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87當代紫砂藝人及作品68:朱丹作品1

朱丹

作者簡介

朱丹,藝名龍溪女,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1992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學藝,在中央工藝美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設計系進修深造。自幼好書畫,擅陶藝,尤善創新,喜陶刻,能捏塑,長徒手操作。作品古樸甜醇、清逸隽秀;追傳統,求獨特,成個人風格。多次參加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海内外精品大展,榮獲多次海内外精品展各獎項,為中央工藝美院陳列館、各文物館,博物館所收藏。為中外許多藏家所青睐。并入選《中國紫砂茗壺珍賞》、《砂壺全書》、《當代宜興陶藝名家集》、《跨世紀知名陶藝家集》等紫砂書刊,業績載入《中外名人辭典》、《中國人才辭典》。1999年國慶,應邀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外名人字典》(共和國卷)首發式。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等中央領導接見,并合影留念。當代壺藝泰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先後兩次為朱丹親筆題詞“朱壺丹心”“紫藝接力有來人”。著名書畫家範曾先生亦題詞道:“壺中别有神仙日,嶺上猶多高士雲..

1993年 8月 高級工藝美術師李昌鴻為朱丹壺藝題詞:“嚴謹習藝,學藝步新”。
1995年 4月 作品“至善壺”入選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收藏。
1995年 5月 作品“牛蓋水扁”等茶具入選台灣“宜興紫砂名作展”。
1996年12月 入編《中外名人辭典》。
1997年10月 被宜興市科委.市科協和宜興市陶都經濟聯合會授于“中國宜興陶藝名家”。
1999年 8月 當代壺藝泰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為朱丹壺藝題詞“朱壺丹心”。
1999年 9月 赴北京香山參加“宜興陶藝名人作品展”,當代著名書畫大師範曾先生欣賞朱丹壺藝并為之題詞:"壺中别有神仙日,嶺上猶多高士雲."
1999年10月 應邀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外名人辭典》(共和國卷)首發式,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等中央領導接見并合影留念。
1999年11月 入編《中國人才辭典》。
1999年12月 應邀赴香港參加非凡魅力紫砂壺展覽。28日香港《文彙報》刊載專訪文章。
2000年 3月 入編《跨世紀知名陶藝家集》。作品“一品竹段”入選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
2000年 7月 應邀赴香港參加“紫砂風采”現代壺藝作品展。香港著名書畫家劉昭君女士朱丹合作裝飾紫砂壺作品。
2000年10月 入編《中國紫砂名壺珍賞》,創新作品“逸竹壺”同時入編。
2000年10月 作品“圖騰如意壺”獲2000年現代生活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1年10月 參加2001年西湖博覽會暨國際茶博交易會,“逸竹壺”、“一品竹段”獲作品優秀獎,并入編《紫泥如金》。
2001年10月 參加2001年中國廈門茶文化博覽會精品茶具展評,作品《逸竹壺》被評為一等獎.
2001年11月 入編《陶魂》(獲獎作品經典)。
2002年10月 在浙江龍泉舉辦的全國第七屆陶瓷設計創新評比中,《海之戀》榮獲三等獎.
2002年11月 參加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作品“一品竹段”和“心月壺”榮獲金獎。
2002年12月 作品《珠壺丹》獲2002年中國華東工藝精品賽金獎。
2003年 4月 作品《申博成功紀念壺》在中國十大紫砂茗壺評選中。榮獲十大紫砂茗壺金獎。
2003年 9月作品《壺魂》、《祥雲壺》分别獲福建(廈門)國際茶文化節特等獎和金獎。
2003年11月作品《智竹提梁》、《魔井壺》和《秦古壺》分别獲中國工藝美術博覽金、銀、銅獎。


◆◆ 智 竹 提 梁 壺 --- 國 家 級 金 獎 ◆◆

■■朱丹于2003年11月6日至10日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笫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新作《智竹提梁壺》參于國家級大師名作評選。結果:一舉榮獲國家級“金獎”,并榮幸地被評委們選作紫砂藝術珍品。在點評大會上,首先由朱丹對其藝術作品的創作理念、體會作自述評說,再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和古宮博物院的專家們對其作品:“智竹提梁壺”客觀、公正的藝術點評。一時,轟動整個藝術博覽會展廳,座無虛席,靜聽專家點評!

