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大西洋水塘4~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是北大西洋深入斯堪的那維亞半島與日德蘭半島與東歐大陸之間的陸間海,面積約42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55米,最大水深459米;海區氣候濕潤,降水充沛,蒸發較弱;是大西洋最大的半鹹水海域,鹽度不到1%,是世界鹽度最低的“僞鹹水”海域,接近淡水,視為大西洋真正的超級大水塘!

波羅的海有三個較大的海灣,波的尼亞灣、芬蘭灣和裡加灣;沿岸有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德國等九個國家,其中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有兩處海岸。即列甯格勒州所在的芬蘭灣和南岸的俄羅斯飛地加裡甯格勒州,波羅的海航運貿易對于沿岸各國,具有重大經濟與軍事價值!主要港口城市有聖彼得堡、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基爾、格但斯克、加裡甯格勒、克萊佩達、裡加、塔林等!

波羅的海生成時間并不算太長,冰河時代結束後,冰川向北退卻融化的低窪地帶形成,冰水與來自陸地的大量淡水彙集在此,形成現狀,海水僅在西部通過日德蘭半島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之間的大、小貝爾特海峽和厄勒海峽流出至卡特加特海峽後向西進入斯卡格拉克海峽抵達北海,出海通道十分閉塞,北海潮汐很難進入波羅的海,海水在海底的交流互動不太頻繁,導緻地處高緯,又淺又淡的波羅的海結冰期自南向北長達30~210天不等!寒冬時節整個海區封凍,必須借助破冰船來保持航道運輸!

南岸的德國為打通兩段相鄰不相通的海域,避免德國軍艦繞道日德蘭半島,于1887年開工修建基爾灣至易北河口全長98公裡的基爾運河也稱波羅的海~北海運河,1895年落成,1907年為滿足更大噸位的軍艦通行再次加寬拓建,于1914年一戰前夕竣工,可以滿足3.5萬噸軍艦和6萬噸商船通行,1919年戰敗後的德國在法國巴黎簽署《凡爾賽合約》,基爾運河成為國際航道,1936年希特勒德國單方面撕毀合約,阻止外國船舶通行,并于二戰期間關閉運河,二戰後再次戰敗的德國被迫開放運河至今,基爾運河是通行國際船舶最多和最繁忙的國際運河,超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但是礙于噸位限制動辄十幾萬噸的巨型油輪無法通行!

基爾運河的國際化,為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帶來福音,也為全球自由貿易帶來直觀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德國實現了易北河與波羅的海的互通而俄國人五海通航計劃的落成,使波羅的海與周邊北海、白海、裡海、黑海、亞速海共同組成歐洲密集的水陸網!

如今波羅的海作為兩大陣營角逐的前沿陣地,風平浪靜的海面,實則暗流湧動!

作為大西洋屬海的波羅的海,卻沒有一絲來自大西洋暖流的氣息,反倒是北冰洋的巴倫支海成為了大西洋暖流最後的歸宿!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