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皆相生變色,為病之順也。如白青兼化,青而兼白,淺碧之色。
如赤白兼化,白而兼赤之紅色。如青黃兼化,青而兼黃之綠色。
如黑赤兼化,黑而兼赤之紫色。如黃黑兼化,黃而兼黑之黧色。
皆相克變色,為病之逆也。醫能識此,則可推五髒主病、兼病,吉兇變化之情矣。
天有五氣,食人入鼻,藏于五髒,上華面頤。
肝青心赤,脾髒色黃,肺白腎黑,五髒之常。
【注】此明色之本原出于天,征乎人,五髒不病常色之診法也。
天以風、暑、濕、燥、寒之五氣食人,從鼻而入。風氣入肝,暑氣入心,濕氣入脾,燥氣入肺,寒氣入腎,藏于人之五髒,蘊其精氣,上華于面。
肝之精華,化為色青;心之精華,化為色赤;脾之精華,化為色黃;肺之精華,化為色白;腎之精華,化為色黑也。
髒色為主,時色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長夏四季,色黃常則,客勝主善,主勝客惡。
【注】此明四時不病常色之診法也。五髒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見,百歲不變,故為主色也。
四時之色,随四時加臨,推遷不常,故為客色也。春氣通肝,其色當青;夏氣通心,其色當赤;秋氣通肺,其色當白;冬氣通腎,其色當黑;長夏四季之氣通脾,其色當黃,此為四時常則之色也。
主色者,人之髒氣之所生也。客色者,歲氣加臨之所化也。
夫歲氣勝人氣為順,故曰客勝主為善,人氣勝歲氣為逆,故曰主勝客為惡。
凡所謂勝者,當青反白,當赤反黑,當白反赤,當黑反黃,當黃反青之謂也。
色脈相合,青弦赤洪,黃緩白浮,黑沉乃平。
已見其色,不得其脈,得克則死,得生則生。
【注】此明色脈相合相反,生死之診法也。凡病人面青脈弦,面赤脈洪,面黃脈緩,面白脈浮,面黑脈沉,此為色脈相合,不病平人之候也。
假如病人已見青色,不得弦脈,此為色脈相反,主為病之色脈也。
若得浮脈,是得克色之脈,則主死也;得沉脈,是得生色之脈,則主生也。其餘他色皆仿此。
新病脈奪,其色不奪。久病色奪,其脈不奪。
新病易已,色脈不奪。久病難治,色脈俱奪。
【注】此以色脈相合,診病新久難易之法也。脈奪者,脈微小也。
色奪者,色不澤也。新病正受邪制,故脈奪也。邪受未久,故色不奪也。
久病受邪已久,故色奪也。久病不進,故脈不奪也。若新病而色脈俱不奪,則正不衰而邪不盛也,故曰易已。久病色脈俱奪,則正已衰而邪方盛也。故曰難治。
色見皮外,氣含皮中。内光外澤,氣色相融。
有色無氣,不病命傾。有氣無色,雖困不兇。
【注】此以五色合五氣之診法也。青、黃、赤、白、黑,顯然彰于皮之外者五色也,隐然含于皮之中者五氣也。内光灼灼若動,從紋路中映出,外澤如玉,不浮光油亮者,則為氣色并至,相生無病之容狀也。若外見五色,内無含映,則為有色無氣。經曰:色至氣不至者死。凡四時、五髒、五部、五官百病,見之皆死,故雖不病、命必傾也。若外色淺淡不澤,而内含光氣映出,則為有氣無色。經曰:氣至色不至者生。凡四時、五髒、五部、五官百病,見之皆生,故雖病困而不兇也。
缟裹雄黃,脾狀并臻,缟裹紅肺,缟裹朱心,缟裹黑赤,紫豔腎緣,缟裹藍赤,石青屬肝。
【注】此明氣色并至,容狀之診法也。缟,白羅也。
如白羅裹雄黃,映出黃中透紅之色,是脾之氣色并至之容狀也。
如白羅裹淺紅,映出淺紅罩白之色,是肺之氣色并至之容狀也。
如白羅裹朱砂,映出深紅正赤之色,是心之氣色并至之容狀也。
如白羅裹黑赤,映出黑中透赤,紫豔之色,是腎之氣色并至之容狀也。
如白羅裹藍赤,映出藍中揚紅,石青之色,是肝之氣色并至之容狀也。
青如蒼壁,不欲如藍。赤白裹朱,岯赭死原。
黑重炱漆,白羽枯鹽。雄黃羅裹,黃土終難。
【注】此明四時百病,五髒、五部、五官、五色生死之診法也。
蒼壁,碧玉也。藍,藍靛葉也。經曰:青欲如蒼壁之色。
即石青色,生青色也。不欲如藍,即靛葉色,死青色也。
血,死血也。赭,代赭石也。經曰:赤欲如白裹朱,即正赤色,生紅色也。
不欲如赭,即死血赭石之色,死紅色也。重漆,光潤紫色也。
炱,地上蒼枯黑土也。經曰:黑欲如重漆,即光潤紫色,生黑色也。
不欲如負,即枯黑土色,死黑色也。白羽,白鵝羽也。枯,枯骨也。
鹽,食鹽也。經曰:白欲如鵝羽,即白而光澤如鵝羽之色,生白色也。
不欲如枯鹽,即枯骨、食鹽之色,死白色也。
經曰:黃欲如羅裹雄黃,即黃中透紅之色,生黃色也,不欲如黃土,即枯黃土之色,死黃色也。
舌赤卷短,心官病常。肺鼻白喘,胸滿喘張。
肝目眦青,脾病唇黃,耳黑腎病,深淺分彰。
【注】此以五色合五官主病虛實之診法也。舌者,心之官也,舌赤,心之病也。
色深赤焦卷者,邪實也;色淺紅滋短者,正虛也。鼻者,肺之官也,鼻白,肺之病也。
色淺白,喘而不滿者,正虛也;色深白,喘而胸滿者,邪實也。目者,肝之官也,目青,肝之病也。色深青者,邪實也;色淺青者,正虛也。口唇者,脾之官也,唇黃,脾之病也。色深黃者,邪實也;色淺黃者,正虛也。耳者,腎之官也,耳黑,腎之病也。色深黑者,邪實也;色淺黑者,正虛也。所謂深淺分彰者,即下之所謂淺淡為虛,深濃為實,分明彰顯也。
左頰部肝,右頰部肺,額心颏腎,鼻脾部位。
部見本色,深淺病累,若見他色,按法推類。
【注】此以五色合五部,主虛、實、賊、微、正,五邪之診法也。左頰,肝之部也。
右頰,肺之部也。額上,心之部也。颏下,腎之部也。鼻者,脾之部也。
本部見本色,淺淡不及,深濃太過者,皆病色也。假如鼻者,脾之部位,見黃本色,則為本經自病,正邪也。若見白色,則為子盜母氣,虛邪也。
若見赤色,則為母助子氣,實邪也。若見青色,則為彼能克我,賊邪也。
若見黑色,則為我能克彼,微邪也。所謂按法推類者,謂餘髒準按此法而推其類也。
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山根候心,年壽候肝,兩傍候膽,脾胃鼻端。頰腎腰臍,顴下大腸,顴内小腑,面王子膀。當顴候肩,顴外候臂,顴外之下,乃候手位。根傍乳膺,繩上候背,牙車下股,膝胫足位。
【注】此以上部候頭,下部候足,中部候髒腑,合五色主病之診法也。
阙中者,兩眉之間,謂之印堂,中部之最高者,故應候肺之疾也。
印堂之上,名曰阙上,阙上至發際,名曰天庭。天庭為上部之上,故應候頭面之疾也。
阙上為上部之下,故應候咽喉之疾也。山根者,兩目之間,即下極也,在肺下之部,故應候心之疾也。年壽者,下極之下,即鼻柱也,在心下之部,故應候肝之疾也。
面傍者,年壽之左右,膽附于肝,故應候膽之疾也,鼻端者,年壽之下,謂之面王,即準頭鼻孔也,在肝下之部,故應候脾之疾也。鼻孔者,即方上也,脾胃相連,故應候胃之疾也。耳前之下,謂之兩頰,四髒居腹而皆一,惟腎居脊而有兩,故兩頰應候腎之疾也;與腰臍對,故又應候腰臍之疾也。頰内高骨,謂之兩顴之下,在腎下之部,故應候大腸之疾也。顴内者、即兩顴之内也,小腑者,謂小腸之腑也,小腸在大腸之上,故應候之也。準頭上至于庭,皆謂之明堂,準頭下至于颏,皆謂之面王。
面王者、即人中承漿之部也。膀胱者、腎之腑也,子處者、即精室血海也,皆居腎之下,故面王應候子處膀胱之疾也。此髒腑上下、内外之部位也。五部以颏候腎者,以水居極下,且子處中通兩腎也。以天庭候心者,以火居極上故也。以左頰候肝者,以木位居左故也。
以右頰候肺者,以金位居右故也。以鼻候脾者,以土位居中故也。當顴者,當兩顴骨之部也。
顴為骨之本,而居外部之上,故應候肩之疾也。肩接乎臂,故顴骨之外,應候臂之疾也。
臂接乎手,故顴外之下,應候手部之疾也。根傍者,山根兩傍,兩目内之部也,而居内部之上,故應候膺乳胸前之疾也。兩頰候腰腎,頰外從頰骨上引曰繩骨,故應候背之疾也。頰外從頰骨下引曰牙車骨,故應候股下膝胫足部之疾也。
此肢體上下、内外之部位也。
庭阙鼻端,高起直平。顴頰蕃蔽,大廣豐隆。
骨胳明顯,壽亨遐齡。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注】此明五官、五部、強弱、壽夭之診法也。天庭阙中至鼻之端,皆高起直平,面顴、兩頰、蕃蔽、耳門,皆大廣豐隆,去之十步,皆見于外,則為骨胳明顯也。
其人不但不病,且享遇齡之壽也。若天庭、顴、頰、耳門諸處,骨卑肉薄,則為骨胳陷弱也。
其人不但不免于病,且不壽也。
黃赤風熱,青白主寒,青黑為痛,甚則痹攣。
恍白脫血,微黑水寒,痿黃諸虛,顴赤勞纏。
【注】此以五色随其所在五官、五部、内部、外部、上部、下部主病之診法也。
黃赤為陽色,故為病亦陽,所以主風也,熱也。青白黑為陰色,故為病亦陰,所以主寒也,痛也。若黑甚,在脈則麻痹,在筋則拘攣。
恍白者,淺淡白色也,主大吐衄、下血、脫血也;若無衄吐下血,則為心不生血,不榮于色也。微黑者,淺淡黑色也,主腎病水寒也。痿黃者,淺淡黃色也,主諸虛病也。
兩顴深紅赤色者,主陰火上乘,虛損勞疾也。
視色之銳,所向部官。内走外易,外走内難。
官部色脈,五病交參,上逆下順,左右反阽。
【注】此以五色傳乘官部之診法也。色之尖處為銳。凡病相傳相乘,當視其色之銳處所向何官、何部,則知起自何官、何部,傳乘何部、何官,生克順逆,自然明矣。銳處向外,是内部走外部,則為髒傳腑,腑傳表,易治之病也。銳處向内,是外部走内部,則為表傳腑,腑傳髒,難治之病也。内走處走,固有難易,然更當以五部、五官、五色、五脈、五病交相推參,則又有微甚生死之别焉。凡病色從下沖明堂而上額,則為水克火之賊邪,故逆也。從上壓明堂而下颏,則為火侮水之微邪,故順也。
反,相反也。阽,危也。男子以左為主,女子以右為主。男子之色,自左沖右為從,自右沖左為逆。女子之色,自右沖左為從,自左沖右為逆。
逆者相反也,相反故危也。前以内外部位分順逆,後以上下、左右分順逆,不可不知。
沉濁晦暗,内久而重。浮澤明顯,外新而輕。
其病不甚,半澤半明。雲散易治,抟聚難攻。
【注】此以五色晦明聚散,别久、重、新、輕之病,易治、難治之診法也。
色深為沉,主病在内,若更濁滞晦暗,主久病與重病也。色淺為浮,主病在外,若得光澤明顯,主新病與輕病也。若其色雖不枯晦,亦不明澤,主不甚之病也。
凡諸病之色,如雲撤散,主病将愈,易治也;抟聚凝滞,主病漸進,難治也。
上以内外、上下、左右分順逆,此以淺深、晦明、聚散分順逆也。
黑庭赤顴,出如拇指,病雖小愈,亦必卒死。
唇面黑青,五官黑起,擦殘汗粉,白色皆死。
【注】此明非常之色,診人暴死之法也。出如拇指,謂成塊成條,抟聚不散也。
黑色出如拇指于天庭,赤色出如拇指于兩顴,此皆水火相射之候,故病者雖或小愈,亦必卒然而死也。病者唇面青黑,及五官忽起黑色白色,如擦殘汗粉之狀,雖不病,亦皆主卒死也。
善色不病,于義誠當,惡色不病,必主兇殃,五官陷弱,庭阙不張,蕃蔽卑小,不病神強。
【注】此明見其色不見其病之診法也。善色者,氣色并至之好色也,其人于理當不病也。惡色者,沉深滞晦之色也,其人即不病,亦必主兇殃也。
兇殃者,即相家所謂紅主焦勞口舌,白主刑罰孝服,黑主非災兇死,青主憂訟暴亡之類也。五官陷弱者,謂五官骨陷肉薄也。庭阙不張者,謂天庭、阙中不豐隆張顯也。蕃蔽卑小者,謂頰側耳門卑低不廣也。
此皆無病而有不壽之形,若加惡色,豈能堪哉!其有不病者,必其人神氣強旺素稱其形也。
肝病善怒,面色當青,左有動氣,轉筋脅疼。
諸風掉眩,疝病耳聾,目視恍恍,如将捕驚。
【注】此下五條,皆明色病相合,本髒自病,虛實之診法也。怒者,肝之志,故病則好怒也。青者,肝之色,故病則面色當青也。
肝之部位在左,故病則左脅有動氣而脅疼也。肝主筋,故病則轉筋也。
掉者,動搖抽搐也。眩者,昏黑不明也。肝主風。故病則掉眩也。
疝主肝,故病疝也。肝與膽為表裡,故病耳聾也。此皆肝實之病。
若肝虛,則目視恍恍無所見,以肝開竅于目也。肝虛則膽薄,故不時而有如人将捕之驚也。
心赤善喜,舌紅口幹,臍上動氣,心胸痛煩。
健忘驚悸,怔忡不安,實狂昏冒,虛悲凄然。
【注】喜者心之志,故病則好喜也。赤者心之色,故病則面色赤也。
心開竅于舌,故病則舌赤紅也。心主熱,故病則口幹心煩也。
心之部位在上,故病則臍上有動氣也。胸者心肺之宮城也,故病則心胸痛也。健忘、驚悸、怔忡,皆心神不安之病也。
熱乘心實,則發狂昏冒也。神怯心虛,則凄然好悲也。
脾黃善憂,當臍動氣,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滿腸鳴,痛而下利,實則身重,脹滿便閉。
【注】黃者脾之色,故病則面色黃也。憂思者,脾之志,故病則好憂思也。
脾之部位在中,故病則當臍有動氣也。脾主味,故病則食少也。脾主四肢,故病則倦怠乏力也。脾主腹,故病則腹滿腸鳴痛而下利也。
此皆脾虛之病也。脾主肉,故實則病身重、腹脹滿、便閉也。
肺白善悲,臍右動氣,灑淅寒熱,咳唾噴嚏,喘呼氣促,膚痛胸痹,虛則氣短,不能續息。
【注】白者肺之色,故病則面色白也。悲者肺之志,故病則好悲也。
肺之部位在右,故病則右脅有動氣也。肺主皮毛,故病則灑淅寒熱膚痛也。
咳嗽唾痰,噴嚏流涕,喘呼氣促,皆肺本病也。胸者肺之府也,故病則胸痹而痛也。肺虛則胸中氣少,故喘咳皆氣短不能續息也。
腎黑善恐,臍下動氣,腹脹腫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痛欠氣,心懸如饑,足寒厥逆。
【注】黑者腎之色,故病則面色黑也。恐者腎之志,故病則好恐也。
腎之部位在下,故病則臍下有動氣也。腎主水,故病則水蓄腹脹、腫滿、喘不得卧也,腎開竅于二陰,故病則溲便不利也。腎主骨,腎與膀胱為表裡,故病則少腹滿,背與骨俱痛也。腎主欠,故病則呵欠也。腎邪上乘于心,故病則心空如饑也。諸厥屬下,故病則足寒厥逆也。
正病正色,為病多順,病色交錯,為病多逆。
母乘子順,子乘母逆。相克逆兇,相生順吉。
【注】此以五色合五病順逆生死之診法也。假如肝病色青,是正病正色。
_芋C若反見他色,是病色交錯也。若見黑色,為母乘子,相生之順也。
若見赤色,為子乘母,相生之逆也。若見黃色,為病克色,其病不加,兇中順也。若見白色,為色克病,其病則甚,兇中逆也。曰相克逆兇者,謂相克為兇,兇中順尚可也。兇中逆必兇也。曰相生順吉者,謂相生為吉,如子乘母,為吉中小逆也,如母乘子,為吉中大順也。其餘四髒皆仿也。
色生于髒,各命其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光晦神短,了了神足。單失久病,雙失即故。
【注】此以色合二目之神,診病生死之法也。五色生于五髒,各命其部而見于面。神藏于心,雖不可得而識,然外候在目,視其目光晦暗,此為神短病死之候也。若目睛清瑩,了了分明,此為神足不病之候也。單失者,謂或色或神,主久病也。雙失者,神色俱失,故主即死也。
面目之色,各有相當,交互錯見,皆主身亡,面黃有救,眦紅疹瘍,眦黃病愈,睛黃發黃。
【注】此以色合二目之色,診病之法也。面目之色,各有相當之色,如面之色,肝青、心赤、脾黃、肺白、腎黑;目之色,如睛瞳黑、烏珠青、白珠白、兩紅也。若目青、目赤、目白、目黑,與面色但有不同,皆為交互錯見,病者皆主身亡也。惟面色黃者,為土未敗,五行有救,皆不死也。若傷寒兩目紅,則為發疹瘍之兆。兩目皆黃,則為病将愈之征。若兩睛通黃,則為主發黃疸之候也。
閉目陰病,開目病陽,朦胧熱盛,時瞑衄常,陽絕戴眼,陰脫目盲,氣脫眶陷,睛定神亡。
【注】此診目陰陽生死之法也。凡病者閉目,則為病在陰也;開目,則為病在陽也。朦胧昏不了了,非開目也,則為熱盛傷神也。視而時瞑,非開目也,則為衄血之常候也。目上直視,謂之戴眼,則為陽絕之候也。
