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其他教材-三層物質理論 第一節、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概述

第一節 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概述

一、三層物質理論假說的提出

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披露于1991年問世的《簡明智能氣功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中。在《智能氣功科學精義·主動運用意識》(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第一版)中有如下論述:“從氣功角度結合現代科學提出一個假說,就是三層物質觀,即宇宙間物質有三大類型。第一類是具有質量、能量和信息三大特性,而且以質量為主要存在形式的,這就是實體性物質;第二類是具備能量和信息,而且以能量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這就是場性物質;第三類是以信息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能量和質量都不明顯,這就是意識,所以意識是一種能量和質量為隐态形式,以信息為顯态形式存在的物質。”對于該假說在《智能氣功科學基礎--混元整體理論》(出版單位同上)中也有表述:“實體性物質是以質這一特性處于顯在狀态,能量與信息附屬于質;……場性物質層次,以能為顯在形式,質與信息依附于能量;……初始混元氣層次,以信息為顯在形式,質、能都處在隐伏形式或潛在形式并依附于信息。”其實早在1988年的《智能動功講義》(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出版)就有了三層物質理論的思想,說:“另一種物質形态是以信息為特征而能量和質量都不明顯的物質存在形式,即意識活動。”以上稱述的信息涵義指“時空結構混元整體”的信息而言,非一般信息學之信息;文中的“意識”主要指意識本體及其活動而言,與意念不等同。

上述兩書述及三層物質的文字雖寥寥無幾,但表述了三層物質理論的主要精神,并且指出原始混元氣與屬于人體混元氣的意識都是第三層面的物質,并把這一精神貫穿于《智能氣功科學基礎--混元整體理論》一書中。《智能氣功科學基礎--混元整體理論》所述與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有相當程度的一緻性。三層物質理論假說,可以說是從混元氣理論、混元整體觀脫胎、演進而來。該理論稱述的“時空結構混元整體信息”指的是客觀事物存在的根本特性。任何事物無不是空間維度的客觀的真實整體存在;其運動、變化的連續性的完整過程則是時間維度内的展現,其實體之變化現象又須在空間維度内表征。這就是說,無論任何客觀事物,都必須是在空間、時間兩個維度的真實存在(因為沒有不運動、變化的事物),因而其結構就有了空間性特征與時間性特征,其實這是事物“一體”的不可分割的“兩面”。其信息之表征,則稱之為“時空結構混元整體信息”。現代科學(包括信息論)對事物結構信息的空間特性已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與運用,對事物結構信息的時間特性尚未深入研究,對其内容知之甚少,故言及“時空結構混元整體信息”,頗感生疏,難以領會,這是該理論假說尚未被廣泛驗證其為真之故。鑒于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是從混元氣理論、混元整體觀脫胎、演進而來,故假說的詳細内容未問世前,有關内容可參閱《混元整體理論》一書,但應以“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提綱”精神統帥之、融彙之、厘正之。

二、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概述

三層物質理論認為:宇宙是物質的,物質具有三要素,即質、能、時空整體信息。依三要素隐顯狀态把宇宙物質分為三個層面:

