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體育 > 正文

古樸練劍的技巧,如此練習,實戰技法如火箭騰空

一把竹劍刺破沙袋

“咄!”竹架上懸挂的沙袋被一柄非常平常的竹劍刺破了。 竹劍形制如劍,卻沒有鋒口。7歲的我,霎時間張大了嘴,嘴角的口水都在往地下掉。這是爺爺在為我展示刺劍的技巧。第一次看到爺爺展示這種技術,頃刻間為之傾倒。記憶如刻骨銘心,至今記得。

張宏(理欽)老師弟子王微予劍法圖勢

那時候練劍,不像現在練得過于花巧,全是實戰用的技法。爺爺跟随過賀龍等開國元勳經曆過幾次大的戰役。後來才歸隐田園。過起了隐士般的生活。但武藝從未放下。

實戰劍法的真實練習法

爺爺教劍,先打一排竹架。然後在竹架的頂端懸挂一排一排的沙袋。沙袋不大,如雞蛋般大小。橫縱大約有100來個,每隔一米之處便有一個。十三勢劍法繞着沙袋進行練習。那次是專門教我如何練習刺劍的。100來個沙袋,來一回正反,各種刺擊。在刺劍的時候,精神要絕對集中,力量要凝聚一點。否則很難刺中。那時候力量特别小,劍上也沒有任何的穿透力。好不容易刺上了,卻怎麼也刺不透,達不到爺爺所展示的那種效果。爺爺總是笑着說了四個字:勤能補拙。于是我便耐着性子一直在練………

(《雙手實戰劍術》教學)有時候爺爺用手推着沙袋向我擊來,要求我用劍刺上。這是為了訓練反應、距離感等等。反正各種各樣的方法都試過,都練過。有時候被擊來的沙袋打到臉上。有時候沙袋動十下,我能刺中三四下,便十分高興了。随着時間的推移,命中率也在往上提。但難度也在逐漸提高。爺爺移動沙袋的速度越來越快,我的反應和身上跟不過來。當速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我便再也看不清沙袋的方向了。

由有意至無意

爺爺說,劍術要想達到一定的層次,必須要練到一種條件反射,而不是光憑眼睛。那時候我對這種說法十分不理解。什麼是條件反射?什麼事是不能光憑眼睛?不用眼睛怎麼能看得清楚進攻?當我到成年以後,随着實戰經驗的提高,交手經驗的積累。才真正明白了爺爺當時說那句話的意思。我也相信現在很多的武術搏擊愛好者都能理解。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借着風清揚和令狐沖的口說出了一句武學名言:無招勝有招。其實這個無招并不是真的無招,而是由于經過多年的訓練,你的身體已經形成了肌肉反應,條件反射。不出招則已,一出招自然成招!這就是所謂的“豪華落盡見真淳”。這裡的無招勝有招,強調的其實就是條件反射的道理。他不需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因為思考要時間,視覺神經的傳輸需要時間,大腦指揮肢體運動也需要時間。大量的時間消耗,已經浪費了你最佳的反應和攻擊時間。

(《武當太極劍》教學)我們都知道在實戰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要節省時間,你比别人快0.01秒,你就能制人而不制于人。對于時間的要求,有很多種的方法,第1種要求技術精熟到極緻,熟練到對方的攻擊你能随意進行條件反射,而這種條件反射是自然的有效防守與反擊。第2種是力求做功距離最短。

什麼是做功距離?

其實就是有效攻擊的軌迹距離。隻要去掉了不必要的多餘的動作,就能盡量地節省做功的時間。例如,在一般情況下,線段總比弧線要短。所以很多種情況是盡可能采取直線或中線進攻,特殊情況采取弧線。弧線是為了閃擊或者避開。

劍在中國曆史上被稱之為君子之器。不僅實戰愛好者喜歡,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也十分喜愛。我亦是如此。因此多年來思考比較多。劍要練得漂亮,又要實戰起來有效。這看似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存在,但事實上可以有所取舍。實戰起來怎麼樣,演練起來怎麼樣,各有側重。

(本文由張宏(理欽)《止水集》老師供稿)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