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名句選釋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學記》
譯析:質地美好的玉不經琢磨,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肯學習,也不會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學習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2.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析:喜歡學習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愛,知道羞恥的品格接近于勇敢。孔子所提出的“好學”“力行”“知恥”是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一個人言行品質的好方法。
3.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學記》
譯析: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聲中流連不忘。善于教學的人,能使人繼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
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記》
譯析:如果一個人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緻知識狹隘,見識短淺。
5.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庸》
譯析: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6.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譯析: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導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7.來而不往,非禮也。——《曲禮上》
譯析:對别人給予自己的善意,應當做出友好的反應,否則是不合乎禮節的。
8.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
譯析: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9.差若毫厘,缪以千裡。——《經解》
譯析:開頭雖然隻有毫厘的差别,到後來卻錯到千裡那麼遠了。
10.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曲禮上》
譯析:對自己所喜歡的人,也要看到他的缺點錯誤;對自己所憎惡的人,也要看到他的好的一面。凡與人交往,不能以一己之愛憎來評判他人的善惡、賢愚。
11.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雜記下》
譯析:既有緊張的時候,又有放松的時候,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工作方法。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要有張有弛,才能更加有效。
12.臨财毋苟得,臨難毋苟免。——《曲禮上》)
譯析:遇見财物,不要随意占有(不屬自己應得的部分);遇到危難,不要随意逃避。
13.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學記》
譯析:雖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雖有極高明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實踐出真知。
1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譯析:廣泛學習各方面知識,對新知識詳細詢問,将問題周密思考,徹底辨别明白,切實實行。做到知行合一。
15.言必先信,行必中正。——《儒行》
譯析:說話一定先有信用,行為一定合乎正道。
16.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譯析: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葉,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結束。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17.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
譯析:隻有對事物進行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1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
譯析: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每天都新,新了還要更新。
19.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中庸》
譯析:從最隐蔽、最細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所以,君子要學會慎獨。
20.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儒行》
譯析:在利益面前不損害道義, 面對死亡也不改變操守。
2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學記》
譯析: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隻擔任某一種官職,懂得大道理的人不局限于一定的用處,有最講誠信的人不必靠立約來約束,天有四時變化,天時運行,不用整治。治學要抓住根本,達到了一種至高境界,才能随心所欲。
22.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聘義》
譯析:比喻缺點不能掩蓋優點,優點不能掩蓋缺點。
23.舉大事,必慎其終始。——《文王世子》
譯析:想要辦成大事,必定要慎始善終。
23.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檀弓上》
譯析:君子是按道德的要求去愛護人,小人是用無原則的寬容去愛護人。形成成語“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
下一篇
八卦萬物類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