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陳潮祖:脈診心得】

脈診心得(上)脈象的本質

陳潮祖: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桡動脈搏動處,借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别脈象的浮沉、遲數、大小、弛張、滑澀、結代及髒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滞的一種方法。正常脈象是寸、關、尺三部都有脈在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緻,一息搏動四至五次,謂之平脈。

切脈辨證,早在《素問·玉版論要》、《素問·脈要精微論》就有記載,經曆3000年來的不斷總結,對于何證出現何脈已有詳細論述。但對證象與脈象間的内在聯系,卻無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緻學者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脈證間的内在聯系,如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氣血津液出現虛滞,五髒功能出現盛衰,經脈出現異常,才會出現不同脈證。

隻有弄清氣血津液的生化輸洩與五髒間的關系,才能将氣血津液虛滞和五髒功能盛衰出現的證象與脈象聯系起來,也才明白切脈能夠察其五髒病變的道理所在。

不同脈象的形成,與心髒、脈絡、氣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脈象的不同變化反映了心力強弱、脈絡弛張、氣血津液虛滞三個方面的變化。由于氣血津液都需五髒協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輸洩,所以氣血津液的虛滞也就反映了五髒功能的盛衰,從而反映于脈,形成不同的脈象。

脈象變化的本質

心髒搏動的強弱,脈絡的弛張,是引起脈象變化的根源。心髒搏動有力,脈象随其病因證象不同而呈洪大滑數等脈;無力則脈象常呈遲細微弱等脈。心髒搏動與脈象起伏,都是肝系膜絡交替收縮與舒張的反映。如果血絡松弛則呈濡、緩;緊張則呈弦、緊;痙攣則呈結、代等等。隻有将固定的心脈和流動的氣、血、津液聯在一起分析,才能揭示脈象變化的本質,對于何證出現何脈才有理有據,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氣血津液虛滞變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脈象。

從氣的虛滞言之:

氣是心髒搏動的動力,心氣是由腎系生化的元氣,脾系生化的谷氣,肺系吸入的清氣,(共同)注入心髒,成為心髒活動的能源。脾腎功能衰退,心氣也就随之衰弱,脈象與心相應也就呈現緩慢或虛數無力。若将這一連鎖反應進行逆向推理,脈象無力是因心氣不足,心氣不足則是脾腎化氣功能衰退所緻。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衛和調,則脈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如果風寒束表,毛竅收縮,脈絡緊張,衛氣充盛于表,則脈随氣浮,呈為輕按即得的浮緊脈。

若衛氣因寒、内歸髒腑,則呈重按始得的沉緊脈,久病氣虛,脈伏于裡,則呈重按始得的沉弱脈。若陽氣虛衰,無力助心行血,則脈呈遲緩微弱。

若風寒束表或風熱犯肺,氣郁化熱,心陽亢進,則脈應之而呈洪大有力而數。若因氣郁引起脈的傳導阻滞,則脈應之而澀。若因氣郁引起脈絡不舒,則脈應之而弦。由此可見,脈的浮沉遲數,有力無力,均與氣虛、氣滞有關。

從血的虛滞言之:

血行脈中,充盈流暢,才呈正常脈象。若因血的化源不足導緻血虛,乃是由實變虛,逐漸減少,脈能與其相應而逐漸變細,所以脈呈細弱。如果突然大量失血,脈管仍呈原狀卻脈無血充,遂緻形如蔥管,按之中空,呈為芤脈。

如果血滞、血瘀,脈的傳導受阻,微呈攣急,即呈按之猶如輕刀刮竹,大波之内又有細密微波應于指下的澀脈。

從津的虛滞言之:

脈的形态改變也與津液有關。血中津少,脈失液充,其脈也就應之而細。由于津虛是因營陰暗耗或因熱病後期傷津,常常兼有熱象,是故營陰虧損之脈常呈細數且與舌紅少苔并見。若脈外津虛與脈内津虛并存,脈失津濡而呈脈絡緊張,即呈指下如按琴弦的弦脈。上述脈象是因肝腎陰虛。

若因脾腎陽虛,氣化失常,水飲内停,血中津多而呈舌體淡胖,水停脈管夾層而使脈絡緊張,也能呈為弦脈,雖然同屬弦脈卻有寒、熱、虛、實之異。

綜合上述,一切脈象都是心力強弱,脈絡弛張,氣血津液虛滞的綜合反映;心髒、脈絡氣血津液發生病變,又與五髒發生病理改變有關,所以切脈能察五髒盛衰。

脈診心得(下)脈診入門心法以及常見脈象病理解析

陳潮祖:

