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年都有很多人問我申論怎麼學,面試怎麼學,行測怎麼學。
但我知道他們口是心非,壓根不是真的問我怎麼學,而是想問我是否有什麼捷徑可走。
比如問我面試的人,往往講話發抖、缺乏積累、而且備考時間還遠不如别人,卻試圖通過十天半個月的努力變成面試達人;比如一個現在行測才考了40分,卻想刷一個月題目,下次就想考80分。
如果世界上真有這些捷徑,我早就申請專利,并利用這些方法發大财了,還輪到你們來問我?
當然,他們自己心裡也大抵是有數的,隻是就像溺水的人,見到一根稻草也想緊緊抓住。
話說回來,那種十天半個月就能實現蛻變的方法我沒有,但是通過一段時間努力,就一定能夠取得成效的方法,我倒是真的有。
而這些方法,無一例外,都是一些“笨方法”,但又不得不說,是真“捷徑”。
一、背誦
我一直覺得,從小到大,我們都被老師的一句話給誤導了:學習一定要加強理解,不要死記硬背。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錯就錯在,忽略了人的惰性。
心理學家們早就發現:人做決定的時候總是傾向于對于自己有利的一面。這個道理在這裡同樣成立,比如當你形成了一個觀點或判斷之後,你會更傾向于看那些支持你觀點的文章、收集支持你判斷的數據,而在潛意識裡無視那些跟你觀點和判斷不吻合的證據。
老師隻是提倡加強理解,而我們會下意識的給自己加戲:老師說了,理解很重要,所以不要背誦。
實際上,老師從來沒否認過背誦的重要性,因為背誦的過程十分痛苦,所以我們不自覺的為自己的懶惰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讓我們不僅可以像豬一樣懶,還能像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但豬不明白的道理,人一定要明白:記憶才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這個結論在行測、申論大作文和面試中同樣重要,特别是在面試中,如果沒有積累大量的題型和素材,那麼你永遠隻能幹巴巴的說幾句毫無營養的套話。
曾經有個上岸的學生,用近乎忏悔的語氣說:
我特别後悔,因為感覺自己聽課的時候,都聽懂了,理解了,所以不需要背誦,結果耽誤了好幾年都沒上岸。後來終于痛下決心,背了許多申論範文和面試真題,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學習果然是要背的,不背就沒有素材,就沒有靈感,早知道背誦就能上岸,我當初何必自作聰明。
而所有面試高分同學,最後的面試經驗,幾乎都可以濃縮為兩個字:多背。
亞裡士多德曾說過:智慧就是記憶力。
理解和背誦是相輔相成的,理解的知識如果不加以記憶,或者記憶的東西如果缺乏理解,都是無用功。
今後再有人告訴你,學習不需要背誦,隻需要理解就行了。
你就記住兩個字:
抽他。
二、複盤
在申論學習中,我有句經常挂在嘴邊的話:每套卷子,起碼看五遍,才算入門。
雖然被很多學生不屑一顧,但我仍然不厭其煩的說。
大道至簡,和“多背”是面試的最終經驗一樣,這就是申論的終極捷徑。
當然這五遍,并非是機械的看五遍,本質上是一種複盤的概念。
一位叫陳颉祺的學霸,曾獲得過哈佛、耶魯、哥大等頂尖大學的錄取Offer。他有下棋的愛好,他在介紹終極學習經驗時,介紹自己下棋經驗:
我小學時候喜歡中國象棋,老家地方小,也不可能得到名師的系統訓練,所以我練棋的方式就是跑到城裡的街邊找老爺爺下棋。老爺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複盤。不知不覺,在大量複盤的過程中,我記住了各種各樣的棋路。在訓練了記憶力的同時,棋藝也不斷長進,最後居然在比賽中獲得全國第八名。許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才認識到“複盤”對我的棋藝與記憶力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幫助。複盤帶給我的意義還不止如此,它讓我開始喜歡“總結”和“背誦”。
實際上,他講的不是下棋經驗,而是一種學習經驗。
很多同學過于追求“知新”,卻忽略了“溫故”,因為“知新”讓人有快感,能獲得一種心理安慰:今天我又刷了五套卷子,我太努力了;而“溫故”既沒有挑戰,也容易讓人自閉,我咋越學越倒退了?
