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猶太人為何放棄阿根廷選擇中東建國?地緣谷

NO.87

文/賞金獵人斯派克

音/Crystal

圖/地緣谷

當我們在談論猶太人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是輾轉廣闊世界不乏非凡成就的聰穎?還是曆經苦難卻矢志不渝的堅韌?當然,兩者都是猶太人賴以為生的優良品質。但是之所以流離失所千年最終依然能夠重建家園,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猶太人精準而獨到的眼光,關于這點最鮮明的體現,就是選擇了巴勒斯坦地區作為以色列的建國之地。

「 傳說中的“應許之地”

在《聖經》中曾經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猶太人先祖希伯來人的族長亞伯拉罕與上帝訂立盟約,因其虔誠的信奉而獲得所謂的“流着奶和蜜的應許之地”作為自己民族的根基。這便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

如果純粹從地理環境來看,巴勒斯坦地區确實可以稱得上得天獨厚。“流着奶和蜜”的形容信非虛言,被撒瑪利亞山脈和加利利山脈包圍住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擋住了來自西亞地區的沙漠幹燥氣流。

而北部平原被地中海所帶來的溫潤季風所影響,多雨而潮濕,土地肥沃,對于種植熱帶高産量植物和發展畜牧業上有着自己特别的優勢,尤其是對于古文明的發展來說,更加是不可多得的優良地帶。

巴勒斯坦地區氣候及以色列灌溉作物區(黃點)

畫面看上去很美,但實際卻并沒有這麼簡單。當公元前1250年先知摩西帶領希伯來人長途遷徙來到巴勒斯坦之時,這片“應許之地”早已有了他們的主人:與希伯來人同屬閃米特種族的迦南人。

一山不容二虎,在曆經兩百多年的相互征伐和拉鋸後,終究是希伯來人稍勝一籌,完全控制了這片土地,将迦南人或是殺戮,或是放逐至别處。

随即希伯來人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國家——以色列聯合王國。以色列聯合王國曆經三代,在傳說中的聖王所羅門之子羅波安時期,南北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兩國之間彼此對立,加之外部有着強大敵人時刻窺視,終于分别在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各自亡于亞述帝國和巴比倫王國之手。

之後的猶太人曆經“巴比倫之囚”和羅馬時代的猶太人起義,終于徹底将族群流散于世界各地。

「 猶太複國運動下的利弊權衡

關于猶太人在曆史上的遭遇,我們所熟知的納粹大屠殺某種程度上隻是一個矛盾的總爆發。反猶主義的盛行幾乎跟古代猶太人國家的滅亡同時期開始,這一方面是因為猶太人堅持保留着屬于自己的宗教傳統,而不融入于已被大衆接受的基督教文化圈。

更重要的則是,猶太人的精明和商業天賦為他們積累了大量金錢,同時代的歐洲統治者和羅馬教廷面對财富的誘惑自然眼紅耳熱,于是乎,無論是從公元前的馬其頓王朝及分支國家、羅馬帝國亦或是中世紀的歐洲世界,一直到19世紀中葉的法、德、俄等諸多列強,猶太人的生存處境一直以來都極為低下。被排斥從事各種行業,禁止修建自身的宗教集會建築,乃至于公然掠奪猶太人賴以為生的資産,這種種行為,最終促使了猶太複國運動的風起雲湧。

猶太複國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出生于葡萄牙的猶太人唐·約瑟夫·納西因為當時歐洲的宗教迫害一路遁逃到奧斯曼帝國幫助蘇丹塞利姆二世上位,為了感謝納西,塞利姆二世允許巴勒斯坦地區的提比裡亞斯建立猶太人的定居點,這是猶太人建立自己家園的第一次嘗試。

唐·約瑟夫·納西

但是這種思想真正意義上形成潮流還是在19世紀的80、90年代,在1897年,瑞士的巴塞爾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猶太人代表大會,同時确立了《世界猶太複國主義綱領》,綱領指出,猶太人複國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個主體民族為猶太人的獨立國家,并且以吸納全世界的猶太人為基礎達成這一目标。

猶太複國主義發起者,以色列國父西奧多赫茨爾

聚集了人口,下一步要選擇的就是地點。出人意料,首先進入猶太人眼中的并非是前文提到的所謂“故土”巴勒斯坦地區,而是非洲的烏幹達和南美的巴塔哥尼亞。

先來說說烏幹達,位于非洲東部的烏幹達,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903年,為了對抗日益擴張的沙皇俄國,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也就是後來成為綏靖政策代言人而臭名昭著的張伯倫向當時的猶太複國團體領導人赫茨爾提出一個方案,把面積約1.3萬平方公裡的一部分烏幹達土地劃歸猶太人所有,而猶太人則需支付一定金額的贖買費用,并且在今後的英俄沖突中旗幟鮮明的支持英國。

