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沒骨花鳥畫的基本特點和技法

沒骨畫法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考古出土的五六千年前的彩陶上平塗的人紋樣,均用色彩布成,不見任何勾勒,形象清晰。

沒骨畫有兩大特點:

一是不用線來勾勒形體。中國畫曆來稱之為線的藝術,線是中國畫造型之根本,筆墨之依托,謂之“骨”。沒骨,即是隐去線,也就是把中國畫最重要的語言形式——線的筆迹隐藏起來,放棄以線造型,直接用顔色和墨色描繪物象。

二是五色染就。不像工筆畫的三礬九染,也不同于水墨畫的以墨為宗,沒骨畫直接用色和墨來表現物象,強化了色與墨的表現力,弱化了線條。并注重色彩的運用,以彩當墨,使色彩筆墨化,筆墨與色彩交融一體。

清 鄒一桂《花卉圖》

清 藍濤《雜畫冊》

陳之佛《榴花鳴蟬》

沒骨畫筆法和墨法:

1.色墨混用法:這種畫法是以墨為主,色為輔。借助山水畫的皴擦等畫法,畫出不同的山石、枝幹的肌理。也可以采用墨與色相調,比如墨和赭石調出赭墨來,也可以用色來破墨,或者以墨破色。

齊白石《落葉蛾子》

2.紙上調色法:在繪畫時,事先準備幾種顔色,用筆各蘸一點,但并不在盤中調勻,讓其在紙上自然滲透、交融。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植物質的顔料不宜與礦物質的顔料調和,因為溶水性的差異會形成一些渣粒,使畫面變髒。但有時在局部使用也可獲得意味的效果,如畫葉片的蟲咬處時,即可采用此種調色。

吳昌碩《花卉圖 蔬菜》

3.撞水撞粉法:事先準備好所需的顔色和墨,準備多支筆,一支筆蘸一種顔色,不能混用。

所謂撞水,就是先用墨色畫出物象來,趁畫面未幹,以水沖之、破之、融之,或以飽含水分的其他色彩沖撞,形成一種墨色互化的效果。

撞粉法,與撞水法手法相同,不同的是色與色之間互撞,或者直接以礦物色等反差大的色彩點去沖撞,形成色彩斑斓的視覺。

清 任伯年《花卉冊頁》(局部)

4.積墨積色法:這是山水畫中常用的一種畫法。運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層層疊加,産生一種厚重感,積墨時,要順着物象結構體态用筆,并注意筆與筆之間的墨色層次要拉開,避免畫面闆結。

積墨法常用于畫樹幹、山石等。

宋 黃居宷《山鹧麻雀圖》(局部)

5.破墨法:運用兩種不同色度、不同含水量的墨在未幹的畫面上重疊,或淡破濃,或濃破淡。

清 任伯年《清供圖》

清 恽壽平《牡丹圖》(局部)

6.點垛法:以筆肚蘸基本色,筆尖蘸另一色,以書法的運筆方式寫出物象,一筆點出濃淡幹濕。多用于花頭和小葉片的點寫。

清 恽壽平《桃葉柳枝》(局部)

7.渲染法:這種畫法吸收了工筆的分染、罩染、烘染和接染等手法,加以點染而成,比較工緻、嚴謹,畫面效果自然溫潤而清新柔美。

清 恽壽平《白芍藥》

8.勾勒法:常用的是雙勾法,多用于畫梅花、菊花等淺色花系,或者水仙、蘭草等細長葉等。

另外還有勾填法、勾染法,類似于工筆中的勾勒填彩帶手法,先以淡墨勾好後以色彩或填或染。

清 任伯年《花卉冊頁》(局部)

9.意筆法:這種畫法是偏寫意的一種畫法,作畫者對所寫的對象有所感受并了如指掌,胸有成竹。畫時不受輪廓的約束,着重表現對象的動态形象。或采用意筆勾法,或點垛積色,以率性灑脫的筆觸畫出物象,畫面要求形象生動、神情畢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齊白石《谷穗螞蚱》

吳昌碩《荷花圖》

清 程璋《魚趣圖》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