正,人是種奇怪的物種。
「投資有風險,理财需謹慎」也是如此,熟悉而又陌生。保險本身不是獨立存在的,他是附在人、事、物之上的,換句話說,哪裡有風險,哪裡就可能有保險。時代的發展,可保之物越來越多。腿、臉都有作為保險标的,就連股票都有保險,股票的「保險」是啥?期權嘛。所以說人們對風險一無所知,也就不知道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首先我給你們分析風險發生情況,再制定策略。
認知風險
中國人由于文化的原因,我們很少會去正視風險,那意味着不吉利,特别是在壽險的認知裡,壽險是「保死」,保全殘的保險,有人會覺得這是觸黴頭、詛咒别人的,沒什麼用。但現實是壽險的用處很大,傳遞愛與責任就在于此。
那風險是什麼?
風險是客觀存在、損失的發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狀态。
如果人都有預知未來,知道可能發生潛在的危害的話,那時,世界上也不會發明保險,更不用說有保險公司了,這個風險無法通過經濟手段處理,都被預知到了。
一般我們所說的風險主要有兩大方面:
第一,風險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在風險面前是渺小而無能為力的,即使人可以通過認識、管理、控制風險,但人們往往是無法避免某些風險事故的發生,隻能通過相應措施來減輕風險造成的損害。
第二,風險損失具有不确定性。人們無法預估一次風險發生會造成的損失會有多大,比如,一次台風、飓風過後災害損失會有多大?這不确定,隻是事後的災害統計才有了一個大緻的數字。通常風險的不确定性表現為:
(1)損失發生與否不确定。(2)損失發生的時間不确定。(3)損失發生的地點不确定。(4)損失發生的程度不确定。(5)損失發生的範圍不确定。
有風險就意味着存在損失的可能性。比如,一場火災給家庭财産的損失,企業發生爆炸造成的損失。保險就是研究這裡面純粹的風險。
風險篩選
風險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人們很難去描繪他是怎樣的?所以就有了量化,對于某種特定風險的損失發生頻率和損失程度進行計算,為選擇風險的處理方法和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一個決策依據。
1、損失發生頻率:在一定時期内一定規模的風險單位總量中可能發生的損失次數的比例。
損失發生頻率
2、損失程度:一次風險事故發生所導緻的标的的損毀程度。
損失程度
通俗來講是一種概率,保險公司通過精算師在特定模型下為保險産品定價,普通人購買保險産品來應對可能會降臨的風險,這兩者的角度不一樣。風險是一種概率,可是如果發生在你身上就是100%了,這也就是沒發生過風險的人會不以為然。那個概率不一定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中國的東南沿海,每年夏季都會遭受台風的光顧,那這種損失事件發生的次數相對少,損失發生頻率就低,可是台風過後,風險發生導緻的經濟損失規模就大了,因此,損失發生頻率和損失程度往往成反比,損失程度大的風險事故發生概率小,反之,損失程度小的風險事故發生頻率大。
處在這些地區的,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房屋、種植、養殖、畜牧,有一定意識的人應該給相應風險标的上一份保險。避免财産損失、人身傷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其實,這種風險是可預見的,并非處處都是以概率論。
3、風險度:衡量風險大小的數值,實際損失圍繞預期損失的變化範圍。
風險度
這種例子就是最常見人們在醫保上的認知預期一樣,國家的基礎保障醫保,一部分人會以為足夠了,别的不必購買,可是一旦發生大的風險,醫保的承擔隻是很小的一部分,實際的損失會大的很多。風險度就比較高。預期損失的偏差和實際風險損失的判斷,認知上估計不足。
通常在财産保險中,财産的總價值大緻可以估算的,所以購買差不多等額财産保險,買的很多,甚至超過了也是沒啥用的。至于風險導緻的其他間接損失,企業的誤工費,員工的人身傷害,那就是其它形式的保障了。
風險的關系可以這樣逐步推進:
風險要素
所以我們對風險做一個總結:
風險危及的範圍
①财産風險:财産的損失、貶值和滅失的風險。
②人身風險:人的意外傷害、傷殘、死亡、疾病、衰老等原因引起的風險。
③信用風險:經濟交往過程中,債權人與債務人因一方違約造成對方經濟損失的風險。
④責任風險:個人或團體因疏忽或過失行為,造成他人财産損失或身體傷害,依法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風險。