視不見物,謂之目盲,則為陰脫之候也。目眶忽陷,則為氣脫之候也。
睛定不轉,則為神亡之候也。
五色既審,五音當明。聲為音本,音以聲生。
聲之餘韻,音遂以名。角征宮商,并羽五聲。
【注】此明五音,乃天地之正氣,人之中聲也。有聲而後有音,故聲為音本,音以聲生也。聲之餘韻則謂之音,非聲之外複有音也。
五色命乎五髒,診人之病,既已審矣;而五音通乎五髒,診人之病,亦當明也。角屬木通乎肝,微屬火通乎心,宮屬土通乎脾,商屬金通乎肺,羽屬水通乎腎也。
中空有竅,故肺主聲。喉為聲路,會厭門戶。
舌為聲機,唇齒扇助。寬隘銳鈍,厚薄之故。
【注】此明聲音各有所主之診法也。凡萬物中空有竅者皆能鳴焉,故肺象之而主聲也。凡發聲必由喉出,故為聲音之路也。必因會厭開阖,故為聲音門戶也。必借舌為宛轉,故為聲音之機也。必資之于牙齒唇口,故為聲音之扇助也。五者相須,故能出五音而宣達遠近也。若夫喉有寬隘,寬者聲大,隘者聲小。舌有銳鈍,銳者聲辨,鈍者不真。會厭有厚薄,厚者聲濁,薄者聲清。唇亦有厚薄,厚者聲遲,薄者聲疾。牙齒有疏密,疏者聲散,密者聲聚。五者皆無病之聲音,乃形質之禀賦不同也。以此推之,在喉、在會厭、在舌、在齒、在唇之故,當有别也。
舌居中發,喉音正宮,極長下濁,沉厚雄洪。
開口張颚,口音商成,次長下濁,铿锵肅清。
撮口唇音,極短高清,柔細透徹,尖利羽聲。
舌點齒音,次短高清,抑揚詠越,征聲始通。
角縮舌音,條暢正中,長短高下,清濁和平。
【注】此明五髒聲音不病之常之診法也。經曰:天食人以五氣,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聲音能彰。故五髒各有正聲,以合于五音也。如舌居中,發音自喉出者,此宮之正音也;其聲極長、極下、極濁,有沉洪雄厚之韻,屬土入通于脾。開口張,音自口出者,此商之正音也;其聲次長、次下、次濁,有铿锵清肅之韻,屬金入通于肺。
撮口而發,音自唇出者,此羽之正音也;其聲極短、極高、極清,有柔細尖利之韻,屬水入通于腎。以舌點齒成音者,乃征之正音也;其聲次短、次高、次清,有抑揚詠越之韻,屬火入通于心。
内縮其舌而成音者,乃角之正音也;其聲長短、高下、清濁相和,有條暢中正之韻,屬木入通于肝。此五髒不病之常聲也。
者,齒本肉也。
喜心所感,忻散之聲。怒心所感,忿厲之聲。
哀心所感,悲嘶之聲。樂心所感,舒緩之聲。
敬心所感,正肅之聲。愛心所感,溫和之聲。
【注】前以咽喉、會厭、舌、齒、口唇禀賦不同,以别非病之音。
此又複以人之情、感物成聲,以明非病之聲也。如為喜感于心者,則其發聲必忻悅以散也。怒感于心者,則其發聲必忿急而厲也。
哀感于心者,則其發聲必悲凄以嘶也。樂感于心者,則其發聲必舒暢不迫也。
敬感于心者,則其發聲必正直肅斂也。愛感于心者,則其發聲必溫柔以和也。
醫者于此比類而推不病之音,自可識有病之音也。
五聲之變,變則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以漫,肺哭促聲,腎呻低微。色克則兇。
【注】此以五聲變而生病之診法也。五聲失正,則謂之變,變則病生也。
肝呼而聲急,肝聲失正,故知病生肝也。心笑而聲雄,心聲失正,故知病生心也。脾歌而聲漫,脾聲失正,故知病生脾也。肺哭而聲促,肺聲失正,故知病生肺也。腎呻而低微,腎聲失正,故知病生腎也。
所謂色克則兇者,假如肝病呼急,得相克之白色,主兇也。餘髒仿此。
好言者熱,懶言者寒。言壯為實,言輕為虛。
言微難複,奪氣可知。谵妄無倫,神明已失。
【注】此以聲音診病寒熱、虛實、生死之法也。《中藏經》曰:陽候多語、熱也,陰候無聲、寒也。發言壯厲,實也;發言輕微,虛也。若言聲微小不能出喉,欲言不能複言者,此奪氣也。谵言妄語,不别親疏,神明失也,皆主死候。
失音聲重,内火外寒。瘡痛而久,勞啞使然。
啞風不語,雖治命難。嘔歌失音,不治亦痊。
【注】此明失音為病不同之診也。失音聲粗重,乃内火為外寒所遏,郁于肺也。若不粗重,且瘡爛而痛,日久流連者,是因勞啞使然也。
小兒抽風不語,大人中風不語,皆謂之啞風,雖竭力治之,而命則終難挽回,以金不能制木也。讴歌失音者,是因歌傷喉,不治亦可痊也。
聲色既詳,問亦當知,視其五人,以知起止。
心主五臭,自入為焦,脾香腎腐,肺腥肝臊。
脾主五味,自入為甘,肝酸心苦,肺辛腎鹹。
腎主五液,心汗肝泣,自入為唾,脾涎肺涕。
【注】此明五入問病之診法也。肺主五聲,肝主五色,前已詳明,而問之之道,亦所當知也。經曰:治之極于一。一者,問其因而得其情也。其要在視其五入,即可以知病情之起止也。
假如心主五臭,凡病者喜臭、惡臭,皆主于心,此統而言之也。
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喜焦,病生心也;入脾喜香,病生脾也;入腎喜腐,病生腎也;入肺喜腥,病生肺也;入肝喜臊,病生肝也。
脾主五味,凡病者喜味、惡味,皆主于脾,此統而言之也。
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喜甘,病生脾也;入肝喜酸,病生肝也;入心喜苦,病生心也;入肺喜辛,病生肺也;入腎喜鹹,病生腎也。
腎主五液,凡病者多液、少液,皆主于腎,此統而言之也。
若分而言之,則自入出而為唾,病生腎也;入心出而為汗,病生心也;入肝出而為淚,病生肝也;入脾出而為涎,病生脾也;入肺出而為涕,病生肺也。其聲之微壯,色之順逆,法同推也。
百病之常,晝安朝慧,夕加夜甚,正邪進退。
潮作之時,精神為貴,不衰者實,困弱虛累。
【注】此以問知精神盛衰、虛實之診法也。凡病朝慧者,以朝則人氣始生,衛氣始行,故慧也。晝安者,以日中則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也。夕加者,以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也。
夜甚者,以夜半則人氣入髒,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此百病消長,邪正進退之常也,凡病來潮發作之時,精神為貴者,以病至精神不衰,則為邪氣不能勝正,正氣實也;病至精神困弱,則為正氣不能勝邪,正氣虛也。
晝劇而熱,陽旺于陽。夜劇而寒,陰旺于陰。
晝劇而寒,陰上乘陽。夜劇而熱,陽下陷陰。
晝夜寒厥,重陰無陽。晝夜煩熱,重陽無陰。
晝寒夜熱,陰陽交錯,飲食不入,死終難卻。
【注】此以問知晝夜起居,診病陰陽、氣血、生死之法也。
晝,陽也;熱,陽也。凡病,晝則增劇煩熱,而夜安靜者,是陽自旺于陽分,氣病而血不病也。夜,陰也;寒,陰也。
凡病,夜則增劇寒厥,而晝安靜者,是陰自旺于陰分,血病而氣不病也。凡病,晝則增劇寒厥而夜安靜者,是陰上乘于陽分之病也。凡病,夜則增劇煩熱而晝安靜者,是陽下陷于陰分之病也。凡病,晝夜俱寒厥者,是重陰無陽之病也。
凡病晝夜俱煩熱者,是重陽無陰之病也。凡病,晝則寒厥,夜則煩熱者,名曰陰陽交錯。若飲食不入,其人之死,終難卻也。
食多氣少,火化新痊。食少氣多,胃肺兩愆。
喜冷有熱,喜熱有寒,寒熱虛實,多少之間。
【注】此以問知飲食之診法也。食多氣盛,此其常也。若食多氣少,非胃病火化,即新愈之後貪食,而谷氣未足也。食少氣少,此其常也。
若食少氣多,則必是胃病不食,肺病氣逆,兩經之愆也。喜冷者,中必有熱。喜熱者,中必有寒。虛熱則飲冷少,實熱則飲冷多,虛寒則飲熱少,實寒則飲熱多,故曰寒熱虛實,辨在多少之間也。
大便通閉,關乎虛實,無熱陰結,無寒陽利。
小便紅白,主乎熱寒,陰虛紅淺,濕熱白泔。
【注】此以問知大、小二便之診法也。大便之利不利,關乎裡之虛實也。閉者為實,若内外并無熱證,則為陰結便閉也。
通者為虛,若内外并無寒證,則為陽實熱利也。小便之紅與白,主乎裡之寒熱也。紅者為熱,若平素淺紅淡黃,則為陰虛也。
白者為寒,若平素白渾如米泔,則為濕熱所化也。
望以觀色,問以測情。召醫至榻,不盼不驚,或告之痛,并無苦容,色脈皆和,詐病欺蒙。
【注】此以色合問,診病真僞之法也。望色隻可以知病之處,非問不足以測病之情也。凡病者聞醫至榻,未有不盼視而驚起者也,若不驚起而盼視者,非無病必驕恣之輩也。若病者或告之痛,醫視其面并無痛苦容狀,診其色脈皆利,此乃詐病欺蒙醫士也。
脈之呻吟,病者常情。搖頭而言,護處必疼。
三言三止,言謇為風。咽唾呵欠,皆非病征。
【注】此以聲合情,診病真僞之法也。醫家診脈,病者呻吟,以其為病所苦,無奈之常情也。凡欲言而先搖頭者,是痛極艱于發聲,搖頭以意示緩故也。若以手護腹,則為裡痛,護頭則為頭痛,但有所護之處,必有所痛也。持脈之時,病人三言三止者,謂欲言不言,不言欲言,如此者三也。言謇不能言者,風病也。
若非言謇風病而三言三止者,是故為詐病之态也。或脈之而咽唾,或脈之而呵欠,皆非有病之征。以咽唾者裡氣和,呵欠者陰陽和故也。
舉此二事,以診别其情之真僞,則其它可推廣矣,蓋意在使病者不能售其欺,醫者不緻為其所欺而妄治也。
黑色無痛,女疸腎傷,非疸血蓄,衄下後黃。
面微黃黑,紋繞口角,饑瘦之容,詢必噎膈。
【注】此以色合問,診病之法也。黑色當主痛,詢之無痛病,或為腎傷女勞疸也,察之又非女疸,其為血蓄于中,顔變于外可知,然血蓄之黑,則必或吐衄、或下血,而後即轉黃色,以瘀去故也。
面微黑黃者,即淺淡之黧色也,視其壽帶紋短,若纏繞口角,亦非蓄血,即相家所謂蛇入口,主人餓死,更視其人有饑餓削瘦之容,可知病不能食,詢問必是噎膈也。
白不脫血,脈如亂絲,問因恐怖,氣下神失,乍白乍赤,脈浮氣怯,羞愧神蕩,有此氣色。
【注】此以色合情之診法也。白者脫血虛色也,察之并無脫血之證,問之始知因恐怖也。恐則血随氣下,故色白也。怖則神随氣失,故脈如亂絲也。乍白乍赤,氣血不定之色也,脈浮氣怯,神氣不安之象也。問之始知中心羞愧,有此氣色也。羞則氣收,故氣怯也。愧則神蕩,故脈浮也。舉此情色二端,一以診病,一以診情,他可類推,總在臨病者神而明之也。
眉起五色,其病在皮。營變蠕動,血脈可知。
眦目筋病,唇口主肌,耳主骨病,焦枯垢泥。
【注】此以色合皮、脈、肉、筋、骨,診病之法也。
凡眉間起五色,主病在皮者,以肺主皮毛也。營變五色,蠕蠕然動,主病在脈者,以營行血脈也。目起五色,主病在筋者,以肝主筋也。唇口起五色,主病在肌者,以脾主肉也。耳起五色,主病在骨者,以腎主骨也。焦枯垢泥者,乃枯骨不澤,不能外榮也。
此下皆診病之雜法也。
發上屬火,須下屬水,皮毛屬金,眉橫屬木,屬土之毫,腋陰臍腹。發直如麻,毛焦死故。
【注】此明毛發診病之法也。發屬心而上長,故屬火也。須屬腎而下長,故屬水也。通身之毛,屬肺而生皮,故屬金也。眉屬肝而橫長,故屬木也。
腋下、陰下、臍中、腹中之毫,屬脾以應四維,故屬土也。凡毛發雖屬五髒,然皆血液所生,故喜光澤,若發直如麻,須毛焦枯,皆死候也。
陰絡從經,而有常色。陽絡無常,随時變色。
寒多則凝,凝則黑青。熱多則淖,淖則黃紅。
【注】此以色合絡脈之診法也。絡有陰陽,随陰經之絡為陰絡,随陽經之絡為陽絡也。陰絡深而在内,陽絡浮而在外,在内者不可得而見也,惟從經常之色而治之,故曰有常色也。在外者可得而見,則随四時推遷變色而治之,故曰陽絡無常也。然陽絡之變色,亦不外乎診色之寒熱也。寒多則脈凝,凝則色青黑也,熱多則脈淖,淖則色黃紅也。
胃之大絡,名曰虛裡,動左乳下,有過不及,其動應衣,宗氣外洩,促結積聚,不至則死。
【注】此明宗氣診病法也。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膈絡肺,出于左乳之下,動不應衣,以候宗氣。若動之微而不見,則為不及,主宗氣内虛也。若動之應衣而甚,則為太過,主宗氣外洩。
若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則主有積聚也。若絕不至者,則主死矣。
脈尺相應,尺寒虛瀉,尺熱病溫,陰虛寒熱,風病尺滑,痹病尺澀,尺大豐盛,尺小虧竭。
【注】此明診尺之法也。尺者,謂從關至尺澤之皮膚也。
經曰: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小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尺之皮膚亦贲而起,脈滑尺之皮膚亦滑,脈澀尺之皮膚亦澀。故曰脈尺相應也。
若診尺之皮膚寒,則主虛瀉也。診尺之皮膚熱則主病溫也;非病溫則主陰虛寒熱勞疾也。凡風病則尺之膚滑也。
痹病則尺之膚澀也,氣血盛則尺之肉豐盛,氣血虛則尺之肉虧竭也。
肘候腰腹,手股足端,尺外肩背,尺肉膺前,掌中腹中,魚青胃寒,寒熱所在,病生熱寒。
【注】此明肘臂之診法也。肘上曰膊,肘下曰臂,膊臂之節曰肘,臂内曰尺,尺外曰臂。肘上候腰腹,手主候股足,臂主候肩背,尺主候胸膺,掌中主候腹中。手大指本節後名曰魚,或有青色,或現青脈,主候胃中寒也。診其寒熱所在,何處主病生寒熱也。
診臍上下,上胃下腸,腹皮寒熱,腸胃相當。
胃喜冷飲,腸喜熱湯。熱無灼灼,寒無滄滄。
【注】此明診臍之法也。臍之上主候胃也。臍之下主候腸也。扪其上、下之腹皮寒熱,則知胃腸有寒熱相當之病也。胃中有病,每喜冷飲,腸間有病,多喜熱湯,是其征也。然與之飲熱,不可過于灼灼之熱;與寒,不可過于滄滄之寒,蓋恐其恣意有失,惟當适其寒溫之宜也。
胃熱口糜,懸心善饑。腸熱利熱,出黃如糜。
胃寒清厥,腹脹而疼。腸寒尿白,飨瀉腸鳴。
【注】此明胃腸寒熱為病之診法也。胃中有熱,則上發口糜,心空善饑。
腸中有熱,則瀉出之物亦熱,色黃如粥。胃中有寒,面清冷厥,則腹脹而疼。腸中有寒,則小便尿白,飨瀉腸鳴也。
木形之人,其色必蒼,身直五小,五瘦五長。
多才勞心,多憂勞事。軟弱曲短,一有非良。
【注】此下五條,皆以色合形之診法也。木形之人,其色合青,貴乎如碧蒼之潤也。身直者,象木之幹直也。五小者,謂頭小手足小,象木之巅枝也。五瘦五長者,謂身肢象木之條細而長也。多才者,象木之用随斫成材也。多才之人,必勞于心也。多憂者,象木之性不能自靜也;多憂之人,必勞于事也。
若一有形質軟弱曲短,皆非良材也。
火形赤明,小面五銳,反露偏陋,神清主貴。
重氣輕财,少信多慮,好動心急,最忌不配。
【注】火形之人,其色合赤,貴乎明也。五銳者,謂頭、額、鼻、面、口,象火上之尖銳也。五反五露者,謂五官反外、露外也,象火之性,張顯外露也。五偏五陋者,謂五官不正醜陋也,象火寄體,随物難定也。
凡此反露偏陋,皆火敗形,若神清而明,是為得火之神,則反主貴也。
重氣者,象火屬陽,多氣也。輕财者,象火之性,多散也。少信者,象火之性,易變也。多慮者,象火之明,燭物也。好動者,象火之用,不靜也。心急者,象火之性,急速也。最忌神癡、氣濁、色悖,則為不配,皆敗形也。
土形之狀,黃亮五圓,五實五厚,五短貴全。
面圓頭大,厚腹股肩,容人有信,行緩心安。
【注】土形之人,其色合黃,貴乎亮也。五圓者,象土之形圓也。
五實五厚者,象土之質實厚也。五短者,象土之形敦短也。圓、實、厚、短,五者俱全,各成一形,皆為土之正形,則主貴也。面圓、頭大、厚腹、美肩、美股,皆土厚實之狀也。客人有信,行緩心安,皆土德性之厚也。
金形潔白,五正五方,五朝五潤,偏削敗亡。
居處靜悍,行廉性剛,為吏威肅,兼小無傷。
【注】金形之人,其色合白,貴乎潔也。五正五方者,象金之形方正也。
