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80%的中藥材來源于中國,其世界市場占比達90%,而中國呢,僅僅3%。縱然老祖宗留下這麼多寶貴遺産,我們赢在了起跑線上,卻輸得很徹底,值得去深思!
最近看到網絡爆料有很多人在诋毀中醫,當然了市場如戰場也避免不了争,根本上就是利益博弈,中國的中醫中藥博大精深,一方面面臨西醫的較量,另一方面面臨同行的競争。
我們這裡不去關注西醫,隻關注日本的中醫中藥。當然不僅僅是中醫中藥文化,日本的五道文化:茶道、花道、香道、書道、武士道。其茶道,花道,書道皆源于中國,而你卻隻聽過日本茶道,卻很少聽到中國茶道。
在某些方面,日本人的特點更善于把某件事做得更加精緻,與其去争辯是非不如去學習。
中國能否把中醫中藥發揚光大,取決于中醫的醫術和中藥的成分把控。醫術再好,藥材不行也不能把病醫好,中藥從種植,管理,取材到制藥多個環節是否存在不足。
要知道老祖宗留下的藥房可能并不适合現在的藥材,為什麼這麼說呢?
采中藥有句話叫非地不采,非時不采。其環境不同,産地不同,氣候不同采摘時間不同,其藥效均有差異,也直接決定治病療效。
有句古詩:言師采藥去,藥是采的,都是大山裡長得,野生的,而現在的藥材卻大都是種植的。這裡大家很容易理解,野生的藥材和種植的藥材指定成分存在差異。例如種植的人參和野生人參,紅花與藏紅花等價格的差距,當然更重要的是藥效的差異。人參的最好的是高寒地區長白山,枸杞子是甯夏最好;甘草是甘肅省最好等等。這是一個環境,氣候和産地的問題。
以前老家種植蘋果,一樣的品種同一時間種植,路南的很甜脆,路北的隻脆不甜。這是一個土壤礦物質的差距,也會影響到農作物的品質。
所以,首先對于種植區域,應該嚴格去控制,不能說種出來就行,或者說對藥材指定成分的嚴格檢測,用藥嚴格把控,按指定成分含量做藥而不是按老祖宗給的藥方做藥。
比如上面這個藥方有當歸,白芍,柴胡等,老祖宗的選材為大自然野生,而現在采用人工種植,其指定成分肯定會有差異。
有時差距甚至很大,例如當歸中其指定成分為40g含10g,人工種植的指定成分可能40g裡隻有5g導緻藥效不足,或者40g裡含有15g會對人體帶來傷害,是藥三分毒。一副藥方的各種藥材都是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有時一種藥材會彌補另一種藥材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正如太極中的陰陽相克,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同時又陰陽互補。
中藥也是一門科學,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所以取材是非常關鍵的。
當然材料的種植除了各種自然因素,還有人為因素,一些不良農戶為了獲得更多利益,施肥,打藥,在日本,對于藥材的種植是本着盡量少打藥,少施肥。而施肥量的差異導緻某種元素的多與少,同樣會導緻藥材各種指定成分産生很大變化,每種指定成分都是靠各種元素來合成的。所以在施肥,打藥也應嚴格的控制。
最後,中藥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把中藥科學化管理才能發揮出中醫中藥的精髓。各個環節應該科學化管理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要隻懂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捕魚的工具同樣重要。醫書,藥方在手,那藥材同樣也是關鍵。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