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珠算,在二○一三年十二月四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阿塞巴疆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将中國珠算項目列入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又一偉大驕傲!
珠算,用珠盤也就是算盤計數運算。“珠算”之名,始見于漢代徐嶽《數術記遺》。珠算在我國廣為運用,已有近兩千年曆史,是一種非常古老奇佳的計算方法,它借助算盤和珠算口訣,通過人的大腦指揮手指撥動算珠就可完成高難度計算。即使是不識字的人,也能記住和通過口訣成為計算能手。中國珠算使用的算盤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無論是速度還是準确率完全可以跟電子計算機媲美。
珠算,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偉大的曆史貢獻及當今世界意義。自十六世紀,珠算就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廣為流行的計算方法。無論是小規模的商家還是國家掌控的天文、建築、金融、運輸及海外貿易,均離不開珠算。公元一二八一年,中國人開始使用一個新的曆法,确定地球公轉周期365.2425天。這與歐洲的格裡高曆分秒不差。現在音樂中使用的十二層音律,早在十二世紀中期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記載。這是一項等比數列,要開十二次方根獲得。中國科學家能夠完成這些精确的計算都是使用珠算的。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在他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給予珠算很高的評價:“珠算系統蘊含坐标幾何學的原理,是人類最早使用工具代替大腦進行複雜計算的例證”。十八世紀,中國珠算和西方數學有了第一次紀錄。歐洲的筆算,計算器開始陸續傳入中國。由于算盤攜帶方便,計算簡易準确,所以中國人仍然鐘情于珠算,不僅廣泛使用算盤,而且在學校中開設了珠算課程。珠算計技通過祖傳家教、師徒傳授、學校教學的方式,世代相傳,并且“出口”。早在十六世紀,珠算就進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今天已經傳遍世界各地,在美國、英國、德國、馬來西亞、加拿大等衆多地方引入了中國珠算這種課程。這是因為世人在整理“非遺”過程中,發現了珠算新的生命力。珠算是巨象的數學,珠算訓練是珠心算。它把算盤内化為人的腦印象,利用這個印象,在大腦中就可以完成複雜計算。試驗證明,珠心算可以開發兒童智力潛能、優化人腦的部分功能,這種效果也引起了智障康複醫學實踐的高度關注。珠算科學中挖掘新的秘密,傳承并擴展珠算文化和計技正能量,令人鼓舞。珠算訓練的珠心算,已引為世人極大興趣。所謂珠心算,通俗地說,就是“在腦子裡打算盤”。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項目二部主任李曉梅向記者介紹了中國珠心算在國外的傳播,他說:“珠心算的速度非常快,任何計算器都比不上了。”二○一三年,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在國内舉辦了首個海外華文教師珠心算培訓班,來自菲律賓、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八個國家的華文教師到中國學習了珠心算。李曉梅在談到給國外華文教師授課時顯特十分驕傲地說:“上億的數字可以很快的通過珠心算計算出來,國外的華文老師在下面用計算器算也沒那麼快,而且不一定對,他們都覺得中國珠算太神奇了!”二○一三年,西班牙教育部決定把中國的珠算、珠心算和九九乘法表引進全國小學課程,并邀請中國珠心算教師團赴西班牙授課,衆多聽課的西班牙人對中國的珠算無不稱贊。
珠算,中國老祖宗的這筆精神财富,傳承中華民族精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國人自豪,為之贊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