五朝者,金主骨,骨胳貴内朝明堂也。五潤者,象金之藏于水也。
偏則不方正,削則骨露陷,敗亡之形也。居處靜悍者,象金靜而悍也。
行廉性剛者,象金性潔而剛也。為吏威肅者,象金之性肅殺也。
兼小無傷者,謂方正朝潤,雖小無傷,金之正形也。
水形紫潤,面肥不平,五肥五嫩,五秀五清。
流動搖身,常不敬畏,内欺外恭,粗濁主廢。
【注】水形之人,其色合紫,貴乎潤色。面肥不平者,象水之面廣而有波也。五肥者,象水之形廣大也。五嫩者,象水之性滋潤也。五秀五清者,象水之質清徹也。肥嫩之質,發行常流動搖身,象水之流動不居也。常不敬畏者,象水之性趨下不上也。
内欺外恭者,象水之質内虛無實也。若神氣粗濁,皆主廢形也。
貴乎相得,最忌相勝。形勝色微,色勝形重。
至勝時年,加感則病。年忌七九,猶宜慎恐。
【注】此明得其形不得其色之診法也。假如木形之人,法當色青,是為形色相得,不病而貴之形也。若見黃色或見白色,是為相勝,主病而最忌者也。見黃色者,則為形勝色,主病微;見白色者,則為色勝形,主病重也。然其生病,必至于勝木之時之年,加感外邪則病也。年忌者,謂五形之人,形色相勝者,凡至七歲,是為年忌。積九遞加至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年忌之年也。當此之年,加感為病則甚。
故曰尤宜戒慎恐懼也。
形有強弱,肉有脆堅,強者難犯,弱者易幹。
肥食少痰,最怕如綿。瘦食多火,着骨難全。
【注】此明形肉生死之診法也。五形之人,得其純者,皆謂之強,得其駁者,皆謂之弱。強者加感之邪難犯,弱者加感之邪易幹也。
能食形肥者、強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強也,乃痰也。
肥人最怕按之如綿絮,謂之無氣,則主死矣。食少而瘦者,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火也。瘦人最怕肉幹着骨,謂之消瘦,亦主死矣。
形氣已脫,脈調猶死。形氣不足,脈調可醫。
形盛脈小,少氣體治。形衰脈大,多氣死期。
【注】此以形合脈,診生死之法也。經曰:形氣已脫,九候雖調猶死者,謂形脫無以貯氣也。形氣俱虛,寸口脈調可醫者,謂形氣未相失也。
形盛而肥,脈小少氣者,謂氣不能勝形也。形衰而瘦,脈大多氣者,謂形不能勝氣也。故皆主死也。
頸痛喘疾,目裹腫水,面腫風水,足腫石水。
手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陽虛可嗟。
【注】此明形腫生死之診法也。視其病者,人迎頸脈大動。
主喘不得卧之疾也。目裹上、下腫者,主有水氣之病也。
從面腫起者,名曰風水,陽水也。從足胫腫起者,名曰石水,陰水也。若手腫至腕,足腫至踝,面腫至項,非水也,乃陽氣虛結不還之死證也。
頭傾視深,背曲肩随,坐則腰痿,轉搖遲回,行則偻俯,立則振掉,形神将奪,筋骨虺頹。
【注】此明形憊死候之診法也。經曰:夫五髒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将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艱難,腎将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偻俯,筋将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将憊矣。凡此形神将奪,筋骨虺頹之形狀,故皆主死候也。
太陰情狀,貪而不仁,好入惡出,下意貌親,不随時務,後動于人,長大似偻,其色黯黯。
【注】此明陰陽之人之情狀,以别陰陽盛衰法也。太陰,陰盛而過柔,故貪而不仁也。好入惡出,陰性藏也。下意貌親,陰性卑柔也。不随時務,陰喜靜也。後動于人,陰性遲也。長大者,陰盛之形也。似偻者,好曲身伛偻下意之态也。其色黑黯黯,陰盛之色也。此太陰人之情狀也。
少陰情狀,小貪賊心,喜失愠得,傷害無恩,立則險躁,寡和無親,行如伏鼠,易懼易欣。
【注】少陰,陰微而殘忍,故貪小而賊心也。喜失愠得,陰性嫉妒也。
傷害無恩,陰性殘忍也。立則險躁,陰性危險也。寡和無親,陰性冷落也。
行如伏鼠,陰性隐伏也。易懼易欣,謂如鼠之得失,忻然而進,懼然而退也。
此少陰人之情狀也。
太陽情狀,自大軒昂,仰胸挺腹,足高氣揚,志大虛說,作事好強,雖敗無悔,自用如常。
【注】太陽,陽盛而過剛,故自大軒昂,仰胸挺腹,足高氣揚也。
好志大者,陽性好剛強也。好虛說者,陽性好誇張也。作事好強,雖事敗而不悔者,以其常好自用自是,亦陽過剛,果于斷也。
此太陽人之情狀也。
少陽情狀,谛自貴,志小易盈,好外不内,立則好仰,行則好搖,兩臂兩肘,常出于背。
【注】少陽,陽微而明小,故谛小察,自貴小官,志小易盈滿也。
好外交而不内附者,陽之性外也。立則好仰,陽之性上也。行則好搖,陽之性動也。兩臂兩肘常出于背者,亦陽之性喜露而不喜藏也。
此少陽人之情狀也。
得陰陽正,平和之人,無為懼懼,無為忻忻,婉然從物,肅然自新,謙謙君子,藹藹吉人。
【注】此明陰陽和平人之情狀也。無為懼懼者。中心有所主,而威武不能屈也。無為忻忻者,外物不能惑,而富貴不能淫也。
婉然從物者,謂豁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也。肅然自新者,謂尊嚴以方外,恭敬以直内也。夫如是之人,天必之,人必愛之,福祿綏之,焉得不謂之謙謙君子,藹藹吉人也哉!明此五者,其人之陰陽盛衰,自可見矣。
脈為血腑,百體貫通,寸口動脈,大會朝宗。
【注】經曰:脈者,血之腑也。周身血脈運行,莫不由此貫通,故曰百體貫通也。『難經』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死生。寸口者,左右寸,關,尺,手太陰肺經動脈也;為脈之大要會也。
故曰:寸口動脈,大會朝宗也。
診人之脈,高骨上取,因何名關,界乎寸尺。
【注】凡診人之脈,令仰其手,視掌後有高骨隆起,即是關部脈也。
醫者複手取之,先将中指取定關部,方下前後二指于寸,尺之上。
病人長,則下指宜疏;病人短,則下指宜密。因其界乎寸,尺二部之間,故命名曰關。
3。至魚一寸,至澤一尺,因此命名,陽寸陰尺。
【注】從高骨上至魚際,長一寸,因此命名曰寸。從高骨下至尺澤,長一尺,因此命名曰尺。寸部候上,故為陽也。尺部候下,故為陰也。4。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關脾胃,左肝膈膽。三部三焦,兩尺兩腎。左小膀胱,右大腸認。
【注】右寸浮候胸中,沉似候肺。左寸浮候膻中,沉以候心。右關浮以候胃,沉以候脾。左關浮候膈膽,沉以候肝。兩尺沉俱候腎,尺浮候小腸,膀胱,右尺浮候大腸。膻,膻中即包絡也。五髒皆一,惟腎有二,故曰兩尺候兩腎也。然『内經』言腑不及膽者,以寄于肝也。
不及大,小腸,膀胱者,以統于腹中也。不及三焦者,以寸候胸中,主上焦也;關候膈中,主中焦也·尺候腹中,主下焦也。此遵『内經』分配三部診脈法也。至僞訣以大,小腸配于寸上,以三焦配于左尺,以命門配于右尺,其手厥陰包絡,竟置而不言,悉屬不經。滑壽以左尺候小腸,膀胱前陰之病,右尺候大腸,後陰之病,可稱千古隻眼也。浮外候腑,沉内候髒之說,詳于卷末。
5。命門屬腎,生氣之源,人無兩尺,必死不痊。
【注】兩腎之中,名曰命門。命門居兩腎之中,故兩尺屬之。命門之少火,即腎間動氣,是為生氣之源也。人若無兩尺脈,則生氣絕矣,病者必死不能痊也。
6。關脈一分,右食左風,右為氣口,左為人迎。
【注】陰得尺中一寸,陽得寸内九分。一寸九分,寸,關,尺脈三分分之。今日關脈一分,乃關上之一分也。左關一分名人迎,肝膽脈也。肝膽主風,故人迎緊盛,主乎傷風。右關一分名氣口,脾胃脈也。
脾胃主食,故氣口緊盛,主乎傷食。此創自叔和,試之于診,每多不應,然為後世所宗,不得不姑存其說。觀『内經』以足陽明胃經,頸上之動脈為人迎,手太陰肺經高骨之動脈為氣口,足知其謬矣。
7。脈有七診,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尋。
【注】浮者,輕下指于皮脈間所得之脈也。沉者,重下指于筋骨間所得之脈也。中者,不輕不重,下指于饑肉間所得之脈也。上者,兩寸也:竟者,即『内經』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者,兩尺也;竟者,即『内經』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足中事也,左右者,左
右手脈也。此七診者,乃推尋取脈之法也,非謂『内經』獨大,獨小,獨寒,獨熱,獨遲,獨疾,獨陷下七診之脈也。
8。男左大順,女右大宜,男尺恒虛,女尺恒實。
【注】天道陽盛于左,地道陰盛于右。故男左女右,脈大為順宜也。
天之陽在南,陰在北,地之陽在北,陰在南,陽道常饒,陰道常虧。
故男寸恒實,尺恒虛,女寸恒虛,尺恒實也。
9。又有三部,曰天地人,部各有三,九候名焉。額頰耳前,寸口岐銳,下足三陰,肝腎脾胃。
【注】此遵『内經』三部九候,十二經中皆有動脈之診法也。三部,謂上,中,下也。曰天,地,人,謂上,中,下三部,有天,地,人之名也。部各有三,九候名焉,謂三部各有天,地,人,三而三之,合為九候之名也。額,頰,耳前,謂兩額,兩頰,耳前也。上部天,兩額之動脈,當颌厭之分,足少陽脈氣所行,以候頭角者也。上部地,兩頰之動脈,即地倉,人迎之分,足陽明脈氣所行,以候口齒者也。上部人,耳前之動脈,即和??之分,手少陽脈氣所行,以候耳目者也。寸口岐銳,謂寸口岐骨銳骨也。中部天,乃掌後經渠之次,寸口之動脈,手太陰脈氣所行,以候肺者也。中部地,乃手大指次指岐骨間,合谷之動脈,手陽明脈氣所行,以候胸中者也。中部人,乃掌後銳骨下神門之動脈,手少陰脈氣所行,以候心者也。下足三陰,謂五裡,太溪,箕門,肝,腎,脾,胃也。下部天,乃氣沖下三寸,五裡之動脈,足厥陰脈氣所行,以候肝者也。下部地,乃内踝後跟骨傍,太溪之動脈,足少陰脈氣所行,以候腎者也。下部人,乃魚腹上越筋間,箕門之動脈,足太陰脈氣所行,以候脾胃者也。
10。寸口大會,五十合經。不滿其動,無氣必兇。更加疏數,止還不能。短死歲内,期定難生。
【注】寸口動脈,五十一止,合于經常不病之脈也。若四十動一止,一髒無氣,主四歲死。三十動一止,二髒無氣,主三歲死。二十動一止,三髒無氣,主二歲死。十動一止,四髒無氣,主一歲死。不滿十動一止,五髒無氣,若更乍數乍疏,止而不能即還,則可期短死,一歲之内,必難生也。
11。五髒本脈,各有所管,心浮大散,肺浮澀短,肝沉弦長,腎沉滑軟,從容而和,脾中遲緩。
【注】上言五髒各有所管之本脈,必皆不大不小,從容而和,始為五髒不病之脈也。
12。四時平脈,緩而和勻,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注】此言四時各有應見之平脈,必皆不疾不徐,緩而和勻,始為四時不病之脈也。
13。太過實強,病生于外。不及虛微,病生于内。
【注】外因六氣----風,寒,暑,濕,燥,火之邪,脈必洪大緊數,胘長滑實而太過矣。内因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之傷,脈必虛微細弱,短澀濡芤而不及矣。
14。飲食勞倦,診在右關,有力為實,無力虛看。
【注】凡病外不因六氣,内不因七情,為不内外因,内傷飲食勞倦也。飲食傷胃,勞倦傷脾,故診在右關。飲食傷形為有餘,故右關脈有力。勞倦傷氣為不足,故右關脈無力也。三因百病之脈,不論陰,陽,浮,沉,遲,數,滑,澀,大,小,凡有力皆為實,無力皆為虛。
經曰:諸陽脈按之不鼓,諸陰脈按之鼓甚。此之謂欤!15。凡診病脈,平旦為準,虛靜甯神,調息細審。
【注】經曰: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乃可診有過之脈。又曰:診脈有道,虛靜為寶。言無思無慮,以虛靜其心,惟神凝于指下也。調息細審者,言醫家調勻自己氣息,精細審察也。
16。一呼一吸,合為一息,脈來四至,平和之則。五至無??,閏以太息。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則熱證。轉遲轉冷,轉數轉熱。
【注】醫者調勻氣息,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呼吸定息,脈來四至,乃和平之準則也。然何以五至無??乎?人之氣息,時長時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長,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長,名為太息;如三歲一閏,五歲再閏也。言脈必以四至為平,五至便為太過;惟正當太息之時,始曰無??。此息之長,非脈之急也;若非太息,正合四至也。至于性急之人,五至為平脈,不拘太息之例,蓋性急脈亦急也。若一息而脈三至,即為遲慢而不及矣;遲主冷病。若一息而脈遂六至,即為急數而太過矣,數主熱病。若一息僅得二至,甚而一至,則轉遲而轉冷矣。若一息七至,甚而八至,九至,則轉數而轉熱矣。一至,二至,八至,九至,皆死脈也。
17。遲數既明,浮沉須别。浮沉遲數,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天有陰陽,風雨晦明。人喜憂怒,思悲恐驚。
【注】浮脈法天,候表之疾,即外因也。沉脈法地,候裡之病,即内因也。外因者,天之六氣:風(風淫末疾),寒(寒淫陰疾),暑(暑淫心疾),濕(濕淫腹疾),燥(燥淫涸疾),火(火淫陽疾)是也。内因者,人之七情:喜傷心,怒傷肝,憂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驚傷心也。
18。浮沉巳辨,滑澀當明。澀為血滞,滑為氣壅。
【注】此上六脈,為諸脈之提綱。以浮沉統諸浮上沉下之部位也,以遲數統諸三至,六至之至數也,以滑澀統諸滑流澀滞之形狀也。脈像雖多,然不屬部位,則屬至數,不屬至數,則屬形狀,總不外此六脈,故為諸脈之提綱也。
19。浮脈皮脈,沉脈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統屬。
【注】皮脈取之而得者,謂之浮脈。筋骨取之而得者,謂之沉脈。此
以上,下部位而得名也。凡脈因部位而得名者,皆統乎浮沉,故曰部位統屬也。心肺俱浮,以皮毛取之而得者,肺之浮也;以血脈取之而得者,心之浮也。故曰浮脈皮脈。肝腎俱沉,以筋平取之而得者,肝之沉也;以至骨取之而得者,腎之沉也。故曰沉脈筋骨。肌肉在浮沉之間,故曰候中也。
20。浮無力濡,沉無力弱,沉極力牢,浮極力革。
【注】浮而無力謂之濡脈,沉而無力謂之弱脈,浮而極有力謂之革脈,沉而極有力謂之牢脈。
21。三部有力,其名曰實。三部無力,其名曰虛。
【注】浮,中,沉三部俱有力,謂之實脈。浮,中,沉三部俱無力,謂之虛脈。
22。三部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微脈可考。
