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現代書法創作追求“創新性”,這裡所指的藝術創新,并非網絡上的“鬼畫符”,而是“立足于傳統,卻敢于創新”,将技法、藝術格調合理變化,消除千篇一律的枯燥感,令人看後眼前一亮。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譬如近幾年,各地書法展覽、國展中,早先視為标杆的“唐楷”,由于風格偏為單調,入展比率逐漸下降,反而被忽視的宋代楷書,開始占據主導地位。

對于宋代書法的了解,大家基本停留在“尚意”思想,如蘇轼、黃庭堅、米芾多撰寫行書,行筆潇灑飛動、縱橫多變,将情感、用筆結合,極盡爛漫率然之美。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這一類暢意風格,與肅穆的楷書毫無關聯,再加上“尚意”理念大力推行,以及南宋“複古風潮”的影響,當時善楷者沒幾個,因此後世鮮少關注宋代楷書。

實際上,南宋有一位“楷書戰神”,實力超越“宋四家”,比唐代大師水平還高,拯救了南宋書壇,此人就是張即之,張孝祥之侄,出身于名門顯宦之家。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由此可見,張即之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學習條件優渥,經家中長輩指點,以唐人楷法入手,先後臨摹了歐陽詢、褚遂良、顔真卿等名家法帖。

尤其對“顔體”研究最深,深得磅礴渾厚的英雄氣,用筆舒展多變,盡顯豪放峻健之美,掌握“唐楷”後,他師法蘇轼、米芾法帖,兼融“尚意”思想。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而且張即之本身癡迷禅宗,所以除了傳統風韻,其字蘊含蕭散、清逸之氣,風格頗為個性,例如欣賞他的經典之作——《汪氏報本庵記》,全卷共有38行,合計688字,單字大小約為1.5厘米。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據記載張即之書寫前,先凝神構思,預想字體、章法、用筆的處理,這一點跟王羲之相同,“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從而彰顯和諧天然之美。

構思完成後,張即之就開始縱情潑墨,以尖峰落筆,接觸紙面後,迅速調換筆鋒,運筆過程中、側鋒不斷變換,點畫粗細、輕重變化鮮明,盡顯靈活流動性。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除了上述幾點,張即之楷書還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寫小字,依然融合大字的勢态和氣象,凸顯斬釘截鐵、骨力雄強之勢,遠比“唐楷”藝術性濃厚,甚至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所以啟功稱贊其字有“長風破浪之象”,還說“楷書筆法險勁,結體精準嚴密”,時常臨摹此作,既能掌握完善“楷法”,強化基本功,還可以豐富用筆靈活性,開拓藝術思維,争取作品入選各大展覽。

這位“富二代”寫的字,拯救了南宋書壇,當代書家不及他一成功力!

如今真迹藏于遼甯省博物館,經多方努力我們對張即之《汪氏報本庵記》進行超**複刻,采用博物館級别,12色超**微噴複刻工藝,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