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好夢樓,江蘇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清乾隆年間進士,因其寫字喜用長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與他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裡相成之妙。故有“淡墨探花”之稱。
王文治自幼聰慧,九歲即能作文,年輕時就有詩名。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中探花,官至翰林侍讀。後出任雲南臨安知府,因水土不服辭官。以後曾一度主持杭州崇文書院。七十三歲去世。
王文治曾自稱:“我的詩和字,都是禅理。”他的書法初學董其昌,而後專工二王,旁及褚遂良、李邕、張即之等人,形成了自己蕭疏秀媚的獨特書風,當時論書者将他與梁同書并稱,梁同書自認為在天分上不如他。
清代的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随筆》曾說:“國朝劉石庵相國(劉墉)專講魄力,王夢樓太守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稱。
王文治一生酷愛旅遊,足迹遍布滇中、江南、楚湘、關中、西北等地。所到之處,吟詩題字,自得其樂。年輕時曾跟随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他的翰墨極為當地人士喜愛,以緻當時竟有“天下三梁(梁詩正、梁同書、梁巘),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乾隆下江南時,看到他寫的錢塘僧寺碑,也大為歎賞。
乾隆以後,書者多以碑學為繩墨,評其書畫輕佻薄豔。也有人認為他的書法穩逸溫雅,骨格清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