【注】浮,中,沉二部極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謂之微脈。
23。三部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散脈可察。
【注】浮,中,沉三部極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謂之散脈。
24。惟中無力,其名曰芤,推筋着骨,伏脈可求。
【注】浮,沉有力,中取無力,謂之芤脈。推筋着骨,按之始得,謂之伏脈。以上十脈,皆以部位而得名者,故皆統于浮沉也。
25。三至為遲,六至為數。
【注】一呼一吸,謂之之一息。一息三至,謂之遲脈。一息六至,謂之數脈。此以脈之至數而得名也。凡脈因至數而得名者,皆統乎遲數也。
26。四至為緩,七至疾脈。一息四至謂之緩脈,一息七至謂之疾脈。
27。緩止曰結,數止曰促。凡此之診,皆統至數。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至數不乖,代則難痊。
【注】四至緩脈,時而一止,謂之結脈。六至數脈,時而一止,謂之促脈。結促之脈,動而中止,即能自還。若動而中止,不能自還,須臾複動,或十至或二,三十至一止,其至數不乖,謂之代脈。難痊,謂不滿五十動而止,合經難痊之死脈也。以上五脈,皆以至數而得名者,故皆統于遲數也。
28。形狀如珠,滑溜不定。往來澀滞,澀脈可證。
【注】形狀如珠,滑溜不定,謂之滑脈。進退維艱,往來滞澀,謂之澀脈。此以脈之形狀而得名也。凡脈以形狀而得名者,皆統乎滑澀也。
29。弦細端直,且勁曰弦。緊比弦粗,勁左右彈。
【注】狀類弓弦,細而端直,按之且勁,謂之弦脈。較弦則粗,按之且勁,左右彈指,謂之緊脈。
30。來盛去衰,洪脈名顯。大則寬闊,小則細減。
【注】上來應指而盛,下去減力而衰,謂之洪脈。脈形粗大闊然,謂之大脈。脈形細減如絲,謂之小脈,即細脈也。
31。如豆亂動,不移約約。長則迢迢,短則縮縮。
【注】其形如豆,亂動約約,動搖不移,謂之動脈。來去迢迢而長,謂之長脈。來去縮縮而短,謂之短脈。以上八脈,皆以形狀而得名者,故皆統于滑澀也。
32。浮陽主表,風淫六氣,有力表實,無力表虛。浮遲表冷,浮緩風濕,浮濡傷暑,浮散虛極,浮洪陽盛,浮大陽實,浮細氣少,浮澀血虛,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弦風飲,浮滑風痰。
【注】浮,陽脈主表。風邪六氣外因之病,皆從表入,故屬之也。浮而有力,表實風病也;浮而無力,表虛風病也。遲,寒脈也,故曰表冷。緩,濕脈也,故曰風濕。濡,氣虛脈也,氣虛則傷暑,故曰浮濡傷暑也。散,氣散脈也,氣散則虛極,故曰浮散虛極也。浮洪,陽盛脈,故曰陽盛也。浮大,陽實脈,故曰陽實也。細,氣少脈,氣少不充,故曰氣少也。澀,血少脈,血少枯滞,故曰血虛也。數,熱脈也,故曰風熱。緊,寒脈也,故曰風寒。弦,飲脈也,故曰風飲。滑,痰脈也,故曰風痰。
33。沉陰主裡,七情氣食。沉大裡實,沉小裡虛,沉遲裡冷,沉緩裡濕,沉緊冷痛,沉數熱極,沉澀痹氣,沉滑痰食,沉伏閉郁,沉弦飲疾。
【注】沉,陰脈主裡。七情氣食内因之病,皆由裡生,故屬之也。大,有餘脈也,故曰裡實。小,不足脈也,故曰裡虛。遲,寒脈也,故曰裡冷。緩,濕脈也,故曰裡濕。緊,寒脈也,故曰冷痛。數,熱脈也,故曰熱極。澀,血滞脈,故曰痹氣。滑,痰食脈,故曰痰食。伏,痛甚不得吐瀉脈也,故曰閉郁。弦,飲脈也,故曰飲疾。
34。濡陽虛病,弱陰虛疾,微主諸虛,散為虛劇。
【注】濡,為陽分無力脈,故主諸陽虛之病。弱,為陰分無力脈,故主諸陰虛之病。微,為陰陽血氣不足脈,故主諸虛。散,為元氣散之脈,故曰虛劇也。
35。革傷精血,半産帶崩。牢疝症瘕,心腹寒疼。
【注】革,内空之脈,故主男子亡血,傷精之病,婦人半産,崩。帶之疾。牢,内堅之脈,故主諸疝,症瘕,心腹寒冷,疼痛之病也。
36。虛主諸虛,實主諸實,芤主失血,随見可知。
【注】虛,為三部無力脈,故主諸虛。實,為三部有力脈,故主諸實。芤,為營空之脈,故主失血。然此三脈,皆随所見之部位,可知其上下,内外之病也。
37。遲寒主髒,陰冷相幹,有力寒痛,無力虛寒。
【注】遲,陰脈也,髒屬陰,故主之。凡陰冷之病,皆屬之也。有力為寒實作痛,無力為寒虛痛也。
38。數熱主腑,數細陰傷,有力實熱,無力虛瘡。
【注】數,陽脈也,腑屬陽,故主之。凡陽屬之病,皆屬之也。數為陽盛,細為不足,故曰傷陰。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數亦主瘡,故曰虛瘡。
39。緩濕脾胃,堅大濕壅。促為陽郁,結則陰凝。
【注】緩,脾胃脈,又主濕邪,故緩主濕邪脾胃之病。若搏指堅大,則為濕邪壅脹之病。促,為陽盛而郁之脈,結,為陰盛而凝之脈也。
40。代則氣乏,跌打悶絕,奪氣痛瘡,女始三月。
【注】代者,真氣乏而求代之脈也。若不因跌打氣悶,暴病奪氣,痛瘡傷氣,女胎氣阻者,而無故見之,則必死也。
41。滑司痰病,關主食風,寸候吐逆,尺便血膿。
【注】滑,陽脈,陽盛為痰,故司痰病。右關候胃,故主痰食。左關候肝,故主風痰。寸候上焦,故主吐逆。尺候下焦,故主便血膿也。
42。澀虛濕痹,尺精血傷,寸汗津竭,關膈液亡。
【注】澀,血少滞澀脈也,六脈見之,則主營虛受濕痹之病。若兩尺見之,則主傷精傷血之病。兩寸見之,則主汗多津傷之病。兩關見之,則主噎膈反胃,液亡結腸之病也。
43。弦關主飲,木侮脾經,寸弦頭痛,尺弦腹疼。
【注】弦,陰脈,陰盛為飲;弦,木脈,木旺侮土,土虛不能制濕,故飲病生焉。寸弦,陰乘陽也,故主頭痛。尺弦,陰乘陰也,故主腹疼。
44。緊主寒痛,洪是火傷。動主痛熱,崩汗驚狂。
【注】緊,寒實脈,故主寒痛。洪,熱實脈,故主火傷。動,為陰陽相搏之陽脈,故主諸痛;陽動主發熱,主驚狂,陰動主汗出,血崩也。
45。長則氣治,短則氣病,細則氣衰,大則病進。
【注】長者,氣之暢也,故曰氣治。短者,氣之縮也,故曰氣病。小者,正氣衰也。大者,邪病進也。
46。脈之主病,有宜不宜,陰陽順逆,吉兇可推。
【注】病有陰陽,脈亦有陰陽。順應則吉,逆見則兇。此以下至其死可測句,凡二十七節,詳分某病見某脈吉,某病見某脈兇也。
47。中風之脈,卻喜浮遲,堅大急疾,其兇可知。
【注】中風虛見虛脈,以浮遲為順。若反見堅大急疾為逆,決無生理。
48。傷寒熱病,脈喜浮洪,沉微澀小,證反必兇。汗後脈靜,身涼則安,汗後脈躁,熱甚必難。陽證見陰,命必危殆,陰證見陽,雖困無害。
【注】此節皆言傷寒之順逆也。傷寒熱病傳裡屬熱,脈以浮洪陽脈為吉;若見沉,微,澀,小陰脈,是證與脈反,故兇。汗後邪解,盒飯脈靜身涼,若躁而熱,所謂汗後不為汗衰,名曰:陰陽交,必難治矣。陽證而見沉,澀,細,微,弱,遲之陰脈,則脈與證反,命必危殆;陰證而見浮,大,數,動,洪,滑之陽脈,雖脈與證反,在他證忌之,獨傷寒為陰邪還陽,将解之診,病雖危困,無害于命也。
49。勞倦傷脾,脈當虛弱,自汗脈躁,死不可卻。
【注】勞倦傷脾,脈當虛弱,為順也。若自汗出而脈反躁疾,則逆矣。安得不死?50。瘧脈自弦,弦遲多寒,弦數多熱,代散則難。
【注】瘧為寒熱之病,弦為少陽之脈。少陽主病寒熱往來,凡寒熱之病,多屬少陽半表半裡之界,故瘧脈自應得弦象也。遲多寒,數多熱,理自然也。若得代,散二脈,邪尚未解,正氣巳衰,命則難生矣。
51。洩瀉下痢,沉小滑弱,實大浮數,發熱則惡。
【注】瀉痢裡虛,宜見沉小滑弱之脈為順。若反見實大浮數之脈,則身必發熱而成惡候也。
52。嘔吐反胃,浮滑者昌,沉數細澀,結腸者亡。
【注】嘔吐反胃,脾虛有痰也。浮為虛,滑為痰,是為順脈,故曰昌也。若沉數細澀,則為氣少液枯,遂緻結腸,糞如羊屎,死不可救矣。
53。霍亂之候,脈代勿訝,舌卷囊縮,厥伏可嗟。
【注】霍亂之診,陽脈為佳,若見代脈,因一時清濁混亂,故脈不接續,非死候也。如脈伏不見,四肢厥逆,舌卷囊縮,為陰寒甚,則有可嗟之變也。
54。嗽脈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緊,死期将至。
【注】嗽乃肺疾,脈浮為宜,兼見濡者,病将退也。若沉伏與緊則相反而病深矣。不死何待?55。喘息擡肩,浮滑是順,沉澀肢寒,切為逆證。
【注】陽喘多實,風與痰耳,故脈以浮滑為順。陰喘多虛,寒與虛也,故脈沉澀,四肢寒者,均為不治逆證。
56。火熱之證,洪數為宜,微弱無神,根本脫離。
【注】熱證而得洪數,乃正應也。若見微弱,證脈相反,根本脫離,藥餌不可施矣。
57。骨蒸發熱,脈數而虛,熱而澀小,必殒其軀。
【注】骨蒸者,腎水不足,壯火僭上,虛數二脈,是正象也。若澀小之脈,所謂發熱脈靜,不可救耳。
58。勞極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細數。
【注】虛證宜見虛脈,若兩關脈胘,謂之雙弦。弦乃肝脈,右關見之,是肝木乘脾,故曰土敗。勞證之脈,若見細數,乃陰虛火盛,上刑肺金,便不可治。
59。失血諸證,脈必見芤,緩小可喜,數中堪憂。
【注】芤有中空之像,失血者宜爾也。緩小亦為虛脈,順而可喜,若數且大,謂之邪勝,故可憂也。
60。蓄血在中,牢大卻宜,沉澀而微,速愈者稀。
【注】蓄血者,有形之實證,見牢大之脈,脈證相宜。倘沉澀而微,是挾虛矣。既不能自行其血,又難施峻猛之劑,安望速愈也?61。三消之脈,數大者生,細微短澀,應手堪驚。
【注】渴而多飲為上消,消谷善饑為中消,渴而便數為下消。三消者,皆燥熱太過,惟見數大之脈為吉耳。細微短澀,死不可救也。
62。小便淋閉,鼻色必黃,實大可療,澀小知亡。
【注】鼻頭色黃,必患小便難。六脈實大者,但用攻病之劑必愈。若逢澀小,為精氣不化,死亡将及矣。
63。癫乃重陰,狂乃重陽,浮洪吉象,沉急兇殃。
【注】癫狂二證,皆以浮洪為吉,取其病尚淺也。若沉而急,病巳入骨,雖有扁倉,莫之能救矣。
64。痫宜浮緩,沉小急實,但弦無胃,必死不失。
【注】痫本風痰,脈見浮緩,自應然也。若沉小急實,是病深也,或但弦無胃;則肝之真髒脈見矣,安望其更生耶?65。心腹之痛,其類有九,細遲速愈,浮大延久。
【注】九種心腹之痛,皆宜遲細,易于施療,如浮而大,是為中虛邪盛,不能收捷功也。
66。疝屬肝病,脈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注】肝主筋,疝則筋急,故屬肝也。肝脈弦急,是其常也。疝系陰寒之咎,牢主裡寒之脈,亦其常也。如且弱且急,必有性命之憂矣。
67。黃疸濕熱,洪數便宜,不妨浮大,微澀難醫。
【注】濕蒸熱瘀,黃疸生焉,洪數浮大,皆所宜也。一見微澀,虛衰巳甚,必食少瀉多,無藥可療矣。
68。腫脹之脈,浮大洪實,細而沉微,岐黃無術。
【注】水腫脹滿,有餘之證,宜見有餘之脈,浮大洪實是矣。沉細而微,謂之證實脈虛,難言生矣。
69。五髒為積,六腑為聚,實強可生,沉細難愈。
【注】積聚皆實證也,實脈強盛,是所當然。沉細為虛,真氣敗絕,不可為矣。
70。中惡腹脹,緊細乃生,浮大為何?邪氣巳深。
【注】中惡者,不正之氣也。緊細則吉,浮大則兇也。
71。鬼祟之脈,左右不齊,乍大乍小,乍數乍遲。
【注】鬼崇犯人,左右二手,脈象不一,忽大忽小,忽數忽遲,無一定之脈形也。
72。癰疽未潰,洪大脈宜,及其巳潰,洪大最忌。
【注】未潰屬實,洪大為正脈也。潰後則虛,若仍見洪大,則為邪脈,最所忌也。
73。肺癰巳成,寸數而實。肺痿之證,數而無力。癰痿色白,脈宜短澀,數大相逢,氣損血失。腸癰實熱,滑數相宜,沉細無根,其死可期。
【注】肺癰而寸口數實,知膿巳成矣。肺葉焦痿,為火傷也,是以數而無力。肺癰,肺痿得白色者,肺之本色,得短澀者,肺之本脈,均相宜也。若逢數大,是火來克金,賊邪之診,故氣損血失也。腸癰實也,滑數相宜;沉細虛也,證實脈虛,死期将至矣。
74。婦人有子,陰搏陽别,少陰動甚,其胎巳結。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之不散,五月可别左男右女,孕乳是主,女腹如箕,男腹如斧。
【注】此一節明女科胎前之脈也。陰搏陽别者,寸為陽,尺為陰,言尺陰之脈,搏指而動,寸陽之脈,則不搏指,回然分别,此有子之診也。或手少陰心脈獨動而甚者,蓋心主血,血主胎,故胎結而動甚也。動者,謂往來流利之動而滑,非厥厥搖動為病之動也。疾即數也,滑而且數,按之而散,三月之胎也;按之不散,五月之胎也。左為陽,故左疾為男胎;右為陰,故右疾為女胎。
五六月後,孕婦之乳房有核,吮之有乳者,則主有子也。女胎腹形,狀如箕之圓也。男胎腹形,狀如斧之上小而下大也。
75。欲産離經,新産小緩,實弦牢大,其兇不免。
【注】此一節明産中之脈也。欲産脈離經者,謂見離乎經常之脈也。蓋胎動于中,脈亂于外,勢所必然也。産後氣血兩虛,見小緩之虛脈為吉,若見實大弦牢,其兇不免矣。
76。經脈病脈,業巳昭詳,将絕之形,更當度量。
【注】經常之脈,主病之脈,皆明于前矣。而死絕之脈,亦不可不察也,分列于後。
77。心絕之脈,如操帶釣,轉豆躁疾,一日可憂。
【注】經曰: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曰心絕。前曲者,謂輕取則堅強而不柔。
後居者,謂重取則牢實而不動。如持革帶之??,全失沖和之氣,但??無胃,故曰心死。??,即洪脈也。轉豆者,即經所謂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狀其短實堅強,真髒脈也。又曰:心絕,一日死。
78。肝絕之脈,循刃責責,新張弓弦,死在八日。
【注】經曰: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刃。又曰:脈來急溢,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又曰:肝絕,八日死。
79。脾絕雀啄,又同屋漏,覆杯水流,四日無救。
【注】舊訣曰:雀啄連來四五啄,屋漏少刻一點落。若杯覆,若水流,皆脾絕也。
經曰:脾絕,四日死。
80。肺絕維何?如風吹毛,毛羽中膚,三日而号。
【注】經曰:如風吹毛,曰肺死。又曰:真肺脈至,如以毛羽中人膚。皆狀其但浮而無胃氣也。
又曰:肺絕,三日死。
81。腎絕伊何?發如奪索,辟辟彈石,四日而作。
【注】經曰:脈來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又曰:腎絕,四日死。舊訣雲:彈石硬來尋即散,搭指散亂如解索。正此謂也。石,即沉脈也。
82。命脈将絕,魚翔??遊,至如湧泉,莫可挽留。
【注】舊訣雲:魚翔似有又似無,??遊靜中忽一躍。經曰:渾渾革至如湧泉,綿綿其去如弦絕。皆死脈也。
83。脈有反關,動在臂後,别由列缺,不幹證候。
【注】反關脈者,脈不行于寸口,出列缺絡,入臂後手陽明大腸之經之。以其不順行于關上,故曰反關。有一手反關者,有兩手反關者,此得于有生之初,非病脈也。
令病人側立其手,診之方可見也。
84。岐黃脈法,候病死生,太素脈法,陰陽貴清。清如潤玉,至數分明,濁脈如石,模糊不清。小大貧富,澀滑窮通,長短壽夭,詳推錯綜。
【注】脈法倡自岐黃,所以候病死生。至楊上善為風鑒者流,托名「太素脈法」,以神其說,每多不驗。然其中有近理可采者,如論六陽六陰之脈,以清主貴,以濁主賤。清脈之狀,似玉潤淨,至數分明;濁脈之狀,如石粗澀,至數模糊。
