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氫燃料電池取得新突破,未來爆發空間可能遠超想象

事件驅動


12月21日消息,據中科院透露,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工程科學團隊在3D打印技術制備車載甲醇重整制氫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3D打印制備車載甲醇重整制氫催化劑,有望應用于車載燃料電池領域。

報道稱,該研究有助于推動甲醇重整制氫技術在車載燃料電池等領域的發展,并為新型整體式催化劑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衆所周知,氫有先天的“四個最”無法依靠研發技術改變。即氫是體積能量密度最低的物質、最小的分子、最容易洩漏、有最寬的爆炸範圍。

這些原因導緻氫氣壓縮困難、儲存條件苛刻、運輸成本高,高昂的儲氫運氫成本及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限制了燃料電池發展。

據了解,常規的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等大規模制氫方式,在用氫上其實存在着巨大的隐性成本。僅運費一項開銷,每公斤氫氣從制備完成到最終送達消費者,其中的運輸成本就在25元以上。

與之相比,甲醇制氫屬于微型制氫裝置,省去了氫氣的儲存和運輸環節,直接利用重整制氫燃料電池把甲醇轉化成氫氣,實現了氫氣的即産即用。 甲醇重整氫燃料電池利用甲醇水溶液作為燃料,通過重整器将甲醇水溶液轉化為氫氣混合氣,在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中反應對外輸出電能。未完全反應上的氣體在氧化室中反應,為前端甲醇重整反應提供熱量。
簡單說就是,一邊把液體甲醇加進去,另一邊就可以直接轉換成氫能,然後發電驅動汽車。 該技術氫氣即産即用、燃料能量轉化效率高,且無有害氣體排放。

同時,與高壓儲氫相比,甲醇是非常好的液體儲氫、運氫載體。

首先,甲醇來源廣泛可靠。既可以利用煤炭、天然氣等制甲醇,也可以利用“棄風”“棄光”等電解水制氫,氫再與二氧化碳反應制取甲醇。長期來看,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取綠氫,再和二氧化碳結合生成方便儲運的綠色甲醇,也是一條通向零碳排放的重要路徑。

其次,常溫常壓下甲醇為液體燃料。液體燃料最大的優勢就是陸上可以管路輸送,海上可以跨海輸送,并可以長期保存,實現安全高效經濟便捷儲運。

再次,甲醇是高密度儲氫材料。每噸甲醇與水重整可制出超過180公斤氫氣,較之高壓或低溫液态儲氫方式具有更高的儲氫能量密度。

綠色甲醇作為能源轉化中樞,把燃料電池的高效性和液體燃料的好處結合起來,同時能夠在碳足迹全流程上解決能源的清潔性問題,并起到拓展氫能應用産業鍊、降低碳排放、實現碳利用等一舉多得的效果。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甲醇制氫路線可以很好地将已有的加油站等基礎設施利用起來。甲醇補給配套體系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加油站系統,将傳統加油機的加注槍更換為甲醇加注槍即可,而且甲醇燃料加注時間短。相比之下,加氫站造價極高,成本超過甲醇補給站的100倍。


同時,甲醇生産技術成熟,當前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甲醇生産國。2020年,國内甲醇産能超過9000萬噸,年内甲醇産量大約在6300萬噸。國内甲醇企業年平均開工率約在70%,2021年我國甲醇新增産能約有1100萬噸。


據了解,此次工程科學團隊通過3D打印技術,開發出的這種新型兼具高機械強度和高催化活性的3D打印催化劑制備方法。該催化劑單位質量氫氣的時空産率超過目前大部分同類型催化劑。同時,催化劑機械強度高,是目前傳統顆粒催化劑的4倍,可适應車載加速颠簸等情況。

在氫能發展的過程中,交通領域尤其是汽車領域的商業化一直是“先鋒”。重型車作為“首發陣容”,目前已經進入大規模商業示範階段。

2019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鼓勵和支持企業研發甲醇燃料電池汽車産品,加快甲醇汽車科研成果轉化及産業化應用。

因此,甲醇重整制氫技術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應用到車端,相應的甲醇重整氫燃料電池系統也逐漸被市場認可。

大潮奔湧,當下我國氫能産業發展窗口期已形成,甲醇在線制氫系統在規模化方面有明顯優勢,可避開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在儲運等方面的瓶頸,受市場追捧也在情理之中,相關産業鍊公司值得研究。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