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客觀第三方研究,為您篩選優質上市公司
證券代碼: 綜合評級:AA
一、主營業務 評分:80
1、業務分析:公司主營業務以碳纖維材料為核心,下遊主要應用包括碳碳材料(大客戶金博股份,下遊應用于光伏熱場),其次是休閑體育(高爾夫球杆、球拍、釣魚竿等)、風電葉片,也包括壓力容器(如儲氫罐)、航空航天(飛機結構件)、軌道交通等領域。碳纖維根據大小絲束可以分為T300級、T700級、T800級、T1000級,以及M30級、M35級、M40級兩大系列,公司已經掌握M40級、T1000級百噸級技術,其他系列掌握了千噸級量産技術。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碳纖維價格分别為110.86元/公斤、120.12元/公斤、140.25元/公斤、187.38元/公斤,漲幅分别為8.35%、16.76%、33.6%,整體處于漲價通道,上遊核心原材料是丙烯腈,屬于石油衍生物,價格也與原油挂鈎,公司産品整體處于供不應求狀态,銷售人員數量很少、幾乎沒有應收賬款。公司2021年産能約為5500噸,2022年産能将提升至1.55萬噸,産能翻兩番,公司2022年業績也大概率爆發式增長,下遊高端碳纖維需求非常旺盛,未來幾年公司的業績取決于産能的擴張。近幾年公司與潛在大客戶中國商飛密切合作,在碳纖維航空應用研發及制造項目上投入了較多的研發,一旦商飛市場需求确定、公司産品研發成果,業績增長趨勢則更加确定。
2、行業競争格局:目前全球碳纖維産能利用率不到七成,主要是高端供不應求,低端需求不足。行業整體集中度較高,主要廠家聚集在中、美、日三個國家,全球CR5高達62%,核心是玩家少,而掌握高級别碳纖維量産技術的公司更少,全球龍頭是日本東麗,在大小絲束領域均處于領先地位。國内廠商中吉林碳谷+寶旌+中複神鷹的運行産能均為0.85萬噸,CR5高達81.3%。目前國内碳纖維行業整體達到T400的技術能力,部分企業實現了T700碳纖維規模化生産,T1000實現百噸級生産,但龍頭企業和國際巨頭在産能和技術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同行光威複材以軍工客戶為主,費用率較高,風電葉片業務為輔,毛利率比較低,整體盈利能力弱于公司;中簡科技聚焦軍工領域,盈利能力較好,但是對單一客戶依賴度較高,且兩家公司高級别的碳纖維産能處于百噸級别。整體來說,公司技術實力在國内處于領先水平,産品體系更全、應用範圍更廣泛,但是高級别的碳纖維量産能力和技術與全球龍頭日本東麗仍有較大的差距,追趕空間也将是國産替代空間。不過近幾年碳纖維價格持續走高也引來了資本的追逐,行業多家企業已經宣布擴産,且幅度并不低(4家翻倍式增長,包括中國石化、光威複材、阿克薩、韓國曉星),産能達産後或将對碳纖維價格帶來不利沖擊,需要警惕。
3、行業發展前景:碳纖維憑借輕質量、高強度、導電、導熱、耐腐蝕、耐疲勞、耐高溫等優異性能,應用領域覆蓋非常廣泛且整體處于持續滲透狀态,行業需求快速增長,尤其是在風電、光伏等新興應用領域。國内整體産能仍處于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的局面,而随着國産廠商技術實力和量産能力的不斷提升,市場份額也逐步提高。行業高增長+國産替代,國内高端産品需求有望維持快速增長态勢,企業的産能将決定利潤。
4、公司業績增長邏輯:(1)行業需求旺盛;(2)國産替代;(3)産能快速提升。
文中方框内文字均為正文的數據補充,可作略讀
·簡介:成立日期:2006年;辦公所在地:江蘇連雲港;
·業務占比:碳纖維99.13%、其他0.87%;出口占比:0.17%;
按應用領域劃分:碳碳複合材料25.07%、體育休閑24.5%、風電葉片13.91%、壓力容器13.02%、航空航天11.5%、交通建設8.67%、其他3.33%;
·産品及用途:
碳纖維:是由聚丙烯腈(或瀝青、粘膠)等有機纖維在高溫環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碳主鍊結構無機纖維。碳纖維具備出色的力學性能和化學穩定性,密度比鋁低、強度比鋼高,是目前已大量生産的高性能纖維中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纖維,具有質輕、高強度、高模量、導電、導熱、耐腐蝕、耐疲勞、耐高溫、膨脹系數小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優良性能。