小脈主貧,大脈主富,澀脈主窮,滑脈主通,長脈主壽,短脈主夭。如質清脈濁,貴中賤也;質濁脈清,賤中貴也。清脈兼大,貴而富也;兼滑,貴而通也;兼長,貴而壽也。濁脈兼小,賤而貧也;兼澀,賤而窮也;兼短,賤而夭也。清脈兼小,賤而貧也;兼澀,貴而窮也;兼短,貴而夭也。濁脈兼大,賤而富也;兼滑,賤而通也;兼長,賤而壽也。詳推錯綜者,即詳推此質清脈清,質濁脈濁,質清脈濁,質濁脈清,錯綜等說之理耳。附:訂正『素問·脈要精微論』一則備考85。尺内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注】「内,外」二字,前人有以尺部一脈,前半部脈,後半部脈為訓者;有以内側曰内,外側曰外為訓者,皆非也。蓋脈之形,渾然純一,并不兩條,亦不兩截。若以前半部,後半部為是,則視脈為兩截矣。若以尺内側,尺外側為是,則視脈為兩條矣。
故佑二說皆非也。熟玩通章經文,自知其為傳寫之訛。豈有獨于脾胃,則曰:
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者耶?蓋外以候腑,内以候髒,『内經』脈書,确然可考,故當以「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之句為正。其尺外之「外」字,當是「裡」字;尺裡之「裡」字,當是「外」字。中附上,左右之「内」,「外」字,上附上,左右之「内」,「外」字,皆當改之。故不循舊圖所列,以符外候腑,内候髒之義也。
前以候前,謂關之前寸也;後以候後,謂關之後尺也。上竟上者,謂上盡魚際也;下竟下者,謂下盡尺澤也。
中醫望診(面診)--教你馬上成神醫
在國際上有一個流行的名稱叫“反射學”。反射學不同于中醫、西醫,是一個獨立的醫學研究學科。反射學的理論是根據全息胚器官理論研究為基礎,它指出人的雙手、雙腳、雙耳及面部都是反映人體五髒六腑信息的“全息胚器官”,從這些地方可以得到人的内髒健康與否的信息,而顔面望診就是以人的面部這個全息胚器官為基礎的診斷技術。中醫五行理論:“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相生的關系;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這是相克關系。中醫對人體器官系統功能簡介依據中國數千年來實證經驗歸納出以“木火土金水”為符号的五行理論, 深刻描繪出人體各部位的相關性。在人體的五髒中:肝、膽屬木,肝與膽相表裡。肝不好影響膽,膽不好影響肝,所謂“肝膽相照”就是這個道理。肝,其華在甲,指甲是否顔色不正、發黃、發黑、暗,有很深的豎紋,有坑,都說明肝功能不好。肝功能不好會使人眼睛經常感到疲勞,影響視力,多發眼疾。肝膽不好臉色發青。人們常說這個人喝酒臉都喝青了,說明這個人酒喝的過多,因為酒精通過肝髒解毒,對肝傷害最大,所以喝酒過多的人臉色會發青。人的情緒中怒傷肝,一個人經常脾氣暴躁,叫做動肝火傷肝氣,對肝髒不好。相反一個人肝出現問題,他的脾氣會變得越來越壞,五味肝髒對應酸味,吃過多的酸性食物易傷肝。肝的反射區在鼻梁的正中間(看圖)這個部位顔色發暗、發青、生斑、長皺紋,都是肝功能不好的象征,兩眉弓中間向外側延伸到太陽穴部位也是肝反射區,此處生斑或有不潔物都可判斷為肝功能不好,鼻梁中間肝反射區兩側為膽的反射區,此部位長斑是膽不好的象征。 心屬火,與小腸相表裡。心其華在面,開竅于舌。心功能不好影響小腸功能,小腸不好影響心功能,心髒不好的人臉色常發紅,不是白裡透紅,面若桃花那種,而是一種病态的潮紅,一般紅到臉頰上,甚至額頭上。七情六欲中喜傷心,一個人大喜過望會誘發心髒疾病。古代宋時牛臯大破金兵後,生擒金将金兀術,騎在金兀術背上興奮地大笑三聲,突然病亡,事後發現原來是心肌梗塞所緻,可見人在生活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避免大喜大悲,方為長壽之道。在口味上,心對應苦味。脾胃屬土,脾與胃相表裡。 脾其華在肌肉,開竅于唇。脾胃不好者,肌肉松弛,口唇蒼白無色。人體許多疾病就來自脾胃不調。脾胃不好的人臉色發黃、土黃色,七情中思傷脾胃,古書講一個人患相思病茶飯不思,其實是罹傷脾胃所緻。脾胃不好的人偏愛甘味,喜吃甜食。脾的反射區在鼻頭中間,此部位長斑、發紅或酒糟鼻均為脾有病患的表現。胃的反射區在鼻頭兩側鼻翼處,此處毛孔粗大、發紅,有疙瘩者則胃部有疾病。肺屬金,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其華在毛皮,開竅于鼻。肺不好影響大腸功能,大腸不好會影響肺。皮毛即皮膚毛孔,皮膚毛孔受寒直接影響肺,人便會咳嗽,開竅于鼻則會流鼻涕。肺不好的人臉色蒼白,憂傷肺,偏愛吃辛味的食品。《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臉色蒼白,最後死于肺痨,其實正對應肺不好氣色為白、憂傷肺的中醫原理。反射區在額頭印堂處,此處陷、有斑、有豎紋者皆為有疾的表現。 腎屬水,腎與膀胱相表裡。腎其華在發,開竅于耳。腎不好的人頭發發黃、發枯,易分叉發白,易耳鳴、耳聾,随人年齡的增長,腎功能衰退因而人的聽力下降便是這個道理。腎不好的人臉色發烏、發黑,七情中恐傷腎。腎不好的人偏愛鹹食,這也是人老腎衰口味越吃越重的原因。腎的反射區在臉頰兩側,老年斑多從此處長起,是因為人腎功能衰退的緣故。腎為人先天之本,胃為人後天之母。人的衰老就是從腎氣的衰退開始的。中醫說:“腎主骨、骨生髓、髓生血”講的就是腎的強弱直接影響骨骼以及骨髓造血的功能。 五行中水克火,因此腎不好的人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骨髓疾病,所以人應該加倍注意腎的保健。 面診歌 火星斑痔心壓抑,兩眼之間胸和乳。眉宇中分外為肝,内側心腦肺相連。鼻梁中肝兩側膽,準頭兩翼脾和胃。 大腸本在顴骨外,内側便是小腸區。 巧嘴一張生殖器,人中便是膀胱系。水星地閣是腎區,尿毒症者耳發黑。五髒六腑在臉上,綜合觀察細分析。 我們人體也是一個小宇宙,各髒器之間有着相互的關系,從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五髒,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對應的關系。腎屬水,腎主骨,腎是血液循環的過濾器;肝屬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屬火,心是動力泵,心是推動血液運行的髒器;脾屬土,脾胃不和。胃是容納,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屬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廢氣,吸入氧氣,成為噴霧器; 腎是先天之本:腎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肝; 肝功能調養好了,滋養心;心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脾; 脾功能調養好了,滋養腎。 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環。與腎向對應的是膀胱,如有腎虛的朋友小便多;與肝對應的是膽,肝膽相照; 與心對應的是小腸,心系小腸; 與脾相對應的是胃,脾胃不和。與肺對應是大腸,這是五俯。 再就是五竅:腎開竅于耳,耳鳴,耳閉,耳朵發炎,都與腎虛有關。肝開竅于目,眼睛發幹,發澀,發霧,與肝髒有關;心開竅于舌,舌頭發麻。起泡,潰爛與心髒有關; 脾開竅唇,口發幹,唇發幹,都是脾胃不和;肺開竅與鼻,嗅覺差,與肺髒有關,這是五竅。再就是五色: 腎功能不好的人,臉面顔色發黑【腎虛】肝功能不好的人,臉面顔色發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臉面顔色發紅【血液循環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臉面顔色發黃【消化系統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臉面顔色發白【呼吸系統功能弱】,這是五色。 再就是五志: 【人的情緒】腎功能弱的人,恐懼,膽小,害怕,腎虛;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傷肝,脾氣大,火氣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動,喜傷心,樂極生悲;脾功能弱的人,愛思,思傷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惡性循環‘ 肺功能弱的人,悲憂,多愁善感,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腎功能弱的人,喜鹹【腎病的人少吃鹽】 肝功能弱的人,喜酸; 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這是五味。 這些都是學習顔面望診的依據,有相生就有相克:腎功能弱的人,首先影響心髒【腎是人的第二心髒】;心功能弱的人,影響肺髒; 肺功能弱的人,影響肝髒; 肝功能弱的人,影響脾髒;脾功能弱的人,影響腎髒,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源。這是相克,也是惡性循環。 我再把顔面望診給大家講解一下,為什麼學顔面望診?現今社會上流行的很多:眼診,耳診【專業性很強】,腳診【不方便】,手診【不舒服】,最文明的是面診,中醫叫:望聞問切。我們生病到醫院去看病,是醫生給你看病嗎?不是,而是你滔滔不絕告訴他:扒開眼張開嘴,看你身體有什麼問題!今天我們學的是很文明的顔面望診,學會了可以開發陌生市場,拉近人與的距離,讓你的朋友信服你,因為你很專業。如何看,看什麼?怎麼看? 重點: 找準部位,準确判斷 .看臉面顔色,看皺紋,看凹凸度,看痘,看毛孔粗細 1 色:黑【腎】,青【肝】,紅【心】,黃【脾】白【肺】 2 斑痘紅點 3毛孔粗,紋粗,皺紋。 4以眉上方為本色 5實踐 1 a 額骨上面。橫紋向上,屬三高症狀【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 b 額骨上面,橫紋向下,屬低血壓;【貧血,血糖低】 c 額骨突出,兩邊凹進,屬大腦缺氧【記憶力減退,頭疼,失眠】 2 兩眉之間,有豎紋,屬呼吸系統不好【鼻炎,咽喉炎,呼吸道】 3兩眼之間,有橫紋,屬心功能不好【高血脂,心髒有問題,臉發紅】 4 鼻梁中段,有斑紋,屬肝功能不好【斑分散為三陽肝,斑集中為脂肪肝】 5兩眼與鼻之間眼窩發青發黑為胸腔或乳腺有問題【男人前列腺】 6 鼻梁兩側,有斑點為膽髒有問題。 7 鼻頭發黑,有斑點為脾髒有問題。 8 鼻翼兩邊色深,毛孔粗,為消化系統及為功能較弱。 9 顴骨下方偏内側有斑為小腸吸收弱,或心血管不良【心髒與小腸對應】 10 顴骨下方偏外側是大腸反應區,斑色深,排洩系統較差【便秘,腸道炎】。 11 人中1、3處發紅,為膀胱有問題, 12 a 嘴周圍有紅點,女性婦科有問題; b上唇有豎紋,為卵巢有問題【子宮收縮】 c男性上唇邊發紅唇邊有紅點,為前列腺炎。 13 a 下巴發紅,說話有窩點,豎紋多,為腎功能不好,全身酸痛,腰痛,為腎虛。 b下巴有溝【腰痛】 14 嘴角有白色粘液,上下嘴角緊繃,為血糖,糖尿病。 中醫面診内容探秘 一、 總論 l、臉上長痣、痦子;表示該部位髒器先天功能不足。 2、臉上長斑:表示該部位長期慢性耗損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臉上長青春痘:表示該部位髒器現階段正存在炎症病變(短期形成)。 4、全臉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調或肝髒免疫功能下降。 二、各論 1、心理壓力:反射區域在額上1/3至發際處(即發際一圈),此處出現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額色不一樣,說明此人心理壓力比較重。若出現斑;說明心髒有疾病(如:心肌無力);有痣、痦子,說明心髒功能先天不足。 2、心髒:反射區域在兩眼角之間的鼻梁處,此處出現橫紋或橫紋比較明顯,證明心律不齊或心髒狀況不好;若出現的橫紋深而且舌頭上面也有很深的豎紋(溝),可能是有比較嚴重的心髒病。心髒病者一般小腸功能不好;還能引發血管、腦、甲狀腺、甲狀旁腺等疾病。下耳唇有皺紋是冠心病,嘴唇發紫是心髒病。 3、腦:反射區域在兩眉頭之間,此處出現豎紋,豎紋很深并且本部位發紅的話,證明此人心腦血管供血不足、頭痛、神經衰弱、多夢、睡眠不良、心悸、煩躁等 4、肺:(呼吸系統、咽喉、氣管、扁桃腺等):反射區域在兩眉1/2之間;額頭1/3以下的部位。若額頭中間比較凹,且顔色晦暗、或發青、或有斑,說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暢;如有粉刺,證明此人近期患過感冒或喉嚨疼。若兩眉頭部位有痣、痦子或發白,則證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體炎,或胸悶氣短,或肺有病。眉頭向上部有凸起,也是有肺疾。肺功能不好的人,一般大腸排洩功能不好。 5、胸(乳):反射區域在兩眼角與鼻梁之間。若男性此部位晦暗或發青,說明他胸悶氣短。若女性此部位晦暗或發青,說明她經期時乳房脹痛。上眼皮内側部位有痣、痦子或閉上眼睛此部位有粉痘狀的突起,說明女性乳房有小葉增生、男性胸膜炎。若女性眼角部位有小包,說明女性乳腺增生或乳腺積瘤。 6、肝;反射區在兩眉1/2處至太陽穴以上,額頭1/3以下的部位,及鼻梁中段 (即鼻梁最高處)。若這兩個部位發青暗或有斑,而此人比較年輕或是有錢的老闆或是大官,可能是脂肪肝。若這兩個部位或其中一個部位有青春痘(疙瘩),證明此人肝火旺。若太陽穴處有斑,證明肝功能衰弱。若鼻梁高處有斑,還可能是肝火大,情緒不穩定、更年期等。若這兩處都有明顯的班,且臉色晦暗無華,看起來很難看,人也比較清瘦,即說明此人有肝病(肝炎或肝硬化)。眉中央有痣,眼球發黃,且面色非常黃是乙肝。從鼻梁處一直青到鼻頭可能是癌或瘤! 7、膽:反射區域在鼻梁高處的外測部位。若此部位有紅血絲狀、青春痘,或早晨起床後嘴裡發苦,說明膽部有了較微炎症;若有斑,可能有膽囊炎。若此部位有豎褶子、或笑時有豎褶子,說明此人膽囊有問題。若此部位有痣、痦子,證明膽功能先天不足。若把右手放在右肋下(膽就在此部位),左手握拳擊打右手背,若此部位疼痛的話,即是膽囊炎;若刺痛的厲害的話,可能是膽結石。膽有問題的人可能肥胖。眼下面膽區有一對明顯的斑或有痣、痦子,是膽結石。