(一)實體物物質層面

——是具備理、化特征的實體物層面,指原子以上至宏觀實體物質直至人的層面,是以質量為特質的客觀存在形式,能量、信息寓于質量。

(二)能量物質層面

——是以能量為特質的客觀存在形式,質量(處于隐微狀态)、信息寓于能量,如磁場與引力場。

以上兩個層面物質,現代科學對它們已有相當深刻認識,并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在20世紀建立的“相對論”、“量子力學”已成了當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引領人類開創了從未有過的豐富的物質文明,使人類的認識領域從以光年計的宇觀世界到飛米計的微觀世界,尤其是近年來興起的“量子糾纏”效應,令人匪夷所思而且誘人,緻使人們産生了衆多遐想。主流科學取得的巨大成就背後,尚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如生命奧秘、意識本質以及特異功能與氣功外氣作用等與人自身直接相關的重大問題,卻難以問津。即使是正統量子力學主張的“波函數坍縮”,也可由意識的參與而引起,這表明意識是在波函數規範的範圍之外的真實存在。那麼,意識是什麼?為何能引起“波函數坍縮”?波函數的實質為何?量子世界的實質為何?……一系列問題随之而來。對此,量子力學的代表人物玻爾,曾有這樣的論述:“物理學的任務并不是追求自然界的真相,而是探讨我們對自然界有多少了解。”還說:“我們在叙述自然界時,目的并不是揭露現象的真實本質,而是盡可能探求人類經驗各層面之間的關系。”這種“抛棄”宇宙本質的說法,顯然是不能為認真探求宇宙本質實質的仁人志士所認可的,一些有識之士繼續沿着揭示宇宙、人自身生命乃至意識本質的深層的客觀世界盡力求索,并建立了一些假說。比如玻姆建立的“隐纏序(又譯作:隐含序)”理論;格林等人的“超弦”理論;歐文·拉茲洛建立的“全息隐能量場”理論,又稱作阿卡莎場、Ψ場(這是一個影響很大的理論假說,與三層物質理論似乎有些相仿,實則有本質的區别);另外,還有謝爾德雷克的“形态發生場”,心理學家裡貝特提出了“有意識的精神場”,又稱“心智場”,麥金則提出了“隐藏結構”又稱“隐結構”的理論……試圖解此難題。

幾十年過去了,上述假說未能提供科學界以證實或證僞理論的技術與方法,未能予以實驗檢驗,故仍停留在主流科學周圍徘徊的地步。因為這些假說,雖然欲圖擺脫現代科學的框架,但沒能突破現代科學的“理性邏輯”對生命以及意識的局限性,故難以獲得實際效果。對此,著名的物理學家彭羅斯有如下陳述:“有意識的大腦活動,并不遵循經典物理,它甚至不依照傳統的量子力學活動,描述它活動方式的理論我們現在仍不知道。”“迄今,尚無能直接解釋我們的意識和智能的物理學、生物學或計算理論,但這不妨礙我們去努力尋找一條的解釋途徑。”“要想在從物理上理解意識現象的過程中取得真正的進步,作為前提條件的是,必須有物理世界觀上的根本變化。”彭羅斯并未于此止步,而是以他的睿智心光看到了美好未來并做了令人鼓舞的表述:“我很肯定,解決量子力學謎題将會對許多學科産生巨大影響,諸如量子力學是如何應用在生物學中這些問題。最終,它很可能以各種我們想象不到的方式,導緻一個完全不同的理論。”“帶來一場新的思維上的革命。”對這“新的思維上的革命”,我國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老談“人體科學”研究的重大意義時曾說:“可能導緻一場21世紀的新的科學革命,也許是比20世紀初的量子力學、相對論更偉大的科學革命。”還指出:“不隻是一場科學革命,還是一場真正的文化革命。”“使我們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來一次更大的總的飛躍,……”彭羅斯則指出:“我仍然希望能發現一些結構自洽的東西,因為我相信它應該存在……我想這個理論應該很美。”愛因斯坦指出:“但我完全相信,終于會有人提出一種理論,在這理論中用定律聯系起來的對象,并不是幾率,而是所考查的事實。”耗散結構理論創建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普裡戈金則說:“也許,我們對我們周圍的世界和我們内部的世界的洞察一起到來,正是我們要描述的科學的最近演變的一個令人滿意的特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魏格納則說:“當前的物理學僅僅描述了一種有限的情況——隻對無生命的東西有效。如果要描述有意識的有機體,那麼,當前的物理學必須被基于新概念的新規律取代。”(《心智時間:意識中的時間因素》)這五位科學家的論述,其立腳點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指出了現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尤其對人的意識的認識必将進一步深化。我們下面介紹的第三層面的物質存在形式與上述觀點當屬同一範疇。

(三)時空結構混元整體物質層面(可簡稱為混元氣)

——是以時空結構混元整體信息為特質的客觀存在,質量、能量均處于隐伏狀态,這是尚未被人類認識的物質層面。該層面物質雖然不呈現能量、質量特性,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或者生成各種能量以至質量,并與前述之兩層面物質呈兼容。

