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猶太人,現在我們能夠想到的詞語就是聰明和機靈,很會賺錢并且有着許許多多的傳奇傳說,比如最知名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就是猶太人。
可是當猶太人和二戰這個詞語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那可能對于我們這種并非是猶太民族的人來說是一種惋惜的心情,因為衆所周知猶太人在二戰中所遭受的屠殺實在是無辜和可憐。
對于猶太民族來說,二戰時一段永遠不會忘卻但也是不願去回憶的曆史,而在二戰時期,不僅是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實則是整個歐洲都對猶太人進行了坑害,有一些歐洲國家更是比德國納粹還要無情無義,恰恰這些國家有些還遭到了德國的侵略。
猶太人是沒有祖國的遊走民族,是随資本流向而出走的一群善于操縱政治的人。猶太人非常有商業頭腦,幾乎壟斷了所有企業,一戰的失敗德國簽署不平等條約《凡爾賽條約》需要賠償戰争賠償款等等,導緻國内物價飛漲。價格高得離譜牛奶和面包一度變為奢侈品猶太商人甯願把過期食品倒掉扔掉也不願放低價格,導緻國内怨氣高漲。
在很長的時間裡,整個歐洲社會都普遍存在虐待和迫害猶太人的現象,而且這種歧視和迫害貫穿從政治領袖、宗教人士、知識精英到一般民衆的各個階層。其手段從限制就業到限制居住地區,從勒索财富到驅逐人口,多種多樣。
猶太教不承認新約,不認可耶稣是上帝的兒子。雖然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從猶太教中延伸出來的。但對于已經自我标榜為上帝“新的選民”的歐洲人來說,猶太人就有些大逆不道,被其斥為異端邪說也就很自然了。
猶太人在崇尚力量的歐洲,尤其是中世紀的歐洲自然就是一種完全的劣勢。曆史上,猶太人、吉普賽人等弱小民族在歐洲被屠戮、驅趕了無數次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時猶太人被流放到世界很多國家特别是歐洲國家後,淪為賤民或“二等公民”,他們沒有公民權,不能擁有土地,能夠改善生活的主要途徑就是經商。當時的社會和中國古代有些相似,就是做買賣的商人社會地位比較低。
猶太人在夾縫中生存,鑽研經商之道,锱铢必較,逐漸緻富發财。但也給社會上其他人留下了猶太奸商的壞印象。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描寫的冷酷無情的猶太商人夏洛克就成了一個典型猶太商人的形象流傳至今。
在東南亞的華人經商的很多,也被人稱作“東方猶太人”,多少也給人們一些警示:發财緻富後應該反饋回報社會,不可“為富不仁”,埋下社會仇恨的種子。
和當時的德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大部分的資本卻掌握在猶太人的手中,希特勒正是利用了德國人的不滿心理,才登上了德意志帝國最高統帥的寶座,仇恨猶太人,隻不過是為了掩蓋掠奪和屠殺猶太人的借口。
當時整個歐洲都反猶太人,不是僅希特勒一人對猶太人有偏見,反猶是人心所向,希特勒隻是開了個頭,可以說他那樣做也是為了籠絡人心。希特勒并不痛恨猶太人,說白了是因為戰争需要,帶動自己軍隊的情緒,因為歐洲人都不喜歡猶太人。
二戰初期,納粹的蓋世太保和黨衛軍為了區分所謂優秀人種和劣等人種,納粹專門研究編制了各人種特征的冊子。先在猶太社區,可以按地址搜捕;第二,查找猶太教堂的禮拜者名單;第三,核對市政登記、社區信息、銀行記錄等,獲取身份;第四,采用誘騙或舉報的方式,讓猶太人自投羅網。
一些猶太人為了自保,會跟蓋世太保揭露、出賣本民族人。到了後期,當種族滅絕進行到白熱化的時候,納粹德國主要靠民間人士檢舉和密探的舉報來捕捉猶太人。
阿道夫·艾希曼,納粹德國的高官,也是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執行”最終方案“的主要負責者,被稱為”死刑執行者“。在1936年,他寫了一份報告,破天荒地質疑納粹既有的猶太人政策:把猶太人趕出歐洲,全部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他指出,一個強大的猶太人的巴勒斯坦,一定會成為德國的敵人!
1942年,艾希曼迎來了施展個人“抱負”的時機。此時,納粹德國橫掃歐洲,如何處理上千萬的猶太人就非常棘手。
艾希曼的“才智”通過3件事體現得淋漓盡緻:一是參與監督修建了8座集中營,其中包括舉世震驚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二是組織了大量火車,将在歐洲中西部抓獲的猶太人,塞進悶罐車裡,不分晝夜地将他們送到集中營。三是發明了毒氣“高效率”處決猶太人的手段。
災難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希特勒為何如此憎恨猶太人仍是一個值得探讨的課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表達探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