眼袋晦暗亦證明膽不好。 8、腎:反射區在眼外角平線與耳中部垂起直線相交向下至下巴的部位。若此部位有紅血絲,青春痘,或有斑,證明此人腎虛,一般倦怠,腰背及腿部酸疼。此部位有很深且大的斑,極有可能是腎結石。若此部位有病或痞子證明此人腎功能先天不足,也會腰、腿及背部酸疼。腎虛可導緻膀胱、生殖系統、性腺等疾病。眼角有很深的魚尾紋。耳旁有豎褶子,也是腎虛的表現。腎區如有病或痦子且腦區豎紋很深,證明此人患有高血壓或預示将來要患有腦血栓疾病。 9、膀胱:反射區域在鼻下人中兩側的鼻根部位。此部位發紅,有紅血絲、青春痘、生瘡等,證明有膀胱炎,會出現小便赤黃、稍頻急等症,膀胱炎也可引起腰部酸痛。女性患膀胱炎,有時是婦科有問題。鼻根發紅,但尿不頻、急且整個鼻梁骨發紅,證明是鼻炎。 10、脾:反射區域在鼻頭。若鼻頭發紅或酒糟鼻者或鼻頭腫大,證明脾熱或脾大,一般感覺頭重,臉頰疼,心煩等。若鼻頭發黃或白,是脾虛,會出現汗多、畏風、四肢懶動,倦怠、不嗜食等。 11、胃:反射區域在鼻翼。若鼻翼發紅,是胃火,易饑餓,口臭。有紅血絲且比較嚴重,一般是胃炎。飯前胃疼,一般是胃炎。飯後一、二小時腹疼是胃潰瘍,壓痛點在腹部正中或稍偏左處;飯後二到四小時腹痛是十二指腸潰瘍,痛法在兩排脅骨中間靠近心窩的地方,類似針刺一般,嚴重者可痛到後背,壓痛點在腹部稍偏右處。若鼻翼灰青,是胃寒,與其握手時能感到此人手指尖發涼,此人受風寒肚子痛,拉稀等。而鼻翼部青癟者,一般以前胃痛,形成病根,可引起萎縮性胃炎,而萎縮性胃炎引發胃癌的可能性較大。鼻翼薄且溝深證明是萎縮性胃炎。 12、小腸:反射區域在顴骨下方偏内側部位。若此部位有紅血絲、青春痘、斑、痣或痦子,證明小腸吸收功能不好,一般人會瘦弱。 13、大腸:反射區域在顴骨下方偏外側部位。若此部位有紅血絲、青春痘、斑、痣、痦子,說明此人大腸排洩功能失調,一般會大便幹燥、便秘或便溏,若此部位有呈半月狀的斑,證明此人是便秘或痔瘡。鼻根下部線和外眼角下垂線交點處是直腸反射區,此處有斑是痔瘡,若此處發紅或有白點,有直腸癌變的可能。 14、生殖系統:反射區域在人中及嘴唇四周部位。若女性嘴唇下面有痣、痦子、下巴發紅、而腎的反射區域比較光潔的話,證明此人子宮後傾,腰部酸痛。若女性嘴唇四周有痣、痦子,而腎反射區域也不好,或女性的嘴唇四周發青、發烏或發白,腎的反射區域也不好,這兩種情況一般都證明此人性冷淡。若女性人中有痦子,一般是她子宮有疾病。若男性嘴唇上周有痣、痦子,而腎反射區域也不好,說明此人生殖系統有問題。若40歲以上的男性的上嘴唇比較厚,可能是前列腺增大;若上嘴唇有粉刺,且好了又生者,可能是前列腺炎。男性上嘴唇不平,有溝溝,是男性性功能障礙,男性上嘴唇兩邊發紅,也是前列腺炎。 附: (1)上眼皮有痣,證明頭暈。 (2)任何部位反射區有痣或痦子,證明祖上都患過該部位疾病。 (3)糖尿病:鼻頭坑坑窪窪且腎區有紅血絲及鼻翼發紅。大眼皮浮腫嘴爆皮舌中間有紅線可能是糖尿病。 (4)眼睛周圍發暗,證明大腦供血不足。易引起三叉神經疼及睡眠不良。 (5)喉嚨如有兩條青筋,證明是風濕性關節炎。 (6)整個面部有斑,屬于血小闆減少症。額頭靠近發迹三分之一處,如果有症狀,代表心血管機能不良或精神壓力大。如果有痣,則表示心血管機能先天不良。如果是疙瘩或紅腫、發青、發紫、發黑、發暗,則表示現在或已有一段時間心血管機能不良或精神壓力大。如果是斑或色素沉澱,則表示心血管機能長期不良或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兩眉間及兩眉二分之一處,靠中間畫圈部分,代表呼吸系統肺、咽、喉。兩眉二分之一處靠外畫圈部分包括太陽穴,代表肝髒。兩眼下方,顴骨上方代表膽。兩眼之間的鼻根處,代表心腦血管。兩眼與鼻根兩側間,男代表胸腔、女代表乳腺,男女都是交叉着看的。肝髒的另外一個位置是在鼻梁中斷,膽的位置在鼻梁中斷兩側,所謂肝膽相連,肝膽相照。鼻頭代表脾,鼻翼代表胃。顴骨下方至鼻頭下端大U字平行處,偏外側代表大腸。偏内側小U字處代表小腸。顴骨至耳之間包括耳朵、臉頰區域,代表腎功能。人中代表膀胱。嘴四周代表生殖系統。下巴代表腎或身上有酸痛;全臉青春痘,代表精神壓力大或體内機能失衡。中醫面診實用診法現代面診法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結合生物全息論發展起來的。因此在面部相應髒器分布、診察方法上與傳統中醫面診有所不同。身體的異常變化,可能發生在面部變化出現之前或之後。檢查面部,可發現有骨的形狀、肌肉緊張度、彈性、收縮力的變化,還可有腫脹、皺紋、結痂、缺陷、面部皮膚顔色改變及充血、疼痛等。如欲知哪一髒器有病,隻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無上述異常變化,如有,即表明其對應髒器有疾病,一般判斷如下: 1、如果在面部出現皺紋、斑點和皮色改變,表明所在部位的相應髒器失調。 2、如面部出現小疙瘩、充血、腫脹,表明所在部位的相應髒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腎髒、卵巢或膀胱有病。 4、鞏膜黃染表明肝髒有病。現代面診方法簡便易掌握,而且診斷準确率亦較高,是現代中醫診斷疾病的主要手段。現代面診研究由于面診在中醫診斷疾病上有很重要的價值,不僅已引起許多現代中醫學者的重視,且對面診雙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對臨床診斷、治療疾病有重要的價值。 一、面部蟹爪紋頒與疾病根據臨床觀察,蟹爪紋在面部頒與主病有一定規律,心病以颞區布紋為主;肝病、肝腎同病以鼻、頰區為主;肺病以顴區為主;腎病以頰區為主;脾病缺乏特異性。經對肺癌、阻塞性肺氣腫、冠心病、腦血管意外、高血壓等觀察,發現面部蟹爪紋的頒和深淺對診斷治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面部色診與危重面部色診不僅對慢性病有診斷價值,而且對危重病也有診斷意義。如心衰病人面色黧黑,凡心髒病二尖瓣狹窄、閉鎖不全者面色萎黃,雙顴微紅;肝硬變和肝癌病菌人面色甚黑;慢性腎炎尿毒症病人面色黯黑萎黃。總之,色深沉、重晦暗,主内病、重病、久病;色淺光澤明顯主外病、輕病、新病;介于枯晦與明潤之間者,其病不甚;若病色如雲之飛,則病将愈;如博聚凝滞一團,則病進而難治。 三、胃膽疾病與色診據臨床觀察證明,胃下垂患者臉部多呈青褐色,形如豆狀,色素的深淺與病程長短有關,其色深者為久病。膽囊炎患者鼻翼兩則呈淺黃色或深綠色,豆樣,呈橢圓形。 四、小兒疾病與色診臨床因小兒脈來疾速,難以憑其診斷疾病,幫以察色為主,如面赤多淚,眼淚汪汪為麻疹之前驅症狀;面青主驚風;面白為中氣不足,多主洩瀉吐利;面黃為脾虛久傷或濕熱内蘊等,此外,在小兒患急腹症時,面呈灰色;重症白喉患兒呈蠟樣蒼白。面部的天庭,是人體頭部和面部器官組織的反應區,這一區域如果出現病色,說明頭部或面部出現了病變。天庭直下,眉心區域之上的這一塊範圍,稱之為“阙上”,是人體咽喉的反應區。這一區域如果出現病色,則反應咽喉區域器官組織的疾病。兩眉之間的這一區域,既稱之為“眉心”,又稱之為“阙中”,它是肺的外部表現區。如果這一區域出現病色,則說明肺髒的病變。從阙中直下,是鼻的根部,也稱為“山根”,古稱“下極”,此地是心髒的外部顯象區。當此處出現病色時,反應出心髒的内部病變。從下極直下的部位,古代醫家稱為“鼻柱”,相家稱為“年壽”。鼻柱應當平而直,不宜起節、偏斜、歪曲。鼻柱年壽區的對應内髒是肝髒。肝和膽互為髒腑表裡,所以年壽的左右區域,是膽的反應區;年壽的下方,是鼻尖區,古代醫家将這一區域稱之為"面王"和"明堂"。相家則将它稱為“準頭”、“土星”和“中嶽”。準頭的位置處于整個面部的中央,它的五行屬性為土,對應于内髒則是脾。準頭左右兩側是鼻翼,古代醫家稱為“方上”,相家則将它們稱之為“蘭台”和“廷尉”,脾和胃這一對髒腑互為裡表,脾居内而胃處外,所以它們是胃腑的外反對應區。鼻翼的外側即相家所說的“法令紋”内側,這一區域有針灸所用的迎香穴,這個區域是大腸的對應區,在橫斷面上仍然處于面部的中央,所以醫經裡還是把它稱為“中央”。肺、心、肝、脾四個内髒在腹部内,都處于腹膜之中,它們的外部反應區,都居于面部中線上的鼻區。唯獨腎髒,由于它在解剖學上居于腹膜後位的脊柱兩側,所以它在面部的對應區也遠離于中線,分布于法令紋外側的大腸區水平線上。此即"挾大腸者,腎也"。腎髒與臍相對,臍在面部的對應區位于兩頰腎區的下方。鼻準頭水平線的上方,膽區的外下方,所對應的是小腸。此即"面王以上者,小腸也"。準頭中線之下是“人中”區,對應于膀胱和繁衍後代的生殖器區。此即"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子處,指男女内外生殖器。相家也指出" 人中平淺而且不生胡須者,多主無子。婦人也以人中深長者,善于産育。" 望面部診病法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通過面部觀察來測知孩子的健康狀況是極為方便的一種方法。有素稱望面識病的說法,主要是觀察面部的氣色,中醫說:“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觀面。”正常人的面色微黃,略紅潤而有光澤。患病時色澤異常,即是疾病變化的表現,稱為病色。望診對觀察孩子健康狀況有一定意義。 中醫理論中,将面部顔色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每種顔色又主不同病症。 (1)面色青紫:一般來說,面部青紫為缺氧的表現。中醫認為是氣血不通,經脈阻滞。多見于寒證、疼痛、驚風。當小兒高熱時,面部出現青色,以鼻柱與兩眉及口唇四周較易察見,此是驚風的預兆。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缺氧,如窒息、先天性心髒病、肺源性心髒病、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出現面色青紫。當胃部或腸痙攣性疼痛、膽道疾病引起的絞痛發作時,亦可使面色青紫。 (2)面色紅:為血液充盈皮膚脈絡而緻。血得熱則行,用脈絡充盈,所以熱證多見赤色。但有實熱、虛熱的不同,實證紅色,常滿面通紅;虛證面紅,多在久病後再現出現,如肺結核午後兩顴發紅。赤色見于面頰及腮上,是心髒有病的表現。煤氣中毒時,面部也會泛出櫻桃紅色。如面色通紅、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常見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熱性疾病。 (3)面色發黃:面色黃有面色萎黃和面色鮮黃之分。對于面色發黃的兒童首先要區别是因為進食不當引起發黃還是由疾病引起發黃。如食胡蘿蔔過量,或小孩子吃桔子汁時,鼻旁會發黃,停食後即消退。如果不是進食引起發黃,面色萎黃,多是脾胃虛弱。面黃還多見于黃疸病。如鞏膜及全身都為黃色,多為黃疸型肝炎、膽道結石等。此外,新生兒出生後2-5天,皮膚可有發黃的現象,一周内消退,叫生理黃疸。如果一周後黃疸仍不消退或是消退後再重新出現黃疸,這就是疾病現象。 (4)面色白:健康兒童的皮膚是白裡透紅而且細嫩。如果面如白蠟無紅潤之色,多為貧血之病态。如面色蒼白可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失血、劇烈腹痛、外寒的惡寒戰栗,寄生蟲病、血液病、休克等。中醫認為,面色蒼白屬于虛證和寒證。蒼白枯槁、唇淡為血虛。 (5)面色發黑:面色暗黑多是慢性病的征兆,患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者可出現面色變黑的現象。此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砷劑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變黑,但停藥後又恢複正常。中醫認為,面色黑多是寒重或血瘀的表現。望面色要注意區别正常顔色的客色與病色,中醫所說的客色即是健康兒童的面部随着季節、氣候的變化,或由運動、情緒變化、日曬、情緒激動、哭鬧時都能引起暫時的面部潮紅;寒冷、驚恐等刺激引起的毛細血管強烈收縮,則可使面色變得蒼白。應當說明,望診所見是身體或疾病變化在外在現象,隻能把這些現象作為診斷的向導,還必須結合其他診法,才能得出正确的診斷。 |
1.舌頭 舌頭色淡紅而潤澤,舌苔薄白,沒有裂痕和凹痕,表明健康情況良好。 舌苔變厚:表明消化不良,腸中腐敗有機物較多,或發燒頭痛。 舌色過淡:可能患有貧血。 舌色表紫:表明身體缺氧。多見于肺心病、肝髒病及癌症病人。 舌頭鮮紅而平,發幹、皲裂,表明患者有糖尿病。 舌頭亮而紅:表明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 舌頭呈紫色或洋紅色:表明缺乏維生素B2。 舌頭伸出時震顫:表明可能患神經衰弱、久病體虛、腦炎、甲亢等。 舌頭紅腫,舌上出現芒刺:表明可能有重症肺炎,猩紅熱或其他發高熱的 疾病。 舌頭運動不靈活,說話含糊不表:是腦血管破裂的先兆。 舌頭胖嫩,舌邊出現齒痕,表明患者有水腫,缺乏維生素B1。 舌頭胖大:表明可能患有甲狀腺機能低下。 舌尖有白色舌苔:可能患胃粘膜炎。 舌後有白色舌苔:可能患腸炎。 舌頭腫脹發紅:膽或胰腺可能有毛病。 舌苔發黃:表明肝功可能偏高,或消化不良。 2.口感 “鼻聞香臭,舌嘗五味”,如在進食時口中有異味感,或不進食也覺得口腔内有異味,則有可能得了某種疾病。 口苦:多為肝膽有熱,膽氣熏蒸所緻,與膽汁排洩失常有關。 口甜:由于脾胃濕熱郁阻,肝脾痰火内蘊所緻與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有關。 口酸:常見于胃炎和消化道潰瘍。 口辣:多屬肝火偏旺、腎虛痰的熱者,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長期低熱患者也可出現這種情況。 口鹹:多見于慢性咽炎、口腔潰瘍患者,有時也可出現在慢性腎炎、腎功能損害者身上。 口淡:多見于脾胃虛寒或病後脾虛運氣無力者。消化系統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蛋白質及熱量不足等,均會産生口淡之感。 口澀:常見于神經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有些惡性腫瘤患者,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覺基澀。 口香:多為糖尿病患者。 口臭:多為消化不良,胃中有宿食所緻,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以及鼻咽部疾病患者也可造成口臭。 3.