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中小學導師制的實施

中小學導師制的實施

冰河

2003年,上海建平中學校長馮恩洪先生、業務校長唐一鳴先生在泰州中加雙語學校(民辦)中學部和小學部同時推行導師制,本文根據自己做導師的做法、體會、思考、感悟和研究,行諸文字,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導師制源于19世紀的牛津大學研究生部,後下沿至本科生。西學東漸,20世紀末在我國個别中小學校漸有實行,并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一種 “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新的教育模式。因當時學校是小班化教學(每班不超過30人),很便于導師制的實施。

這一育人模式的特點,一是所有教師都要參與到育人工作中,二是所有學生都要接受相應的導師指導,三是育人貫穿教育的始終。這就改變了過去教師主要是教書,隻關心學生的文化成績,教育學生主要是班主任、政教處的責任的做法。轉變為教師不僅教書,更要育人,不僅關注學生文化成績,更關注學生精神生活等全面發展,真正實現課内與課外結合、家庭與學校聯合、教書與育人并舉的育人新模式,收到“教師學生并提高,家庭學校俱受益”的良好效果,以期達到教育質量最優化、教育效果最大化。

一、 導師的選擇和培訓

這裡的“選擇”不是選擇哪些教師可以做導師,而是選擇哪位教師可以做哪些學生的導師,比如學生優勢學科或劣勢學科與 相應老師的匹配,單親家庭、貧困生、學困生、問題生①等與相關老師的搭配問題等。一般來說,可以先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内心傾向于哪位導師,在充分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适當調劑,因為學生隻有“親其師”才更能“信其道”。

關于導師的培訓,就是學校要在大方向上指明導師“為什麼導、導什麼、怎麼導”的問題。

首先要講明設置導師制的目的、意義、範圍、方法、獎懲等。因為一線教師工作緊、任務重,導師制實際上是延長了教師的工作時間、加重了工作負擔,那就要讓他們了解并理解,打消他們的顧慮,取得他們的支持,讓他們願做、愛做、主動去做,這是導師制成功的前提。

其次明确導師工作的範圍,即“導什麼”。導師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者,所“導”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導師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導師要“以德樹德,以志勵志”做學生的楷模,逐漸提高學生的遵規守紀(遵紀守法)意識,培養他們自尊、自愛、自主、自律、自立、自強意識,形成良好品德,做一個積極、健康、上進的優秀學生。

導師是學生學業上的指導者。導師要先對所“導”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後視具體情況逐步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态度、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逐步提高其學習能力,促進其優質、高效地完成本階段學業,順利、如願地進入更高一級學段的學習。

導師是學生生活上的啟導者。導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指導并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如小到日常生活的困難,大到經濟難題、感情糾葛甚至單親家庭缺失的愛等都應盡力給予啟發引導,幫助他們端正生活态度,樹立正确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學會生活,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導師是學生心理上的輔導者。當所導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或挫折時,導師要給以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尤其是中學生,他們視野開闊,精力旺盛,生活優裕,情感豐富,面對缤紛的大千世界和高度發達的時訊網絡時代,容易受到這樣那樣的引誘、困擾或誤導,甚至誤入歧途。導師要未雨綢缪或及時發現,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戰勝困難挫折,激發起學生自尊、自愛、自強的願望。

二、 導師工作的開展

導師工作是一項耐心、細緻的工作,它要求導師在工作中專心、細心、耐心、精心、愛心“五心”并舉,既要會做慈母,還要敢做嚴父。

1、 學生分配。一般來說每名導師所帶學生以3—5名為宜,若太多,導師可能忙不過來,或是雖“導”卻似蜻蜓點水,難以深入、細緻、紮實地投入工作;若太少,班級學生又分配不完。學生分配時還要注意優秀生、學困生、問題生的搭配等問題。

