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做腸鏡看到蟲子的嗎?
前不久,杭州市蕭山區第二人民醫院就捉到了這樣的半條蟲子。說起這半條蟲子,於大伯(化名)直誇蕭山二院的醫生火眼金睛。
圖片來自
糞便隐血陽性,腸鏡一查
腸壁上蠕動着半條紅色蟲子
年過六旬的於大伯是一位勤勤懇懇的老農民,一輩子沒做過什麼胃鏡、腸鏡。這次參加了“浙江省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免費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了糞便隐血檢查。
然而,檢查結果卻提示,隐血陽性!
糞便隐血陽性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獨立危險因素,為了排查癌前病變甚至惡性腫瘤,於大伯便來到蕭山二院做腸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醫生在於大伯的一處腸壁上發現了新鮮出血,而這一片出血的中央,竟赫然是半條蠕動中的紅色蟲子。
鈎蟲如何鑽到大伯肚子裡?
醫生猜測跟他這個習慣有關
發現這半條蟲子的毛宇主治醫師介紹:這種紅色的線條形的蟲子叫做“鈎蟲”,長約1cm,是人體寄生蟲之一。通常寄生在十二指腸及小腸,通過吸食腸壁黏膜的血液和組織液而生存。
鈎蟲在吸血的同時,咬附部位的黏膜傷口也在不斷滲血,于是就會造成糞便隐血陽性甚至腹痛、惡心嘔吐、貧血等。這“半條”鈎蟲被發現之時,正是它鑽入腸黏膜、貪婪地“進食”之際。
那麼,這個鈎蟲是怎麼進到於大伯的肚子裡去的呢?
“於大伯感染鈎蟲,很可能和他的一個習慣有關。”毛醫師解釋道。
在農田裡,於大伯常常是赤手赤腳下地耕種紅薯、玉米、甘蔗等農作物。這時,土壤裡的鈎蟲幼蟲就容易通過皮膚感染人體。過去認為鈎蟲卵在深水中不易孵出幼蟲,但近年發現鈎蟲卵不僅能在水中發育為感染期幼蟲,而且污染秧田相當嚴重,所以種植水稻也可感染鈎蟲。
無獨有偶,相隔不到半月,蕭山二院消化内鏡診療中心就又發現了一例腸道鈎蟲。
容易被忽視的鈎蟲病
如何感染?預防要點來了
人體如何感染鈎蟲?
鈎蟲進入人體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從皮膚,一種是從口腔。
經皮膚侵入感染
鈎蟲蟲卵在土壤中先後發育成杆狀蚴、絲狀蚴。絲狀蚴具有“向溫、向濕、穿刺力強”的生物學特性。
當接觸人體皮膚受到體溫的刺激後,它便鑽入皮膚,進入小靜脈或淋巴管,随血流經右心到達肺,再穿過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之後借支氣管上皮細胞的纖毛擺動上行到咽喉部。随着人體的吞咽活動,經食管、胃到達小腸并發育為成蟲。
經口腔感染
當生食了含絲狀蚴的蔬菜,或食入未煮熟的感染了鈎蟲的豬、牛、羊肉時,絲狀蚴自口腔或食管黏膜侵入血管,再按上述的血流途徑和吞咽活動進入小腸。少數絲狀蚴自口腔入胃,未被胃酸殺死,可直接到達腸腔發育成熟。
鈎蟲會造成哪些危害呢?
幼蟲時
鈎蚴皮炎:絲狀蚴侵入皮膚時,可出現瘙癢、水腫、紅斑,繼而形成紅色點狀丘疱疹,奇癢。一般1~2天轉為水疱,3~4天後炎症消退,7~10天後皮損自行愈合。
圖片來自
鈎蚴肺炎:絲狀蚴穿破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時,可導緻肺部局部出血和炎症反應。病人可出現咳嗽、咳痰,重者痰中帶血、畏寒發熱,甚至胸痛、哮喘樣發作。
成蟲時
消化系統症狀:病初食欲增加,不久後食欲減退,出現乏力、消瘦、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消化道出血等。
貧血:鈎蟲咬附腸壁,咬傷處滲血和被鈎蟲吸取血液,可造成慢性失血性貧血。
何預防鈎蟲感染?
1. 加強糞便管理,耕種農作物時,盡量不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新鮮人糞施肥。
2. 加強個人防護,改革施肥與耕種方法,盡可能不赤手赤足下地耕作及接觸土壤,必要時,可用防護劑(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或15%噻嘧啶軟膏)塗抹手足皮膚。
3. 講究個人衛生,餐前便後要洗手。
4. 講究飲食衛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蔬菜和肉類。即便生吃蔬菜,也一定要充分清洗。
·END·
【有用就轉發】
供稿丨蕭山區衛健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