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保險公司如何盈利?

統計了一下2017年一季度保險公司利潤榜:産險利潤持平,壽險利潤翻番!

對78家産險公司和75家壽險公司(個别公司未披露)官網披露的數據逐一梳理:

産險在已統計的78家公司中

1:産險整體淨利潤約111億,其中:43家産險公司盈利,盈利總額123億;35家公司虧損,虧損總額12億。

2:整體利潤基本與去年持平。

3:人保和平安兩家賺走四分之三的利潤,遙遙領先排名第三的太保,大地盈利超越中華排名第四。

4:衆安成虧損最嚴重的産險公司,一季度虧損約3.2億元。

盈利計算公式_盈利_盈利和赢利一樣嗎

壽險在已統計的75家公司中

1:壽險整體淨利潤約232億,其中:42家産險公司盈利,盈利總額317億;33家公司虧損,虧損總額86億。

2:整體淨利潤比去年同期翻倍。

3:平安人壽以130億淨利潤遙遙領先,一家淨利潤約為全行業利潤的近七成。

4:富德生命、君康人壽和天安人壽虧損最嚴重,三家共計虧損54億元。

盈利_盈利計算公式_盈利和赢利一樣嗎

在已統計的75家公司中

1:壽險整體淨利潤約232億,其中:42家産險公司盈利,盈利總額317億;33家公司虧損,虧損總額86億。

2:整體淨利潤比去年同期翻倍。

3:平安人壽以130億淨利潤遙遙領先,一家淨利潤約為全行業利潤的近七成。

4:富德生命、君康人壽和天安人壽虧損最嚴重,三家共計虧損54億元。

盈利計算公式_盈利_盈利和赢利一樣嗎

下面具體闡述一下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

保險行業特别是壽險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保費收入與對應的支出有十年以上甚至幾十年的的時間差,我們看到的保險公司當年的财務報表利潤是當年的實際支出加上按照一定的精算規則估算出來的,而企業最終的真正盈利要在經過若幹年實際支出發生後才能真實的體現出來。因此保險企業的盈利模式并非類似一般企業收入減去各項成本的模式,特殊性在于收入和成本都具備不确定性。

在收入中保費收入是相對确定的,但壽險業保費收入一般是不夠支付未來的支出的,需要利用保費收入時間與實際給付時間的時間差,用保費收入進行投資,以保費和保費的投資增值來完成給付,由于投資收益和風險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保險業收入是不确定的。

對于成本而言,同樣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保險公司在制定保費價格的時候,是按照一定原則對中間費用、事故率(死亡率)等進行預估精算,并預估公司未來的可能投資收益,在此基礎上定價。而這些精算預估是在很多未來假使基礎上的,與未來很多年後真實發生的情況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即使是基于長期精算假設下的内含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對于基于當期收入(包括當期的投資收益)和當期支出(包括精算下的當期保險準備金提取)的會計利潤,不準确性就更高了,同時會計利潤又受會計記賬規則影響很大,比如手續費和傭金的遞延問題,投資型保單投資部分如何區分,怎樣計入收入;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的公允價值變動不計入利潤表,目前各保險公司權益類投資(股票與基金等)大部分都劃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産,以06、07年為例,由于股市大幅上漲,各公司沒有計入利潤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産稅前浮盈比實際報表淨利潤還要高,太保06年未計入利潤表的證券浮盈更高達淨利潤5倍。而在資本市場不好時,證券類資産的浮虧也可以不計入利潤表,比如近兩年,資本市場低迷,保險公司積累了大量的可供出售資産賬面浮虧,其中隻有部分以資産減值準備的形式在利潤表中體現出來,其他大多數是未在利潤表中體現。

即使是資産減值準備,各家公司的計提力度也不一樣,比如2012年三季報中國人壽就大幅計提了139億減值準備,所以報表利潤體現為大幅下滑,而中國平安三季報計提力度要小的多,這也是平安三季報逆勢增長的一個很大原因。而目前我國财報對于權益類資産提取減值準備計提定量标準并不清晰,在國際上一般有三個定量指标:一是資産負債表日市值低于成本價50%以上;二是資産負債表日市值低于成本價20%以上且持續至少6個月;三是市值低于成本超過1年以上。美國的一些公司是按照這個标準來執行的,三季度中國人壽的大幅計提也是參考執行這一國際标準。

因此,我們在研究保險企業時與财務報表的會計利潤相比,更應該關注基于保險公司具體盈利模式下精算的内含價值。這裡具體介紹一下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利潤來源。

保險公司的實際盈利主要來自保費收入加上實際投資收入與未來實際成本支出之間的差異。具體可分為三差,即利差、費差、事故差(壽險業稱為死差),另外還有一個退保費差,不算盈利模式,卻也是利潤來源之一。