嘴唇 正常人的嘴唇紅潤,幹濕适度,潤滑有光。 唇色發白:雙唇淡白,多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常見于貧血和失身症;上唇蒼白泛表,多為大腸虛寒、腹瀉、脹氣、腹絞痛、畏寒、冷嘲熱諷熱交加等症狀間而出現;下唇變蒼白,為胃虛寒,會出現上吐下瀉、胃部發冷、胃陣痛等現象。 唇色淡紅:多屬血虛或氣血兩虛。體質虛弱而無疾患之人可見此唇色。 唇色深紅:唇色火紅如赤,常見于發熱。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當缺氧時呈绛紫紅色,臨床上稱為發绀。唇色如纓桃紅者,常見于煤氣中毒。 唇色泛青:氣滞血瘀,多是血液不流暢,易罹患急性病,特别是血管性病變,如血管栓塞、中風等急暴之症。 唇色發黑:環口黑色是腎絕,口唇幹焦紫黑更是惡候。若唇色黯黑而濁者,多為消化系統有病,時見便秘、腹瀉、下腹脹痛、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若唇上出現 黑色斑塊,口唇邊緣有色素沉着,常見于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若在唇部、口角,特别是下唇及口粘膜上有黑色斑點,有時很密集,沒有不适的感覺,則可能在患者的胃腸道中發生多發性息肉。 4.眼睛 眼睛為心靈之窗,是人體最重要的感寬民之一。眼睛的神氣是觀察全身精氣神充足或衰敗的關鍵。 兩目有神:其眼睛必是晶瑩明亮,轉動靈活,視物清晰,精彩内含。提示機體氣血充盈,髒腑功能活動旺盛。 兩目無神:是指眼神浮散,黑睛(角膜)晦滞,白睛(鞏膜)暗濁,目光呆鈍。提示人體氣血虧耗,髒腑衰敗,商深重難以醫治。多見于重危病人或垂暮之老人。 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可以使眼睛的色彩發生改變。 色赤:眼睛紅赤主要是由于局部炎症充血而緻。全身炎症性疾病也會出現眼睛紅腫。如改血症、百日咳、病毒性肺炎、腦膜炎、結核病、病毒性腮腺炎等。 色黃:眼睑有黃斑與黃疣(為米粒或黃豆大的角質增生性丘疹,開頭不規則),提示患有黃色瘤腫汁性肝硬化的可能。如果在上眼睑内側發現黃色瘤或黃疣,兩側對稱,呈黃色斑狀隆起,多為糖尿病之征兆。 色白:貧血或慢性失血性疾病都可見睑結膜白淡。 色綠:青興眼患者,瞳孔在光照下有青綠色的反射。鞏膜出現綠色,則有可能是腸梗阻的一個征兆。 色藍:有腸道寄生蟲者,鞏膜上可出現雲片狀藍灰色蟲斑。 色黑:常因睡眠不足,或月經不調,或房事過勞而緻。 觀察目形為觀察眼睛的眼睑、眼眶、眼球等開頭是否有異常改變。 眼睑浮腫:假如眼睑浮腫久不消退,并伴有其他不适,這是疾病的征象。老年人下眼睑浮腫,又稱“老年性眼袋”,是屬于老年人生理性眼形改變。 眼眶凹陷:雙眼凹陷,多見于腹瀉、嘔吐患者,因嚴重脫水而緻。重度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糖尿病、肝病、晚期腫瘤等也可見眼睛凹陷。 眼睛突起:如雙目突起,目光銳利,咄咄逼人,伴有兩側脖子對稱性腫大,則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表現。高度近視眼患者由于眼球矢軸過長,眼球可向前突出,此為假性眼球突出。 健康人的白眼球潔白而有光彩,是沒有其他顔色的。如果出現異色或斑點,即表示人體内髒有病。 白眼球呈藍白色:這是貧血的表現。 白眼球上出現綠色:多半患有腸梗阻。 白眼球變黃:這是出現了黃疸。黃疸是由肝病或膽道疾病、妊娠中毒及一些溶血性等疾病所引起的。 白眼球常有出血片:這是動脈硬化,特别是腦動脈硬化的信号。 白眼球常有小紅點:這是毛細血管末端擴張的結果,最多見于糖尿病患者。 白眼球充血發紅:常由細菌、病毒感染發炎引起。嚴重失眠者,心功能不全者,血壓高的人發生腦溢血前及羊痫病發作前,都會出現眼結膜充血的症狀。如單側眼白發紅,提示可能受到性病感染。 5.眉毛 眉毛是眼睛的忠實伴侶。正常眉毛就是粗長、濃密、潤澤、烏黑光亮。 眉毛稀淡惡少:說明腎氣虛弱,體弱多病。 眉毛過于稀疏或脫落:常見于粘液性水腫、腦垂體前葉功能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病人。 眉毛梢直而幹燥者如果是女性可能月經不正常,是男性則多患神經系統疾病。 女性眉毛特别濃黑,可能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有關。 眉部皮膚肥厚,眉毛特别稀疏和脫落:要檢查是否患有麻風病,以便及早就醫。 兩面三刀眉顔色發青:是一種無病的正常色澤,若見紙色,多是煩熱症候。 老人眉毛脫落稀淡:由氣血不足引起,大多不是病。 6.鼻子 “鼻為肺之竅”,乃呼吸出入之門戶。 人的内髒有病,常能從鼻子上分辨出來。 鼻子蒼白:常見于貧血。 鼻子呈黑色:常見于胃病。 鼻子出現硬塊:可能是胰髒、腎髒有病。 鼻梁皮膚出現黑褐色斑點或斑片:很可能是日曬後或黑熱病或肝髒疾患等所緻的色素沉着。 鼻梁部皮膚出現紅色斑塊病損,高出皮膚表面并向兩側面頰部擴展,常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 鼻翼和鼻尖部發紅并有小丘疹或小膿疱:常見于日常性痤瘡。 鼻子帶棕色,藍色或黑色:可能是脾髒和肝髒發生了問題。 鼻孔内緣紅,鼻中隔潰瘍:常見于梅毒。 鼻孔外緣紅:可能腸内有病。 鼻子發硬:可能是動脈硬化、膽固醇太高。 鼻子發腫:表示心髒可能有問題。 鼻子突然發紅:可能心髒和血液循環發生了問題。 7.指甲 人的指甲就像一面面尺寸不同的“熒光屏”,整齊地鑲嵌在每個指尖端。指甲形态随時可變,能反映出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情況。 健康人的指甲呈半透明,内泛淡紅色,表面光滑平整,有光澤,堅韌而有一定彈性,厚薄适當。 指甲呈乳白色:腎髒或肝髒有病。 指甲發青:循環障礙。 指甲發黃:支氣管炎。 指甲上出現紅線:高血壓、風濕病或心髒病。 指甲上出現橫溝:勞累、緊張、憂慮過度、營養缺乏。 指甲呈表玻璃樣:肝萎縮、結核病。 蒼白甲:多見于貧血者。 黃色甲:多見于黃疸。 紫色甲:多因瘀血及缺氧所緻,常見于心髒病、血液病。 青色甲:多見于寒痛、小兒驚風。 紅色甲:一氧化碳中毒,指甲及皮膚均變紅。 白斑點:表示有蛔蟲或最近患過病毒性感冒,缺鈣者亦易有白斑點。 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乳白弧形區域,俗稱“半月形”。其大小規模一般占指甲的五分之一,大拇指最大,食指等次之,小指最小。具有這種标準形态者,顯示其健康狀況一般良好。 雙手十指不見“半月形”:其循環系統多半有些問題,且易患神經衰弱、貧血、低血壓等症。 “半月形”過大超過指甲五分之一:表明心髒負荷過重,易患心血管疾病。 “半月形”過小:易患氣喘、痛風、肺炎、胃腸病。 四指皆有“半月形”,惟獨大拇指不見:表示身體虛弱,容易患病。 四指皆無“半月形”,惟獨大拇指有:表示健康尚可,不用擔心。 “半月形”如果變成藍色:表示心髒有病。 “半月形”如果突然縮小,隐約不見:表示可能患有較重病症,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8.頭發 通過頭發可以閱讀生命的曆程。 頭發過早發白:如青年少白發,要檢查是遺傳、精神因素引起的,還是因為疾病引起的。像結核病、胃腸病、貧血、動脈粥樣硬化等都能引起頭發早白。 灰白發:常見甲狀腺機能失調、早衰、白癜風。 灰發:常見糖尿病、貧血、斑疹傷寒、精神創傷。 紅發:多為鉛、砷中毒 黃赤發:氣血雙虧,營養不良。 橘黃發:腎氣不足,精血虧損,多見于肝膽系統疾病。 先無性秃發: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在家庭遺傳幾代。 早秃:多見于腦力勞動者,有遺傳影響。 斑秃:俗稱“鬼剃頭”,多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另與精神情緒有密切關系。 9.皮膚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正常人的膚色微透紅,明潤含蓄。 機體某些疾病和許多皮膚病,在罹病之前及病變過程中,皮膚會随時向人們發出各種疾病信号。 皮膚發白:最常見的原因是各種貧血,由于血液聽血紅蛋白減少,所以皮膚顔色變得蒼白。寒冷、驚恐、休克以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也可見皮膚粘膜蒼白。 皮膚發黃:全身皮膚發黃,尤其眼白發黃,是一種黃疸症狀,可見于膽道阻塞、肝細胞損害、溶血等病。如果皮膚呈淺檸檬色,多見于溶血性黃疸;如果皮膚呈現金黃色或橘黃色,多為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暗黃色或黃綠色皮膚,多為肝癌、胰頭癌、總膽管癌、總膽管結石等的阻塞性黃疸。 皮膚發紅:生理性皮膚泛紅,可見于運動、飲酒、日曬、浴後、害羞、大怒等情況後。發熱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肺結核、腥紅熱等,也可見皮膚泛紅。如果遍體紅染,為利福平中毒的信号,就立即送醫院搶皮膚發紫:皮膚發紫常見于舌、唇、面頰、耳廊和肢端,多因缺氧所緻。皮膚出現紫绀,伴有呼吸困難,多為重症心肺疾病患者。大量進食含亞硝酸鹽、經細菌作用已變質的蔬菜,也可緻皮膚發紫。 皮膚發黑:如果皮膚突然變黑。失去光彩,全身就像蒙上一層黑色的紗,這是患了阿狄森病。肝硬化、肝癌晚期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皮膚變黑。 棕褐色斑塊:老年人皮膚上出現的一些棕褐色斑塊叫壽斑,壽斑被人們看做是人體衰老的一個信号。如果老年人突然在短期内長出大呈的壽斑,提示可能體内某處隐藏着惡性腫瘤,應即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确診斷,及早治療。 10.皮膚癢 皮膚癢,不一定是皮膚病,卻可能工巧匠某些疾病的信号,不可掉以輕心。 消化系統疾病:如痔瘡、肛瘘、肛裂、直腸炎、腸道寄生蟲病等,常引起肛門瘙癢。阻塞性黃疸,由地血液中膽汁鹽含量增高,破壞體内的溶酶體,釋放出蛋白分解酶和組織胺,從而引起皮膚瘙癢。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些慢性腎炎,進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膚瘙癢。 内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約有1%~8%發生皮膚瘙癢。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的病人,常發生陣發性瘙癢;而腦瘤患者錄病變侵潤互第四腦室底部時,也常引起劇烈而持久的瘙癢,這種瘙癢僅限于鼻子部位。 某些惡性腫瘤:特别是淋巴系統腫瘤,如簟樣肉牙腫、何傑金氏商和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均常伴有全身性瘙癢。 空氣中漂浮的各種化學微粒:如玻璃纖維、爐灰、礦粉、農藥粉、面粉等散落到皮膚上,可使部分人發癢。 接觸各種化妝品:染發洗發液、油漆、塗料、谷草、麥芒、動物皮毛等,也可使接觸部位的皮膚發癢。 11.肚臍 肚臍又名肚臍眼,中醫稱臍為“神阙”,内聯十二經脈,五髒六腑。 圓形:肚臍圓形的,一上半部豐厚面朝上,這是男子中最好的一種表明血壓正常、肝腸和胃等内髒健康。 滿月形:看樣子結實、豐滿,下腹有彈性,這是女子中最好的一種。表明身心健康,卵巢功能良好。向上三角形:臍形為肚臍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尖朝上的三角形,提示易患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如常見胃、膽囊、胰腺和腎髒等疾病。 向下三角形:外形為臍眼向下延長,似一個頂端向下的三角形,提示易患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下垂、便秘等,女性則要多注意婦科疾病的發生。 左偏形:肚臍左偏不正,多為血虛體質,或見于高血壓、右側肢體偏廢,或腸胃功能紊亂。 右偏形:肚臍右偏者,多為氣虛體質,或見于高血壓、左側肢體偏癱,或見于消化道潰瘍、肝炎等。 淺小形:臍眼過淺,臍環小而不圓,臍輪瘦薄,可能提示生殖功能低下,體内激素水平偏低,或見于久病疲乏、體質虛弱者。 海蛇形:肚臍周圍如同海蛇纏繞一般,是肝硬化等肝髒疾病常見的征兆。 凸出形:當腹内炎症組織粘連引起,常見有粘連性結核性腹膜炎。 12.汗液 汗液是皮膚汗腺分泌的液體。全身汗腺每天可分泌汗液500~1000毫升。汗可以調節體溫、體液,排洩體内廢物,還可使皮膚表面保持酸性,防止某些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無汗:此症多發生于某些皮膚病(如魚鱗病、銀屑病、硬皮病等),極少數病人是先天性異常所緻。 盜汗:陰虛的人多有盜汗現象,如果伴有乏力、咳嗽、胸痛、食品店欲減退、月經不調、發燒、咯血等,多為肺結核。 頭汗:僅頭面部出汗。如老人氣喘出頭汗多屬陽氣虛弱,患尿潴留疾病者出頭汗多為濕熱所緻。但進餐時或小兒睡眠時出頭汗,又無其他症狀,俗稱“蒸籠頭”,不屬病态。 自汗:中醫認為系氣虛衛陽不固所緻。重病患者在恢複中,由于體質極度虛弱,常在安靜狀态下出現自汗。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者也會出現自汗。 大汗:可見于夏季,内熱太盛,或服用發汗藥過量時。遇此情況,應分别原因加以處理,同時要補充大量含鹽飲料,以免發生虛脫。重症病人大汗不止,中醫稱為出“絕汗”,應密切觀察,防止意外。 冷汗:過度興奮、驚吓引起的心慌、面色蒼白、四腳發冷等,常會出“冷汗”。冷汗還可見于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及垂危病人發生休克等情況。 熱汗:多因外感風熱或内熱蒸迫所引起。 額汗:假若理病患者突然額汗不止,多預示着病情惡化,應提高警惕。 胸汗:多因憂、思、驚、恐,過分傷及心脾所緻,以至心不主血、脾不統血。胸汗也可見于心肺功能異常者。 手汗:是脾胃虛熱、體質虧損所緻,或是遇事過于緊張的緣故。 偏汗:偏汗又叫左右半身汗或上下半身汗,是指突然間出汗。這種出汗部位奇特的現象,常是中風的先兆。 黃汗:如汗呈黃色,并帶有一種特殊腥味,則常見于肝硬化。 臭汗:臭汗指汗有臭味。大腿、胸部、腋下和乳房下方,出汗有臭味,這是正常的,臭汗如狐騷氣味,汗呈乳白色、粘稠狀,則是狐臭症。