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是圍繞一節課所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課堂教學實錄案例。每一節課都蘊含着一定的邏輯和結構,将教學方式生動再現,體現着教師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教師一定的教學理念。因此,每一節課都是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課例研究是指以教師自身教學實踐為基礎,對課例進行觀察、描述和剖析的過程。
本文參考譚永煥團隊《教師課堂觀察的智慧與策略》一書中的實踐案例,向各位老師介紹基于四大觀察維度的課例剖析框架,觀察維度和具體觀察點請看相應圖片,你可以在其中找到您最需要觀測的要點通過“标注符号”的方式提醒自己。
需要說明的是,課例分析的觀測點非常多,老師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圖1 課例的四個觀測維度
01
第一觀測維度:學生學習
從學生準備情況來看
要觀察學生課前準備了什麼?是怎樣準備的?準備得怎麼樣?有多少學生做了準備?
從傾聽的角度來看
有多少學生能傾聽教師的講課?能傾聽多少時間?有多少學生能傾聽同學的發言?傾聽時,學生有哪些輔助行為(記筆記/查閱/回應)?有多少人?
從互動的角度來看
觀察其參與提問/回答、參與小組讨論以及參與課堂活動的的人數、時間、對象、過程、質量如何?
從自主的角度來看
可以觀察自主學習的時長、學困生的參與情況怎樣?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探究/記筆記/閱讀/思考)有哪些?各種形式有多少人在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如何?
從目标達成度來看
可以觀察學生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标嗎?預設的目标達成有什麼證據(觀點/作業/表情/闆演/演示)?有多少人達成?這堂課生成了什麼目标?效果如何?
圖2 學生學習維度
02
第二大觀測維度:教師教學
從教學環節來看
觀測其由哪些環節構成?是否圍繞教學目标展開?這些環節是否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環節/行為/内容的時間是怎麼分配的?
從呈現環節來看
觀察教師式怎樣講解的?講解是否有效(是否清晰/結構流程/契合主題/簡潔/語速音量/節奏)? 闆書是怎樣呈現的?是否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幫助?媒體是怎樣呈現的?是否适當?是否有效? 動作(如實驗/動作/制作)是怎樣呈現的?是否規範?是否有效?
從對話角度來看
看教師提問的對象、次數、類型、結構、認知難度、候答時間怎樣?是否有效? 教師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輔助方式?是否有效?有哪些話題?話題與學習目标的關系如何?
從指導的角度來看
觀察教師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作業),是否有效?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讨論/活動/作業)?是否有效? 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實驗/課題研究/作業),效果如何。
從教師機智角度來看
看教師教學設計還有哪些調整?如何處理來自學生或情景的突發事件?呈現了哪些非言語行為(表情/移動/體态語)? 哪些具有特色的課堂行為(語言/教态/學識/技能/思想)? 為什麼?效果怎麼樣?
圖3教師教學維度
03
第三大觀測維度:課程性質
從教學目标來看
觀察教師教學預設的學習目标是什麼?學習目标的表達是否規範和清晰?目标是根據什麼(課程标準/學生/教材)預設的?是否适合該班學生?在課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學習目标?是否合理?
從教學内容來看
教材是如何處理的(增/删/合/立/換)?是否合理?課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是怎樣處理的?教學是否凸顯了本學科的特點、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邏輯關系?容量是否适合該班學生?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從課程實施來看
看教師預設了哪些方法(講授/讨論/活動/探究/互動)?與學習目标适合度如何?是否體現了本學科特點?有沒有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創設了什麼樣的情境?是否有效?
從評價角度來看
看教師檢測學習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評價方式是什麼?是否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相關的評價信息(回答/作業/表情)?如何利用所獲得的評價信息(解釋/反饋/改進建議)?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
觀察預設了哪些資源(師生/文本/實物與模型/實驗/多媒體)?預設資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學習目标的達成?生成了哪些資源(錯誤/回答/作業/作品)?與學習目标達成的關系怎樣?向學生推薦了哪些課外資源?得到的可能性如何?
圖4課程性質維度
04
第四大觀測維度:課堂文化
從啟發學生思考角度來看
學習目标是否關注高級認知技能(解釋/解決/遷移/綜合/評價)?教學是否由問題驅動?問題鍊與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結構的關系如何?怎樣指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怎樣對待或處理學生思考中的錯誤?學生思考的人數、時間、水平怎樣?課堂氣氛怎樣?
從倡導民主角度來看
從教師課堂話語(數量/時間/對象/措辭/插話)是怎麼樣的?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人數、時間怎樣?課堂氣氛怎樣?從師生行為(情境設置/叫答機會/座位安排)如何?學生間的關系如何? 觀察教學設計、情境創設與資源利用有何新意?
從教學創新角度來看
教學設計、課堂氣氛是否有助于學生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課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資源?教師是如何處理的?
從對學生關愛的角度來看
觀察學習目标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不同學生的需求?是否有對特殊(學習困難、殘障、疾病)學生的學習進行關注?座位安排是否得當?教師的課堂話語(數量/時間/對象/措辭/插話)、行為(叫答機會/座位安排)如何?該課體現了教師哪些優勢(語言風格/行為特點/思維品質)?整堂課設計是否有特色(環節安排/教材處理//導人/教學策略學習指導/對話)? 學生對該教師教學特色的評價如何?
圖5課堂文化維度
我們的課堂盡管是多變的、複雜的,但相信這一課堂觀測點可以給各位老師提供方向。在單次課例剖析中,我們很難做到兼顧所有觀測點,老師們可以依據觀察框架,對自己在課堂上想重點關注的維度進行剖析,這會讓您的觀察内容更加專注,帶給您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參考文獻:
譚永煥 鄭月桃 王林發著.教師課堂觀察的智慧與策略[M]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