名師精品:工藝美術師朱丹精心製作的全手工紫砂壺;

泥料特殊:講究泥料的稀有或泥料配方的獨家專有性;

工藝卓越:製作工藝要求高,全手工製作;

美學觀賞:形神氣態、藝術神韻等都達到優秀的水平;

沖茶效果:發揮、提升茶湯質量的能力不凡。


金猴鬧春 [ 作者:朱丹 ]


金猴鬧春 [ 作者:朱丹 ]


金猴鬧春 [ 作者:朱丹 ]


博李對壺 [ 作者:朱丹 ]


福玲壺 [ 作者:朱丹 ]


井欄壺 [ 作者:朱丹 ]

銀獎.容量:260cc,原礦黃段泥,做工細膩,線條流暢。


井欄壺 [ 作者:朱丹 ]


井欄壺 [ 作者:朱丹 ]


井欄壺 [ 作者:朱丹 ]


紫玉佩蓮 [ 作者:朱丹 ]


“紫玉佩蓮套壺”創作随談

朱 丹

一、創作靈感:

早在公元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就已有精美的玉璜、玉琮等玉器面世了。在國人的心目中,常常把“君子”和“玉”相提并論,故人稱“玉”有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九德、十一德之說。人們還常常用玉的高潔品性來比喻一切美好的人物或整體,來規範人們的品行道德。

玉是石中之精英,紫砂泥有“岩中岩”、“泥中泥”,也是石中之精。因此,玉器和紫砂有着密不可分的親緣關系。明代孔尚仁在他的《享金薄》一書中,同時提到了雷紋漢玉和時大彬壺。稱前者“胞漿熟潤、若凝酥”,評後者即壺色為“色談紫而胞漿明潤”。清代吳梅鼎在其《陽羨茗壺賦》中形容紫砂泥燒成後的色澤變化多端,如“搖嫩綠于新桐,曉滴琅 之翠”,“迫而察之,燦若琬琰浮精英”。《宜興縣志》稱黃玉麟所制紫砂壺色澤“瑩潔圓湛”。李景康、張虹在合著的《陽羨砂壺圖考》中,盛贊邵大亨所制魚化龍壺“瑩潔如和玉……”,這些都是文人對宜興紫砂外觀色澤用玉來對比,隐喻肌理之美的贊譽之詞。

古老的玉器文化對傳統的紫砂陶藝的影響是很深遠的。清代道光年間,曾風行一時,出現了包錫鑲玉(把、嘴、的)紫砂壺,最典型的是楊彭年制壺,朱石棋為之錫刻,以顯示紫砂壺的雍容華貴。但不免有些畫蛇添足,适得其反,被人眨為“鑲嵌重裹不相宜”。

上世紀五十年代,現代工藝大師顧景舟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高莊教授合作創作了“提璧茶具”這一經典之作,開創了玉文化與紫砂造型藝術融于一體的設計新理念。七十高齡後的顧大師又進一步提煉改進,使之内在氣質更顯凝練飽滿,挺拔秀逸。七十年代,高海庚先生與夫人周桂珍大師合作的《集玉壺》問世後,好評如潮。何道洪大師的“玉帶提梁”,呂堯臣大師的“禦玺”、“玉帶壺”,李昌鴻大師的“青玉四方壺”,鮑仲美的“環龍玉佩”等等,都是上乘佳品,脍炙人口。

本人對玉器文化也情有獨鐘,2004年10月參觀杭州博物館時,就被一件良渚文化時期的珍稀玉璜深深吸引,觸發了創作的靈感,制作的“大雄寶璜壺”一舉榮獲第6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别金獎”。2005年年底,我又喜獲幹爸(王敬之先生,時任中國文化部文物鑒定……委員)饋贈的一塊精美的清末玉佩。出于對我國傳統玉文化的深層理解與悟性,再次觸發了我的創作欲望,“紫玉佩蓮”套壺就這樣很自然的誕生了。

二、創作構思:

為了設計制作“紫玉佩蓮”套壺,在泥料的配制上着實動了一番腦子,并經過反複的調配燒成實驗。選用陳年紫玉老料,摻入一定比例(30碼)的段泥粗砂,終于找到了合理配比,達到了預想的肌理色澤最佳效果,呈現微褐紫色,其中無數橙黃色顆粒由其泥漿包裹着、半裸着尤如陳年老玉上的雞骨白狀态,溫潤如玉,渾然天成,給人以反樸歸真的感覺。