我在初學醫時,以脈學請教于族兄崇先。崇先兄雲:“辨證須要四診合參,不能單憑脈象,以免誤診。瀕湖脈學以二十八脈辨證,論述雖詳,但有許多脈象都頗相似,很難分辨,不僅初學難于掌握,即使從醫多年亦有心中了了,指下難明之歎。吾弟隻須謹記浮沉分表裡,遲數定寒熱,大小滑澀,有力無力分虛實,則大綱在握,要言不煩。當然上述隻言其常,未及其變,如數脈虛證也能緻此,知其常,達其變,診脈之要,無餘義矣!”今以此語奉獻讀者作為參考。

切脈隻是四診之一,有些病變不是單憑切脈就能作出診斷,應該四診合參,并宜結合現代檢測手段才能全面認識疾病。如果片面強調切脈能知病變所在,會将學者引入歧途。脈的形态很多,令人難以掌握,茲将常見脈象的病理略述如下。

[浮脈]

風寒束表→衛氣為禦邪侵,充于肌表→脈随氣浮于外→輕按即得→謂之浮脈。

八綱辨證定位、定性:屬于表證、虛證、實證。

[沉脈]

病在髒腑→脈位深藏,舉之不足,按之有餘→謂之沉脈。有力為實,無力為虛。

八綱辨證定位、定性:屬于裡證、寒證、虛證、實證。

[遲脈]

陰盛陽衰→心功減退,搏動遲緩→一息三至,去來極慢→謂之遲脈。陰盛為寒,陽衰為虛。八綱辨證定性:屬于寒證、虛證。

[數脈]

(1)表衛閉郁,氣郁化熱,或(邪氣)由氣入血,氣血兩燔→心動亢進→一息六至,多于常脈→謂之數脈。

(2)亦有心氣虛衰→搏動無力→每次輸出血量不足,心動加速以求代償→成為虛數。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熱證、虛證、實證。

[弦脈]

(1)肝腎陰虛→水津虧損,脈失津濡→脈絡緊張→脈象端直而長,如按琴弦→謂之弦脈。

(2)少陰陽虛,氣化失常→水停三焦,充于脈内及其夾層→脈絡為之緊張,觸之如按琴弦→謂之弦脈。

(3)肝膽氣郁→脈為氣束,不能舒張→如按琴弦→亦可成為弦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實證、本虛标實。

[緊脈]

(1)風寒束表→脈絡收引→脈形如索,輕按即得→謂之浮緊脈;

(2)寒中三陰→脈絡收引+其形如索,重按始得→謂之沉緊脈。

八綱辨證定位、定性:屬于表證、裡證、寒證、實證。

[細脈]

氣血兩虛,陰虛偏甚→氣虛則輸出量少→加之血虛脈失血充,則脈細如線→謂之細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虛證。

[濡脈]

(1)水濕阻滞→脈因受濕而弛→按之無力,如帛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謂之濡脈。

(2)氣血陰陽虧損,生化無源→脈無血充→亦呈濡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實證、虛證。

[微脈]

陽氣衰微,氣血俱虛→脈細而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謂之微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虛證。

[弱脈]

氣血兩虛→氣虛無以鼓動血行,血虛無以充盈于脈→極軟沉細,按之乃得,輕取難尋→謂之弱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虛證。

[實脈]

三焦實熱或腑氣不通→心動亢進→搏指有力→謂之實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實證。

[洪脈]

氣郁化熱,氣分熱盛→心功亢進→按之洪大有力→謂之洪脈。若大而虛,按之無力是壯火食氣,心氣已虛。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實證、虛證。

[滑脈]

痰食妊娠,停阻經隧→所阻部位脈絡緊張→血流受阻→聚集如珠,流于脈内→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應指圓滑謂之滑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實證。

[澀脈]

氣滞、血瘀、痰凝→脈絡傳導受阻,微痙攣→血流不暢→按脈猶如輕刀刮竹→謂之澀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實證。

[芤脈]

突然大量失血→脈失血充→形如蔥管,按之中空→謂之芤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虛證。

[結代脈]

心系陰陽虧損→脈絡痙攣→傳導阻滞→脈律不勻,時有止歇→謂之結脈。遲止定期,謂之代脈。亦有氣機阻滞→脈絡微攣→形成結脈。

八綱辨證定性:屬于虛證。

【延伸閱讀】

編者按:脈診一道奧妙非比尋常診法,編者學識有限僅推薦一些有特色的脈診專著書籍以供讀者延伸閱讀參考

一、脈診經典書籍

《瀕湖脈學》明·李時珍

以七言歌訣形式作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将各種同類異脈的鑒别點和各種脈象的相應病證,都編成歌訣,朗朗上口,簡明扼要、易于背誦,為學脈者必背之經典,後附有崔氏的《四言舉要》。但限于體裁,言簡意赅,理難詳述,證難盡括,推薦國醫大師李士懋的《瀕湖脈學解索》以作參考深入學習之輔助。

