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每日學一方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

[來源]

唐·《備急千金要方》。《衛生部藥品标準》(1990年)。

[藥物組成]

獨活、秦艽、防風、細辛、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黨參、茯苓、甘草。 加減

[功效]

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

風寒濕痹,屬于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者。症見腰膝冷痛,肢節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舌苔談白,脈象細弱等。用于治療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和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颞颌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小兒麻痹等。

[用法用量]

湯劑:日1劑水煎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1丸,日2次口服,7歲以上小兒用成人1/2量。

獨活寄生湯方中以獨活疏散伏風,祛下焦與筋骨間的風寒濕邪;防風、秦艽祛風勝濕,通絡舒筋;細辛散少陰經風寒,溫通血脈而止痛;桑寄生祛風濕強筋骨,養血;杜仲、牛膝補肝腎,強筋骨;人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扶助正氣;肉桂補陽祛寒,通利血脈;當歸、川芎、熟地、白芍補血活血。諸藥相配,祛邪扶正,标本兼顧,使風寒濕除、氣血充足、肝腎得養。加入制乳香、制沒藥活血止痛,炮甲珠、蜈蚣、地龍通絡舒筋,桃仁、紅花、延胡索活血,效果更加明顯。

[臨床應用]

1.頸椎病:用本方加減:獨活90g,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黨參)、甘草、當歸、赤芍、生地各60g。焙幹共研成粉末,加醋100g炒幹,裝入一隻約30cm長,20cm寬的布袋中,每晚臨睡時烘熱後墊于頸肩部,每半個月為1療程,嗣後更換原有藥物。治療頸椎病69例,男31例,女38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24歲,平均年齡51.5歲。結果:經1-4療程治療後,優(頸背肩臂疼痛麻木、頭痛、眩暈、視力模糊,惡心,偏癱等症狀完全消失,縱壓叩市試驗陰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陰性,肝體功能恢複正常)41例,占59.3%;良(頸背肩臂疼痛麻木、頭痛、眩暈、視力模糊,惡心,偏癱等症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肢體功能大部分恢複)20例,占29%;可(頸背肩臂疼痛麻木、頭痛、眩暈、視力模糊、惡心、偏癱等症狀減輕,功能有改善)6例,占9%;差(以上症狀及體征均無改善)2例,占3%;總有效率為97%。

2.骨性關節炎:用本方加減:熟地黃、杜仲、桑寄生各15g,茯苓、當歸、黨參各12g,白芍、狗脊、牛膝各20g,防風、獨活、川芎、甘草各6g,細辛3g,威靈仙、淫羊藿各18g,鹿角膠6g(烊化)。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服,每次150-300ml。同時合用消炎鎮痛散(川烏、草烏各140g,白花菜子100g,乳香、沒藥各80g,白芷、川椒各50g,麝香1g,冰片少許。先将乳香,沒藥去油後,再用餘藥共為細末)。用時用低度酒調成糊狀,如大棗大小藥膏置于7×10cm膠布中央,貼敷患處及相應穴位,貼3-6小時,足部可8-12小時,每周貼敷2次。治療骨性關節炎96例中,男34例,女62例;年齡32-74歲;病程1-20年;均經X線攝片确診。結果:痊愈(臨床症狀消失,活動靈活無痛感,經随訪1年以上無複發者)43例;顯效(臨床症狀基本消失,僅在勞累過重,用力不當,或受風寒時隐隐作痛)31例;好轉(服藥6劑,貼敷藥2次疼痛減輕)20例;無效(服藥10劑,貼敷藥2次後症狀尚無改善)2例;總有效率為94%。

3.坐骨神經痛:用本方加減:獨活l5g,桑寄生20g,茯苓15g,桂枝10g,川芎20g,當歸10g,白芍30g,熟地20g,黨參15g,甘草10g,秦艽15g,防風15g,細辛5g,杜仲20g,牛膝30g。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坐骨神經痛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最大者62歲,最小者24歲,30-50歲者占90%;病程最短者36小時,最長者3年半,平均病程124日。結果:治愈(症狀,體征消失,随訪1年未複發)87例;顯效(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停藥後症狀穩定)7例;好轉(症狀、體征基本消失,殘留輕度腰腿不适)3例,無效3例。

[經驗]

例:李某,男,51歲。2006年4月來診,腰痛連及左下肢已10天,不能行走,夜不得眠。X光片示腰骶椎骨質增生。診見不能坐,站立稍痛緩,跛行弓腰,面色無華,痛苦面容,舌淡苔薄白,脈細緩。

診為腰骶椎骨質增生,壓迫坐骨神經痛。辨證為風寒痹證,肝腎兩虧。

方用獨活寄生湯加味: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0g,細辛6g,川芎15g,當歸15g,白芍30g,桂枝10g,茯苓15g,炒杜仲15g,川牛膝15g,黨參30g,甘草6g,制乳香8g,制沒藥8g,炮甲珠10g。水煎,1日1劑,分3次服。服4劑症減,服8劑諸症悉除。随訪3個月,未見不适。

例:陳某,女,52歲。腰痛3個月,加重半月,痛時牽連及下肢麻木,蹲坐不能,CT顯示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

診見面色欠榮,腰腿疼痛麻木,舌淡紫苔薄白,脈弦滑。辨證為風濕痹證,肝腎不足,瘀血阻滞。

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0g,細辛6g,川芎15g,當歸15g,白芍30g,桂枝10g,茯苓15g,杜仲15g,川牛膝15g,黨參30g,甘草6g,桃仁10g,紅花10g,炮甲珠10g,制乳香8g,制沒藥8g,蜈蚣2條,棗皮30g。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服5劑後痛減,麻木好轉。後用上方做丸,服3個月後諸症消失。

例:趙某,女,55歲,2007年1月24日就診。患者于2年前患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病症,經一年多時間的治療,骨質增生有所好轉,但周身骨關節疼痛不減,特别是雙下肢關節麻木疼痛,見寒加重,屈伸不利,行走困難,舌談,脈緩而濡。

予方獨活寄生湯加黑附片30克(先煎),黃芪30克。連服2劑後疼痛減輕,全身力增,雙下肢屈伸自如。在原方基礎上減去附片,加續斷15克,連服5劑後諸症消失,痊愈。本病例因久病時日,氣血虧損,風寒濕邪痹阻,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而凝滞。症見肌肉、筋骨、關節疼痛,麻木,雙下肢屈伸不利,行走困難;且畏冷喜溫,見寒加重。藥用獨活寄生湯祛風勝濕,活血通絡,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在加上附子、黃芪、續斷增強溫經散寒,補氣升陽,強筋壯骨,除濕止痛之功效,用藥後自能痊愈。

例:起某,女,43歲,2007年4月4日就診。

自訴;患類風濕性關節炎2年,病情時輕時重,于一星期前遭受雨濕,誘使病情加重,手足關節腫痛增劇,以至生活不能自理。

症見行瘦神疲,手足關節腫痛僵直,彎曲變形,屈伸不利,活動困難,舌談,苔白膩,脈弦緊。

予方獨活寄生湯加炙川烏30g(先煎),麻黃15g,連服2劑後,關節疼痛減輕,屈伸有力,但腫脹不消,在原方基礎上減去川烏、麻黃,加薏苡仁20g,防杞20g,連服6劑後疼痛減輕,腫脹消除,活動自如。又續服4劑以固療效,諸症消失,随訪未複發。

========== END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