公司系統掌握了碳纖維T300級、T700級、T800級、M30級、M35級千噸級技術和M40級、T1000級百噸級技術,建成了國内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千噸級幹噴濕紡碳纖維産業化生産線。2021年産能約5500噸,在建設西甯年産10000噸高性能碳纖維及配套原絲項目,預計2022年3月全部建成。
·銷售模式:直銷;
·上下遊:上遊采購丙烯腈(供應商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采購占比約10.76%)、二甲基亞砜、聚合輔料等主要原輔料生産物資,下遊應用至航空航天(飛機結構件)、風電葉片、體育休閑(高爾夫球杆、球拍、滑雪杆、魚竿等)、壓力容器(如儲氫罐)、碳碳複合材料(光伏熱場、刹車盤等)、交通建設等領域;
·主要客戶:金博股份14.31%、鷹遊集團7.71%、常州縱橫新材料7.37%、中國建材集團6.76%、江蘇天鳥高新4.89%,前五大客戶占比41.05%%;其他客戶包括:保山隆基矽材料、商飛集團等。
·行業地位: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統計,2020年度國産碳纖維總産量1.80萬噸,公司2020年碳纖維産量3777.21噸,占國内總碳纖維産量的比例達20.98%,國内第二位;2020年國内碳纖維總消費量達4.88萬噸,公司國内銷量3625.28噸,市場占有率達7.43%。
·競争對手:2020年全球碳纖維運行産能約為17.17萬噸,産能利用率不足七成。從區域角度來看,美國是産能最多的國家,運行産能達3.73萬噸,占22%;中國大陸位居第二,運行産能為3.62萬噸,占比為21%;日本位列第三,運行産能為2.92萬噸,占比為17%。為滿足全球市場碳纖維日益增長的需求,各大碳纖維企業擴建産能意願明顯,日本東麗、韓國曉星、中國石化、中複神鷹擴産幅度較大。
1、境外碳纖維企業包括日本東麗(收購美國卓爾泰克後成為大、小絲束領域龍頭)、日本東邦、日本三菱麗陽、美國赫氏、德國西格裡等;
2、國産:光威複材(最高T1000)、中簡科技(超過T700)、恒神股份(T300)、吉林化纖、上海石化、杭州超碳、廣東金輝等;
·行業核心競争力:1、産品性能指标;2、規模與成本優勢;3、客戶忠誠度;
·行業發展趨勢:1、風電葉片碳纖維需求快速增長:随着國際風電主機廠将碳纖維拉擠闆代工由歐洲轉向國内,風電葉片已經成為國内最大的碳纖維應用領域之一。2020年國内風電葉片領域碳纖維需求量為2.00萬噸,增長45%,占國内需求總量的41%。風電葉片市場需求以國外風電主機應用為主,國内主機用量相對較少,以國内外T300級24K、48K、50K等産品為主,碳纖維用量大但對價格敏感度較高;
2、國産化趨勢:2020年進口碳纖維供應量為3.04萬噸,占國内需求量的62%,國産碳纖維占需求量的38%,較2019年的32%增長6個百分點,國産替代趨勢明顯。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碳纖維進口難度增加;另一方面為日本、美國等主要碳纖維生産國家縮緊了對國内碳纖維的供給,導緻國内需求缺口增加。目前進口碳纖維供應量仍然明顯高于國産供應量,國産替代空間巨大。;
3、國内體育休閑用品市場保持較高份額:全球近90%的碳纖維體育器材加工在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完成,2020年國内體育用品領域碳纖維需求量為1.46萬噸,占國内需求總量的30%,較2019年增長4%。體育休閑領域産品類别廣泛,對碳纖維的需求呈現高低端并存的局面,國内需求主要以T300級、T700級為主,包括少量T800級和高模量産品。規格以3K、12K等小絲束為主,需求種類較多。
4、國内碳/碳複合材料需求高速增長:2020年,我國碳/碳複合材料碳纖維需求量為0.30萬噸,占比為6%,較2019年增長150%,碳/碳複合材料主要使用在刹車盤、航天部件、熱場部件等領域,由于2020年國内光伏市場高速增長,單晶矽爐的市場需求量迅速增長,單晶矽爐内主要有碳氈功能材料和坩埚、保溫桶、護盤等碳/碳複合材料,因而2020年國内碳/碳複合材料領域的碳纖維需求量增長迅速。