事實上,真正的“溫故”是複盤,不是複讀。當你用心去“溫故”時,把一套卷子分析五遍,往往比作五套新的卷子收獲更大,這就是複盤的神奇魔力。
複盤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不僅鞏固了你學過的知識,在複盤的過程中,因為對知識的不斷總結提煉,你會的思維會上升到一種更高層次的境界。
至于如何複盤,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對複盤也有不算獨到的見解:
所謂複盤,就是一件事情做完了以後,做成功了,或者沒做成功,尤其是沒做成功的,坐下來把當時的這個事情,我們預先怎麼定的、中間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把這個要理一遍。
這句話既道出了成功的秘訣,也道出了學習的秘訣。
人生的旅程很長,走累了,不妨停下來歇一歇,回顧下這些年的得失,會讓前進的步伐更加有力。
學習亦然,不僅要埋頭前行,更要回望來路,那一路塵土中,掩埋着你遺失的寶藏。
三、歸納
這是我今天想介紹的第三種笨方法,但重要性不亞于上述兩種。
歸納和演繹,是人類智慧中最基本的邏輯思維。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說: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
我們平時做題目,各種推理、講解的過程,就是把書讀厚的過程;而做完一個題目,再進行梳理,得出經驗,這就是把書讀薄的過程。
但現實中,我們更喜歡把書讀厚,而厭惡把書讀薄。
原因和不喜歡背誦的同學一般無二,因為背誦固然是痛苦的,但還是有路子可走的,屬于情商問題。
而歸納卻經常讓人連門路都找不到,這屬于智商問題。
情商有路,智商無門啊!
結果就是,有些人行測刷了幾萬道,成績卻止步不前;申論練了上百套卷子,始終停留在六十來分。
那缺失的一環就是歸納,這裡有同學會疑惑了,歸納和複盤有區别嗎?
兩者既有類似的地方,也有區别的地方,複盤的過程包括歸納的方法,但歸納不一定通過複盤才能獲得。
所謂歸納,就是由一系列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維方法。把書讀薄,本質上講,屬于歸納的思維方法。
孔夫子早就講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說,忽視背誦屬于“思而不學”,那麼忽視歸納,就是“學而不思”。
歸納固然有一定難度,但人類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我們的文明是薪火相傳的,自從神農嘗百草以來,知識就以各種方式不斷流傳下來。
不會歸納不可怕,已經有無數人為我們做好了各種歸納。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前人為我們歸納好的知識化為己用,通過結合題目,進行反向推演,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運用于題目,這完成了從歸納到演繹的過程。
比如我們學習一道面試題目:請問你對規則意識怎麼看?
在談對策的時候,可能會用到加強教育,強化宣傳,形成常态化制度等内容。
這裡的教育、宣傳和常态化,就是面試中經常用到的東西,你就要思考,有哪些具體的教育方法、哪些宣傳載體、哪些常态化制度,通過查閱資料、不斷整理,把大量的相關内容進行分類,然後得出幾條常用的内容,這就是歸納的成果。
隻要你有了歸納的意識,并且堅持不懈的去做,日積月累,就會成為一個善于思考的人。
人類的智慧,到最後一定會濃縮為最簡單的道理。今天講的三種“笨方法”,本質上是大道至簡的道理,也許在學習上,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聰明的方法。
而最省力、最高效的學習方法也許隻有一個——腳踏實地,應該經曆的過程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方法可以替你完成。
================================
我是領帶大叔,認認真真教教申論面試,輕輕松松聊聊職場故事。關注我,從備考到工作,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下一篇
123f法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