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我們定義廣袤無垠的萬有之境的。視界,是我們探索并可以經由觀測達成共識的有限度空間。
以前我們觀測可見光,現在我們觀測粒子風暴、觀測輻射波。直至今日,宇宙也沒有探索到臨界,而是我們的技術手段到了一個觀測的相對極限。畢竟觀測尺度的縱深,離不開對光電粒子的可觀測阈值的突破。
科技手段延展探索阈值,力圖窮盡究竟,勾畫了我們現階段的視界。意識解析達成共識,構築了我們可感知的世界。
宇宙的視界與意識的世界,都是相對的:有我們探索的已知,還有深邃玄奧的未知。這一切貌似遙遠到沒個盡頭。
若假設探索有一個最終,那必然是:當一個個體真正可以正視他生命的原初時,物質與精神從此找到了毫無對立的一體性,我們才擁有了釋然的相會。否則,探索者的腳步不會停歇。
我們正視當前的空間膨脹,也可以假定在更長的時間軸上也可能會出現大尺度的坍塌。但這都不能代表我們源自一個徹無一切的“原始零點”,更不代表,宇宙又會走回那一刻。
那即便有呢?一切我們現在認知到的重力、磁力、引力也不會碾碎這宇宙中的生命升起之力。否則再大的“随機”也實現不了圓融自洽的秩序性,更無法用“生命”這樣形式得以彰顯。
當前,站在深切理解生命力的自立、自限、自适應、自衍生的基礎上,我們對生命力的自驅性有了源于自體感受的自覺、自解、自知,這是無須他證,亦無須量度的。
如此,實在難以認同“大爆炸”等流派“從無限的物質和無盡的時空中随緣激蕩而形成生命”的“無中生有論”。
若講“生命力激活、生命力激發”,此後在宇宙中演化、進化,這完全可以成為當前認知的共識。
但“無中生有的激生論”以及“為了維護這一假說而尋求論證”的現象、數據,并不中正全面,可以做為一些人的“共觀”,但缺少論證、驗證,稱不上切實的“客觀”,确實難以讓人信服。
所以我們遇到了基于生命的一個重要假說:永恒的生命體沒有現前,永恒的族群未必存在,而永恒的生命力在混沌的宇宙中睥睨無常。同樣做為假說,應是比“爆炸說”更為嚴謹、更為可信的。
自然,人們的科學實證要經曆三階段:假說、論證、驗證。唯有繼續努力探索,才能步步接近真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