器形設計利用玉與蓮的高雅相同秉性,将壺設計為四方玉佩形、蓮瓣狀,壺身扁矮,且上下直徑相仿;由四角的凹線與壺身中央的凸線,從側面看壺身線條垂直挺括,俯視欣賞:一朵四方蓮花便展現在眼前。壺嘴微微上翹,壺嘴底部由三片半開的花瓣托飾,并與壺身中央凸線自然貫通,疑似壺身中伸展出來一般;渾方帶飛的圍紋壺把與俏皮的壺嘴遙相呼應,為了這一塊佩蓮的整體造型,蓋子設計為嵌入式,俯視為蓮瓣同心。

應該說此時的創作已告圓滿,但細細想來,該作品再完美也是孤玉獨蓮,思緒由此放飛……. 。如果讓她綻放在蓮池中,那又該是怎樣的情景呢?!于是兩隻蓮花杯和兩片蓮花碟(托)又如此這般在我的手中自然地“開放”了。尤其是蓮花碟,翻過來又可作杯托,既供欣賞又可實用。看着靜靜躺在我工作台上的“紫玉佩蓮”五件套(一壺二杯二碟),心中自然有說不出的愉悅。時間又過去了半個月,擺放在展櫃中央的“五朵金蓮” 越看“感覺像出土文物……”。靈感來了,壺身與杯子的上端兩側用墨綠泥裁出镂空圍紋薄片裝飾——老料上的祖母綠,更讓人賞心悅目。在杯托和壺的面上,也相應用手工細細地飾上祖母綠的圍紋線。一經裝飾後的“紫玉佩蓮”套具,令人驚喜萬分,真舍不得“出嫁” 呢 !

三、壺有評說:

“紫玉佩蓮”壺泥料考究,古樸沉穩,色澤老道,纖巧玲珑,和諧得體,品質高雅,是精湛的制壺技術與高雅的文化藝術的完美結合。使人愛不釋手,贊歎不己。作品一經問世,就深得各界名士和藏家的好評。

一藏家評說:此壺乃是以古玉為題,無論是泥料的選擇,還是制壺的功力都是一流,可說是精品款式。壺給人渾樸莊重,簡練周正,配以紫砂嵌泥陶刻圖案裝飾更顯典雅。

壺友如壹先生:見朱丹新作《紫玉佩蓮》壺詩贊,曰:“此壺或不為人間所有矣!”客笑雲:“心如閑雲孤鶴,身似明月清風。濁世之間,惟一壺一茶,可勝古人,如此雅事,君可得句否?”歸得此。


魚眼初生紫玉開,煙橫仔細點芽苔,吹香卻惹玉人來。
素手拈杯姿态醉,芳唇疊露語言乖,春風寂寞入情懷。

《武漢晚報》記者佚名:朱丹又從漢代老玉被風化後呈現出的“雞骨白”特征,觸發靈感,制出“紫玉佩蓮”套壺(帶二杯二碟)。她從玉這種中國文化中占有特殊和恒久地位的圖騰物中,尋找到紫砂壺的一個創作源頭,對于一個剛剛三十歲的女性,她對中國傳統士大夫文化的理解或者說悟性。令人啧啧稱贊。

2005年11月,在《第七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紫玉佩蓮》一舉獲得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詩人普冬即興賦詩:

一朵朵一方方蓮花冉冉升起,輪廓周正,珠圓玉潤,像華爾茲輕盈起伏,像蠡河水一汪清波纏綿;美好在人們心中始終是圓的。紫玉般的熟玉,佩蓮套壺,兩個杯碟,仿佛在林蔭深處木屋邊,擺放着兩隻小蘑菇;茶托又像鄉花邊的波斯地毯;像童話呢?卻是真真切切的茶藝經典。一片片,一瓣瓣,綠絨絨的雪芽飄浮着,翻卷着,雲霧缭繞,像神仙在繁竹聲聲中怡神銷魂。

“紫玉佩蓮”套壺你是熱忱奉獻給壺友的又一芳馨可人的絢麗花朵。賦詩雲:

心為蓮

碧為蓮

丹碧為蓮碧波蕩漾

直沁壺友的肺腑心田

2007年4月13日于陶泉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