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落無塵
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親戚來我家,不允許我的孩子上桌,還欺負她,我發飙是對的嗎?”
親戚最大的錯處是毫不拿自己當外人,已經越過了主人的邊界。
而我們與任何人相處,都應該注意分寸。
邊界感就好比,玫瑰與月季的區别,玫瑰帶刺,隻可遠觀,而不可亵玩。
任何沒有界限的相處,都是令人厭惡。
所以,不管跟誰,關系再好,也要把握好度。
人與人之間,真正舒服的狀态:不越界。
01不越界,友誼才長久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的一個電話,就能讓唐晶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幫,自己解決不了的,就讓男朋友出面。
羅子君發現丈夫背叛,第一時間給唐晶打電話。唐晶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去幫她查“情敵”。
離婚後,唐晶對羅子君從生活到工作上,更是無條件的幫助。
幫羅子君找工作,輔導她去面試,去家裡幫忙照顧孩子等等,對于羅子君的求助,唐晶總是毫不推辭,哪怕自己實在走不開,也要讓自己的男朋友賀涵去幫助她。
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單獨相處中,把賀涵一步一步推向了羅子君,而唐晶與羅子君的關系出現裂痕,漸行漸遠。
兩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個毫無邊界的求助,一個毫無底線的去幫,最終葬送了她們的友誼。
周國平曾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标志,人際交往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朋友間的相處,如果踏破對方的邊界,即便你是好心,也會讓關系出現裂痕。
唯有在相處中有邊界,做到進退有度,才能讓友誼走得更長久。
02不越界,親情才能維系
《奇葩說》裡有一期的辯題是:親戚不拿自己當外人,該怎麼辦?
陳銘講述了自己父親的經曆。
父親從農村來到城市,他沒讀過什麼書,練武術出身,之後做了警察。幹了十幾年,有了一定的地位,便有很多親戚來找他幫忙。
幫忙安排工作,幫忙上戶口,幫忙介紹對象,親戚各式各樣的求助,父親總是盡量去幫,能幫就幫。
有一年過年,親戚來家裡吃飯。吃着吃着就開始抱怨,抱怨那些父親沒有幫忙辦成的事。
父親喝了些酒,在桌子上發了很大一頓脾氣,說以後不要再來往了。之後四五年的時間,真的沒有再來往。
結果,現在跟親戚的關系反而比當年親熱,那些曾經幫過的小輩,現在也都長大了。他們意識到沒人能再幫他們,個個學會了自強,而父親也找到了自主。
通過父親這件事,陳銘總結了最真實的人性:“你做了十件事,九件好事,一件沒辦成,所有人都隻記得那一件。”
很多時候,不要讓“應該”,成為施予善意的最大的天敵。
親戚是我們無法選擇的,這是血緣決定的。在這種家庭關系裡,邊界感很淡薄,很容易被忽略。
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起來,不要讓大家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03不越界,親子關系才更融洽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農戶老恭家的兒子娶了大城市的兒媳婦。
起初,因為兒媳跨越世俗,為愛下嫁,一度傳為佳話。但兒媳接連生了兩個孫子後,矛盾漸顯。因為兒媳是城裡人,不會做農活,老兩口漸生不滿。
總在兒媳面前指桑罵槐:“好看又不能當飯吃,有什麼用!”“隔壁老李家兒媳,可能幹了,家裡地裡一把手。”
尤其是在孩子的照顧上,更是矛盾重重,幾乎天天吵架。
婆婆總是把飯菜嚼碎了喂孩子,總是怕孩子餓,每次喂很多,怕孩子冷,給孩子穿得很厚。
兒媳覺得,現在不能跟過去一樣,要科學養育孩子,指出婆婆的不對之處。
婆婆卻覺得:“小孩子不要那麼精細,我們那時候就是這樣養過來的。”
于是,婆婆總是在兒子面前數落兒媳的不是,更是教育兒子不要對媳婦太好,要樹立一家之主的威嚴。
可他們卻忘了,城裡的兒媳本來就是因為兒子對她的好,才不顧父母反對嫁過來的。
後來,生活的瑣碎,公婆的針對,丈夫的忽略,讓兒媳實在忍受不了。結束了與兒子的婚姻,抛棄兩個孩子,回了大城市。
兒子把離婚的原因歸咎于父母,從此性情大變,天天酗酒,和父母吵架,摔東西。
半年後,母親生病去世。一年後,在兒子再一次酒醉後的争吵中,老恭失手導緻兒子身亡。
就是因為父母過度幹涉他們的婚姻,最後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提到:“父母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成長;第二個任務是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
所以,與孩子相處,父母無所顧忌地插手,隻會讓事情更加複雜。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而邊界清晰的親子關系,相處才更舒适。
04與人相處,牢記一點,才不會招人煩,那就是不越界。
無論和誰在一起,不管是親朋好友,甚至父母,太過親近,沒有邊界的相處,也會令人窒息。
與人相交,疏疏落落。
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是誰的誰,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系。
更沒有人能代替任何人過完這一生,所以請尊重每一個個體自己的小圈子。
不越界,才是最舒服的相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