這些風險的形成原因可能是: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導緻的。還有可能是投機風險,有損失也有獲利的風險,如買賣股票、基金、期貨、博彩等。
保險與風險管理
如何進行風險管理?當把一些風險量化到一定認知的時候,我們對風險進行管理,風險管理一般是經濟單位通過對風險的時候和衡量,采用合理手段對風險實施有效控制和處理,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
首先,我們要明确風險管理的幾個内容
1、對象:風險發生的對象。
2、主體:個人、家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其他單位的經濟主體。
3、途徑:通過對風險的識别與衡量,選擇有效的管理方法。
4、目的:以最小的經濟成本達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進行風險管理主要出于安全和經濟方面的需求,個人或家庭現在與未來的收支平衡、資産增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财務安全和風險管理。根據國際注冊金融理财師協會的調查,無風險管理或理财規劃的家庭遭受意外及其他事件造成的财産損失可達家庭财産總額的20%以上,最高可達100%,或是所有财産損失殆盡。
通常我一般給咨詢者風險管理的時候,我都是按照如下流程:
風險管理基本程序
第一步——風險識别
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有他科學的測量方法,因為我寫的這期「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專題,我用的是通俗的話語,會加上一點專業的術語,讓你構建一個大而全的保險體系。對于純小白,隻能給你留個印象了,對于有些意識的人來說,整合一下你的思維認知,使之行之有效,更具科學性。
個人(家庭)面臨的風險
對于個人和家庭來說。面臨的純粹的風險主要為财産風險、責任風險、人身風險三大類。一般人對人身風險的認知理解比較多,主要集中在重疾、醫療、壽險、意外,你們被灌輸的也比較多嘛。其實對人身風險來說它衡量的是從生理死亡(工作期間生命的提前死亡)、生存死亡(工作期間永久全殘)以及退休死亡(達到退休年齡出現死亡)。這期間的保險并不都是你們理解的這些,比如護理保險。
财産風險主要是财産直接損失或是因财産損毀而引起的間接經濟損失,通常包括現金價值、重置成本、相關費用等等。
責任風險是目前國人認知度比較低,意識不強的一類,能體現出責任險的也隻有開車的朋友清楚,你買的車險中的第三方責任險嘛,因自己的過失,導緻别人的傷害,這種風險,責任險幫你承擔了大部分,其實責任風險遠遠不及于此。責任保險可以說是一種反映行為的保險。
第二步——衡量與評估
賣弄專業術語的話很多人不一定聽得懂,那我就講人話,結合我現實中實際的咨詢過程中,來給你們叙述吧。
大部分咨詢者,咨詢的方式本身姿勢就不對,一上來就是推薦保險産品。這也是我不願意做的,有的人說你真不會做事,随便發個便宜的給對方不就完了,他高興,你也高興。我走的就是精緻的私人訂制路線,我會問對方很多情況,以此來做一個全面的評估,現在不是說流行細分領域嘛。
我舉個例子,有個家庭條件一般,還有一大筆房貸要還,那咨詢者上來就要重疾險,防止發生重大疾病給家庭帶來巨大損失,如果我像别人說的那樣,直接給他産品,我很省事。但我會給一些調查問卷詢問情況,作出一個全面評估後給對方一個答複,有大筆房貸要還的家庭,因條件原因,定期壽險肯定需要的,我跟對方說,你是家庭的勞動力,要是遇上風險,你不在了,你是将債務繼承給老婆孩子嗎?他們怎麼辦?自己省事的走了。重疾又不管用。顯然對方的風險意識薄弱,沒有一個很好的評估。在美國向銀行貸款買房話必須有一定保險,從銀行角度他們也轉移了風險。
再舉個例子,經常出差在全國各地跑來跑去或者飛來飛去的人來說,意外險着重考慮,這不僅僅是運用概率論的思維,也是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數理統計及其他科學方法尋找到對風險損失的規律判斷,就像上面提到的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兩項重要指标,還是很有參考價值。
說完人話,總結下
評估風險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并且與公認安全指标相比來衡量風險程度,并決定是否采取相應措施,風險損失與處理風險所投入的費用,确定風險最佳處理方法,達到低成本高效益,取得最大安全保障。
