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法的基本準則是根據傳統大師們在技法上的共同特點及審美标準,并針對其特殊效果而總結出的有益于技法的全面實施的具體原則,其中涉及制作程序、作品的耐久性以及形、色、肌理表現等方面的内容。這些原則有利于幫助我們更清楚而簡括地掌握古典油畫的技法要領,更有效而深入地體驗其技法與審美之間密切的聯系。
先粉灰後飽和先粉灰後飽和是針對透明畫法而言的一種有效之法,在古代魯本斯即有“肥蓋瘦”之說。它首先是為了确保油畫顔料的順利結膜及油畫的耐久性而提出的。顔料形成堅固的膜需要色粉與調色油達到一個最為合适的比例才能實現,粉重和油重都不能達到結膜的牢固和長久。
但随着油畫的不斷發展,人們要求“肥蓋瘦”能更準确而生動地表現真實的形體空間和虛實,表現色彩在純度上和冷暖上的豐富變化,所以“肥蓋瘦”之法便發展成為多層次、多變化的法則了。
先平面後體積這是一個素描意義上的問題,實質上是一種從整體出發的觀念。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是在平面上創造立體空間。那麼,平面是一切空間可能性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畫家便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馳騁于無限的縱深空間中。不過,繪畫中的空間體積以及起伏都是相對的,是在每個形體、體、面的相互比較、對比中建立起來的,畫家的任務是主動地把握其中的關系,讓體積空間适應自己的需要。
古典油畫中形體的體積感都是服從于大的平面感的,所以在各種形體的體積塑造上都是有節制而服從于大的秩序的。在這種前提下,每個平面區域中的體積建立便被控制在一個明度和色彩的範圍之内,這樣便迫使其層次細膩化、微妙化,所以很多亮部仔細看來沒有多少的色調層次,但将它放進整幅畫的關系中,卻非常實在而具有體感。
先取固有色,後找變化色繪畫中的色彩是繁複而多變的。色相作為色的本質因素,決定着畫面的色調和色彩的結構關系。物體的固有色相是自然中物體上的色彩特征通過我們的感官而規定的,又被我們的感性和理性所認識的,所以,繪畫中的固有色主導論是一種原始的、樸素的色彩觀。傳統的古典油畫就是根據這一大的色彩觀,來指導其技法中色彩的處理手段的。
先柔和後肯定,傳統古典油畫的可貴之處在于它将肌理的強弱秩序融合于體積、明暗的強弱秩序之中,而産生一種極度的和諧之美。在油畫的發展史中,油畫一經産生就決定着其具有肌理的特征和肌理的美感。早期油畫中的肌理是在簡單的純透明罩染油層之下,所采用的單色提白中的作畫痕迹顯露出來的。
但随着油畫在造型與色彩上所提出的不斷要求,特别是自提香、魯本斯将油畫的肌理從亮薄暗厚改為暗薄亮厚以來,肌理便真正煥發出它自身的生命力,并與形色一起彙入油畫大的節奏與韻律之中,也就是說肌理的強弱同樣表現着形色的強弱,影響着畫面的整體情緒。因此,油畫的肌理與形色一樣,參與着整個作品大的和諧之中。
另外,從塑造形體上講,先柔和、後肯定也是一種從整體到局部的步驟,即從一種大感覺和印象入手,而步入理性化、深入化,最終達到一種對對象明确的、堅定的呈現,即通過更清晰而肯定的筆觸肌理來強化形體、豐富形體,再加上後階段的透明罩染,使得這些塑造的痕迹更加明顯和确切。
在色彩的表現上也是如此,複雜而充滿變化的肌理和筆觸是色彩上的微差和細節得以展示的方式。在步驟上的先柔和就是求得一種色彩上大的融合與協調,将各種色彩細節歸納于統一的色調之中,以便在此基礎上展開色彩的分解和跳動。這些分解與跳動即是對彩色細節的最終肯定,從而獲得色彩的魅力。
上一篇
一朵開悟的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