狐臭是分布于腋窩等處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緻。汗中帶尿臭,且皮膚上還形成結晶,這是尿毒症的表現之一。 13.痰液 痰液是呼吸道粘膜分泌的粘液。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是不咳痰的,即使有,也多是出現在清晨起床後吐一口痰,如果痰量少,脫口而出,其色澤清而透明,說明肺部組織、氣管粘膜組織的新陳代謝正常、無病。可從痰的顔色來辨别疾病。 白色:可見于支氣管炎或肺炎,這常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 黃色或黃綠色:提示有感染。 綠色:常見于黃疸、幹酷性肺炎、肺部綠膿杆菌感染。 棕紅色:表示痰中有血液或血紅蛋白存在。 粉紅色:常見于急性肺水腫。 鐵鏽色:常見于大葉性肺炎。 棕色:可能是心髒病患者的肺部有慢性充血或肺部出血後含有變性血液。 巧克力色:提示可能患了阿米巴痢疾。 黑色或灰色:提示氣管中粉塵較多,痰液内含有灰塵、煤塵或煙塵,常見于煤礦、鍋爐工人或生活在多煤煙區及大量吸煙者。這些人在勞動和生活中應加強自我保護。 14.尿液 正常人的尿一般為無色透明或淡黃色,天熱、飲水少或出汗多時呈深黃色,若尿出現五顔六色,往往預示着某種疾病。 無色尿:常見于精神性多飲多尿症、尿崩症和糖尿病等。 紅色尿:尿液呈淡紅色如洗肉水樣,或鮮紅色,系尿液中有血液混入,往往有急性腎炎、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和犀利尿器官結石、腫瘤等病症。女性患子宮、卵巢、輸卵管疾病時,也能出現紅色尿;有時闌尾、結腸、直腸等發炎,也會出現紅色尿。 乳白色:排出的新鮮尿渾濁如米湯,常見于絲蟲病、泌尿系統化膿性感染或淋病等。 黃色尿:提示膽道受阻,膽汁排出不暢并反流入血,因尿中含有大量膽紅素,将尿液染成黃色。常見的肝膽系統疾病(如急性肝炎、膽囊炎和膽石症)、總膽管結石、胰頭癌引起的阻塞性黃疸,也容易産生。 藍色尿:小便呈藍色可見于霍亂、斑疹傷寒等,特别是當尿液腐敗時更顯著。 黑色尿:尿液呈黑色如醬油,或呈棕色如葡萄酒,常見于血型不合的輸血、蠶豆病等。黑色尿多提示病情兇險,需積極采取搶救性措施以挽救生命。 氣泡尿:如果尿液中存在大量而且較大的泡沫,或者在表面泡沫消失後,仍然見到大小不等的氣泡從尿液中不斷向上冒出,醫學上稱此為“氣泡尿”。提示可能患膀胱炎、糖尿病、結腸炎、膀胱癌、直腸癌等疾患。對持續性氣泡尿,且氣泡多而大者,應速去醫院檢查,這對于早期發現症狀不明顯的病理性變化十分重要。 正常人的尿液中因含有揮發性酸類而常帶特殊的芳香性氣味。 腐臭味:新鮮尿而有腐敗性臭味,往往是由于泌尿道細菌感染所緻,如膀胱炎、腎盂炎并發膿腫等。 蘋果香味:糖尿病酸中毒或饑餓時,尿中可含有丙酮,呈蘋果味。 氨臭味:新鮮尿有氨臭味,常見于尿毒症患者。 糞臭味:大腸杆菌滋生時尿液含有糞臭味。 惡臭味:尿液氣味惡臭難聞,多見于惡性腫瘤潰爛、壞死性膀胱炎等。 此外,根據一個人的排尿次數,也可判斷健康與否。正常人每日排尿6~10次,每日數十次小便是不正常的。 15.鼻涕 鼻涕,在正常情況一是無色、透明的,并略帶一些粘性。 清水樣鼻涕:分泌物稀薄、透明,如清水樣,多見于風寒感冒或急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發作的病人。如清水鼻涕為均勻速度滴出時,要想到有腦脊粹鼻漏的可能性,應及時請神經外科醫生診治。 黃膿鼻涕:常見于風熱感冒、慢性鼻炎、副鼻窦炎。這種黃膿鼻涕不但量多,而且還呈粘稠狀,不易擯出。 黃綠色鼻涕或鼻痂:這是萎縮性鼻炎的特征。主要表現是:鼻咽幹燥,粘液腺分泌減少,分泌物不易排除,鼻腔内有大量的黃綠色膿性分泌物積存,形成膿痂,阻塞鼻道,造成鼻塞。嗅覺減退明顯,常伴有頭痛和鼻出血。鼻内常擤出黃綠色鼻涕或鼻痂,同時還伴随令人難聞的臭味。 白色粘液性鼻涕:常見于慢性鼻炎。主要表現是鼻塞和鼻涕增多。鼻塞多為兩側間歇性或左右交替,有時為持續性,平卧時加重,側卧時其下側較重。鼻塞嚴重時,可伴有鼻音、嗅覺減退、頭昏腦漲、咽部幹痛。 血性鼻涕:鼻外傷、手術、炎症感染、異物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病等)都可出現血性鼻涕。尤其要警惕的是,血性鼻涕還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狀之一,切不可麻痹大意。 16.大便 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黃色,大便顔色的變化與疾病的關系十分密切。 白色或灰白色:提示膽道梗阻,有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便還可見于鋇餐造影後,這并非疾病所緻生理性糞便。 白色淘米水樣:即糞便像米泔水樣的白色液體,量多,常見于霍亂。 白色油脂狀:量多,并有惡臭,常見于胰源性腹瀉或吸收不良綜合征。 白色粘液狀:提示可能是慢性腸炎、腸息肉和腫瘤。 深黃色:可由紅細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細菌感染、惡性瘧疾、配錯血型的輸血、某些化學藥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種免疫反應(包括自體免疫)等引起。 綠色:呈水樣或糊狀,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見于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若綠便中混有膿液,則是急性腸炎或菌痢的表現。此外,吃了大量含葉綠素的食物,或腸内酸性度過高,也會使糞便變成綠色。 淡紅色:像洗肉水樣大便,這種大便最多見于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鹽菌污染的腌制品;常見于沙門氏菌感染引起的腹瀉。 鮮紅色:常見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層沾有鮮血,量少,并伴劇痛,便後疼痛消失,是為肛裂;若血色鮮紅,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塊,除在糞便外層,民糞便不相混,用水可将血液或血塊沖走的,有内痔出血的可能。若血色鮮紅,并與糞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為腸息肉或直腸癌、結腸癌所緻。 暗紅色:因血液和糞便均勻地呈暗紅色,又稱為果醬色,常同見于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和結腸腫瘤。另有一種情況是正常人進食過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櫻桃、桑椹等也可出現暗紅色大便,這要同上面的疾病區别開來。 黑色:因同馬路上柏油色,又稱柏油樣便,是常見的一種上消化道出血大便。這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窦炎、粘膜脫垂、肝硬化時的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但是食過多的肉類、動物血、肝髒、菠菜,口服鐵劑、铋劑、活性炭等,糞便也可呈黑色,應加以區别。用水将黑便沖散,若顯出血色,即為消化道出血。 俗話說:“十男九痔”。日常大便出血,人們往往想到的是痔瘡,而忽略了大腸癌的可能性。大便出血,首先要警惕癌腫的可能。這對老年人尤為重要。 17.放屁 在醫學上,屁常作為衡量胃腸功能好壞的“測試氣球”。無屁或異常之屁表示體内有疾病的存在。 無屁:無屁即肛門停止了排氣,且有自覺症狀和體征,如有腹痛、腹脹、嘔吐、便秘、腸鳴音亢進或消失、氣過水場或聞及金屬音等情況,則可能為腸梗阻。 腹部手術後,如果數天内病人不放屁,則說明病人的腸蠕動尚未很好恢複,病人還不能進食,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若能頻頻放屁,就表明胃腸功能已恢複正常,提示病人可以進食。 多屁:多屁可見于各種原因所緻的消化不良疾病。另外,多屁也可能是攝入過多的澱粉與蛋白質類的食物(如豆類、土豆、蛋類等),或進食時狼吞虎咽,以習慣性吞咽動作過多,經常吞咽口水,而攝入較多的空氣所造成。這些均不屬病态,無需治療。 臭屁:在一般情況下,屁不會特别臭。如果屁奇臭難聞,往往是消化不良,或進食過多肉食的結果,需要節食和服用助消化藥。 此外,臭屁還可以因進食大蒜、洋蔥和韭菜等含有刺激性氣味食物引起,這當然不是病态,可不必擔心。 18.氣味 氣味辨病由來已久,祖國醫學四診中的“聞”就包括嗅氣味。 當人們發生某些疾病時,身上就散發出特殊的氣味,這些氣味大多出自排洩物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口腔及鼻腔等部位。不同疾病産生不同的氣味。 烤面包味:可見于傷寒症患者。 雞毛味(如剛拔下來的雞毛味):可見于麻疹患者。 陳啤酒味:可見于淋巴結核患者。 生肉店味:可見于黃熱病患者。 苦杏仁味:提示可能是氰化物中毒。 花生味:提示可能誤服了某些毒鼠藥。 金屬味:長期接觸一些有毒的重金屬,發生重金屬中毒辣時,口腔内有一股金屬味。 爛蘋果味:可見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病情惡化時,由于産生大量酮體,口中便會散發出一種爛蘋果的氣味。 酒窖發黴味:可見于傷口被細菌感染的患者。 酸味(指汗液有酸味):可見于風濕病。 酸臭味:可見于消化不良,因胃的積食,呃出的氣常有酸腐味。 氨氣味(即小便味):可見于腎炎患者。 黴臭味:提示肝髒有病。 腐臭味:多由口腔不潔引起。 膿臭味:常見于化膿性鼻炎、副鼻窦炎、鼻内異物或肺膿瘍等,這些疾病的病竈處形成潰瘍、糜爛、化膿,就引起膿性口臭。 糞臭味(指病人嘔吐物中有糞臭味道):可見于急性腹膜炎和腸梗阻,應即刻送醫院搶救。 惡臭味(指感染化膿時膿液有惡臭味,一般情況下無異常臭味):可見于氣性壞疽。 狐臊臭味:可見于臭汗症(即狐臭)。如從某人身邊一過,聞到了狐臊臭味,說明此人腋下大汗腺分泌旺盛,患有臭汗症。此病對健康無影響,無傳染性,但多與家庭遺傳史有關。 19.氣短 有些人常出現氣短現象,卻都不在意。其實,氣短常是許多疾病的信号。 左心衰竭:多見于高血壓、冠心病、心髒瓣膜病等。先兆病狀表現為睡眠時喜歡枕頭逐步墊高,又常被胸悶憋氣擾醒。突然發作的夜間呼吸困難,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狀。 肺氣腫:患慢性呼吸道疾病時,通氣受阻而緻肺泡擴大,彈性減退,見于長期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表現呼吸困難,稍一活動則加劇,咳嗽時無力、痰不易咯出。應及早發現,及時控制感染而避免導緻呼吸衰竭。 冠心病:冠狀動脈供血不全時,常感胸部憋悶和透不過氣,最好及時做心電圖檢查。 自發性氣胸:是肺大泡、肺氣腫、肺結核常見的一種嚴重并發症,當出現突然的一側劇烈胸痛、呼吸困難時,仔細觀察可見病側胸部外廓膨隆及肋間增寬,拍打氣胸一微量似有擊鼓聲響。此時應避免劇烈咳嗽并及時檢查。 肺栓塞:多見于心瓣膜病、下腳血栓性靜脈炎、心腦血管病及手術後由血栓脫落阻塞肺動脈所緻,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咯血等症,需警惕。 此外,肺癌、晚期肺結核、矽肺、支氣管哮喘、各類肺炎等都可能有氣短的兆頭。因此,出現氣短千萬不可大意。 20.睡夢 重複出現的噩夢,往往是疾病的征兆。它對診斷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參考價值。這種同一個情景常反複出現的夢,在醫學上稱為“預兆夢”。 經常夢見有人或怪物敲你的頭部,或向五官七孔内灌、挖什麼:提示可能患有大腦腫瘤或神經系統疾病。 經常夢到耳旁喇叭高鳴,或子彈、箭镞從頭部穿過:提示頭部可能存在病變。 經常夢見有人卡其喉嚨,或在睡夢中覺得咽喉被魚骨鲠住,時而又覺得有叉子插進喉嚨:提示咽喉部可能病變。 經常夢見後面有人追逐,想叫而叫不出:提示心髒冠狀動脈可能供血不足。 經常夢見身體歪傳送或扭曲,并伴有窒息感,而後突然驚醒:是心絞痛的征兆。 經常夢見從高處跌下,但終落不到地上便驚醒:提示可能患有隐匿性心髒病。 經常夢見自己被關在暗室中,夢中又感到呼吸困難,或常夢見胸部受壓,身負千斤重提而遠行:提示可能肺部或呼吸道有病變存在。 經常夢見自己與火交道,如大火燎原,人受其灼:提示可能患有高血壓病。 經常夢見自己與水打交道,如洪水泛濫,入淹其中:提示肝膽系統可能出了毛病。 經常做騰雲駕霧,面貌猙獰的噩夢:提示循環系統和消化系統可能存在病變。 經常夢見有人從背後踢你一腳步或刺你一刀而驚醒,醒後又感到被踢和被刺的腰部疼痛:提示腰部和腎髒可能有潛伏性病變。 經常夢見自己吃腐爛食物,醒來時嘴裡還總有某種苦澀味道,或夢中感覺非常饑餓,或腹中脹痛難受:提示可能患有胃腸疾患。 經常夢見想小便又難尋廁所,或夢見有性的生活:提示可能患有内分泌系統疾患。 經常夢見自己的雙腿或一條腿沉重如石,無法走動一步:提示腿部可能存在病變。 做了夢,清晨醒後記憶很清楚:說明神經衰弱或體質減弱。 21.癌變的身體信号 癌是可怕的,但并不是突如其來的,總是有着蛛絲馬迹可循。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以下情況,就是提醒你需要加以警惕了,盡管這并不一定就是癌,但這些身體信号不容輕視,它們往往是癌症的前兆。 頭發:質地和外表突然變得很差,質地變得脆弱易斷,外表枯黃稀疏。 胸部:出現或大或小的腫塊,通常完全沒有疼痛感,個别的隻有觸摸時疼痛。 舌頭:吃食物時,味道全部相同,沒有酸甜苦辣的區分。 眼睛:急劇退化,目光變得呆滞而模糊。 胃部:進食以後感到不舒服,對以前愛吃的東西也沒了胃口。 腸道:排便習慣出現異常,如經常性便秘和大便帶血。 睾丸:男子最常見的是出現腫塊。 子宮或卵巢:子宮癌是婦性生殖器惡性腫瘤最常見的一種,如經常有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不規則陰道出血、疼痛、尿痛尿急、大便秘結或便血等需要警惕。 手指:經常冷冰冰的無溫熱感,指甲灰暗無色,破裂呈剝落狀。 手臂:手臂乏倦無力,一旦不小心出現傷口痊愈困難緩慢。 |
下一篇
為人處世的28個小道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