第三步——選擇風險管理工具
結合之前風險評估的結果,選擇,實施最佳風險管理技術方法,實現風險管理的目标。
擺在個人和家庭面前,面臨一個艱難的決策難題那就是為哪些風險投保、購買多少保險、自留多少風險。在實際情況中,有些個人和家庭購買了過多的保險,從保費支出角度看,不經濟,有些個人或家庭的保險顯然不足,自留風險太多,一旦發生事故,出現保障不足,該用到的用不到,不該用到的比比皆是,讓個人和家庭經濟生活遭受嚴重打擊,經濟損失、财務危機。這時,科學地使用風險管理工具尤為重要。
風險處理方法
風險處理方法的選擇,有助于我們自身了解當下狀态下,進行風險評估的時候,根據個人或家庭結構側重于不同的保障,簡單來說就是抓主放次。
一般我們會采取的做法
在用保險保障中的風險管理一般是财務型風險處理方法
通過财務計劃或合同安排提留風險補償資金,用以對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補償的風險處理辦法。
人身風險主要就是用财務型風險處理辦法,主要有自留風險和轉移風險兩種方式。
通常在為咨詢者進行保障規劃的時候,根據咨詢者的實際狀況,來選用自留風險和轉移風險。一般情況下,個人或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有保障意思的,采取轉移那些大的風險,同時自留風險也會比較多,這些隻能進行自我消化,反之,有一定條件的,在自留風險中較大的風險,也可以做到彌補。
這裡說一下,并非所有的自留風險和轉移風險都是用保險方式轉移的,還有非保險轉移。比如企業過個人通過經濟協議或合同,将損失的法律責任或與損失相關的财務後果轉嫁給另一些企業或個人承擔。自留風險中也可以通過組建專業的自保公司主動自留風險等,
第四步——效果評價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檢查、評估和修正之後,制定相應的風險對策,然後這是一個動态的過程,個人或家庭的情況是随着時間會發生改變,要有一個動态的跟蹤和評估,風險管理在實際過程中并非一勞永逸的,而是一個周而複始、循環往複的過程。
個人或家庭各方面條件的變化,需要不時地對原有安排的充分性與有效性進行回顧和修改。
引入保險
保險是商品,也是資産。保險思維從古至今都有,其實你肯定也有,隻是落實到具體以契約形式确立雙方經濟關系的保險産品上,就一無所知了。
不同的标準,保險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學者、不同的教科書有不同的分法,一般經常使用的是五個标準:保險标的、保險人承保方式、保險價值确定方式、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的關系、承保的客戶。
保障不同保險标的保障的内容不同,主要可分為财産保險、人身保險和責任保險。每一類保險背後又能細分為若幹小類。
保險的三種主要種類
如果我把犄角旮旯裡的險種都列出來,那是不現實的,你們看的都要崩潰了,我隻是想告訴你們,目前的可保之物很多,對個人或家庭用的最多的大多圍繞财産、人身、責任這三類,無論是個人購買還是團體購買,無非這三類保險标的。
寫這個主題的是為了找一個更大的角度,讓你們對保險能有一個新的認知,而不是拘泥于某些局部,更不是教你如何選保險,等你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之後,才是細分的開始,最終明白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保障一生?還是一味的在人身保險這方面轉悠,其實人很難對保險有個有效的認知。
以目前大多數人來說,熟知的還是以人身保險保障類的為主,剩餘兩類關注的不多,如何保障自己一生?人身除了我們自身的風險還有外部環境的風險,記得趙本山小品中那句經典的話,人活着,錢沒了。保險能把這些調配好,專款專用,應對各種風險。
财産保險
财産保險顧名思義是以物或其他财産利益為标的的保險。廣義的财産險包括有形财産險和無形财産險。
财産保險體系
目前除了一些機構、企業對财險保險有一點點的認知外,個人基本上處于沒任何意識狀态,我記得看過一個汶川地震,财産保險的賠付數據,非常低,說明為财産上保險的這種意識,都沒怎麼覺醒,無論是地震、台風、還是一些災害,這些風險發生的頻率小,一旦發生就是損失非常大的。
之前一起引發社會關注的縱火案,喚起了一部分人對财産險的認知,原來,就算是豪華的房子也抵不了一場大火,人們對安全的意識覺悟不是很高,很少有人看看自己小區的防火措施怎樣?消防設備是否完好。
這些做法隻是對風險的防範,财産保險也隻能起到對風險的應對而已。但總比沒任何措施要好!
