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為什麼沖突不斷?

在當代中東史上,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沖突是一個重大問題,二者在政治問題上勢不兩立,而且還爆發了多場戰争。沖突的背後隐藏着深刻的曆史根源,固然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内部因素,也有大國幹預等外部因素,各種因素互相影響、激化,使得巴以沖突的複雜性非同一般。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這兩個民族對同一塊土地——巴勒斯坦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權要求。而這個要求,公說公有理,婆說理紛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了什麼?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這片土地最原始的主人,既不是猶太人,也不是阿拉伯人,而是與他們同屬閃族後裔的迦南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迦南人就從阿拉伯半島東部遷徒到了這裡。漸漸地,這裡又來了一些新居民,包括腓力斯人和猶太人的祖先希伯萊人。後來,希伯萊人遷往埃及,但于公元前1350年又回到這裡。公元前1025年,希伯萊人擊敗了迦南人和腓力斯人,由大衛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統一的希伯萊王國,遷都耶路撒冷,這也是最早的猶太王國。

猶太人對巴勒斯坦的統治并沒能一直持續下去,在所羅門王統治後,希伯萊王國就分成了兩個國家,一個是北方的以色列國,一個是南方的猶太國。公元前586年,這兩個國家分别被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王國所滅,自此出現了猶太人曆史上的第一次種族太離散。數萬名猶太貴族、工匠被押回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攻占巴比倫,巴比倫之囚才返回故鄉。200年後,馬其頓人大舉南下,猶太人再次被征服,流落到南歐、北非、中亞,這是猶太人的第二次大離散。公元前63年,巴勒斯坦地區又被羅馬人占領,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猶太人進行了3次起義,但都被統治者殘酷地鎮壓了下去,猶太人死傷無數,幸存者也多被趕出了巴勒斯坦,被賣為奴隸的達一百萬人以上。至此,猶太民族在巴勒斯坦生存了1400年的曆史宣告結束,這便是猶太人的第三次大離散。這樣,猶太人變成了一個沒有祖國的民族。猶太人也從此跟巴勒斯坦失去了聯系,直到20世紀初。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了阿拉伯帝國,巴勒斯坦地區成為了帝國的一個省,此後當地居民逐步阿拉伯化,阿拉伯人不斷湧入巴勒斯坦,他們與當地居民相互影響,彼此融合,共同形成了現在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也就是說,在公元637年以後,巴勒斯坦一直是屬于阿拉伯人的,其文化、宗教等都深受阿拉伯人的影響。不過到了20世紀初,由于流散在各地的猶太人大多均遭受到歧視甚至屠殺,失國之痛使猶太人又興起了複國運動,意欲重返巴勒斯坦,而他們的這一願望也在美國等國家的支持下得以實現,聯合國于1947年做出巴以分治決議,明确劃分阿拉伯人國家和猶太人國家邊界,聖城耶路撒冷算是獨立主體,由聯合國管理。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建立。建立以色列國,遭到阿拉伯各國的一緻反對,他們主張用聖戰來保衛阿拉伯領土和伊斯蘭教第三聖城耶路撒冷。自此,這個地區的沖突就難以避免了,先後發生了五次中東戰争,兩次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武裝起義,以及無數的爆力事件和恐怖襲擊。在阿拉法特等的努力下,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但在聯合國其隻有觀察員地位,現正在謀求聯合國正式成員國地位。雖然現在分别建立了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國,但以色列不承認巴勒斯坦。因此,巴以沖突并未得到根本解決。事實上,如果兩個民族不能進行融合,沖突将永遠存在,隻是沖突發生的次數是多還是少的差别。

一個民族,如果變成了亡國奴,沒有了自己的祖國,沒有了根基,是很難擺脫不被欺淩的命運的。猶太人這種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之一尚且沒能逃脫颠沛流離帶給的厄運,弱小的民族如果失國豈不隻有滅種的結果?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