《診家樞要》元·滑壽

本書篇幅短小,要言不煩,相比瀕湖脈學,更多了諸如左右手配髒腑部位、五髒四時平脈、男女小兒各自脈象特色,脈診方法手法,判斷預後等内容,是常與瀕湖脈學一同出版的經典脈診專著。

另還有晉·王叔和《脈經》明·李中梓《診家正眼》清·黃宮繡《脈理求真》清·沈金鳌《諸病主病詩》清·周學霆《三指禅》等經典脈學著作可供參閱。

二、當代脈診書籍

《文魁脈學與臨證醫案》趙文魁、趙紹琴著

此書特色有二,其一為清宮太醫趙文魁所著,昔日皇宮森嚴,所診病者常為帝王後宮嫔妃,不容太醫擡頭正視,遑論伸舌診病,不得随意發問,多隻能憑脈診病,故精于脈診,書中數百醫案皆以脈診為核心,輔以寥寥數語症狀描述,無舌診望診之參考,即可處方治愈,實可一覽脈診高手風範。其二趙氏父子皆長于溫病,書中醫案處方溫病特色顯著,尤可供溫病脈診學習參考。

《臨證脈法十六講》姚梅齡著

此書從脈率,脈律,脈位,脈體,脈力,脈勢六方面探讨了脈象分類的客觀依據與指感特征,便于掌握。同陳老此文談脈診很像,以脈象形成的病理代替了傳統脈象主病,并且根據不同機理在臨床上出現的概率進行大小排序;書對脈診的操作順序介紹詳備,并有清晰多幅彩圖說明脈診的姿勢。此書為江西的中醫臨床大家姚梅齡所著,可以說很實用,作者也十分誠懇實在,對于脈診中許多玄妙的方法也直言自己曾經嘗試但失敗的經曆,脈診的學術特點與中醫診斷學一脈相承,易于學習。

《脈論—二十年後方為醫》王敬義著

此為成都醫家王敬義先生所著,作者潛心脈學二十年,花五年時間著成此書。此書特點在于脈診講的極其細緻,并且每個脈象在寸關尺不同部位不同深度代表的不同臨床病理意義分析的很清楚,也附有切合實際的方藥治療方案,此分部精細脈診的詳細是前幾書所不具有的。此書将三部九侯細分為三部十五侯,人體髒腑器官組織分屬到不同脈位上,每個寸關尺部位每個脈象的學習感受要點皆有詳述,每種脈象對應的經典古籍論述亦有摘錄,脈象及所羅列方藥較适合成都地區病患特點。此書優點在于細緻,缺點卻也在于過于細緻,學習内容過于龐大繁多,初學者整體學習難度很大,建議先學前面的經典脈學書籍,有整體印象再看此類精細脈診書籍以作提高。

《心有靈犀一脈通—壽氏心理脈學與臨床》壽小雲著

此書奇特在用脈診可以診斷患者的心理狀态和心理疾病,具有較高的創新性,書中的脈象體系與傳統的寸關尺浮中沉三部九侯不太一樣,是作者自我總結了各種心理情感活動對應在脈象的反饋點和特殊的脈體震動等感觸。比如對于肝郁的脈象就認為不僅僅是弦脈,也可以不弦,真正的特異是一種手感酸麻不适的感覺,像手握石塊在玻璃上劃時的感覺,還有生氣、發怒、内心痛苦、心煩、恐懼、心理創傷、悲傷、嫉妒等脈象。編者個人體會此書缺點在于,很難以體會作者所述的種種較細微和主觀的脈象體驗,但也可供參閱以開闊眼界。

《任之堂脈學傳心錄》

此書為民間中醫餘浩所創任之堂的脈診書籍,特色在于語言樸實,内容簡單易學,不着眼于二十八脈等傳統脈象細分診斷,而着眼于人體一氣周流,強調對脈的整體氣機出入的感受,對于脈勢的上越、下陷、中郁叙述詳細以及方藥聯結緊密,其認為初學者學脈當先學會辨認其自創的“郁脈點”,郁脈為諸脈之首,總而言之比較推崇以人體氣機圓運動的理論來構建脈診體系,通過脈象感受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失常原因,再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比較有特色,可供參閱。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