如何确定财産保險需求量?
根據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側重的選擇财産保險,無論是個人(家庭)财産險,還是個體(合夥)企業财産保險,壽險應針對标的價值高、損失不确定性大、潛在法律責任大的項目進行投保,比如人們買車險的意識要高,當然這和一部分強制的也有關系,車險裡的第三方責任險,這是人接觸到責任保險最多的地方,因自己的過失導緻的經濟損失,一般責任險能抵擋大部分。
可以根據投保财産的實際價值或重置價值确定,如家用汽車、房屋、家具以及家用電器等。對于特殊财産,如古玩、字畫、收藏品等,如需要通過專家評估,按照定值的方式特約投保
人身保險
人身保險以人的生命、身體或健康作為保險标的的保險。
人身保險體系
近兩年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商業保險的認知逐漸提高,國家社保隻是一個最基本的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一個制度,因為社會的發展,那些最基礎的保障已經遠遠不足了,回想起幾年前,國家開始大面積推廣社保的時候,大部分是嗤之以鼻的,有的不願意交,覺得國家坑人,甚至至今在養老保險的問題上,有人會細算一筆賬,覺得那不劃算,被國家坑了。不想交,那這個沒辦法,為你好的東西你看不到,不過反過來想,試問誰自己設計一份養老保險并超越了社保呢?做投資暫且不說,對普通人來說,不交養老保險的人,想自己靠理财來設計一份養老保險,建議打消這個念頭吧,說不定沒被花掉已經謝天謝地。
「世事難料」人一生不可避免會面臨人身、财産、責任等風險,在人生不同階段,保險需求的側重點是不同的,進行保險規劃和保障時,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生活條件或其他原因所限,不一定能做的很細,我們隻要根據個人(家庭)的情況,來規劃那些面臨的主要問題。
人生不同生命周期的保險需求
有個生命周期建設理論,将家庭生命周期劃分為青年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家庭空巢期、退休養老期,根據不同時期的保險需求特點進行有針對的保險規劃。
這是一個參考理論需求,對大多數人都有借鑒意義的,然後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适的保險标的,重要的保險責任來進行保險保障優化。
麥肯錫咨詢公司曾經以生命周期、收入水平、教育程度這三個基本因素為根據,将家庭劃分成20個不同類型,并分别制定了與之相适應的家庭人身保險需求組合的内部優先順序。
家庭人身保險需求組合的内部優先順序
這份保險需求組合的内部優先順序,有很強的科學性,但是在執行層面的話其實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國的家庭結構都是非常單一的,并不是說條件好壞,總的意識不強,人們常把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類話挂在嘴邊,可實際并非如此,或者追求高額的收益把風險早就抛到九霄雲外了。不去執行一個可行的計劃,導緻一些不錯的方法也沒什麼用。
如何确定人身保險的需求量?