2、情況了解。導師首先要通過談話、問卷、電話等手段對自己所導學生的基本情況(如家庭、學習、興趣、愛好等)做初步了解,随着工作的深入逐漸加深了解。導師對學生了解越全面、透徹,工作越好開展,指導才更能對症下藥。(見附表《學生成長檔案》之一)

3、定期交流。交流應該是多方面的——第一,導師每周至少與所“導”學生交流一次,了解各方面情況。當然,也可以是學生主動找導師交流、溝通,但無論哪種方式都要求有文字記載,特别是學困生和問題生,最好還要有方案設計。第二,導師每周要與班主任、課任教師溝通一次,了解所帶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行為習慣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第三,每月至少與學生家長交流一次,尤其是走讀生,更要做到家校溝通,互通信息,防患未然。(注:2004年學校每月補貼導師30元家校通話費) 第四,每學期至少家訪一次。這點可視學校具體情況而對時間、次數做适當調整。(見附表《學生成長檔案》之二)

4、追蹤輔導。每名導師所“導”學生一般是1—3年,因此,每位導師要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跟蹤記錄學生成長、發展的軌迹,以便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形成教育成果(如案例分析、論文等)。

當然,以上僅是學校基本的要求,而學生是變化的,事情是發展的,導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機動、靈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

三、 學校層面上要建章立制,确保導師制的實施,切實提高實施效果

1、 建立導師會診制度。

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班主任牽頭,每兩周舉行一次(也可以視情況随時進行,因為單位小,導師相對集中,靈活方便),針對某個(或幾個)學生或針對某個(幾個)問題或現象,尤其是問題生或棘手問題,各自提出問題,彙集集體智慧,共同診斷,獻計獻策,制定下一階段教育計劃,共謀發展,共同提高。

2、 建立個案分析制定

以學部或年級為單位組織,每月組織一次個案分析會。導師針對自己所導學生一個月的發展變化(可以是一個成功或失敗的案例,也可以是一次成功或失敗的談話)進行綜合描述,給大家提供借鑒,既是為發現情況、增強導師責任感,也是為其他導師汲取經驗教訓、取長補短提供一個平台。

3、 建立導師交流制度

以級部為單位組織,不定期(每學期可組織1—2次)舉辦座談會(聯誼會、分析會、交流會)組織導師交流,最好是非正式的自由交流,允許導師暢談自己的做法、看法、體會或者意見、建議等等,暢所欲言,無拘無束,迸發智慧的火花,這類似于劍橋大學的“下午茶”制度。注②

4、 建立導師論文和個案分析評選制度

每學期每位導師必須至少提交一篇論文或個案分析參加評選,對評為優等的除給予物質獎勵外,還要在評職晉級中給予适當加分并向報刊推薦發表。

5、 建立監督獎懲制度

因為導師大都是一線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尤其是高中,應試教育制度下升學壓力沉重的壓在老師頭上,如果學校疏于管理,導師常常隻關心學習,而對其他方面則不管或少管,使得導師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學期中要對導師制實施情況進行抽查,期末還要由校級導師考評委員會對導師進行綜合考評。

考評方式:一看學生成長檔案記錄,二是向學生和學生家長發放問卷調查表了解導師工作情況,三看學生綜合素質表現,四看導師的工作計劃、總結,五看導師的個案分析、論文發表或獲獎情況。對以上方面分項考評打分綜合評出一、二、三等獎或優、中、差等級。對考評結果可以設置相應的獎金,可以與本年度的評優挂鈎,也可以與老師薪資結合(如評為優等的可上浮一級工資等),還可以與評職晉級挂鈎等等。當然,對工作不力、不作為甚至造成不良影響的導師也要給予相應的處罰。

此外,如果學校條件允許,最好專辟出幾間“師生談心室”(或曰師生交流室、師生工作室、師生話吧等),這樣更便于師生平等互動、加強溝通,尤其是學生,才更能敞開心扉暢談。如果在辦公室,往往因其他教師的在場使得學生有所顧忌而影響談心效果。

(未完待續。附錄轉下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