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日本,很多人又愛又恨,對這個民族的文化很感興趣,但是對于這個國家的曆史卻感到厭煩,沒辦法,即使把大天說破,日本人在近代對于中國的傷害都不能被無視、
而之所以兩國之間會出現這麼糟糕的曆史,日本之所以挑起戰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國民性決定的。中國社會有一個雖然誇張但流傳很廣的說法:
“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一個日本人是一條蟲,三個日本人是一條龍”。
就是說在外面,日本人很團結,起碼遠比中國人、歐美人團結,日裔美國學者福山則認為,日本是“高信任度社會”,整個社會信任度高,内耗小。日本人非常遵守公共秩序,日本關聯企業之間的内鬥也很少,信任合作進行得比美國、中國等很多國家要好。
而這種國民性就使得日本轉彎快,雖然“黑船來航”時的日本也很落後排外,但是僅僅幾十年後,日本就完成了明治維新,在世界劇變面前完成迅速轉身,改革的還相當徹底,一舉成為新的世界列強,讓同時代的中國人大為驚呼。
要知道改革從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各方勢力會互相争鬥撕咬,也會傷害到大量既得利益者,但日本就是完成了,絕大多數既得利益者都沒有鬧出什麼亂子來,與之相比的中國則混亂一篇,甚至讓保守派占了上峰,改革失敗。
而在二戰後,面對來自前敵人的各種壓迫(主要是駐日美軍)還能夠快速改變心态,全民用一種幾乎卑微到骨子裡的态度侍奉前敵人,終于得以躲過一劫。這是有着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中國人,十分難以想象的,沒辦法,我們生來就是大國之民,很難了解小國小民的心态。
這就是日本社會協調性強,公共秩序好的明證。而日本人的這種國民性來自于他們身上的“集團主義”,但這種特質有時也會将他們推入深淵,比如在二戰前的種種行為就是證明,一方面日本社會協調性強,可以轉向迅速,另一方面,一旦日本的領導層決策錯誤,那麼全體日本人又都會變得盲從集體,投入到一場場戰争當中去,即使那樣會極大損害自己民族和國家的未來。
和其他各國一樣,日本人的國民性也是由其曆史和社會塑造而來的,很多人說在這一點上,日本和中國很像,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日本雖然在曆史上大量學習中國先進文化和技術,但兩者卻存在着骨子裡的不同。
首先,雖然日本從中國學習到了很多,有時還以“小中華”自居,但日本人與我們絕不是同文同種。雙方不但基因不同,文化根基也完全不同,存在着本質區别。
比如在統治者階級,中國曆代是皇帝掌權,而日本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天皇都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日本真正的權利要麼被征夷大将軍掠取,要麼被各地大名(諸侯)占據。
中國也從很早之前就開始避免近親結婚,而日本很長一段時間裡,即使有了中國文化影響,還是沒有改變這一點,連天皇都是近親結婚的産物,皇室内部大量通婚,乃至于存在兄妹結婚的這種儒家無法接受的亂倫行為。
對于貞操觀念和血緣觀念更是和中國大大的不同,日本人的貞操觀念在中國人看來十分怪異,比如男女混浴習俗,又比如日本人重視家名傳承超過血統傳承,沒有中國那麼強的血緣意識。
在傳承方面,日本的“長子繼承制”還比中國要嚴格,常常是長子占據全部家産,日本古代有這樣一句話“連竈台上的灰都是長子的”,即使是日本大名們的孩子,其所能分到的家産都很少,其父親甚至常常會将自己的次子等其他孩子過繼給其他人,或者幹脆送進寺廟當僧人。不像中國那樣,每個孩子都能分一份家産。
由于地處火山地震頻發的地區,日本人對于生死的觀念也和中國非常不同,甚至由有群體将死亡視為一種藝術,視死亡為一種清潔、超脫、幹淨。
在責任方面,日本和中國還存在着極大不同,日本人表現的十分樂于承認錯誤,但問題在于,他們也是承認錯誤,要想讓他們彌補,承擔起責任來,他們卻又不願意了,因此大家能夠看到,日本人在社會或是國際上各自各樣的鞠躬認錯,但就是不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承擔責任,改正錯誤,一幅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我怎麼樣的死樣。
在向外界學習方面,日本人還特别拎得清,隻要你比我強,你把我打敗了,那麼我就向你老老實實的學習,根本沒有中國那樣的羞恥感。
那麼問題來了,中日這兩個鄰居之間的這些不一樣是怎麼形成的呢?