一般是按照人們收入的10%~15%來确定保費,以家庭年收入的10倍為保險金額(即「雙十定律」或「十一法則」)或按照标準家庭大約需要某個家庭成員7年的收入70%,才能緩解由于身故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即「七七法則」)的方式來确定人身保險需求總量。
這是一些通過實踐,統計得出的一些理論狀态,給人做參考的,其實本質上還是經濟能力,所以,特别特别有錢的這種算法貌似不适合?不過,曆史上有很多特别錢的,後來也成了窮光蛋也很多,所以配置思維是關鍵。
人身保險事件的發生,或者使得人們的收入減少,或者使得人們的支出增加,因此,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衡量壽險需求:
一是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死亡後,急停為恢複原有經濟水平,需要多少錢;二是家庭主要收入來源這死亡後,家庭損失了多少錢。前一種衡量方法叫家庭需求法,後一種衡量方法叫作生命價值法。
保險理财規劃需求
一個穩定的保險保障結構,我們按照金字塔的标準來構造!
目前社會環境及其他原因,非标體(身體指标異常)的人越來越多了,這類人大部分已經無法購買保障類的産品,那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沒有什麼希望了,通常買保險意識強的也是這類人群,那怎麼辦?
并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比如稅優健康險。這是一款政策與商業博弈下的産品,對于有既往症的人來說,可以購買,但是能用的額度很低,而且不同保險公司設計的稅優健康險有區别。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所在的單位組織團單,中國大部分企業現階段都隻是給買五險一金,有些單位會給另外的保險福利,一般能見到的就是門診的醫療險給員工,不過這類也隻是員工的福利性質,離職或停止就享受不到該項福利了,要是企業能單獨組織類似團單,員工自願購買,人數衆多的話,既往症也可以保,讓一些有既往症的員工能買商業保險,這是一件好事,不過,由于這裡面各種原因、關系很少企業會去操作,加上大衆的保險意識淡薄,往往都會不了了之。
我們知道重疾險是賠付性質,根據條款達到相應的狀态,賠付相應的保險額度,可是有時候,有的病雖然治好了,但是人可能喪失勞動能力了,餘下的時間不能工作了,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簡稱失能險。因保險合同約定的疾病或者意外傷害導緻工作能力喪失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為被保險人在一定時期内收入減少或者中斷提供保障的保險。
與失能險相對應的就是護理保險,随着人口老齡化加劇,一些老年人需要護理,我們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年輕人面對的社會的壓力越來越重,如果自己的父母或者自身遭遇了風險,達到要護理的級别,護理保險就是因報喜那合同約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礙引發護理需要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為被保險人的護理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險。
在國外這方面,做的不錯,我國剛剛起步,很多人了解保險都是圍繞重疾,什麼得重疾的人,基本上不用治了這些話,并非患了重疾的人,基本都不行了。現在有很多保險工具可以供你選擇,你是知道的太少罷了。
責任保險
責任保險以被保險人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作為保險标的的保險。
責任保險體系
一般買過車險的人都接觸過責任險,車險裡的第三方責任,買車險的時候基本要買,因為這很重要,如果因自己的過失,導緻了對方的傷害,這中間的經濟賠償第三方責任險能幫到你,不然這種因過失導緻的經濟損失,你有其他的保險也幫不上忙,還要支出一筆錢,所以在車險的第三方責任險的額度我都是建議50萬以上的。
這是大家普遍接觸到最多的責任險。什麼是責任險呢?