·影響公司利潤核心要素:1、下遊需求波動,大客戶訂單簽署;2、原油價格波動;3、産能擴張後産能利用率;
二、公司治理 評分:80
1、大股東及高管:大股東為中國建材集團,通過中建材投資、中國複合材料合計持股57.77%,核心技術人員兼董事長張國良及家屬合計持有連雲港鷹遊紡機集團(二股東)55.07%股份,其他核心技術人員持有4.74%,加上約1.1%的戰略配售,合計持有公司比例約為17%,核心高管年薪約60萬,整體激勵水平較高。
2、員工構成:以生産和技術人員為主,銷售人員非常少,也說明了公司産品處于供不應求狀态,銷售費用也非常低。碳纖維技術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上,對核心技術人員依賴度較高,但是生産屬于勞動密集屬性。公司人均創收72萬元,人均淨利潤超17萬元,在同行中屬于較高水平。
3、機構持股:新股上市尚未有大機構入駐。
4、股東責任(融資與分紅):公司原計劃募資18.5億元左右,實際募資29.33億元,屬于超募,主要是用于西安1萬噸項目擴産和補充流動資金。
·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3.16%;股權質押率:0%
·管理層年齡:52-66歲,高管及員工持股:17%
·員工總數:1621人(+431):技術132,生産1326,銷售10;本科學曆以上:233;
·人均産出:2020年人均營收:72.4萬元;人均淨利潤:17.2萬元;
·融資分紅:2022年上市,累計融資(1次):29.33億;
三、财務分析 評分:80
1、資産負債表(重點科目):公司賬面現金非常充裕,上市融資後預計賬面現金超過60億元,幾乎沒有應收賬款也足以說明公司市場強勢地位,存貨金額也較小;固定資産金額較大,主要是生産所需,在建工程主要是西安1萬噸項目投産,預計2022年達産,産能有望提升2倍。有息負債約22.5億元,IPO後預計會償還較多的有息負債,财務費用有望顯著下降;IPO後負債率約為30,整體資産結構非常健康。
2、利潤表(重點科目):2021年營收和淨利潤快速增長,主要還是受益下遊光伏行業需求快速增長,且産品價格上漲超30%,2022年一季度産能進一步擴産,價格仍然維持較高水平,而銷售費用極低、産品供應不去,研發費用增速雖快,但是基數低,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2倍增長。2022年全年相對2021年産能有翻倍式增長,預計全年營收和淨利潤均有望實現翻倍式增長。
3、重點财務指标分析:公司淨資産收益率逐年走高,量産後毛利率穩定在40%以上,2022年擴産後規模效應進一步凸顯,毛利率繼續上揚,淨利潤率則是快速提升,核心在于費用非常低,而規模效應持續凸顯,且公司産品整體處于快速上漲周期。2022年公司産能将擴張到一個高位,淨利潤率或将觸頂,未來公司淨利潤的增長或與營收增長趨于同步,而公司産能滿産後營收增長壓力較大,同時行業龍頭的擴産也将給公司帶來一定的降價壓力。
·資産負債表(2022年Q1):貨币資金32.48,應收賬款0.02,應收賬款融資0.38,預付款0.44,存貨1.65,其他流動資産1.66;固定資産21.23,在建工程6.94,無形資産1.9,其他非流動資産5.61;短期借款6.27,應付賬款5.2,合同負債0.82(+0.32),長期借款16.26;股本9,未分利潤4.66,淨資産41.3,總資産72.53,負債率43.06%;會計師審計費用:120萬元;
·利潤表(2022年Q1):營業收入4.6(+229%),營業成本2.48,銷售費用0.005(+47.05%),管理費用0.36(+50.14%),研發費用0.23(+176.7%),财務費用0.11;淨利潤1.18(+201%)
·核心指标(2019-2022年Q1):淨資産收益率:7.3%、11.94%、25.43%、9.1%;每股收益:0.06、0.14、0.35、0.15;毛利率:25.58%、43.03%、41.62%、46%;淨利潤率:6.3%、16%、23.75%、25.63%;
四、成長性及估值分析 評分:75
1、成長性:碳纖維整體市場需求穩定增長且空間較大、應用領域逐步拓展,而國内國産化趨勢較為突出,預計國内碳纖維市場有望快速增長,公司當前淨利潤率已經接近瓶頸,未來營收增長或與淨利潤增長同步,業績核心邏輯在于産能擴張,2022年滿産後公司的增長短期也将面臨一定的瓶頸。