或問曰:“沒有質量、能量還能稱作物質嗎?”這一問題的提出,與20世紀初物理學新發現的“場性”物質與微觀粒子質量不顯著的特點,唯心主義哲學家與宗教家鼓吹“物質消失了”,問題實質頗相似。在那個關鍵時刻,列甯站在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立場,對什麼是物質做出了正确的回答:“物質這個概念,正如我們已經講過的,在認識論上指的隻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而存在并且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而不是任何别的東西。”又說:“物質是标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通過人的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列甯所說的“實在”,當是指真實的客觀存在,而不僅是指實體物而言。因為列甯在批判“物質消失了”這一錯誤觀點時曾做過這樣表述:“'物質在消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至今我們認識物質所達到的那個界限正在消失,我們的認識正在深化;那些從前看來是絕對的、不變的、原本的物質特性(不可入性、慣性、質量等等)正在消失,現在它們顯現的是相對的,僅為物質的某些狀态所特有的。因為物質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觀實在,它存在于我們的意識之外,哲學唯物主義是同這個特性分不開的。”還進一步指出:“運動着的物質會從一種狀态轉化為在我們看來似乎和它不可調和的另一種狀态。”列甯的論述告訴我們,對物質的評判,不應僅從科學已認識的條件為标志,因為宇宙中可以有尚未被認識的物質,但随着科學的進步,認識會不斷深化。毛澤東進一步說:“哲學的物質觀同自然科學的物質觀是不相同的。所謂物質就是說的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整個世界(這個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感覺,并在感覺中得到反映)。那末這種說法是永遠不起變化的,是絕對的。自然科學的物質觀則在于研究物質的構造,例如從前的原子論,後來的電子論等等,這些說法是随着自然科學的進步而變化的,是相對的。”(《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

玻爾的得意弟子雷昂·羅森菲耳德從科學層面也有與之相似的提法,認為随着科學發展與新的發現,科學的觀念會有所更新,如量子力學互補原理這一觀念就是對經典力學因果性的更新。今後“試着去探索的一些領域中也将建立起一些新的互補關系。”甚至把“最根本的科學觀念的不斷修正。”他同時指出,“這些修正最終隻影響那些概念的适用範圍的邊界。……但是它們卻保持自己的充分意義而并不改變。”(引自《量子革命》)科學的發展證明上述論點是正确的。科學在20世紀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不僅從以前的“質量守恒”、“能量守恒”進展到“質能守恒”,而且提出了質量、能量、信息是客觀事物三要素的科學論斷。我們提出的第三層面物質特性,有違建立在“質能守恒”基礎上的現代科學常識與理論架構(注意:能否以實驗驗證這一觀點,可作為該假說的證僞依據),但作為物質三要素的信息,也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客觀存在。既然現代科學已經對作為物質三要素的“質量”“能量”建立了各自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科學領地,那麼在把宇宙看成是一個超巨系統的今天,提出以“時空結構整體信息”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第三層面客觀真實存在,不僅體現了宇宙大系統的理性的完美,而且把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引領到更深層面。這是有别于以往的科學物質觀。其實恩格斯早就談過類似問題:“以太是否是物質的呢?如果它真的存在着,那末它就必定是物質的,它必定歸入物質的概念之下。但是它沒有重量。”這就是說,物質可以沒有重量。愛因斯坦則有更直接的說法:“廣義相對論的以太,是這樣一種媒質,它本身完全沒有一切力學的和運動學性質,但它卻參與力學(和電磁力學)事件的決定。”誠然,我們這一假說不是依據現代科學理論進行邏輯推理,而是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指導下,在中醫、氣功的實踐及有關的科學研究過程中對氣與意念這種特殊存在有着真實感受的基礎上提出的。(詳見後文<第三節>)

三、第三層面物質包括的子層面

(一)原始混元氣

它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質狀态,也可說是第三層物質本然狀态,宇宙中萬物均由它衍化而來,萬物生成後,它成為萬物的背景與動力。該層物質的構成最簡單、最微細,微小到不能再分,這裡沒有分别,呈現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其“一即是多”的“一”而言,是“小一”,是“莫破質點”,“其小無内”,是時空混元點;就其“多即是一”的“一”而言,是“大一”,是“其大無外”,滿虛空界,無物不容。宇宙萬物均由此化生,是其他層面的混元時空結構的“素材”。

(二)萬物混元氣

每一種物質都由标志其根本特征的混元氣構成。實體物是該混元氣的凝聚态,在實體物周圍有其稀疏展布存在,實體物内部尚有其能流動的混元氣,内外之氣可交互影響、相互轉化。

(三)人的混元氣

又分:1.維持生命活動的“軀體混元氣”與“髒真混元氣”;2.作為意識本體的混元氣稱作“意元體”,它是有主動性、選擇性的混元氣,有映自自映與記憶功能,它是三層物質理論的最高層面,也是這一理論的核心,更是這一理論最有價值的部分(包括意元體的生成<個體發生史與種族發生史>以及意元體的功能……)。