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作為保險标的的保險,承保被保險人由于過失等行為造成他人的财産損失或人身傷亡,根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應對受害人承擔的賠償責任。
責任保險屬于财産保險,把責任保險單獨拿出來說,因為他越來越重要了,随着社會的發展,責任保險的産生和發展的基礎是健全及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界定了人們對他人應負的賠償責任,通過責任保險來轉嫁這種責任風險;責任保險的「替代性」和「保障性」,被保險人自身的損失無須保險人補償,間接補償對象是受害人。
我給大家舉些例子就知道了,比起給你們普及概念更來的通俗易懂。比如說職業責任險,尤其是醫生,現在醫患矛盾和糾紛比較嚴重,那醫生責任的保障誰來維護,醫師責任險可以用來保障因醫療中自身的過失導緻的損失,這類責任險能很好的起到為醫生保駕護航的作用,隻是去關心醫生責任保障的人比較少,醫院本身也沒有這樣的意識為醫護工作者提供這樣的保障。
确切的說這類是職業責任險,中國的職業責任險推廣不像美國那樣,比較重視對職業責任的保障。
再說一個設計師責任險,設計師由于在設計過程中導緻的一些失誤,産生的經濟損失,都可以用設計師責任險來轉嫁。之前遇到過一個案例,一位設計師,他設計的東西在施工的時候,施工方沒按照設計師的要求來施工,産生了偏差,出現問題,最後問責,落在了設計師頭上,那這種産生的經濟損失,通過設計師責任險來轉嫁了。
除了以上的這些,還有訴訟财産保全責任保險,這類保險尤其是在打經濟官司的時候,為防止對财産進型轉移,非常适用的一類保險。除此之外,公衆責任險、産品責任險、雇主責任險等等。
信用保證保險體系
除此之外,一些信用保證保險也發揮這作用。
什麼是信用保證險?
權利人向保險人投保債務人的信用風險的一種保險,是一項企業用于風險管理的保險産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業應收帳款的安全。其原理是把債務人的保證責任轉移給保險人,當債務人不能履行其義務時,由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
保險與理财規劃
看到這部分,我想大多說人會以為我說理财險,确實理财險在大多是人心目裡,簡直坑的不能再坑了,往往很多糾紛也源自理财險。因為在一些大V眼裡,會把理财險批的一文不值,告訴你收益有多差,這裡面的因素太複雜了,并不想去洗白理财險,因為要把一些客觀的東西科普給看的人,畢竟發個聲,思考給你們。
曆史上,有過理财險的黃金時期,那産品非常好,無論是收益,還是安全性,穩定性都是沒話說,但是那些産品導緻保險公司巨虧,有些保險公司想出歪招讓客戶退保。退了的就是傻子,後來一段時期利率持續走低,可是保險理财具有保底功能,并寫入合同,那時候定的利率是八點幾,至今買過這樣保險的,保單的收益最低,也要在八點幾,這就是保險理财區别于其他的不同用途。
人的天性就是追逐利益的,這麼些年,一些保險銷售員,會在一些理财保險誇大收益,甚至有的很誇張,最後導緻糾紛出來了。這件事反應出,大部分人不明白一些東西的正确用法,收益不高的也不會去碰。
不管是保障型的保險,還是理财型保險,它都有一個「保」字,換句話說「利率的保險」。曆史上的理财險就是這樣,利率下跌,有個保底利率。銀行最原始的功能就是儲蓄,現在也開始賣理财産品了,券商也是,可是各自的功能和意義不一樣。經常會聽到一些做理财的人,經常去推薦一些P2P用收益去貶低保險理财,說的一文不值,簡直讓人唾罵。P2P收益高沒話說,但并非安全。銀行理财安全嗎?随着這幾年一些銀行理财頻繁出現大案,人們開始質疑。就像國債收益很低,用任何一種金融産品都能批的什麼都不是,但有一時期會有很多人買,想想為什麼?
但對普用人來說,保險基礎是為人身保障服務的為優先級,不要一上來買理财性質的保險,雖然生活中比比皆是,這和曆史原因和人性分不開,你是來建立完備體系的。
财務安全
個人或家庭對自己的财務現狀有充分的信心,認為現有的财富足以應對未來的财務支出和其他生活目标額實現,不會出現大的财務危機。
個人(家庭)财務安全的衡量标準
通常我們這樣來衡量。
保險理财不能有很高的收益嗎?可以的。但是監管不批,逐利的本質滲透着人心,之前有家保險公司想把收益做高,被監管談話了。不然妥妥吸引人氣。這擱在P2P是不可能,通常事發之後,損失的損失,痛哭的痛哭。挽回的餘地都沒。
保險公司的資金運作都有規劃的,之前險資進入股市,稍微一露頭,就被監管,該罰的就罰。這種不會等出事了,才做出一個監管的樣子。保險公司的安全性少有人知。會去說的人不多,都是指責是坑的人最多。利益沖突吧!