利差:即保險期間内保險公司實際要支付給保戶的保單價值的利息與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之間的差異。這項收益類似銀行的存貸款利差,但又有很大區别,主要是保險合同往往是幾十年甚至終身的長期性合同,支付給保戶的利息率既有固定的也有浮動的,同時投資收益率是波動的,且不确定,對于銀行業來講一般情況下無論利率怎麼波動,利差一般都會是正的。而對于保險公司各年度中會有可能出現利差損,特别是對于保證利率過高的固定利率保單,會存在長期的利差損,而成為虧損保單。因此衡量保險公司利差收益時,要考慮保險責任期間内長期的保單利息成本和長期的投資收益率。

就像90年代的中國壽險業,央行一年期存款利率1993 年7 月的10.98% 降低到99年2.25%的過程中,壽險公司承保了大量預定利率超過6%的保單,在97年前長期存款利率高于8%時,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超過10%,靜态的看保險公司是盈利的,恐怕那時候各保險公司的财務報表的盈利都很好。但随着利率的下調,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後,而付給保戶的利率依然要是6%以上的預定利率,回頭來看,這些保單就成了長期存在利差損的虧損保單。

問題的根源就在于處在剛起步階段的中國壽險公司,在高息時代對長期投資收益率缺乏合理的判斷,做出了幾十年要承擔6%以上利率的保單承諾。随着99年保監會頒布2.5%最高預定利率以來,99年後的新保單基本消除了利差損,但随着保險公司之間競争的加劇,特别是在未來某個高息時代,監管層如放松或大幅提高最高預定利率,部分保險公司由于對短期利益的追逐,依然有可能出現大批利差損的虧損保單,這種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如果出現在保險業過了成長期的時代,直接會造成保險公司的倒閉。

費差:即保險公司在保單定價時,預估的手續費管理費等支出并在此基礎上預留一定利潤的定價費用率與公司經營中實際支出的費用率之間的差别。

事故差(死差):對于壽險主要體現為預估的死亡率、意外及重大疾病發生率并自此基礎上預留一定利潤的定價費用率與未來實際死亡率、意外及重大疾病發生率産生的賠付費用之間的差異。對于财險公司,主要體現在預估事故發生率基礎上的定價與未來實際的賠付之間的差異,财險公司這項風險是比較高的。未來發生各種災難特别是自然災害不确定性很高,同時發生周期不确定,而保險責任期間又不像壽險行業那樣長達幾十年,因此根據曆史經驗的預估與實際公司保險責任期間的真實發生率會存在很大差異。

退保費差:對于壽險企業,保戶一般存在退保權,保險公司按照保單現金價值退還給保戶費用,但對于保戶來說,退保特别是繳費前幾年退保,是很不劃算的,因為前期保費保險公司提取的費用比例較高,退保的金額一般會低于保單的準備金價值,并且保險公司不再承擔風險,對保險公司而言,退保本身是存在利潤的。當然沒有保險公司願意賺取這部分利潤,但退保是客觀存在的,并始終占有一定比例,因此這也是壽險公司的一項利潤來源。

在了解了保險企業的盈利模式,我們再研究保險企業就可以有的放矢了。這樣我們看保險企業時,就不用糾結于某一年的利潤表中淨利潤的高低了。就可以從三差的角度分析保險公司的業務了。

對于利差:影響的因素是利差的大小,賺取利差的時間,在複利作用下利差的賺取時間足夠長甚至會比利差的大小作用還要大。從利差大小的角度,預定利率不超過2.5%的定息傳統壽險對保險公司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産品,但在該利率低于定期存款利率的時候該産品卻很難銷售,99年保監會調低預定利率,當年壽險保費收入增長僅為17%,是90年代保費增長最低的一年。各公司應對市場紛紛推出了與投資收益率挂鈎的浮息分紅險、萬能險、投資連接險。投資收益率越高,傳統壽險的利差越大,但同時越難銷售。而另外三個險種從利差大小上将較難區分,分紅險,保險公司享有預定利率之上部分不超過30%的權利,萬能險利差并不透明,如我們從部分保險公司精算部門了解到,有的提取固定利差,也有提取浮動利差的,各公司從未通過官方途徑公布過萬能險利差。投資連接險不存在利差,但可收取不超過2%的管理費和不超過2%的買賣差價,但由于競争因素,業内管理費普遍為1%,部分保險公司也不設買賣差價。我們以某精算假設5.5%的投資收益率為例,分紅險最高利差為(5.5-2.5)x30%=0.9%,低于某保險公司當年提取1.2%固定利差的某萬能險産品,也低于投連險的管理費。從保險期限看待利差,在了解複利的巨大威力下,我們就會發現長期保障的要遠遠優于短期保障的。

對于費差和死差一般也是期繳的優于趸繳的,保障期限長的優于期限短的,不做詳述。

在保險企業以上幾項盈利中,最重要的是利差,特别是保單周期長達幾十年的壽險,利差是其核心盈利模式。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