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三招看懂明清兩代的紫砂壺有什麼區别

紫砂壺的色澤豐富、造型萬千,一般人很難全面了解透徹;但由于不同年代、不同藝人制作的紫砂壺都會存在一定的規律,所以也可根據規律進行大緻的判斷。比如明清兩代的紫砂壺,其泥料、造型、工藝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年代特征,所以就可以根據這些規律特征進行簡單地分辨。

泥料

明代的紫砂壺外觀都比較粗糙、砂礫感較明顯,這是由于當時的煉泥技術相對落後,用比較專業的說法是目數(紫砂泥料的顆粒度)較低,所以顯得較為粗犷。


明代 供春:樹瘿壺

到了清代,紫砂煉泥工藝得到提高,出現了細泥,所以從外觀來看要比明代紫砂壺要更為細膩潤澤一些。


清代 惠孟臣:朱泥小壺

造型

現在我們一般把紫砂造型分為圓器、方器、花器和筋紋器幾種,這一點從明朝開始就可以這樣劃分了。但明朝的時候紫砂壺更偏向于實用功能,所以其壺型較大、線條簡約,風格較為質樸。


明代 李仲芳:柱礎壺

清代之時喜愛紫砂壺的文人墨客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專供宮廷、皇家使用的紫砂壺,所以紫砂壺的制作也偏向于精巧、細膩;即便是民間實用型紫砂壺,比明代也更為小巧玲珑一些。


清代 陳曼生:周盤壺

工藝

明代初期,紫砂成型可以說是“捏泥巴”的技藝,紫砂壺基本都是用手捏制成型為主,所以壺體會留有指紋的痕迹;明代晚期時大彬首創了木模制壺方法,壺身主要借助木模和竹片進行制作,所以成品壺内會留有竹片刮削的痕迹。另外,明代的紫砂裝飾主要雕塑、貼花、镂雕、剔紅和陶刻等工藝。


明代 時大彬:紫砂胎剔紅山水人物執壺

清代的紫砂壺成型工藝跟現代比較接近(或者說現在的紫砂成型工藝是從清代傳承至今的),一般采用先打泥片、後圍身筒接壤的方式(陳鳴遠、楊彭年等仍以手捏制為主),所以壺胎厚薄均勻。而裝飾工藝方面,在明代的基礎上還新創了描金、泥繪、琺琅彩、粉彩、爐均釉等。


清代 黃玉麟:爐鈞釉紫砂壺

總體來說,明代紫砂壺粗犷簡樸、裝飾也較為簡單,清代則趨向于精細化。了解明清兩代紫砂壺的大緻區别之後,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年代制壺名家的作品風格,這樣做對提高自身的紫砂鑒賞水平有非常大的幫助。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