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情感 > 正文

無事時心能靜,有事時心能定!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盡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隻要我們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

是的,如果我們心靜了,就無須真正遠離喧嚣,無須真正遠離紛擾,不管身在何處,都能尋得桃源入口,頭枕清風,盡享人生美麗風景。

無事時心能靜,是一種修養

古人有句話說,“人生莫如閑,太閑反生惡業,人生莫如清,太清反類俗情”,人在有事的時候,一般都能有一個專一的目标,一心用在做事情上的時候,保持沉靜的心态并不是很難。

反而是無事的時候,人就很容易在是是非非中變得浮躁不安,受到種種外界的誘惑。會怠惰、在消沉中無所事事,會放縱、在欲望中不能自拔,會胡思亂想、生出許多無謂的争執。從而喪失了自己本心中的純粹與追求。

靜不下心、集中不了注意力,怪誰?是該怪這世界變化太快、科技發展太迅速,還是怪周圍的人太吵鬧、環境太嘈雜?外界的影響誠然不能否認,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

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無事的時候,需要修養的正是這種靜的本事。靜能夠讓人保持清醒的頭腦,在紛雜的世事中看清一切事物的本源。

《道德經》中有言,“靜為燥君,重為輕根,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辎重。”

利用無事的時間去靜靜的回味、思索、反省,知道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東西,才能戒除内心浮躁的氣息,才能修身養德,培養一種君子人格。

有事時心能定,是一種能力

清人翁同龢寫過一副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人無古賢”,《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有在無事時修養了靜的本事,才能培養出一種從容淡定的氣質,在有事時保持内心的安定。

在面臨大事時能不能沉穩安定,是判斷一個人氣量胸襟的重要标準。

古人有言:“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軍”,能做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所憑借的就是内心的從容安定。

在謝安在淝水之戰時“為君談笑靖胡沙”,諸葛亮一出空城計退了司馬懿十五萬精兵,都是這句話的佐證。

要想有定力,胸中必要有志向。如果心中缺少大志向,那剩下的就隻能是小情緒,外面的點點滴滴、風吹草動都會成為你的幹擾源。年輕時的毛澤東,為了培養随時随地都能專心讀書的能力,特地到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城門口“鬧市讀書”,時而朗讀、時而默念、旁若無人。

儒家說“定、靜、安、慮、得”,道家說,“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戒除了浮躁之氣,内心就能安定了,然後就能生發出無盡的智慧。

在動亂和壓力下臨危不亂,用高度的執行力去有效解決眼前的問題。而隻有一個在面臨大事時能夠安穩不亂的人,才有資格被委以重任。

交易擔保 道濟堂國貨鋪 九蒸九曬黑芝麻丸,古法九制,補肝腎,強筋骨,點小程序購買 Mini Program

文 章 精 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