這個方案自然讓赫茨爾心動不已,于是在兩年後的1904年,赫茨爾親自帶領兩名代表前往考察。然而考察的結果卻不甚理想,烏幹達從氣候上看雨量充沛、溫度适宜,對于長久以來生活在歐洲的猶太人毫無疑問是良好的生存環境。

但是當地人口密度過大,不僅是原生的黑人,還有大量移民的歐洲白人,如果猶太人遷入一定會産生更為激烈的種族沖突,加之當地開發較為原始,猶太人短時間内大量到來,基礎設施不能保證,經過激烈的讨論和分析,最終猶太人代表大會于1905年否決了這一提議,婉拒了英國人。

英國殖民時期的烏幹達

接下來是南美的巴塔哥尼亞,這個提案其實早于英國人的烏幹達方案,是美國在19世紀末向猶太人建議的。巴塔哥尼亞位于阿根廷的南部地區,面積約有63萬平方公裡,地域遼闊,人煙稀少,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更重要的是,當時正是南美獨立運動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刻,各個南美國家無暇顧及其他鄰國的動向,如果猶太人在此時此地建國幾乎無人阻撓。但是相較于南美,猶太人顯然對非洲更為熟悉。

直到在烏幹達方案被否決後,赫茨爾才想起巴塔哥尼亞的計劃,但是當又一次的實地考察後,巴塔哥尼亞靠近南極的刺骨嚴寒和惡劣而貧瘠的土地再次讓猶太人絕望,無可奈何,巴塔哥尼亞建國方案也被放棄了。

南美及巴塔哥尼亞年平均氣溫

此外,抗日戰争時期,日本侵略者也曾經有過扶持猶太人在我國東北建立國家的“河豚魚計劃”。然而最後結局以日德結盟反猶和猶太人與日本人的矛盾激化宣告失敗。這個時候,“回到耶路撒冷”又被提上了猶太複國章程。

「 回到故土,站穩腳跟的執着

巴勒斯坦作為猶太人的故鄉,在猶太國家消亡後,并沒有成為一片安定的樂土。其地理位置位于亞、非、歐三大洲的交彙之處,曆來是兵家必争的戰略要地。

曾先後被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統治,這片土地的主人早已經變成了阿拉伯人,而奧斯曼帝國晚期的衰落,更讓其戰火頻仍,局勢動蕩,一直延續至二十世紀。

一戰爆發後的1917年,英國發表了《貝爾福宣言》,公開支持猶太人的複國運動,這無疑為之前屢受挫折的猶太複國團體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于是從1920年英國正式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巴勒斯坦地區開始,猶太移民大批量,多批次湧入巴勒斯坦地區。

地區的大小有限,而人員卻成幾何倍的增長,自然而然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短時間内全面激化,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對抗成了常态。

而始作俑者英國人,依舊玩弄着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搞“分而治之”老套路的手段,不僅不做調和,反而人為制造沖突,加速巴勒斯坦問題的發展。而接受了英國人建議的猶太人也對列強借用自身壓制阿拉伯民族的态度心知肚明,積蓄實力為獨立做準備。

接下來,二戰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讓更多的猶太人開始放棄安居歐洲幻想,為建立民族國家的事業前赴後繼,而在二戰後國力損失慘重,被推下世界霸主寶座的英國索性對巴勒斯坦問題放手不管。最終在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以分治的決議,規定次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分别由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各自主導的國家。

巴以領土變遷

1948年5月14日,現代以色列正式成立。建國的第三天,七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盟就對以色列發動了全方位的進攻。

然而占據兵力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萬萬沒想到,接受了全世界猶太人和西方國家援助的以色列,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全面壓制阿拉伯聯軍,最終這場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戰争以以色列完勝告終。

從此以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徹底站穩腳跟,并且在之後的四次中東戰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中東局勢的轉折之戰-第三次中東戰争

當我們回頭去看猶太人複國史後,除了感歎猶太人對自身民族地位不懈的追求和提升以外,更應該看到的是,他們決策上的慎重和獨到。

從開始的不拘泥于故土到最終回家,步步為營,深思熟慮,活用外部援助和内部凝聚力,最大程度的把資源投入到終極目标,最終達成目的,或許也正是因此,建國已七十年有餘的以色列,依然在屹立于中東地區,續寫着它的傳奇。

參考資料

阿以沖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探析 . 蒲婷婷

文化猶太複國主義與猶太教關系論析 . 賈延賓

略論以色列建國前後的國際環境 . 趙冠峰

(本文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