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藥藥象刍議

關于中藥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古代先民在找尋與嘗試食物過程中,無意發現其有某種作用,進而再通過留心觀察、反複體驗而确認的。可以想象,這一過程極為艱辛、漫長且充滿危險。而實際情況可能是,在積累了一定的藥物學知識後,先民們逐步發現了一些規律,即同象同氣同性,進而經過類比推理,更快地發現了更多藥物。這種取類比象的方法是古人認識萬事萬物的基本思維方式。因此,了解藥象規律,有助于更深刻、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藥物功能,更準确地把握藥物應用。茲對此作一梳理分析。

中藥藥象刍議

藥象之義

藥象,當包括物象與應象。物象即藥物所表現出來的外在自然特征,應象指藥物進入人體之後作用于人體所表現的現象或特性。中藥大都源于天然,生長于天地之間,禀受陰陽之氣,受自然環境如水土、地域、氣候等的影響,循生長化收藏之序,進而成為獨具特性、有别于它的萬物之一。其所具有的氣、味、色、形、質、品性、部位、産地、時令性等,其本質無一不是構成萬象之“氣”的不同表現形式,即《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之“凡藥之用,或取其氣,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質,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故能補偏救弊,調和髒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由此可知,中藥之象應是構成其本身的氣、味、色、形、質等要素的合象。若僅以應象(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等)來論中藥功效之理,即或失之于表淺化,而隻有從諸象合參的立體象角度,才能更恰當、更有利于解釋與理解其藥性藥理。

中藥藥象刍議

藥象之律

在識藥過程中,古人發現藥物的不同部位、質地、形狀和習性等與其升降、功效等都有一定的内在關系。如藥入諸經,有因形而相類者、有因性相從者、有因氣相求者、有因質相同者。

部位 藥株對應人身,上部的花、葉、果實,多可療頭部、咽喉之疾;中間的枝、莖,多可療胸、心、肺之疾;下部的根、塊根,多可療人下部及肝、腎之疾。以紫蘇為例,蘇葉、蘇梗均能辛溫發散、理氣寬胸,但蘇葉偏于解表散寒;蘇梗長于理氣寬胸、止痛安胎;蘇子則功偏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又如當歸,其頭止血,其身補血,其尾破血。

質地 植物、動物、礦物的質地各有不同,即是藥物的不同藥用部位如根、莖、花、實等,其質地也多有異。如《醫暇卮言》之“滋益之味,骨肉為重;疏利之氣,草木為先”;又如《本草問答》之“動植之物,性皆不鎮靜也,惟金石性本鎮靜,故凡安魂魄、定精神、填塞鎮降,又以金石為要”。

質地象與部位象常須互參而看。《侶山堂類辯》曰:“五氣分走五髒,五味逆治五行,皮以治皮,節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藤蔓者治筋脈,肉者補血肉,各從其類也。如水草、石草,其性主升;梢杪子實,其性主降;甘香之品,能橫達于四旁;寒熱之氣,性浮沉于上下,在土之根,本乎上者親上,本乎下者親下;在外之枝幹,在根者治本,在枝者行于四肢。此物性之自然也。”

形态 形似者而用或相近,如藥之為枝者,達四肢;為皮者,達皮膚;為心為幹者,内行髒腑;質之輕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腎;中空者,發表;内實者,攻裡;枯燥者,入氣分;潤澤者,入血分。

又如藤類植物多纏繞攀援,屈曲而生,猶如絡脈,縱橫交錯,無所不至,故而善走經絡。雖其多可舒筋活絡、祛風除濕,如雷公藤、絡石藤、忍冬藤、青風藤、雞血藤等,但因性味、歸經有異,故而主治也有不同。其他尚有牛膝其節如膝故能治膝胫之疾、續斷多筋而續絕傷、杜仲多筋堅韌能堅筋骨、伸筋草似筋而能舒筋通絡等例。

據同形相類、同氣相求之理,《飲膳正要》提出“以髒補髒”的方法,李時珍則具體表述為“以胃治胃,以心歸心,以血導血,以骨入骨,以髓補髓,以皮治皮”。

此外,根據藥之形态,兼參其色、質、味與部位等,民間還總結有很多藥理歌訣,如“中空草木可治風,葉枝相對治見紅,葉邊有刺皆消腫,葉中有漿拔毒功。”“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生毛能消風,黏泥拔毒功;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膿;莖方善發散,骨圓退火紅;葉缺能止痛,蔓藤關節通;色紅主攻瘀,色白清肺宮;味苦能瀉火,味甘可補中;酸斂澀止血,辛散鹹潤融……”等等。

習性指藥物的自然本性,包括動物的生活習性與植物的生長特性。如《續名醫類案》曰:“蟲蟻皆攻,無血者走氣,有血者走血,飛者升,地行者降”。又如《本經疏證》曰:“栽此物(麻黃)之地,冬不積雪,為其能伸陽氣于至陰之中,不為盛寒所凝也。”陽和湯治陽虛寒凝痰留之陰疽,用麻黃即是取此意。

文獻中有葉天士之用蛎殼治産婦交骨不合、用南瓜蒂安胎,滑壽用桐葉催生的記述。《範文甫專輯》有一例用百合、紫蘇葉治療不寐,三帖而安的案例,其有悟言:嘗種百合花,見其朝開暮合,又種紫蘇,見其葉朝仰暮垂,取其意而用之,不意其得效之速也。

此外,尚有從卦象來認識者,如《醫易通說》記載:“以一藥配之:根為下爻,梗為二爻,莖為三爻,枝為四爻,葉為五爻,花實為上爻……”“荷藕中空,即離象也。生出蓮葉,其形仰盂,即先天之離變為後天之震,開花色紅内虛,又是象先天之離。生出蓮藕,又是仰盂,象後天之震。至于蓮子,外白肉内青心,亦象離中虛,又将來生蓮葉之先天也。然蓮子非入水不能生葉,蓋離之上爻必變為陰乃成震卦。水者陰也,蓮子入水,是離體之上加以陰爻,逐變為震卦矣。”

中藥藥象刍議

藥象之用

藥有其象,人有其象,病亦有其象,因而其間就有可能因為某種相似,通過氣相感、類相應而發生關聯效應。如《本草問答》曰:“人生本天親地,即秉天地之五運六氣以生五髒六腑。凡物雖與人異,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氣以生,特物得一氣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設人身之氣偏勝偏衰則生疾病,又借藥物一氣之偏以調吾身之盛衰,而使歸于和平則無病矣。”

為醫須識藥,識藥須察其象、谙其性,如此才能知藥善用,量才器使。故張元素在《醫學啟源》中專論“藥類法象”,李杲更是專著《用藥法象》加以論述。

受限于認知條件,古人采用了取類比象的方法來認識世界。這種類比思維可以啟迪思路,使概念變得具體可感,進而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或融會貫通的效果,即《周易》“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但這種樸素的思維也有明顯的局限性,由于沒有經過嚴格邏輯的論證和推理,夾有臆測的牽強附會甚而荒誕無稽在所難免,藥象學說也為此一直飽受争議。盡管如此,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偶然出現的,外象必由内質支撐,因而對此不能輕易否定、一概揚棄,而應由表及裡,觀象悟理,去蕪存精,合理利用。(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河南中醫藥大學 朱光)

中藥藥象刍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