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過程中,面試的時候可以發現很多端倪,讓我們提前避免一些不靠譜的工作。
例如一些公司給你Offer,其實是應該考慮直接拒絕的。
提錢就畫大餅承諾
在提到的錢的時候就無法正面回複,或在合同上不寫清楚薪酬問題的公司,也可以不考慮。
要問清楚,具體的薪酬結構,底薪、績效、提成、期權等具體的金額多少。
其次,發放時間是按月發,還是季度,還是年度?
最後,某些薪資的獲取,是否有條件?
例如提成是要達到某個業績才有,還是有出業績就有?期權是每年兌換,還是鎖定5年?
面試完當場發Offer
這種情況存在,但很少。
絕大多數崗位的招聘,都需要橫向對比其他人選能力、薪酬期望、業務需求等。
讓面試官一見鐘情就定下你,可能有點難。
當然,如果是一些流動性極高的崗位,例如銷售崗等長期急招的崗位,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有勞務糾紛
一個公司如果有一兩個勞務糾紛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有很多法律風險,那麼就是有問題的。
特别是在一個公司規模不大的時候,更容易需要看清楚,到底是什麼類型的問題。
負面新聞/信息
一個公司拖欠員工工資上熱搜,或者因為員工完成不了業績,就在地上爬,或互扇巴掌上新聞。
這樣的公司看到了最好躲着走,給翻倍的薪資也不必考慮。
面試不尊重人選
前些年很多公司會用壓力面的方式去面試人選,某些銷售型公司,更以為這樣的方式可以考考察出人選的抗壓能力。
但實際上這樣的作用是有限的。
更多的公司是把這樣的方式,當成PUA人選的方式,實際上是不尊重人選的行為。
這樣的公司,還要考慮嗎?
業務模式靠故事
說不清公司業務,隻會瞎吹公司的未來一片美好,加入公司就會有非常多的機會。
而實際業務模式,和公司的規模,都在發展之中。
邀約太随意
面試邀約隻有短信,郵件,沒有電話溝通。
别說為什麼,短信郵件不靠譜,因為之前實習的公司,就找外包公司群發幾萬條短信,一天拉幾十個上百人面試。
而面試的崗位寫銷售,對,就是電話銷售,通過率達到50%以上。
公司不大,流程不少
全球頂級的企業,外企流程可能較長,涉及到跨國溝通,或高管在外國的可能性。
但如果是國内的互聯網公司或其他發展較快的公司,面試流程通常不會太長。
大廠還好,值得等待,如果小公司,還讓你等2周才二面,這樣的公司也可以暫不考慮。
效率太低,未來進入後,流程會把你拖垮。
-End-
找工作也是一個不斷踩坑的過程。
借鑒前人的經驗,總結自己的見解,才能讓求職效率,求職越來越高。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