保險和理财規劃
理财規劃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并不局限在某一種單一的金融産品,對不同階段的各種理财目标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個性化服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自己獨特的财務狀況,差異巨大,所以不通的人群理财規劃服務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往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保險規劃在理财規劃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在開頭說過,保險是依附在人、事、物給予保障
(1)風險保障
我國社保制度不是很完善,家庭結構單一并對災害的承受能力比較脆弱,生來病死,還是各種風險對家庭的沖擊都是巨大的。家庭有可用的資金繳納保險費,面臨危難時可以得到援助,維持正常生活,這是保險最基礎,最根本的職能。
(2)儲蓄功能
對長期壽險來說,保單現金限制的存在使得保單具有儲蓄功能,并且保險現金價值采取福利計算賬戶收益,在保險期内投資賬戶中的現金價值以年為單位進行利滾利。像銀行等其他理财産品主要采取單利,即一定期限、一定數額的存款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收益空間。不論是固定收益還是采取浮動利息,在理财期限内,銀行理财産品都采取單利計算。從這個角度看,部分壽險産品在儲蓄聲息方面有一定優勢。
不過這種儲蓄功能對于長期性來說優勢很大,短期的話不适合。
(3)資産保護功能
特定條件下,壽險保單具有資産保護功能。舉個例子,某企業主由于債券債務問題發生法律訴訟時,銀行裡的資金,甚至股票、房地産都可能被凍結。但是,人壽保單的相應價值不受影響。因為人壽保險合同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标的,根據《保險法》,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保單不得轉讓或者質押,當所有的财産都被凍結甚至拍賣是,人壽保單不會被凍結和拍賣,保單貸款功能又能成為「變現」工具。即便企業主遇到破産情形,也不窮困潦倒。
(4)融通資金功能
長期壽險,可提供臨時的融資功能。這種功能主要通過保單質押貸款來實現。能滿足保單的流動性和變現要求。一般金融資産的流動變現能力是依靠二級市場的資産交易得以實現的。但人壽保險保單具有長期性的特征,同時它不能通過建立二級市場和保單交易來實現其流動性變現要求。
(5)合理避稅
一切惡意避稅,終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利用合法的手段,在節省稅收額度的情況下,為員工、自己或家人增加人份收入,就是很好的理财。保險在這方面有獨特的功能。
①企業可以合法地為員工投保而達到避稅目的。
據有關規定,企業拿出職工工資總額的4%為員工辦理商業保險是完全免稅的,如若補繳金額較大的還可以獲得「不低于三年的期内分期均勻扣除費用」的權限;同時,由于員工将來從保險公司獲得的保險金按稅法規定也同樣是免稅的,因此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獲得資産保全。
②規避遺産稅的有效工具
我國開始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産稅暫行條例(草案)》(2010年新版草案),以為遺産稅的征收已經納入國家法律健全化的日程,據草案,遺産越多,稅率越高,最高達50%。
(6)規避通貨膨脹及利率風險功能
目前我國投資渠道也比較多,銀行存款、股票、基金、債券、房地産和外彙等等。這些投資方式會受到通貨膨脹及利率波動的影響。保險産品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本身就是一種分散風險的理财行為,其預定利率具有前瞻性且一般對國家利率變化并不敏感,如變額壽險(投資連結險)、萬能壽險正是為應對通脹及利率風險而産生的。
變額壽險的保險金額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最低給付金額;另一部分是其保費分離賬戶産生的投資收益。一些打着XX錢包的理财産品,有的就是投連險,前面隻不過換了一個平台或品牌的名字,後面就是某款投連險的運作,大部分人不清楚而已。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