2、估值水平:基于公司成長性、技術門檻、行業競争力和市場空間,賦予公司35-45倍市盈率。
·預測假設:營收增長:135%、30%、15%;淨利潤率:25%、26%、27%
·營收假設:2022E:27.6;2023E:36;2024E:42;
·淨利假設:2021E:7.2;2022E:9.7;2024E:11;(即達到條件時對應市值,須根據實際數據調整)
·市盈率:20-30倍
·2023年假設估值:390-500億;當前假設估值:250-320億(基于25%/年收益預期);價格區間:28-36元/股(未除權、除息);
五、投資邏輯及風險提示
1、投資邏輯:(1)碳纖維需求快速發展;(2)公司産能擴張、業績爆發式增長;(3)行業競争力突出、未來成長空間可期;(4)國産替代。
2、核心競争力:(1)技術優勢;(2)人才優勢;(3)規模優勢;(4)産品優勢。
3、風險提示:(1)技術叠代升級風險;(2)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3)同行擴産、競争加劇風險。
·核心競争力
1、技術優勢
中複神鷹經過十幾年自主研發,業已突破超大容量聚合、幹噴濕紡紡絲、快速均質預氧化碳化、碳纖維表面處理和上漿劑等核心技術工藝,系統掌握了碳纖維T300級、T700級、T800級、M30級、M35級千噸級和M40級、T1000級百噸級技術,在國内率先實現了幹噴濕紡碳纖維的關鍵技術突破,建成了國内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千噸級幹噴濕紡碳纖維産業化生産線。目前已取得26項發明專利、41項實用新型專利。2018年1月,公司“幹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産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進一步奠定了公司在國内碳纖維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2、人才優勢
公司通過自主培養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為中堅力量,博士、碩士、本科學曆層次科學合理,學科領域專業全面,副高級以上職稱為主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團隊骨幹成員入選國家重點人才計劃,是國家第二批“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和第四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成員還包括多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公司人才團隊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開發能力強,核心成員十多年來在适用于幹噴濕紡的高粘度紡絲原液制備、聚丙烯腈基原絲快速紡絲技術、高效快速預氧化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自主技術設計、工藝技術的核心技術,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3、規模優勢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産能為5500/噸年,2018年-2020年平均産能利用率達90%以上,2021年1-6月産能利用率為82.05%,産能及産量均處于國内碳纖維生産企業前列,已累計向市場提供碳纖維超過2萬噸。全資子公司神鷹西甯實施的“西甯年産10000噸高性能碳纖維及配套原絲項目”預計将于2022年3月份全部建成,并根據聚合、紡絲、碳化線的産能匹配及庫存情況分步投産。該項目将進一步提高公司原絲及碳化生産效率。
4、産品優勢
(1)産品品質方面,公司目前所有産線均生産幹噴濕紡碳纖維,相比于濕法工藝具有碳纖維表面缺陷少、拉伸性能和複合材料加工工藝性能優異、紡絲速度快等優點。公司在國内率先建成幹噴濕紡T700級、T800級碳纖維千噸級生産線,産品品質與國際同類産品相當,并在下遊市場取得廣泛應用;