上述的各子層面看來似乎有很大不同,但隻是在第三層面内的不同,這裡用得着古人所述的“不一不二”的名言。在第三層面裡,各子層面是“不一”的,但各子層面對第一、二層面的特性而言是“不二”的。

四、三層物質的相互關系

三層物質理論認為:三層物質可以相互轉化,其關系是氣集聚成能,能聚成形;實體物可散為能、為氣。這一過程可以是自然進行,也可運用超常智能技術使混元氣轉化為不同形式的能量、質量,還可調動混元氣和萬物相互作用,使之按預期規定的要求發生變化。三層物質理論認為正常人有不同程度的超常智能,而且種類不一,可經由特定訓練與學習使之強化。

五、三層物質理論假說的意義

三層物質理論假說,既用于闡述宇宙奧秘,更用于闡述人自身的特質,尤其意元體理論假說對人體展現出的各種特異功能(包括外國稱述的“心靈學”)都能做出合理解釋,這些功能是人而非神的功能,它關系到當今人類對自身意識的認識,達到真正認識自己與意識自覺,達到自我境界的提升和超越的境地。

三層物質理論假說之思想萌于1988年,1994年正式命名,至2003年始具雛形全貌(寫出了“意元體的形成與升華”),并把三層物質理論命為(shong)論。字是把“時”字的半邊“日”,與“空”字的一半“穴”,合成一“”字,作為時空結構混元整體的符号。其發音也是合“時”“空”之音而成,即取“時”(shi)字的聲母“sh”,取“空”(kong)字的韻母“ong”,拼合成“shong”(關于字的用法待在“宇宙一原理”中規定),這樣字的形與音就都有了時空結構混元整體信息内容,使時間和空間兩個分立的概念回歸混元時空整體的“一體兩面”的本然面目(近經查證,“”字見于《康熙字典》備考·寅集·宀部下,注釋:音賔。更早見可于遼·釋行均所編著的《龍龕手鏡》。此古字有音無義,與本文中“”字無關)。

至此,對“時空結構混元整體信息”一語,拟做一簡單的總括性說明:該語指的是時、空結構的無能量、無形質而有象的整體象态而非具體結構,此屬信息範疇,故命名為“時空結構混元整體信息”,特稱其為。體是具有引發形态發生與維系形态完好的空間結構信息和标志功能變化與相關的形态變化的連續過程的時間結構的統一體,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是體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固有的混元整體特征。此狀态是可認知的客觀真實存在,是中華傳統氣文化中之氣的實質、内涵,是氣論在現代的發展與升華,是三層物質理論中第三層面存在物的标志性稱謂(我們以前的著作稱混元氣)。在後文中有稱者,有稱混元氣或炁者,隻是為叙述方便而非有所不同也。

對于三層物質理論的真實性,我們從基礎領域、應用領域做了不同層面的成功實驗。2018年6月,在江西中醫藥大學召開的“氣---意識與人體生命科學國際學術研讨會”上,有驗證三層物質理論假說的實驗報告與實驗演示,尤其是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零磁空間實驗室原主任金海強做的零磁空間實驗室生磁成功的報告,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張春林做的嘗試打破量子分布統計規律的成功實驗的報告,使人耳目一新。另外,2017年天津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的張福順團隊、西安市臨潼區智能科學研究中心接骨團隊的雞腿骨折迅速愈合(前者12隻雞腿骨折,愈合最快者2分39秒;後者83隻雞腿骨折,最快者僅2分17秒)的實驗報告,更是振奮人心。這些成功的實驗,與一般外氣實驗或心靈學實驗的根本區别在于:後者的實驗,目的在于證實其人、其事的真實性,尚處在現象觀察階段;我們的實驗,是以證明三層物質理論假說的真實性為目的的實驗,是依據第三層面物質能夠“生能”“成質”的理論預言而做的基礎實驗與應用實驗。尤其是要證實意識是第三層面的特殊物質——它有主動性、選擇性……,這些實驗不是一般的外氣效應,而是純意識指令,不僅有不同項目的實驗,而且有同一項目的雙向變化的實驗。須要指出的是,這些實驗都是定性而非定量層面的實驗,隻要呈現陽性,盡管陽性率小,也應是能成立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