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自我的真相

書名: 自我的真相(鑽石途徑系列之三)

作者: 阿瑪斯(A.H.)著;胡因夢譯

書号: 978-7-80709-102-8

出版社: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書價: RMB 24.00

自我的真相

本書簡介

你是誰?為什麼在這裡?又将往哪裡去?這些問題像火焰般在心中燃燒,不要急着用答案來熄滅它,就讓它燒掉你所有既定的信念,讓這團火焰在你心中深化;讓存在變成一個問号,一股熱切的渴望。在本書中,阿瑪斯将焦點集中在自我及身份認同,從個人性及宇宙的面向來探讨自我了悟,使人經驗到最根本的自我改變。

作者簡介

阿瑪斯(A.H.)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心靈導師之一,“鑽石途徑”創始人。一九四四年生于科威特,學術專長是物理、數學及心理學。一九七五年,在科羅拉多及加州創立 學苑,學苑遍布世界各地。一九八六年,創立鑽石叢書出版社。其深度心理治療方法在西方個人心理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鑽石途徑及研習機構目前仍發型有關阿瑪斯教誨的錄像帶及錄音帶。

現代西方心理學最主要的任務之一,是要整合它們對人性的深度理解與世界宗教傳承早已發現的心靈解脫之道。超個人心理學界的精英肯·威爾伯(Ken ),将鑽石途徑譽為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的最佳整合途徑之一。

阿瑪斯具有完整的現代心理學背景、阿瑪斯豐富的個案經驗,并受過最高層的佛法訓練和東方修煉法門的熏陶,有汲取了葛傑夫的教誨、蘇菲神秘主義、金剛乘和禅宗的精髓。他最主要的貢獻是将西方心理學與東方智慧整合起來,發展處一條循序漸進、直接而精确的“鑽石途徑”。

阿瑪斯認為,我們的心靈就像一顆有許多切面的鑽石,大部分的心理學派與靈修體系,隻琢磨了這顆寶石的某些面向。他開創的“鑽石途徑”則運用廣泛的方法,整合了情緒治療、認知治療、直覺式的揭露、呼吸技巧、靜坐冥想及精微能量的探讨,來探索心靈的深度和廣度,幫助人們面對各種心理障礙和關卡,活出充滿關愛、智慧、喜悅、活力的人生。

目錄

譯者序超個人心理學劃時代運動的先驅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章探索的火焰

第二章你在這裡嗎

第三章我是誰

第四章活着是為了什麼?

第五章本體與自我理想

第六章不認同與投入

第七章不等待

第八章支持與自我了悟

第九章界分所造成的兩難之局

第十章知識與利益

第十一章存在于理解

第十二章反應、存在于作為

第十三章易感性與存在

安住于當下

就是不企圖達成任何目的

冥想最佳的态度就是忘掉結果,忘掉冥想時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也許在冥想時你無法感受到當下,這也無妨。隻要做你必須做的事就夠了。有時你能感覺到當下,有時不能;有時你覺得很美妙,有時覺得很痛苦。這些都不足以決定冥想的價值,真正能決定冥想交織的就是持續作下去。一段時間過後,你自然能安住于當下,因為你不再随着自我的好惡而起舞。你會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每天都要坐上二十分鐘,這個态度的本身就會帶來真正的意志力,使你從自我之中抽離出來。阻礙我們安住于當下的通常是我們的信念,或是認同了自我的妄念。借由專注于某個事物,驅使能使我們安住于當下,因此冥想有兩個面向:既需要努力,也需要毅力來轉化自我。

不認同與投入

若想對自己的經驗有所了解,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要素。一是不認同(),而是投入(),三是容許(), 這三個要素跟身體的三個能量中樞有關。換句話說,臍輪、心輪和眉間輪的能量必須達到和諧,你才能做到不認同、投入和容許。

每一個脈輪都對理解的過程有所貢獻。如果眉間輪能正确地運作,你的内心就會有空間。但内心的空間到底有什麼重要性呢?它能夠使你産生容許的品質。當你的心中出現空間時,你是沒有形象感的;你不會對任何一個東西執著,也不會想去其他的地方。因此,眉間輪的貢獻就是讓心中出現空間,也就是一種容許和迎接的态度。

心輪的貢獻與個人性相關,那是一份投入和沉潛于經驗中的能力。你不但容許經驗發生,還能與它合為一體。你能夠充分地感覺它、經驗它,因為你就是它。此乃心輪的貢獻。

臍輪也有其貢獻,它代表真我,真我的貢獻就是不認同。當你跟從臍輪運作時,你是徹底活在當下的,能夠徹底活在當下的,能夠完整地做自己。你不會去認同那些追求成就的活動。

鑽石意志( will)

它是本體的一個面向。這股意志力跟下丹田或腹部的能量中樞有關,它能夠幫助我們達到某種程度的證悟。借由它你會生起穩定而強大的力量,并因此而獲得内在的支撐。缺乏支撐力通常是腹部的能量中樞或下三輪發生了問題。有些人覺得他們的腿部無力,或者腹部的感覺如同果凍一般。

我們就像一隻把自己當成了貓的麻雀

假設你是一名哲人,你很想知道真相是什麼,那麼你就必須對你的那些根本的假定提出質疑。譬如一隻把自己當成了貓的麻雀,它就會去追求貓所想要的東西,結果它一定會抱怨自己消化不良,于是它去找醫師看病,找的是貓醫生,醫生給它開了各式各樣的藥,但是藥效不彰,因為這隻麻雀真正的問題是吃了不該吃的貓食。如果不認識真正的自己,我們就跟這隻麻雀差不多。我們的實相可能是某種形式,卻認為自己是另一種模樣,因此我們所追求的知識并不是真正的知識。

獲得知識最佳的工具便是覺知

一旦能覺知到自己的身體,我們對情緒的認識就會增加。獲得知識最佳的工具便是覺知,此外我們還需要辨識力、耐心、勇氣、仁慈的心腸、毅力、力量及幽默感。我們必須做一些練習來加強自己的覺知,然後我們的覺知就會帶來真正的知識。我們的内在工作可以被視為一種解放,使我們更有能力去認識一些事情。我們對知識的開放度和好奇心一旦增強,就可能會接觸到更根本的知識。這些知識是我們從未料想過的。其實經驗就是知識。越是能體認到本體,越能認清自己的身心便是知識的源頭,甚至連周遭的環境也都變成了我們的知識來源。但這件事隻有在本體的無限性被揭露時才會發生。那時你會看見整個宇宙都是神秘而無限的存在模式。

存在最純粹的形式便是知曉、意識或覺知,它既是知識()也是能知的作用力(),既是知者() 也是被知的對象(known)。最終的知識便是最究竟的至善,因為它就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它使我們看見萬事萬物最終都是良善的。若想或得最終極的知識,你就必須以自己現有的能力去尊重知識。一旦擁有了讓真誠而開放的心胸,知識就會讓我們看到它最終極的本質—至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