(2)産品種類方面,公司所生産的碳纖維型号豐富,涵蓋了高強型、高強中模型、高強高模性等不同類型,能夠滿足下遊不同領域的市場需求,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體育休閑、壓力容器、碳/碳複合材料、交通建設等領域;
(3)生産成本方面,幹噴濕紡工藝紡絲速度快、碳化時間短、生産效率高,相比于濕法工藝在高性能小絲束碳纖維生産方面具有一定成本優勢,兼具高性能和低成本特點,公司産能及産量位居國内前列,規模化生産優勢進一步降低了産品單位成本。
·風險提示
1、技術升級叠代風險
目前,國内碳纖維技術升級主要集中在更高強度(如T1100級别)和更高模量(如M55級别)碳纖維制備工藝的研發和工程化應用,以及更高制備效率(如高速紡絲和大絲束)。2021年6月末,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為2.16%,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例為4.19%,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相對不高,技術開發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公司不能加強研發資源投入和布局,及時把握行業技術發展趨勢,或市場上出現在成本、質量、應用等方面更具優勢的新型碳纖維産品,可能對公司未來生産經營産生不利影響。
2、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主要原材料和能源包括丙烯腈、天然氣、電力、蒸汽等。丙烯腈為石油化工産品,市場價格受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影響較大。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丙烯腈采購單價分别為1.37萬元/噸、1.06萬元/噸、0.77萬元/噸、1.28萬元/噸,采購單價大幅波動。以2020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43.15%為基準測算,若包括丙烯腈在内的直接材料價格上漲5%,毛利率将下降2.84個百分點。
3、市場競争加劇的風險
當前國内碳纖維市場競争格局仍然以國外進口碳纖維為主,2020年國内進口碳纖維銷量占比為62.30%。近年來,受國外進出口政策限制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内碳纖維市場中的進口碳纖維占有率有所下降,2020年市場占有率較2019年下降6個百分點,國内碳纖維生産企業擴産意願強烈,預計國内碳纖維企業的整體産能将進一步增加。如果未來碳纖維的進口供給和國産供給大幅提升,導緻國内碳纖維市場競争加劇,可能會對公司的市場地位、業務發展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六、公司總評 (總分79.5)
公司是碳纖維國内次龍頭,憑借更全的産品體系、更高的技術實力和更成熟的量産能力,市值居于國内第一,核心還是未來成長前景更為廣闊。2022年公司産能将增長近兩倍,2022年營收和淨利潤有望實現翻倍式增長,不過公司淨利潤率已經接近天花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并不大,而産能在2023年将面臨較大的瓶頸,短期高增長不再,同時近兩年同行擴産速度較快,碳纖維漲價趨勢會将中止,一旦産品降價也将對公司淨利潤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這點需要警惕。
評級标準:AAA≥85、AA:77-84、A:70-76;BBB:60-69,BB:55-59,B:50-54;CCC及以下≤49
鄭重聲明:評級及評分僅為個人觀點,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證券買賣建議,對任何人使用本報告及其内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