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玉加工工藝概述(一)

工藝概述

本書的前幾章,已經反複講到加工工藝特征在鑒定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因為工藝在鑒定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大家必須要完全掌握古玉加工特征的規律性。

如何掌握?辦法隻有一個:運用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同時代加工工具及其留下的痕迹特征,多看館藏高清放大圖,用60—150倍的放大鏡仔細觀察實物,反複對比,總結規律,然後再結合其與其他特征之間的相互關系綜合判斷。可以這麼講,如果掌握了古玉加工工藝特征及規律性,鑒定問題就解決一半了。

說到加工工具,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應是砣具,而是夾帶砣具轉動的機器—砣機。

砣機的分水嶺是隋唐時期,隋唐以前,廣泛使用的是幾式砣機。所謂“幾式”,顧名思義就是在矮的桌子上作業。隋唐以前,人們坐的方式稱為跽坐,類似于跪坐姿勢。隋唐以後人們廣泛使用高凳(又稱水凳)從事玉器加工。

婦好墓玉坐姿人像

婦好墓出土商代玉跪人,這是隋唐以前古人标準的坐姿。戰漢以前出土的大量的各式玉跪人皆為此姿勢。

跽坐幾式砣機示意圖

這是隋唐以前從事玉器加工廣泛使用的幾式砣機,它需要兩個人共同才能完成加工作業。

19世紀印度砣機使用示意圖

直到19世紀,印度加工寶玉石的行業,還在使用類似幾式砣機的工具從事玉石加工。

高凳砣機

這是複原後的高凳砣機,又稱為水凳。砣機的改進,把另一個人從中解放出來,而一個人用腳踏配合手的加工,又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和促進了工藝的改進。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電機的引進,高凳才逐漸退出玉器加工的曆史舞台。

韓熙載夜宴圖

這是中國畫史上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 是五代南唐顧闳中所繪。迄今為止,這是較早的一張描寫人們坐在高凳靠背椅子的繪畫,根據事物發展渲變的規律性,學者把高凳砣機的分水嶺定在隋唐時期,不無道理。

不管是幾式砣機還是高凳,關于它們的轉速,實驗得出:大約是每分鐘450轉,而20世紀50年代末電機引進後,把轉速提高到大約每分鐘960—1960轉,但這時,仍然還沒有改變研磨砂加水來加工玉石的現狀,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把金剛砂固定在砣具上,轉速也相應提高到了大約20 000轉每分鐘,使玉器加工的效率和技術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