中日文化之間的巨大差别,和雙方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相比于日本,中國古代發展的更快更先進,總是能快速逃脫掉了大量舊有習俗,并吸納更多外來文化,完成文化跨越,而日本由于環境較為封閉,甚至到現在還留存着大量的原始時代、母系社會時代的文化因素,比如生殖崇拜。
日本之所以能保留這麼多上古文化因素,是受限于日本地理條件的特殊。其全國高達75%的山地丘陵地帶,将日本分為了一個個不利于遷徙,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使其社會内部小共同體長期穩定,因此逐漸形成了“集團主義”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而中國是具有大片大片的平原地帶,能夠産生相比于周圍丘陵地帶強盛很多的政權,并以此推動内部統一。
日本向大陸學習的過程也不是通過被征服、被融合的方式,原本的文化基座并沒有被打碎。因此日本在實現跳躍式發展的同時,它的曆史基盤,也就是集團式的生活方式并沒有被摧毀。
遠離大陸的封閉環境,造成了日本文化核心的穩定性。一旦遇到強有力的外來刺激,日本又會跳躍式地發展,外表發生巨變,不過骨子裡的一些東西仍穩定不變。
中日文化還有一個根本性區别,中國文明是大陸原生文明,并且因為環境得天獨厚,其長期遠比周邊文明發達,具有強大的文化和經濟輻射力,因此培養出了一種“傲視四方”的上國心态。
從一開始,中國文化、社會和經濟的先進就一目了然而且輝煌耀目,由于地理上的安全,曆史上外來文明給日本帶來的一直是巨大的驚喜而不是恐懼。因此從一開始,日本人就形成了強大的“崇洋心态”和學習本能。
而日本文化中,卻還一直包含着獨特的世界觀念和統治世界的意識,這個小國表面上彬彬有禮,實則骨子裡卻長期燃燒着征服世界的野心,獸性極高,這是影響日本發動侵略戰争的重要因素。
現在一提到日本,很多人第一反應還是仇恨,乃至于不共戴天,但問題在于,在現代這個國際環境下,不共戴天隻能是一種情緒化的表達,因為無論如何,目前我們還是無法滅掉日本,還是隻能和日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并且還有很多合作,因此對日本不能隻有仇恨,還要去多多了解這個國家。
當然,了解日本是不容易的。不光中國人對日本不太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也多有這樣的感覺。本尼迪克特深有感觸地說:
“在美國曾經全力以赴與之戰鬥的敵人中,日本人的脾氣是最琢磨不透的。”
而李光耀說得更為直接:
“日本不是一個普通正常的國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記住這一點。”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多花些時間和精力,來深入了解一下這個獨特的國家。
《簡讀日本史》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日本人獨特的性觀念切入,分析日本曆史和文化的獨特性;第二部分按時間順序,簡述從繩紋時代到明治維新的曆史,重點是分析日本為什麼進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敗,對比日本曆史軌迹與中國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觀念以及曆史上的中日關系;第四部分則總結日本國民性的成因及特點。
日本,這個中國“大門口的陌生人”,與其他國家太不一樣了。一個因為明治維新而轉型成功的楷模國家,為何突然變成了一個反西方、高度專制的殺戮機器?這一段時光,是日本曆史中的偶發事件,還是具有某種必然性?中國人為什麼心中獨對日本這麼敏感?我們又該究竟如何認識日本?過去有兩本解讀日本的書取得了很大反響,一本是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而另一本戴季陶的《日本論》,兩本書不是過于學術,就是基于二戰的敵國背景,結論難免有些偏頗,很難幫助我們理解當下的日本現實。而張宏傑的這本《簡讀日本史》,是他以“長時間,遠距離,寬視野”的解讀方式,力圖全方位呈現日本曆史背後的内在邏輯與外在動因。避開繁瑣的細節考證,融日本文化史、政治史、外交史、國民性史四史為一體,在曆史線索中展示社會發展的脈搏。張越曾說:我看過的曆史書大多可分為兩類。一是所謂“嚴肅的”:相當學術化,無個性無情感無生命力。一是所謂“通俗的”:相當野狐禅,特愛講政治陰謀宮廷穢聞,成全中國人民崇尚“厚黑”的陰暗心理。極少數曆史書屬于第三類:既有學術研究又有價值觀支撐,還有溫暖的人性關照和有個性的表達,張宏傑的書屬于這一類。在這個喧嚣的時代,人們要麼被戲說曆史和穿越劇扭曲了曆史認知,要麼被枯燥繁瑣的曆史考據消磨了曆史興趣,難得遇上張宏傑老師這樣通俗而深刻的曆史研究者。他寫的中國史好看,他寫的日本史也一樣好看。為此,誠摯推薦張宏傑簽名版《簡讀日本史》,抽絲剝繭日本曆史上的“大現象”與“小事件”,解讀獨特的日本曆史底蘊與精神世界。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收藏(還可一并選購張宏傑作品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